• 首页>范文 > 范文
  •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情况说明

    1.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

    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能 力如何,将影响到其在政府心目中的地位、所获得资源的多寡以及 自身的管理运作。

    由于我国社区志愿组织的外部环境具有一定的特 殊性,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中山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动中成立了 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积极倡导并率先示范,下发一系列推 动社区志愿服务的文件,出台相关措施,真正在行动上支持了社区 志愿服务活动。

    党政领导的积极态度和示范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效果,使公众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社 区志愿服务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也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志愿组织还应 积极寻求与各种经济组织、基金会,甚至是个人的合作,充分挖掘 社会资源,拓宽社区志愿活动的融资渠道,以保证组织的生存发展 以及服务活动的开展。

    再者,科学高效的管理运作也是促进志愿组 织自身快速成长的保证,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和自身定位,进行合理 的机构设置,明确权责,制定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措 施,保证组织有适当的控制系统,培育组织文化,增强组织内部凝 聚力,并加强与社区的融合。

    2.如何做好文化志愿者服务记录情况说明

    按照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要求,凡具有一定文化专业技能,热心文化事业,自愿奉献时间和精力,为基层群众提供公益性、经常性文化艺术服务,按照“自发自愿、规范引导、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自愿经常性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辅导活动,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各类群众文化辅导任务,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志愿者,按照一定程序,在文化馆申请注册登记,均可加入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

    根据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特性,芜湖县在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员工作中,严把专业素质关。对自愿加入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者,首先强调其专业性,即必须具备一定文化专业技能,在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以及艺术编导、手工技艺等方面有一定专业特长和艺术水平。

    针对本县群众文化工作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群众文化辅导员工作由县文化馆和各镇文化站负责牵头,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并带头报名积极参加,由此带动各有关单位和社会上的文艺骨干踊跃加入。目前,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有队员169人,其成员除文化馆、站的专业人员外,其他都是来自中小学校和县直有关单位音乐、舞蹈教师、文艺骨干以及社会上的文艺爱好者。

    加强业务培训群众文化辅导员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某一方面特长可能还比较突出,但思想认识、业务水平和程度却各有差异,特别是对某些流行的、适宜于广大群众参与的文艺形式,还有待于统一、规范动作要领,进一步提高技艺。因此,芜湖县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组建后,首先抓了对他们的业务培训。

    针对全县广场舞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为因势利导,把这项活动引向深入。培训班重点学习群众文化、文艺表演(广场舞)的理论与方法,以满足各镇、村、社区日益活跃的广场舞健身需要。

    目的是将自发、无序、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变为有组织、广泛性、高品位的群众文化活动。培训班专门请来了市文化馆馆长王岭和中国广场舞协会副主席周思萍为学员授课,分别讲授了群众文化知识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实施的理论与方法、广场舞知识与技能。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一天半时间进行了广场舞现场教学活动。广场舞老师边示范、边指导、边点评,形象直观,效果非常好。

    文化辅导员们热情高涨,学得投入,通过两天群众文化业务知识和广场舞技能培训,文化辅导员与群众舞蹈爱好者们不仅很快熟悉了广场舞的知识和基本要领,而且进一步掌握了社会文化的特点以及群众文化、文艺表演(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和比赛的理论、方法与技能,能够承担某项或几项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实施等工作,收到了预期效果。本次培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他们将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范围,让的人接受培训,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更加丰富、更加完美,真正做到经常化,融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之中,以促进社会和谐。

    3.“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已在全国形成良好态势,为使 这一活动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具 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形成本地区社区援助的特色项目。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 实际,结合自身优势、学生实际和社区需要,各地各高校可以选 择合适的社区援助项目,也可以自己开发其他具体的援助项目,开 展援助。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逐渐形成符合本地社区援助的特色项目。 (2) 必须有健全的机制作保障。

    各地各高校团委要在实践中 逐步完善从志愿者招募、组织到志愿服务的实施、评价的运行机 制,建立稳定的物质支持和政策保证。在开展活动中,要紧紧依 托街道办事处或小区居委会,建立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中心,形 成大学生志愿者社区联络员值班制度,形成高校和社区间援助热 线电话联系;建立社区援助志愿者服务卡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对 参加社区援助活动达到一定时量、成绩突出的学生由社区政府机 构授予社区荣誉居民证书;设立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基金,建 立社区援助活动长期开展的物质保障。

    (3) 创设“校园事务志愿者”制度。要求将校园内合适学生 做的公共事务和学生事务项目化、岗位化,招募学生志愿者去完 成。

    各高校团组织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可将校园内部公益 事业建设、宿舍与食堂伙食管理、图书馆与教室的管理、教师服 务、校园环境建设等学生能做的事务进行分解,设立相应的项目 和岗位,招募并任用学生志愿者完成这些项目和岗位目标,一些 项目可采用低收费的方式与学生的济困助学活动相结合。 同时要 将“校园事务志愿者”机制化,在各校现有的志愿者组织的基础 上,设立“大学生志愿者校园事务援助协会”或类似机构组织,协 调校园事务志愿服务。

