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承诺书

    1.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领什么服务项

    一、深化制度内容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三亮三服务一奉献”,即: 亮身份。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在社区公开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不断强化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增强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亮承诺。

    社区党组织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为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安排适当的岗位和服务项目,在职党员作出服务承诺,并在社区内公开,方便群众联系和监督。 亮业绩。

    在职党员积极作为,为社区居民搞服务、办实事、解难事。社区党组织通过社区公共平台对在职党员的表现和服务居民情况进行展示。

    服务社区建设。在职党员积极投身社区公益事业,支持社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支持社区完善文化设施,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支持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美丽和谐的宜居环境。

    服务居民群众。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等,组建各种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在职党员到楼栋单元或院落小区,开展代访代办、平安创建、就业创业、居民家政等个性化服务活动。

    服务困难群体。以低收入居民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人群为服务重点,积极开展爱心救助、助老扶幼等服务活动,帮助社区困难群众解决上学、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奉献在社区。本着“八小时之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的原则,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带头弘扬社区公德,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搞好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区稳定。

    二、优化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市直单位党组织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层层动员,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任务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浓厚氛围。

    2、调查摸底。 市直单位对本单位党员进行一次摸底,准确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特长。

    社区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联络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及时将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情况向其工作单位反馈。 3、社区报到。

    在职党员持单位开具的《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介绍信》,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然后将《介绍信回执》经社区党组织盖章后,交所在单位党组织留存,作为报到凭证。 4、认领岗位。

    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需要和党员特长,设置若干公益性岗位和服务项目,为在职党员选岗、认岗,签订服务承诺书。每名党员认领1个以上社区服务岗位或服务项目。

    5、参与服务。具体做到“六个一”,即参加一支服务队,帮扶一户困难户,提出一条好建议,办好一件实事,提供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作一个文明表率。

    三、细化职责任务 1、单位党组织。主要是做好本单位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组织本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对报到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积极与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本单位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进行宣传表彰,对反映不好的党员及时给予批评和帮助;运用好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工作成果,在党员民主评议、预备党员转正、优秀党员评选、干部任用及年度考核等工作中,将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干部提拔考察时,要延伸到社区,向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群众了解情况,并由社区党组织作出评价意见。 2、社区党组织。

    主要是积极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认真做好在职党员报到接洽工作;主动掌握本社区内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在职党员台账;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便民服务日等活动,为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做好在职党员在社区参与活动、发挥作用等情况的记录,定期做好考评工作;定期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交流沟通与情况反馈。 3、在职党员。

    主要是积极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公开党员身份,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与义务,积极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重点当好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社区发展的参谋员、文明建设的示范员、公益事业的促进员、困难群体的帮扶员、科教文体的普及员、沟通联络的信息员和社区稳定的安全员。 四、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统筹指导,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等各直属党(工)委具体组织实施。成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领导组,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

    做到领导干部带头、机关单位带头,确保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实行积分管理。建立“百分制”积分量化考评制度,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登记汇总,每半年,进行一次统计小结;年底,根据积分高低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评定结果在社区内公布,并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各单位党组(党委)加强对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督促检查,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

    2.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登记表怎么填技能特长

    2015年1月9日,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燎原社区,安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党员正在社居委舞蹈房指导居民排练舞蹈。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拓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密切学校与社区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日前,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出台了《关于在省属高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对全省高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进行了布置。

    该举措旨在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拓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密切学校与社区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整合学校人力智力资源,发挥在职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3.在职党员到社区制度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搭建五大公益岗位:设置政策法规宣传岗、义工服务先锋岗、文明建设示范岗、扶贫济困关爱岗、创先争优引领岗等五大公益岗位,为党员志愿服务搭建更好的平台。

    编制五大跟踪卡:设置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服务承诺卡、向居住地社区报道卡、参与活动写实登记卡、现实表现评议情况反馈卡。在社区为党员建立信息档案,要求每人公开承诺服务事项,并依据承诺内容持报到卡到社区认领服务岗位。

    社区根据参与活动情况如实填写登记卡,并于年终对党员履职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反馈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作为党员年终考核、晋级、任用的重要依据。 规定五大服务职责:规定了党员到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知识讲座、参与文化建设等五大服务职责,要求广大机关干部积极主动亮明党员身份,主动加强与社区党组织的经常性联系,积极参加社区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上水平。

    4.如何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常态化开展;发改委

    建立报到登记制度,确保全员参与。各单位党组织提前将在职党员个人资料发到各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名册及档案,掌握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资料,做到自然情况清、职业特长清、服务意愿清。然后,统一发放《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卡》,在职党员持《报到卡》到所居住社区报到,如实填写《在职党员进社区登记表》,社区党组织对照在职党员名册、档案,逐一认证,确保每名党员都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全县6058名在职党员已全部到各社区报到。

    建立设岗定责制度,发挥党员特长。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设置了政策法规宣讲员、社区发展参议员、文明创建示范员、公益事业促进员、“四进社区”普及员、困难群体帮扶员、维护稳定安全员等7个服务岗位,由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自愿申报认领至少一个服务岗位。各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制定岗位职责,引导社区党员立足岗位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规定每名党员每年至少开展服务活动4次,每次活动必须经社区党组织认证;未经认证的,不予认可。

