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评语

1.【如何正确评价科学创新的价值】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财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物质财富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人们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是,对于科学技术是不是创造价值财富,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理论难题.笔者以为:科学技术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而且也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按照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的观点,商品财富本身,必然也是物质财富与价值财富的统一.所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既然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也必然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这是因为,按照马克思所提出和创立的“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理论判断,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也就排除了科学技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再者,科学技术一般要渗透到生产要素特别是生产资料要素之中,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而生产资料作为“不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价值不变的资本,所以,科学技术就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任何源泉,至多不过是转移旧价值的手段而已.由此,不仅贬低了科学技术在价值生产或价值创造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利于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和发展,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科学技术究竟能否创造价值财富,特别是能否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财富的理论难题.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财富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看待科技劳动的价值创造功能问题.科学技术所以能够成为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其内在原因和科学根据主要是: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的科学含义, 是确认科学技术能够创造价值财富的一般性内在原因和根据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在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物化了的知识力量”,同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的最终物化一样,具有共同的本质特点:一是就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质规定性来说,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资本论》第1卷,第57页);二是就作为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的量的规定性来说,“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1卷,第53页);三是就评价和计量商品价值所依据的劳动形态的规定性来说,都是“首先必须计算物化在这个商品中的劳动”(《资本论》第1卷,第211页).照此说来,根据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科学技术,也就是马克思本人所说的,“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物化了的知识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9页).它同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一样,也是创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同质性劳动源泉.我们不能因为劳动物化的时间先后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而把科学技术排除在价值创造源泉之外.我们这样研究和确认科学技术是创造价值财富和源泉,不但不否认劳动价值论,而是在更彻底、更完全的意义上承认和坚持劳动价值论,并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得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关于作为科学技术的复杂劳动, 是科学技术能够创造较多价值财富的特殊性内在原因和根据从事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和应用研究的科技劳动,是相对于简单劳动而言的复杂劳动.由于“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多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资本论》第1卷,第223页).但也必须看到,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要比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所看到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高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有很多新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是马克思所没有见到的,也是难以预见的.在这种情况下,蕴含着更高程度复杂劳动的科学技术,也就能够创造比马克思当年所说的简单劳动的“自乘”或“倍加”还要高得多或多得多的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关于相对“共同劳动”而言的“一般劳动”, 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关键性内在原因和根据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至今很少有人注意和研究马克思关于“一般劳动”与“共同劳动”这两个重要劳动范畴.马克思是在论及“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问题时,“附带指出,应当把一般劳动和共同劳动区别开来.二者都在生产过程中起作用,并互相转化,但它们也有区别.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这种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共同劳动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资本论》第3卷,第120页).正是在这个“附带指出”中,蕴含着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关键性内在原因和特别重要的科学根据.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一般劳动”,正是我们现在研究中所说的“科技劳动”或“创造劳动”.由于这种劳动不仅利用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诸多高智能复杂劳动,而且还蕴含了当今世界广泛协作的高智能复杂劳动.这些劳动量,往往是难以计量的巨大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社会劳动.所以,当科学技。
2.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有哪些方面
创新能力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孔明网阿亮来帮你进行一一解答:
创新能力评价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该分为管理能力创新和技术能力创新
管理能力创新包括:1、人均产值或者人均利润是否上升;2、生产单位成本是否下降,3、企业员工留存率是否良好……
技术创新包括:1、新产品的销售在企业总的销售额比例是否有提升,2、研发投入比例是否提升,3、在研项目的先进性,4、知识产权的申报数量……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请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进行指数和项目的修正。
3.如何对新产品开发方案进行评价
一个完整的新产品开发过程要经历8个阶段:构思产生、构思筛选、概念发展和测试、营销规划、商业分析、产品实体开发、试销、商品化。
(1)新产品构思的产生。进行新产品构思是新产品开发的首要阶段。构思是创造性思维,即对新产品进行设想或创意的过程。缺乏好的新产品构思已成为许多行业新产品开发的瓶颈。一个好的新产品构思是新产品开发成功关键。企业通常可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寻找新产品构思的来源。公司内部人员包括:研究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高层管理者及其他部门人员。这些人员与产品的直接接触程度各不相同,但他们总的共同点便是都熟悉公司业务的某一或某几方面。对公司提供的产品较外人有更多的了解与关注,因而往往能针对产品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或创新产品的构思。企业可寻找的外部构思来源有:顾客、中间商、竞争对手、企业外的研究和发明人员、咨询公司、营销调研公司等。
(2)构思筛选。新产品构思筛选是采用适当的评价系统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各种构思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把最有希望的设想挑选出来的一个过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力争做到除去亏损最大和必定亏损的新产品构思,选出潜在盈利大的新产品构思。构思筛选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一系列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一般包括:评价因素、评价等级、权重和评价人员。其中确定合理的评价因素和给每个因素确定适当的权重是评价模型是否科学的关键。
(3)新产品概念的发展和测试。新产品构思是企业创新者希望提供给市场的一些可能新产品的设想,新产品设想只是为新产品开发指明了方向,必须把新产品构思转化为新产品概念才能真正指导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概念是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对产品构思进行的详尽描述。即将新产品构思具体化,描述出产品的性能、具体用途、形状、优点、外形、价格、名称、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等,让消费者能一目了然地识别出新产品的特征。因为消费者不是购买新产品构思,而是购买新产品概念。新产品概念形成的过程亦即把粗略的产品构思转化为详细的产品概念。任何一种产品构思都可转化为几种产品概念。新产品概念的形成来源于针对新产品构思提出问题的回答,一般通过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可形成不同的新产品概念。即,谁使用该产品?该产品提供的主要利益是什么?该产品适用于什么场合?
