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源配备情况说明
1.教师资源配置,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什么
教育部将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小组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力度: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成效:校长教师轮岗盘活了薄弱校促进教师发展
实现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轮岗”也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实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的践行。
应当说,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毕竟,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职业成就感,找到职业专业成长的舞台。
好处一:促进教育均衡、改善薄弱校
下面,我们来看看浙江省嘉善县的做法,这个从2010年就开始试点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区县,通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地盘活了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薄弱校变了样,也让很多老师有了很好的发展。
嘉善县实验中学,原名魏塘中学,地处城乡交界,之前在县城3所中学里排名倒数第一。“周边乡镇、社区的好学生都去了其他学校,最多时一届就有四五十个学生转走,占招生总数的10%左右。”该校校长周建平说,“其实学校硬件设施早已完善,就因为师资薄弱,吸引不了学生。”
2011年,教师流动在嘉善县范围内正式启动。3年来,嘉善县主动报名参加流动的教师达903人,实际流动560人,占适流教师的33.1%,其中城乡互动320人。目前,嘉善县教师流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促进了城乡骨干教师合理分布,有效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现如今,校长周建平敢于拍着胸脯说,“我们能跟一中、四中平起平坐了。”原来,作为2010年教师流动的试点学校,实验中学两年内共流入教师20位,占教师总人数的18%,其中3位是县级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周建平说,“名师流动到我们学校,学生也跟随名师回来了。我们学校是教师流动第一所受益校,也是改变最大的学校。”
2.理解“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我市举办了一期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班,很有幸,我被定为该班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员研讨与批改学员的作业。
这一期培训,共有三个研讨主题,其中一个主题的核心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围绕这个主题,我与学员们讨论了近一个月,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理论者的思想,是实践者的行动。我认为:要透彻认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要有效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首先要认识与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对于教育资源配置,可以这样来探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根本措施是合理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如果站在县级或者学校的层面,我们还是从这么宏大的角度来探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那我们阐述的思想,就可能如来自远方的雷声,我们付出的实践,就可能如飘在空中的淡淡的云彩,远方的雷声不会给我们带来雨点,淡淡的云彩总是随风飘散。
要准确把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必须先了解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所在的区域,本文只尝试探讨县级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谁来实施?也就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是谁?要弄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必须先要知道谁主管教育资源,依常规,谁主管着教育资源,谁就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
对于一个较小的区域,如县、学校等,主管教育资源的主体就是单位的一把手。所以要在这个区域内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得有这样的一把手:深刻理解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并有毅力与魄力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如果关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只是停留在一些与一把手无关的人员的讨论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就可能只能是隔靴搔痒、一句空话。说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我认为,我们还应规避两个误解:一是认为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是政府。
这个观点不妥,在当前的形势下,客观地说,政府能够给足教育经费就很不错了,经济的发展问题、社会的稳定问题,政府都关心不过来,它还会来关心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只能由县级教育局来完成。二是说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我们就认为是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的问题。
(好像我们已形成这样的习惯:只要说到教育问题,就是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我认为政府加大投入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两回事。
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往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民风(民风好的,有许多的捐资,教育也就有更多的资源)相适应的,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就那么多,不可能由于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政府而不管其它投入只管教育投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在一定经济与社会基础上开展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教育资源丰富,还是贫乏,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都得进行,其主体有责任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之产生最好的效益。
站在不同的层面,教育资源会有所不同,如国家层面上的教育资源肯定与一个学校层面上的教育资源是不同的。本文讨论的是县级层面上的教育资源。
对于一个县来说,其教育资源就是区域内所有教育因素,具体地说,如:政府拔给教育局的办学经费、县域内的教师、县域内的学生、行政力量、教育研究力量、各种学校文化、社会办学的意识等等都是教育资源。不管是哪一个层面,教育资源总是丰富的,但是,可用于配置的教育资源却不一定很多,如: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年初,政府很难明确地告诉教育局这一年度可以落实多少教育经费(即使做了预算,往往能否落实预算还是个迷,何时落实预算也很难确定。)
这样一来,教育局就很难配置好区域内的教育经费了,同样,这样的形势波及到学校,学校也无法配置好学校的教育资源了。又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看起来这是教育局自己的事,教育局可以按想法配置,可事实上,教育局对这类资源的配置空间也不大,城区的教师多了,山区学校的教师少了,教育局就难以把城区的教师配置到农村去,另外,随着社会的变迁,普通高中学校的生源少了,教师多了,教育局也同样难以把高中教师配置到农村去当小学教师或初中教师。
这么说,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词:更好与发展,就是说,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就是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目标是发展教育事业。例一:就我们这样的县来说,学校的办学条件都不是很好,有的学校想把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楼粉刷一遍、有的学校想把土操场变为水泥操场、有的学校想把老旧的办公桌变为新式的办公桌,几乎所有学校都需要大量经费,几乎所有学校需要经费的理由都合情合理,那么教育局是否就按学校的要求这么合情合理地配置教育经费呢?是否教育局有三百万可配置的教育经费,所属三百个学校,每个学校就配置一万呢?如果这样的话,花掉再多的资源,学校的办学条件也会依然如故。
这么说,合情合理地配置资源并不是优化配置资源。例二:甲学校有十个优秀教师,乙学校有二个优秀教师,是否教育局就从甲学校调配四个优秀教师到乙学校去,使之均衡。
3.如何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
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 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
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 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 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 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 权益。
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教师。
重点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 充紧缺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培 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地要逐步实行县 级教育部门统一聘任校长,推行校长聘期制。
建立和完善鼓励城镇 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完善促 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 周转宿舍,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 学校任教经历。
4.教育质量评价,教育资源配置还有啥
1、当前,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共同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
必须通过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把教育工作的重心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移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2、今后,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向教师、课程、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
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在资源配置结果和教育教学质量之间建立正向联系,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引导和督促基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真正重视内涵发展,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上来。
5.如何理解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立足于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将下功夫着力从四个方面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公平、不公正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一是实现教师配备和校长选配的公平公正。由县人事部门牵头,教体部门配合,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定编定员,确定各个学校的领导职数、教师人数(含各科教师)和后勤人员,并坚持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选配好学校领导和科任教师。
二是实现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平公正。财政、教育部门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教育经费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经费分配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各类经费的使用建立制度,并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分配公平、使用公正、用途公开,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实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平公正。对义务教育长效机制项目、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以及社会帮建等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考虑,充分论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立公开定点、公开招标等制度,并向边远山区贫困乡村的薄弱学校倾斜,确保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定点准确、使用得当,建设项目的规模、方式等适度、科学。
四是实现教育管理的公平公正。建立教师科学合理流动的机制,使教师流动正常化、公开化、公正化,真正使教师的流动体现能者向上流、庸者向下沉的导向,确保优秀教师有不断进步和进入条件较好学校任教的机会。加强教师职称管理,使职称的评定公开、公平、公正。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使教育的考核评价科学化、规范化、公正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