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情况说明甲和乙关系情况说明

    1.问个逻辑问题,谁帮我解答下

    答案是108, 36 和144

    推理条件:中间绝对不会出现0,也不会出现两个相等的数字。否则都可以在第一轮知道结果。

    逻辑:

    不要考虑A真实看到的东东,只从C的思路去想。C看到后只会怀疑自己是144和72.

    假设C是72,那么A看到的就是72和36.这时候,这时候A会认为自己要么是36要么是108.如果是36的话,C第一轮就知道自己是72,A自然就知道了。相应的,如果C说不知道,A同样可以推理出自己的数字是108. 所以如果是72,在第二轮中A就应该知道结果了,可是在第二轮中,A还是说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数字,这说明C绝对不是72,那么只有可能是144罗。

    思路:

    通过数据分份数,可以分出一下结果

    72, 72

    144/3 *2 , 144/3 *1

    144/4 * 3, 144/4*1

    144/6 * 5, 144/6*1

    144/9*8, 144/9*1

    144/9*7, 144/9*2

    144/9*5, 144/9*4

    然后再分别类推。

    可以看到,这里其实是通过公约数,将一个大数分解,方便思考。 其实,大家可以发现,这道题里最后可以类推到所有3:1:4的数字。

    缺陷:

    没有具体思路证明a-b分支不存在。

    没有办法完全推理出除了108, 36 和144以外的结果都是错误的。

    2.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甲、乙图所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联

    (1)草是生产者者,甲图中的草属于乙图中的A.(2)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含能力最少的是最高营养级,即猫头鹰.(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①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②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甲图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4)碳在生物群落内(A→C)如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而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又通过呼吸作用使碳回到无机环境.(5)一般来说,增加生物的种类,可以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故答案为:(1)A(2)猫头鹰(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负反馈(4)含碳有机物 光合 呼吸(5)抵抗力。

    3.逻辑中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不是“正义战争”一定是“非正义战争”。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比如“红色”和“白色”。不是“红色”,不一定就是“白色”。

    1.反对关系

    A与E之间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反对关系:当A真时E必假,当E真时A必假;而当A假时,E可真可假.当E假时,A可真可假.例如:

    A:某车间所有产品都是合格的.

    E:某车间所有产品都不是合格的.

    这两个命题,当A真时E必假,当E真时A必假.当A假时,有两种可能情况:或者某车间产品都不是合格的,这样E是真的;或者某车间产品有且只有一部分不合格,这样E是假的.可见,A假,E可真可假.

    当E假时,也有两种可能情况:或者某车间产品都合格,这样A是真的;或者某车间产品有且只有一部分合格,这样A是假的.可见,E假,A可真可假.

    2.矛盾关系

    A与O、E与I之间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当A真时O必假,当A假时O必真;当O真时A必假,当O假时A必真;当E真时I必假,当E假时I必真;当I真时E必假,当I假时E必真.例如:

    A:某车间所有产品都是合格的.

    O:某车间有的产品不是合格的.

    这两个命题,当A真时O必假;当A假时,可能某车间产品一部分不合格,也可能全部不合格,无论这两种情况哪种存在,O都是真的.当O真时A必假;当O假时,说明某车间产品没有不合格的,则A必真.

    E与I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样方法说明.

    矛盾关系

    1.所有是 矛盾 有些非

    2.所有非 矛盾 有些是

    3.可能是 矛盾 必然非

    4.可能非 矛盾 必然是

    5.某个是 矛盾 某个非

    6.(A且B)是 矛盾 (A或B)非 等价于 非A或非B

    (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A或B)非的意思不是(A或B)的对立命题,而是把非字加到或者这个词的前面和后面的命题上)

    7.(A且B)非 矛盾 (A或B)是 等价于 A或B

    8. A或B 至少其一 矛盾 非A且非B

    9. A或B 必居其一(说明A和B不可能同真假) 矛盾 A和B全真 或者 A和B全假

    为了方便理解,还是造句吧

    下面每一行的两个句子都不可能同时成立

    1.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喜欢听歌 矛盾 有些看这帖子的人不喜欢听歌

    2.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不喜欢听歌 矛盾 有些看这帖子的人喜欢听歌

    3.今天可能下雨 矛盾 今天肯定不下雨

    4.今天可能不下雨 矛盾 今天肯定下雨

    5.兔子是写这个帖子的人 矛盾 兔子不是写这个帖子的人

    6.(小王和小李)做了好事 等价于小王做了好事而且小李做了好事 矛盾 小王没做好事或者小李没做好事

    7.(小王和小李)没做好事等价于小王没做好事而且小李没做好事 矛盾 小王做了好事或者小李做了好事

    8.甲或者乙至少有一人犯罪 矛盾 甲没犯罪而且乙没犯罪

    9.甲或者乙有且只有一个人犯罪 矛盾 甲和乙都没有犯罪(甲没犯罪且乙没犯罪)或者 甲和乙都犯罪(甲犯罪且乙犯罪)

    反对关系

    1.上反对 所有是所有非必有一假

    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是公务员

    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不是公务员(注意否定词位置)

    对“所有”这个命题,要么全肯定,要么全否定,注意一下

    这两句话,肯定有一句是假的

    2.下反对有些是有些非

    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是公务员

    有些看这帖子的人不是公务员

    这两句话,肯定有一句是真的

    情况说明甲和乙关系情况说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