(4)制定营销战略计划。对已经形成的新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计划是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计划将在以后的开发阶段中不断完善。营销战略计划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目标市场的规模、结构和消费者行为,新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定位,市场占有率及前几年的销售额和利润目标等。第二部分是对新产品的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第一年的营销预算进行规划。第三部分则描述预期的长期销售量和利润目标以及不同时期的营销组合。
(5)商业分析。商业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新产品概念进行财务方面的分析,即估计销售量、成本和利润,判断它是否满足企业开放新产品的目标。
(6)产品实体开发。新产品实体开发主要解决产品构思能否转化为在技术上和商业上可行的产品这一问题。它是通过对新产品实体的设计、试制、测试和鉴定来完成的。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调查,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产品实体开发阶段所需的投资和时间分别占总开发总费用的30%、总时间的40%,且技术要求很高,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阶段。
(7)新产品试销。新产品市场试销的目的是对新产品正式上市前所做的最后一次测试,且该次测试的评价者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通过市场试销将新产品投放到有代表性地区的小范围的目标市场进行测试,企业才能真正了解该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市场试销是对新产品的全面检验,可为新产品是否全面上市提供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也为新产品的改进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完善提供启示,有许多新产品是通过试销改进后才取得成功的。新产品市场试销的首要问题是决定是否试销,并非所有的新产品都要经过试销,可根据新产品的特点及试销对新产品的利弊分析来决定。如果决定试销,接下来是对试销市场的选择,所选择的试销市场在广告、分销、竞争和产品使用等方面要尽可能的接近新产品最终要进入的目标市场。第三步是对试销技术的选择,常用的消费品试销技术有:销售波测试、模拟测试、控制性试销及试验市场试销。工业品常用的试销方法是产品使用测试,或通过商业展览会介绍新产品。对新产品试销过程进行控制是第四步,对促销宣传效果、试销成本、试销计划的目标和试销时间的控制是试销人员必须把握的重点。最后是对试销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如,消费者的试用率与重购率,竞争者对新产品的反应,消费者对新产品性能、包装、价格、分销渠道、促销发生等的反应。
4.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评价一个企业 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
(一)创新投入能力
反映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和投入力度,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1.创新经费
(1)创新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创新人力
(1)R&D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
(2)就业人员中博士毕业生所占比重
3.研发机构
(1)研发机构R&D经费投入占企业R&D经费的比重
(2)研发机构R&D人员投入占企业R&D人员的比重
(二)协同创新能力
反映企业在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4.产学研合作
(1)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比重
5.创新资源整合
(1)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的比值
(2)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值
6.合作创新
(1)开展合作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合作申请专利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
(三)知识产权能力
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7.知识产权创造
(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
(2)10万元R&D经费投入的发明专利申请量
8。.评价一个企业 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
(一)创新投入能力
反映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和投入力度,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1.创新经费
(1)创新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创新人力
(1)R&D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
(2)就业人员中博士毕业生所占比重
3.研发机构
(1)研发机构R&D经费投入占企业R&D经费的比重
(2)研发机构R&D人员投入占企业R&D人员的比重
(二)协同创新能力
反映企业在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4.产学研合作
(1)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比重
5.创新资源整合
(1)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的比值
(2)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值
6.合作创新
(1)开展合作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合作申请专利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
