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总结体系
1.请能源管理体系该怎么建立
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针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使用或能源消耗,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在明确目标、职责、程序和资源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以高效节能产品、实用节能技术和方法以及最佳管理实践为基础,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引入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确保能源管理活动持续进行、能源节约的效果不断得以保持和改进,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战略目标.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领导决策与准备:①管理者的承诺②任命管理者代表③提供资源;
(2) 范围界定:①组织的活动范围②组织的管理权限范围③组织的现场区域和地7a64e78988e69d8331333337383230理边界④法律法规的要求⑤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范围⑥财务边界和运行边界;
(3) 初始能源评审; (4) 体系的策划;
(5)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管理承诺是最高管理者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的,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任命管理者代表等。根据管理承诺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
初始能源评审是对企业的性质、规模及经营情况等进行了解,确定企业当前的用能种类、水平及状况等,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领导决策与准备:①管理者的承诺②任命管理者代表③提供资源;
(2) 范围界定:①组织的活动范围②组织的管理权限范围③组织的现场区域和地理边界④法律法规的要求⑤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范围⑥财务边界和运行边界;
(3) 初始能源评审; (4) 体系的策划;
(5)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管理承诺是最高管理者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的,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任命管理者代表等。根据管理承诺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
初始能源评审是对企业的性质、规模及经营情况等进行了解,确定企业当前的用能种类、水平及状况等,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体系的策划除了要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外,关键要识别能源因素。对一个企业来说,从原料进入到产品输出,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影响能源消耗的多个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是工艺参数的控制情况,有的是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有的是操作者的水平及状态等。对于产品能耗同时还受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及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在识别出所有的能源因素后,要对它们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然后制定实现能源目标的能源管理方案。
2.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具体步骤和过程
能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活动、产品和服务”识别能源因素,围绕“产品实现全过程以及减少外部影响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来确定相关的管理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5、检查与纠正。
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三)能源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分析 针对能源管理体系中所包含的关键的要素进行分析如下:要素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能源方针能源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宗旨和方向。在制定能源方针时,强调要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对遵守与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作出承诺。
另外,组织自身需求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强制要求也是能源方针关注的主要方面。策划能源管理策划相对比较复杂,首先要识别能源因素和评价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同时还要建立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目标、指标。
最后,要针对所确定的目标、指标及相关能源因素,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基准与标杆建立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是能源管理体系的一项基础的、不可缺少的工作,组织可以依据所确定的基准、标杆(适宜时),进行能源绩效的纵向比较(与历史情况进行比较)和横向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同时,基准和标杆也是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目标和指标能源目标是指组织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能源指标是由能源目标所产生,为实现能源目标必须达到的可测量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具体要求。
同样,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和能源指标共同构成了能源绩效的评价依据。能源目标通常是定性的,针对某一具体的能源因素提出总体要求,而能源指标通常是定量的并且是可测量的,如能源利用率指标、能源节约率指标、系统能源效率指标等。
能源目标和指标通常是“内外结合的比较要求”,主要依据基准、标杆、法律法规、标准等确定。资源配置能源管理将资源作为实施与运行的一个部分,不仅提出了原则要求,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如:设备和系统的自身能源利用效率对能源指标的影响即直接又重大,在进行设备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能耗和效率问题。运行控制一方面,组织的能源消耗产生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将直接影响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因此,在能源管理体系中,运行控制虽然作为实施与运行的一部分内容加以阐述,但具体的控制内容应涉及两个方面:a) 产品和过程设计;b)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c) 能源采购;d)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等。设计在能源管理体系中,作为运行控制的一部分,应针对产品和过程设计提出有关的能源管理要求。
特别是在类似生产流程设计过程中,不仅应考虑生产全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能量平衡等因素,还应重点考虑耗能设备、耗能系统以及各系统间的匹配,实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也就是说,能源管理对“事前控制”依赖很强。
采购由于能源采购对组织的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应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对能源采购提出具体要求。监视和测量除一般意义上对能源特性的监测和测量外,在能源管理体系中还强调:− 能源测量:包括利用综合能耗计算、能量平衡、节能监测、能源审计等手段进行的监测和测量;− 能源绩效评价:组织应定期收集关于目标和指标的执行情况,产品、设备和系统的能耗情况,节能新技术,最佳节能实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等,利用这些信息对组织能源绩效作出评价并识别出持续改进的机会。
(四)、关于ISO9000、ISO14000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三者都是运用管理手段、系统思想、过程方法、PDCA途径和持续改进对所控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但由于三个管理体系所对应的核心概念――质量、环境和能源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管理体系的关注点和过程控制方法也不完全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以及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将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是在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体系标准,因此,不论从标准结构、标准的内容都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要充分借鉴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来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3.能源体系审核周期是多少
GB/T2331(ISO51000)能源管理体系审核: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对体系的运行情况和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测量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等一般一年内进行1-2次;
管理评审通常每12个月进行一次,一般在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后进行。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和组织的能源绩效,作出适当的调整,确保持续改进。
第三方认证机构监督审核通常每10-12个月进行一次。
4.能源评价机制是什么
能源评价是指对能源资源的市场需求、发展规划、发展前景、供应潜力、能源分布结构、能源可采储量等的一种价值评估,为能源中长期规划提供能源资源的可获取量、能源的增加速度、能源的生产能力、能源装备技术水平和开发投资及成本等有关信息。
能源评价内容包括地质评价、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价。 地质评价是根据能源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情况,研究与开发有关的资源赋存特征,从而确定能源资源的利用价值及其后续勘探的发展方向。
能源资源的地质评价是能源经济评价的前提条件。能源资源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需要与合理开发能源资源的原则出发,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开发利用技术条件下,全面综合研究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分析能源资源的工业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
经济评价的任务是回答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问题。由于能源资源通常划分为非再生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因此能源资源评价也可分为非再生能源资源评价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
能源风险评价是根据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要与能源供应发生矛盾时,研究可能的能源来源、发展方向以及由此引发的可能风险,从而未雨调缪,为政策决策者应对可能的风险提供决策参考凭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