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课外阅读活动课的开展情况说明

    1.读书活动情况怎么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前面发展,切实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指导学生读书的工作中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保障机制 1、固定阅读时段,每天早读10分钟,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自由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阅读汇报等。 2、各年级认真研究课外阅读指导的规律和方法。

    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研究的重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有益读物,从读书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从不断提高的阅读能力中获得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 3、努力创造适应学生阅读要求的物质条件。

    学校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借阅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 班级建立图书角,集体购书和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4、学校利用阅报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 “读书之星”、举办“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将成绩记入学生素质考察档案;语文考试、考查增加能够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题目,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调动学生和教师、家长的积极性。

    二、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各班根据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引领学生一同做,边读边记;树好一榜样--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

    充分利用黑板报,适当布置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方法等,渲染读书的气氛。 1、开放学校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

    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以学生捐赠为主,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购置的图书,每隔一大周同年级各班互相调换,每大周语文老师可以从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新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每班一橱,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相当于都有一个“小小图书室”。 3、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也具有“书香气”。

    在校园内开辟阅读长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把学生浸润在书香中。 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如阅读考级、读书郎竞赛等;举行各类阅读之星评比。

    各班根据“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书籍作为晨读教材,通过开展“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加强晨读晨背,熟读背诵加以积累,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上好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以保证学生“会读”。

    三、抓好读书活动 (1)上好阅读课 充分用好早读、午读和阅读课,在校本课程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采用“教师、家长、学生”三方联系的形式,形成大阅读氛围。

    (2)做好读书笔记 中、高年级学生读书笔记,语文老师予以检查、指导、评估,学校不定期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抓好经典诵读。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

    这些古诗文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的。 (4)出好读书小报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各班将学生的这些资料集中整理,分类编辑,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出两期读手抄报,学校定期评比展示。

    (5)开展读书活动 我校于10月份组织开展了“校园读书月”活动。在读书月活动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诗文朗诵会”、“我和父母逛书市”征文比赛、并评选出全校“读书之星”十名给予表彰,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之中。

    2.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一、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积极的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热情,是学生能够全员、全程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也是课外阅读有序、有效、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三个活动(搜集、辩论、演讲)、两个会议(课外阅读班级动员会、学生家长会)。

    首先,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由于采取竞赛的形式,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好,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写下来贴在自己的桌面上,让它时刻警醒自己。通过班级交流学习,同学们初步感知了阅读的意义。

    接着,我又举行以“课外阅读好不好”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和以“我爱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全班同学进一步感知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我趁热打铁,相继召开两会进行再动员、再升温。

    在两会上,我公布了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做法,对家长提出了“亲子伴读”的要求,对自己做出了“师生共读”的规定,并提出了营造“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构想。两会之后,全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绪高涨,个个厉兵秣马,跃跃欲试。

    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照顾到各个层面的需求,我精心设计了“五星”评选活动,即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进步之星”、“朗诵之星”、“背诵之星”、“创造之星”等,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

    这一环节把握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如何掌握读书方法上,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读思结合”。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光阅读而不去理解,不去思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书虫。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我要求学生看过书刊后,要有自己的见解、思想,并把它记在《课外阅读随笔》上。

    哪怕只有一句话,这也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东西。只要坚持,学生就不会是“书虫”、“书橱”或“书呆”了。

    第二,做到“读记结合”。即把读过的书籍或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思想,都记录到自己的收藏夹中,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三,做到“读写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只要运用恰当,我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甜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兴趣。

    第四,做到“循序渐进”。在课外阅读中,我还注意要求学生不要贪多求全、贪大求洋、囫囵吞枣而流于形式,让他们懂得“把一页书好好消化,胜过匆匆忙忙地阅读一本书”的道理。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学生,也提出不同梯度要求,让他们适得其所,学有所获,不断提高。第五,做到“注重取舍”。

    书籍是一把“双刃剑”。优美、健康的书籍是净化心灵、指引光明的向导,而低级庸俗的书刊则是践踏灵魂、引人误入歧途的魔鬼。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大多是图书种类较少,破损严重,虽然这几年教育局电教站为各学校配备了部分图书,但这些远远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旺盛的读书欲望,因此,我通过查阅图书室图书目录索引,为学生准备了一份“备读书单”,供学生选读、搜集。

    课外阅读多是自主活动,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它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会经常反复。老师和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在“共读”中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要不断指导、认真督促、及时纠正,可通过“强制”、“暗示”、“引导”、“肯定”等多种途径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三、开放阅读方式,延伸阅读时空 有人说,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如果学生废寝忘食,说明他对读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心浮气躁,不能进入,说明读物不是学生想读的。

    鉴于此,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要开放一些,可采用教师“备读书单”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形式,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心理,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阅读量的要求也需要宽容,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数量有所增减,内容适当调整。

    课外阅读活动不论是时间、空间,还是内容,都不能拘泥,应当开放,可以把它作为课堂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我要求同学树立“图书大天地”的理念,除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家庭“图书架”外,还要充分利用书店、亲戚、邻居、熟人等的图书资料,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更多的时间,拥有更多的机会,能欢快地遨游在图书的海洋里,尽情地吮吸图书的文化精髓。