(三)知识产权能力
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7.知识产权创造
(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
(2)10万元R&D经费投入的发明专利申请量
8.知识产权保护
(1)拥有专利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万名企业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
9.知识产权运用
(1)已实施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重
(2)专利许可与转让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
(四)创新驱动能力
反映企业在创新价值实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能力,包括
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10.创新价值实现
(1)新产品营销费用占全部营销费用的比重
(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1.市场影响力
(1)PCT申请占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
(2)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
12.经济社会发展
(1)劳动生产率
(2)综合能耗产出率
5.求经典广告语及评语啊
1、一切皆有可能。
——李宁牌系列运动服 ——直击现代都市人的核心欲望,激人奋进。其寓意是:有李宁,哪里都是运动场;有李宁,怎么运动都时尚;有李宁,就能满足您的任何运动的欲望。
2、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 ——借联想对人类的积极作用,表达企业的地位和价值。问句的形式引人思考,触发联想,短句铿锵有力,容易记忆。
3、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广告词 ——富有个性挑逗力的广告语,体现当代年轻人充满自信,追求自然,渴望个性独立的时代气息。4、看成败,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
——CCTV公益 ——充满豪迈之情,体现不屈之意,突出表达了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5、美的不只是商品,廉的绝对是价格。
——美廉美连锁超市 ——用“不只……绝对”突出表现了美廉美的从业信念:商品最美、服务最美、价格最廉。语义简短而又含蓄,耐人寻味。
6、《家庭中医药》:健康在这里等候,生命在这里延伸!——“等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写出了《家庭中医药》对人们健康的贴心关怀,“延伸”又化抽象的“生命”为形象,写出了《家庭中医药》对人们延年益寿的功效。7、《法制文萃报》:好人得好报!——一语双关,既紧紧扣住了法制类报刊的内容,鼓励人们向善向美,远离罪恶,又宣传了报纸的高质量,劝人订“好”报。
8、《现代家庭》:一册在手,一生牵手。——“一册”和“一生”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代家庭》的质量之高;同时,又强调了《现代家庭》与读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9、《人间方圆》:品人生苦辣酸甜,悟世间曲直方圆。——巧妙地把报刊的名称嵌入广告语中,构思精巧;对仗工整,既写出了《人间方圆》丰富的内容,又琅琅上口,易于宣传。
10、M&M巧克力:不溶在手,只溶在口 ——这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堪称经典,流传至今。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USP,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愿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
11、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的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
12、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60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是大型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克虫刚进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众的甲克虫,提出“think small”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从此,大众的小型汽车就稳稳的执美国汽车市场之牛耳,直到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13、耐克:just do it ——耐克通过以justdo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然而,随着乔丹的退役,随着just do it改为“I dream.”,耐克的影响力逐渐势微。
14、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科技以人为本似乎不是诺基亚最早提出的,但却把这句话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事证明,诺基亚能够从一个小品牌一跃为移动电话市场的第一品牌,正是尊崇了这一理念,从产品开发到人才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口号才喊的格外有力,因为言之有物。15、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证明经典的广告语总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16、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作为全球第二大咖啡品牌,麦氏的广告语堪称语言的经典。与雀巢不同,麦氏的感觉体验更胜一筹,虽然不如雀巢那么直白,但却符合咖啡时的那种意境,同时又把麦氏咖啡的那种醇香与内心感受紧紧结合起来,同样经得起考验。