    建立公开承诺制度,强化践诺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在职党员向社区党组织承诺服务目标,并确定承诺事项,作出公开承诺。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承诺事项工作台帐,实行“销号制”,每完成一项从台帐上消除一项,进行动态管理。并坚持把承诺事项和践诺情况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党务公开栏、宣传栏、公告等形式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全县在职党员共承诺12134项,已践诺10773项。

    建立认证积分制度,强化党员管理。一是统一持证服务。全县统一印制《党员志愿者活动证》,党员一人一证,记录党员参加服务情况,党员在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持《活动证》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服务对象认可。服务活动结束后,党员如实填写活动时间和服务记录,由服务对象签字认可,没有签字的,不予认同。三是社区党组织认证。社区党组织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电话随访与实地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活动证》中党员服务记录一月一复核,确认属实后盖章认证,并给予相应积分。其中,党员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记5分,参加乡镇组织的服务活动记8分,参加全县性的服务活动记10分。今年以来,经社区党组织认证的党员服务事项35600多项。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激发工作热情。把认证积分作为考核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情况的重要依据,根据积分多少和党员综合表现进行评比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要求在涉及在职党员提拔晋级、评先树优等工作时,必须主动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并在相关推荐、审批表格中增加“社区党组织审批意见”栏,对在社区表现不好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把对领导干部考察、公示的范围延伸进社区,作为对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考察的重要内容,强化对他们带头参与社区活动的监督。今年以来,有30名在职党员因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表现突出,受到通报表扬;7名在职党员因参加社区活动较少或在社区中表现不好被通报批评。

    5.社区干部对在职党员在社区活动不活动现象不敢管理

    一要重建社区民主自治主体,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拓宽渠道。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制转轨,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平台,其功能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社区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二要增强党员意识,创新工作平台。首先要增强在职党员的党员意识,尤其是要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党员身份意识就是时刻记得自己就是一种责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直接体现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的威信,党员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才会自觉自愿地,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维护党,才能时时、事事、处处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反之,必然会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对党的感情,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败坏党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员的管理中要严格教育。其次是创新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平台。要充分考虑到在职党员的实际情况、作息时间、辖区单位自身活动安排以及在职党员的服务意愿,尽可能多地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倡导和组织在职党员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在这方面,西陵区的“社区党员工作室”比较典型。“社区党员工作室”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社区自管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而且也能成为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有效平台。比如,建立在职党员包片为社区居委会服务的制度,规定服务项目,定期深入居委会现场办公,为社区服务。社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与包片的在职党员挂钩,并建立责任制,同时建立一种社区居委会考核社区内在职党员的工作机制,把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工作置于社区群众监督之下,成为其年度各项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以促进在职党员认真履行职责等等。在职党员参与到“社区党员工作室”的建设中去,还能进一步放大“社区党员工作室”的效应,使其对社区居民产生更深刻的持久的影响。

    三要建立起良好的利益激励机制。要建立在职党员服务活动贮存回报制度。这首先必须实现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制度化、常规化。要建立起规范的进入机制、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包括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的登记管理制度、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承诺制度、在职党员进社区管理台账、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情况公示与考核制度等等,并以此作为单位对在职党员进行考核、评先、提拔的依据。同时,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制度化还应该做到制度性和志愿性相结合。比如,登记社区在职党员参加服务的时间,在党员自身需要帮助时可以得到同样的服务;服务天数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某种奖励(如休假);进社区的在职党员在社区购物、消费及其他评优等享受优惠或优先,社区每年适时对进社区的在职党员进行表彰等等。

    6.如何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

    为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拓展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在县直机关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为确保活动实打实开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防止流于形式,走走过场,采取一人一证、一事一记、一人一档的方式,确保服务不务虚。

    一人一证,报到不务虚。实行报到证制度,党员到社区报到时需到单位开据报到证,持单位开具的具有特定编号的报到证到社区报到,报到时党员还需提交基本情况登记表,经与社区对接,根据党员自身特长和能力,认领社区公益岗位,与困难群众结亲、帮助社区解决难题等工作,并将认领、结亲情况在社区公告栏、电子显示屏进行公开,经社区登记确认岗位后回单位报告有关报到情况。

    一事一记,活动不务虚。党员开展活动,履行服务承诺时,要持卡服务,及时记录服务情况,服务项目,服务时长,以及采取的服务举措服务成效,社区要现场查验,并对党员的此次服务进行点评评价,服务结束后党员要把《纪实服务卡》交单位审核,以保证党员不在单位即在社区,确保不溜号、不离岗。

    一人一档,管理不务虚。明确县直工委和华阳镇党委为主要牵头管理单位,实时跟踪督查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县直机关党组织履行直接管理责任,各社区协调做好有关对接、查验、评估工作。对每名党员的服务情况建立专门档案,一人一档,年中督促,年终督查,确保取得实效,赢得民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