    四、拓展阅读活动,讲求阅读实效 课外阅读不是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在内的一系列心智活。

    3.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阅读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阅读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是非常有益的。

    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阅读不是简单的看书,小学生的阅读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更高的效益。

    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呢? 1、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

    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完了《太阳》,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

    其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2、学校、家庭应共同营造一种浓厚的小学生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地影响、帮助社会和家庭正确发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首先学校要千方百计克服资金困难,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购置学生要读的课外书籍,整理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读后感《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其次,学校的每个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每人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再则,通过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家长应帮助和指导子女买书、藏书、读书,家长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书香的家庭,教师可以印发《告家长书》,让家长参与学生必读书的购买活动中,评选优秀书香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等活动,使课外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

    向社会延伸。 3、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1)抄读法。

    每读一篇文章,要摘抄里面的好词佳句。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积累词佳句,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

    (2)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

    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3)浏览法。

    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

    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4、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效益。

    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式,要根据不同读物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选用。

    一种是表格式的,主要项目有阅读日期、书(篇)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名言佳句、不足之处等。另一种是心得式的,如果是自己的书,也可在书上画符号、加批注、标重点、写体会和看法。

    5、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

    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

    4.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怎么写

    分工 : 调查学生:***、*** 调查家长: ***、*** 查找资料: ***、*** 统计分析: ***、*** 得出结论: ***、***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 功课参考书 文学作品 时政读物 广泛阅读 阅读人数比例: 60% 20% 15% 5% 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

    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 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 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

    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 无选择性、盲目 有选择、有收获 70% 30% 统计结论:这说明我们充分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

    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是比较差的。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训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

    研究性学习课题登记表 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在学生任务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从而正确地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调剂学习,丰富知识,最近我们调查小组对临澧一中部分同学作了口头调查,根据调查记录、数据,分析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中学生和教师、家和的重视。 应加强课外阅读的广泛性。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60%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读物都以在校主要功课的参考书为主。当问其原因时,有回答是父母要求的,有回答是现实学习情况所迫,也有少部分是自己认为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籍才有阅读价值。

    还有20%的同学阅读学文作品,喜爱阅读体育、时政方面读物的占15%,仅有约5%的同学有广泛阅读各方面书籍的习惯。 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

    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技巧与深度。

    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有80%之多的人只对社会流行的粗浅读物有兴趣,而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有所了解的同学不到20%。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 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

    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在培养课外阅读分析能力。

    调查数据还明显反映70%的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无选择、无目的,盲目随意,不进行重复阅读,看过之后没有收获。 30%的同学经常进行有目的选择阅读,并加以分析,做到精、细、密,看后有效果、有收获。

    这说明我们充分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是比较差的。

    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训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

    5.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

    它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积累学生写作素材,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高度重视阅读活动,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更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引领,缺乏适当的经验参照,缺乏科学的机制管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积极的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热情,是学生能够全员、全程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也是课外阅读有序、有效、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三个活动(搜集、辩论、演讲),两个会议(课外阅读班级动员会、学生家长会)。

    首先,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由于采取竞赛的形式,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好,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写下来贴在自己的桌面上,让它时刻警醒自己。通过班级交流学习,同学们初步感知了阅读的意义。

    接着,我又举行以“课外阅读好不好”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和以“我爱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全班同学进一步感知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我趁热打铁,相继召开两会进行再动员、再升温。

    在两会上,我公布了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做法,对家长提出了“亲子伴读”的要求,对自己作出了“师生共读”的规定,并提出了营造“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构想。两会之后,全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绪高涨,个个厉兵秣马跃跃欲试。

    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照顾到各个层面的需求,我精心设计了“六星”评选活动,即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进步之星”、“朗诵之星”、“背诵之星”、“收藏之星”、“创造之星”等,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

    这一环节把握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如何掌握读书方法上,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读思结合”。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光阅读而不去理解,不去思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书虫。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我要求学生看过书刊后,要有自己的见解、思想,并把它记在《课外阅读反馈卡》上。

    哪怕只有一句话,这也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东西。只要坚持,学生就不会是“书虫”、“书橱”或“书呆”了。

    第二,做到“读记结合”,即把读过的书籍或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思想,都记录到自己的收藏夹中,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三,做到“读写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只要运用恰当,我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甜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兴趣。

    第四,做到“循序渐进”,在课外阅读中,我还注意要求学生不要贪多求全、贪大求洋、囫囵吞枣而流于形式,让他们懂得“把一页书好好消化,胜过匆匆忙忙地阅读一本书”的道理。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学生,也提出不同梯度要求,让他们适得其所,学有所获,不断提高。