    同时设立校园事务志愿服务卡,对项目和 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登记、认定、评估,推动活动的长期开展。

    4.关于志愿者服务队的建设

    真巧,我在大学里带了两年多的志愿者服务队,给你说说我的个人经验吧,不过每个志愿队因为地域、学校、人力、经济实力等原因,体制肯定各有差别的,重点是在摸索中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首先你们需要一个极具公信力的领导人物,这个人物自己一定要有极大的热情才行,而且他还懂得如何凝聚人心,因为大部分志愿者在初期因为猎奇或者热心会很积极,但是志愿服务本身是一件非常辛苦又没有物质回报的事情,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中途离开,所以领导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关注每个队员的心理变化,不时通过各种方法坚定大家的决心,鼓舞大家的热情。不时的吸纳新成员当然也是必要的。

    其次你们要给自己定位,志愿服务队可以分好几种形式,你这个队到底只是自己做志愿服务,还是组织策划志愿活动号召他人做志愿服务,还是两者兼顾,还有你的服务地域,是仅限于学校呢,还是扩展到社会,再次是你的服务项目,是仅仅人力上的服务呢,还是物质上的服务,是否有能力涉及到教育,医疗等各个普遍的项目,当然这些可能你一下子没办法确定,你可以先选择小范围,简单的项目试水,然后再慢慢扩大规模。

    然后就是分工,就是你说的分部门,个人觉得在人力够的情况下,大概分四个部门,策划部,筹备部,执行部,外联部。

    策划部顾名思义就是策划或者寻找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个就需要有敏锐的嗅觉,广阔的信息面,具创新意识头脑的人来做,因为志愿项目可不是你整天坐在学校里想来它就来的,你还得自己主动去找,去联络,没有广阔的信息面是不行的,而且志愿服务也需要做得有创意有趣味性,一成不变的形式会让队员自己产生厌倦感,难以坚持。

    筹备部,就是根据策划部的方案与被服务方进行联络与沟通,初期可能会遭到拒绝,有时候你想去免费服务人家都不一定要你,这个时候不要气馁,慢慢来,当与被服务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就可以做各项准备了,最基本的是志愿者绶带,有条件的可以统一服装,帽子,带上相机拍照片也可以,作为一个积累。

    执行部,其实就是具体去做服务的人,这个没有什么限制,愿意去的都可以去,你们可以派自己的队员去,也可以号召其他热心同学去,注意刚开始大家会很热情,都想去,但是时间久了可能就懈怠了,千万不要每次把所有人都拉去,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配人员,把志愿者做个统计名单,分批次去,不要每次杂乱无章的点到谁就是谁。

    外联部,这个部门是去拉赞助的,你们应该也是学生吧,自己的精力特别是财力有限,志愿服务基本是只有付出没有报酬的,光靠一腔热血是难以维持的,你们可以寻求社会有识之士的帮助,也可以做一些公益与商业结合的活动,把商业赞助运用于公益事业,这个部门需要嘴皮子利索,感染力强的人去做,带上你们的策划,找大公司或者大企业的负责人,用你们的真诚感动他们,让他们出资助你们一力。必要时可以寻求媒体的帮助。让他们报道你们的活动,达到社会影响。

    志愿者服务队的流动性还是很大的,要想长久维持,要注意合理安排人员的编制与吸纳,不要把它当成一件随便靠热情就能玩玩的事情,而要严肃的看待,各部门的运作都要严格审核,互相配合,最后希望你们不要半途而废,能越走越远~~~

    暂时只想到这么多,有什么其它的问题可以加我Q问我:249439310,注意备注写上QQ问问,我不随便加陌生人的。

    5.为什么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志愿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的规模迅速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平日益提升。据统计,我国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其中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人员突破3000万。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志愿服务还处在初始阶段,志愿活动的领域、范围有待扩大,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开展,关键在于制度化。中央文明委近日制定下发的《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

    今天的中国在向全面小康社会大步迈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迎击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党和政府的切实努力,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奋斗。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凸显。

    落实《意见》,就要把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社区,放在重点群体。这是体现志愿服务时代特征的一个重要举措。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的权益不应因经济发展、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受损,志愿者们通过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方式,可以为百姓分忧、为政府助力。这些接地气的服务活动也是志愿服务赢得群众认同、获得持久生命力的源泉。

    落实《意见》,还要把志愿服务融入社会经济政策、融入社会治理、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我们的社会经济政策既要体现效率,也要体现公平和公正,各地在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时要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保障,为志愿服务免除后顾之忧,激励和鼓励更多公民投身志愿服务。青少年既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也是志愿服务的后备军,学校教育应把志愿服务纳入教学内容,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方式与途径;有条件的地区应借鉴国际经验,将志愿服务作为升学评优的参考指标,激发青少年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

    落实《意见》,更要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将切身体会到道德的价值与力量,有利于形成人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方式。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优秀传统,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就是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志愿服务是公民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的经历也许短暂,却会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有过志愿服务的人生,才是更完整的人生。我们相信,有了制度的保驾护航,我国的志愿服务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情况说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