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幼儿在区域评语

    1.如何对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

    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

    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

    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

    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2.我们需要怎样的区域活动评价

    纵观目前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评价环节,最多的还是落在结果上,而忽略了过程性及发展性。

    回顾下:是谁做的糖果?我们来看看手工坊的衣服是否很漂亮?小朋友们能按颜色分类真的很棒!你们今天开心吗?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经验提升和有效发展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应让做法有创新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实现经验分享;问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等,让评价环节成为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来看看我区双新教师中三个不同年龄段活动中教师的精彩评价:小班区域活动《阳光餐点吧》。

    亮点:抛接球精彩,讲评随机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教师在展示幼儿的作品时,没有在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瓷泥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提问后结束,而是继续追问你知道他除了用模具外还用了什么做花纹图案?引导幼儿知道了用小棍、手指等辅助用具也能做出花纹图案,其有针对性的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拓展了知识经验。

    另外,教师能顺势应导,在设计师介绍了自己搭建的房屋后,接着让客人小老虎到幼儿设计的舒适的客厅里坐坐,极大地让幼儿在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一句看看大家的进区牌放回原处了吗?马上有幼儿主动请殷,周老师立刻回应:好的,那你就去看看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积极支持。

    师:参点吧的服务员特有礼貌,他们始终说着‘***,请问您需要一点什么?’,但是你们可千万别忘了在卖东西给顾客时要清点好钱,这句评价不仅表扬了阳光餐点吧的孩子们,而且对他们的不足进行了善意的提醒。中班区域活动《绳金塔小吃一条街》。

    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在评价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采用生评与客人老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投票评选出了最佳服务员和最佳顾客,并提出了获选理由。

    大班区域活动《超市》。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

    因此,一次成功的讲评交流它应该是:1.从当下活动中汲取信息,及时处理;2.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目标;3.组织生动,能吸引幼儿兴趣;4.幼儿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5.能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其发展;6.能激发下一次活动的愿望,引发新的探索活动。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不断加强评价的智慧,以此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与发展。

    3.怎样评价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后的评价也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工作者重视,它是区域游戏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积极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作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中班孩子区域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游戏活动,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后的评价。

    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成为评价的主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活动结束后,他们往往还沉浸在游戏的情节中,经常在一起讲、说游戏的内容,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应尽可能地让幼儿想说就说,多说,表达他们的各种想法,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和想法,能。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4.如何评价幼儿园区域活动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而区域活动讲评是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范畴,现在在活动区讲评中还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我们尝试从一个区域讲评案例来对区域活动讲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

    区域活动评价实录: 今天教师围绕主题“动物”预设的区域重点是: 1、益智区:按一定规律串珠。 2、搭建区:为小动物盖一座温暖的房子。

    3、美工区:泥工--可爱的小动物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坐好: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在活动区中都玩了什么? 幼1:我在益智区玩得串珠子,串了一大串,我很开心。师:你真能干,串了这么多。

    可是我发现欣悦小朋友串的比你多,下次一定要努力,好不好?(幼儿有点难过地答应。) 幼2:我在结构区拼了一座房子。

    师:你真棒!小朋友你们都过来看看他的房子,盖得好不好?漂不漂亮?(大部分孩子只是欣赏性的看了几眼,没有孩子研究这个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幼儿的创意没有被大家发现。) 幼3:我在泥工区作了一只小青蛙。

    师:你做的青蛙真像。 师:那你们觉得自己今天玩得好不好? 幼2:我在结构区盖房子,本来玩得好好的,可是杨泽城过来捣乱,把我的房子推倒了,我只好重新盖。

    师:某某,你这样子捣乱,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下次活动时,注意点,好不好?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每个小朋友都在自己喜欢的区里玩了,而且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区的时候你们能做得更好! 表面上看,教师在今天的评价活动中似乎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评自己的活动,教师加以肯定。

    但是仔细分析,却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导向停留于以事论事的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而没有围绕预设的目标,让幼儿进行新经验的分享,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没有任何的推广意义,其他的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口中的“真好,真棒”到底是好在哪里?又是棒在哪里?可以说,这样的讲评,幼儿是一无所获的。我们将当前在区域活动讲评中存在典型性问题归纳如下: 1、由于教师对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导致讲评的目的不明确,评价的导向盲目,如在结构区幼儿的新创意教师没有进一步挖掘,使它成为全体幼儿共同的新经验。

    2、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幼儿活动过程。教师对于评价活动的观念比较传统,从一句:“玩得好不好?”“都完成了任务”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活动的结果而不是探索过程。

    如在益智活动中,只比较两个孩子串珠子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串的少的这个孩子在这一过程是多么的认真,多么努力,忽视了幼儿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整个评价过程教师的作用比较被动,对幼儿的交流未能体现出引领、归纳、和提升的导向作用,从而削弱了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