    第五,做到“注重取舍”。书籍是一把“双刃剑”。

    优美、健康的书籍是净化心灵、指引光明的向导,而低级庸俗的书刊则是践踏灵魂、引人误入歧途的魔鬼。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大多是图书种类较少,破损严重,加之部分书籍年代久远,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旺盛的读书欲望,而市面上图书又是鱼龙混杂,因此,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份“备读书单”,供学生选读、搜集和购买。 课外阅读多是自主活动,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它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会经常反复。

    老师和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在“共读”中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要不断指导、认真督促、及时纠正,可通过“强制”、“暗示”、“引导”、“肯定”等多种途径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三、开放阅读方式,延伸阅读时空 有人说,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

    如果学生废寝忘食,说明他对读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心浮气躁,不能进入,说明读物不是学生想读的。鉴于此,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要开放一些,可采用教师“备读书单”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形式,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心理,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同时对阅读量的要求也需要宽容,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数量有所增减,。

    6.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阅读

    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阅读 如何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呢?我想,这要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从字、词、句、篇入手,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内教学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引用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很好的阅读课外读书,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例如:我在本学期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引导学生去翻阅安徒生其它的童话作品,如《丑小鸭》、《母指姑娘》等,学生在这些课外阅读中,加深对安徒生童话那种富有合理、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在上《草船借箭》后,我让学生翻阅,节选《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人物故事描写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更深刻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智超群的人物特点,还有以前学《太阳》这课后,我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知识书籍,让学生感到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极大兴趣。

    这些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课内教学的深刻理解,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但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成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不能在课内教学中都得到解决,加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几本课外读物,说明阅读的目的、内容、方法。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摘读书中的精神片断,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组织他们针对书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进行讨论,抓住学生不同的意见,引导他们争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复述自己所读的书的内容,并评出最佳人员,鼓励他们更好地读好课外读物。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他们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要求他们用读书笔记的形式介绍书中的内容,发表对书的意见或读后感,还可以摘抄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断、好词佳句,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条件,利用校内外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课外阅读小组、好词佳句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

    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我想,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更好的提高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1)通过语文群体活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群体活动是比较广泛自由的一种活动形成。它可以同时吸收大批学生参加。

    及班(或年级组)为单位的活动,学生处于相近的阅读水平,参与面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读报知识竞赛、展览、词语(成语)接龙等。

    故事会:这是非常吸引小学生的一项活动。它能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加深和巩固对读物的理解。

    形式上可以是图书故事会、专题故事会、自由故事会。朗诵会:朗诵的题材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小说或戏剧的名词。

    朗诵会可以推动学生学普通话,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陶冶情操培养文学作品的兴趣。读书读报比赛:小学生好胜心理,喜欢参加比赛。

    适时地举办这种比赛活动,对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展览活动:组织学生挑选自己和同学的优秀课外阅读成果,(读书笔记)。如摘录好词、佳句、好段、读后感等。

    词语(成语)接龙: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这种活动富教于乐,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2)通过推荐作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优秀的作品是吸引人的。适合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优秀作品更能吸引小学生。

    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多问,遇到事情,喜欢围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抓这个契机,向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爷爷》,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地去阅读这些书籍。

    小学生想象自由而丰富,充满幻想。童话的幻想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引得人们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

    如我国广泛流传的《狼外婆》,《蛇郎》,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格林童话》,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只要教师简要地介绍其中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通过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抓教材的内容,或质疑,右推荐,或延伸,都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如《爸爸买来电饭锅》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关于‘田螺姑娘’,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就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如《少年闰土》学习,教师可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文中的闰土是勇敢的、见多识广的少年,他后来又变成怎样了呢?”即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故乡》;又如《草船借箭》、《景阳。

    7.如何有效的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何为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优质服务研究?本课题想通过积极构建新的课外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学初,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及课标为中年段学生提供的阅读推荐,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制定学期阅读计划,推荐课外读物。对这些文章,我们平时是采用 “读-记-说-写”的模式进行引导。升华读书,亦可尝试进行创作。具体为:

    精选诵读语段,在阅读时间上,坚持做到时间落实。每天安排20分钟语文课读书,每月一次集中盘点大诵读。在选择兴趣阅读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多部儿童文学名著推荐给学生。使每个孩子每天读半小时以上的书报,此项工作积极寻求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每个假期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假期前举行假期大量阅读总动员,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家长们的支持,使学生在假期里能与书好好交往。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做好四个结合:1、读与思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3、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全。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良好习贯。4、读书与卫生习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要保持书本清洁,注意翻书和用眼卫生。

    课外阅读指导要与学生写读书笔记有机结合,积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及时进行阅读信息反溃。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读书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同学们与书中的人一起经历成功的快乐、经历失败的痛苦;一起体会亲情的珍贵、体会人间的美好;一起尝试生活的滋味、尝试人生的挫折……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从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提高了审美能力。

    8.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兴趣 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材料 1、学生合适的课外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

    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时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

    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

    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

    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

    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

    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2、结合语文课本开展拓展阅读。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

    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课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

    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学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

    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在我们温州写的《梅雨潭》来读,也可以选择我们当地写景的文章来读。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提高。

    3、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

    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虽然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