17、山叶钢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是台湾地区最有名的广告语,它抓住父母的心态,采用攻心策略,不讲钢琴的优点,而是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这一点的确很有效,父母十分认同山叶的观点,于是购买山叶钢琴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山叶高明于此。18、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这是麦氏咖啡进入台湾市场推出的广告语,由于雀巢已经牢牢占据台湾市场,那句广告语又已经深入人心,麦氏只好从情感入手,把咖啡与友情结合起来,深得台湾消费者的认同,于是麦氏就顺利进入台湾咖啡市场。
当人们一看见麦氏咖啡,就想起与朋友分享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确很好。19、人头马XO: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尊贵的人头马非一般人能享受起,因此喝人头马XO一定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觉,因此人头马给你一个希望,只要喝人头马就会有好事等着到来。
有了这样吉利的“占卜”,谁不愿意喝人头马呢?尤其是那些尊贵的人,更是深信不疑。20、德芙巧克力:牛。
6.你对企业创新的看法有哪些
什么叫企业创新 ?一个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发光,一个产品必须在顾客需求的基础上才会热卖。
有人说:创新,创新;不创新,死;创新也是死。 那么创新就是颠覆吗?创新就是否定吗?创新就是死亡吗?竞争环境在恶化,全球化挑战频繁,顾客日趋理性,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创新? 创新困境 中国企业要改变世界廉价工厂的命运,就必须转变创新理念。
以前我们为了争夺市场仅仅限于产品款式、花色的创新,依葫芦画瓢,在表面上做文章,结果是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我们太善于追随,而非领先。
于是就在竞争策略上创新,但回过头来看,低价也是没出路,虽然这是很有效的市场策略。 中国鞋业也是如此。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创新,上万家鞋厂天天在创新,市场虽然增长很快,但我们的创新不是系统,很不规范,很多流程和管理太随意化,企业在利润低的时候很难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真正地把市场和行业做长久。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仅仅靠一个人或一个产品的发明或者限于外在、技术的创新,是没有希望的,也是不会长久的。
创新是系统,需要产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等等各个方面的协同效应。而很多中国企业恰恰迷失在局部,败在了全局。
一项全球研究数据表明,在四项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只有一项能够取得成功,并且用于开发的资源中近50%都浪费了。现实市场中,我们大量的创新思想无法付诸行动,进入市场的产品也面临着高失败率,许多企业的宝贵资源都浪费在失败的产品上。
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往往关注于大创新、局部创新、一鸣惊人的创新,却常常忽略系统的创新。 亨达今年一个皮革接缝技术的创新,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此技术能在全国推广使用,按照每双鞋1.5平方英尺,全国年产皮鞋90亿双计算,年节约皮料可达22.9亿平方英尺(按每头牛出皮量40平方英尺计算,相当于节约5700万头牛的产皮量),按照每平方英尺皮料25元计算,年节约资金达573亿元。
亨达这项技术对于节约、生态、文明型社会的打造,推动皮革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拉动作用。 创新不是象牙塔里的创造,它是与社会相合的系统工程,24年来,亨达正是用企业内部外部的整个体系和流程来支撑创新,并以创新推动着企业的一次次前行。
创新陷阱 我们很多人在战略与管理上,缺少规划,只关注短期利益,投资不能聚焦,盲目多元化,更缺少核心的技术孵化;在组织与人上,研发孤立,缺少人才,没有很好的评估创新的价值,也没有可量化的科学的指标来评价研发绩效;在流程和技术上,缺乏系统的流程支持,研发的效益低下,且不能持续,更没有使用支持研发流程的技术来确保创新的价值。凡此种种,都让我们陷入了创新的陷阱。
亨达以前失败过,也成功过,但我每天想的不是成功的经验,而是创新的价值以及企业如何持续增长。何以挑战 今年5月14日,百丽在港IPO冻结资金4337港元,首日上市融得86.6港元,市值近500亿港元,超过386亿港元的国美电器。
百丽在资本市场上的创新和成功让中国传统的鞋业制造兴奋起来。 但风起云涌的鞋业上市是否就意味着行业的整体升级?行业格局是否就意味着资本创新的颠覆?亨达也在深刻反思。
要迎接资本创新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要赢得世界市场的品牌声誉和市场效益,要从传统的点点创新完成向面面创新、系统创新的转变,我认为必须跳出做追随者的困境,必须破追随创新之局。 没有一整套规范的市场规划,缺乏产品的组合管理,不改善投资的决策,我们的创新就会盲目,风险就会很大。
研发仅仅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要完成核心技术,产品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健康性,亨达必须站在市场上以第三者的角色看整个创新的管道是否畅通,看系统创新是否支撑企业整个的战略。 创新不是孤立,而是协同。
鼓励协作并使之正规化、系统化,使企业内外获得协同效应,从而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亨达经常从顾客那里、从市场上、从同行身上不断获得创新的启蒙,并迅速付诸实施。
尤其是百丽国际的资本创新给亨达以强烈的创新启示,这也为亨达24年来的持续发展洞开了新的思维和视野。 创新是欣赏,更是尊重。
营造一种创新的文化来鼓励创造力,推动亨达团队协作,通过可靠适用的绩效评价指标来保证创新文化的强化。这是我们自我挑战的最大关键。
而尊重和欣赏企业内外的协同创新文化也成为亨达未来成功的根本。 创新是个老话题,但它天天让我让亨达不断审视,在一个新消费时代,在一个市值的资本时代,在一个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在一个品牌制胜领先的时代,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危机的竞争与挑战时期,在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繁荣时期,如何把握繁荣并管理繁荣,如何协同创新并实现创新价值,这才是个真正的挑战。
创新是个体的,更是协同的;是组织的,更是民族的。 我想,我们是不是要深刻理解亨达来自创新挑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