    4、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更注重技能掌握的好坏,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如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对幼儿作品大多是用“**画得真好”、“**做得很像”、“你们今天都很棒!”好在哪里老师只字不提,评价敷衍而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5、讲评的方式、方法单一局限。评价多集中在最后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和随机评价。

    只有集体讲评,忽视个体和小组评价。 成功的讲评应该是有效的、动态的、互动的、策略的,我们应从功能上、理念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上、讲评的内容和策略等方面重新去认识、研究区域讲评活动,使讲评活动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

    一、加深认识, 理解区域讲评的教育功能 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交流与学习等。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幼儿的活动,而应特别关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个性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所获得的经验等。

    成功的区域活动讲评能使我们更全面了解区域的状况,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随机、灵活地让幼儿与人、事、物(材料、环境)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区域活动各个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与协调,使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 二、转变评价观念,注重讲评活动过程 在新《纲要》指导下,配合课程观的转变,评价观也发生根本的变化,从关注结果转化为关注过程,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教师尽可能做到注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作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应该重点关注幼儿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教师对幼儿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准确定位,发挥教师在区域讲评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应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

    5.如何对区域活动进行评价

    纵观目前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评价环节,最多的还是落在结果上,而忽略了过程性及发展性。回顾下:是谁做的糖果?我们来看看手工坊的衣服是否很漂亮?小朋友们能按颜色分类真的很棒!你们今天开心吗?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经验提升和有效发展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应让做法有创新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实现经验分享;问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等,让评价环节成为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来看看我区双新教师中三个不同年龄段活动中教师的精彩评价:

    小班区域活动《阳光餐点吧》。

    亮点:抛接球精彩,讲评随机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教师在展示幼儿的作品时,没有在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瓷泥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提问后结束,而是继续追问你知道他除了用模具外还用了什么做花纹图案?引导幼儿知道了用小棍、手指等辅助用具也能做出花纹图案,其有针对性的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拓展了知识经验。另外,教师能顺势应导,在设计师介绍了自己搭建的房屋后,接着让客人小老虎到幼儿设计的舒适的客厅里坐坐,极大地让幼儿在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一句看看大家的进区牌放回原处了吗?马上有幼儿主动请殷,周老师立刻回应:好的,那你就去看看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积极支持。师:参点吧的服务员特有礼貌,他们始终说着‘***,请问您需要一点什么?’,但是你们可千万别忘了在卖东西给顾客时要清点好钱,这句评价不仅表扬了阳光餐点吧的孩子们,而且对他们的不足进行了善意的提醒。

    中班区域活动《绳金塔小吃一条街》。

    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

    在评价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采用生评与客人老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投票评选出了最佳服务员和最佳顾客,并提出了获选理由。

    大班区域活动《超市》。

    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

    因此,一次成功的讲评交流它应该是:

    1.从当下活动中汲取信息,及时处理;

    2.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目标;

    3.组织生动,能吸引幼儿兴趣;

    4.幼儿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能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其发展;

    6.能激发下一次活动的愿望,引发新的探索活动。

    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不断加强评价的智慧,以此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与发展。

    6.如何评价幼儿园区域活动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而区域活动讲评是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范畴,现在在活动区讲评中还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我们尝试从一个区域讲评案例来对区域活动讲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

    区域活动评价实录: 今天教师围绕主题“动物”预设的区域重点是: 1、益智区:按一定规律串珠。 2、搭建区:为小动物盖一座温暖的房子。

    3、美工区:泥工--可爱的小动物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坐好: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在活动区中都玩了什么? 幼1:我在益智区玩得串珠子,串了一大串,我很开心。师:你真能干,串了这么多。

    可是我发现欣悦小朋友串的比你多,下次一定要努力,好不好?(幼儿有点难过地答应。) 幼2:我在结构区拼了一座房子。

    师:你真棒!小朋友你们都过来看看他的房子,盖得好不好?漂不漂亮?(大部分孩子只是欣赏性的看了几眼,没有孩子研究这个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幼儿的创意没有被大家发现。) 幼3:我在泥工区作了一只小青蛙。

    师:你做的青蛙真像。 师:那你们觉得自己今天玩得好不好? 幼2:我在结构区盖房子,本来玩得好好的,可是杨泽城过来捣乱,把我的房子推倒了,我只好重新盖。

    师:某某,你这样子捣乱,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下次活动时,注意点,好不好?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每个小朋友都在自己喜欢的区里玩了,而且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区的时候你们能做得更好! 表面上看,教师在今天的评价活动中似乎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评自己的活动,教师加以肯定。

    但是仔细分析,却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导向停留于以事论事的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而没有围绕预设的目标,让幼儿进行新经验的分享,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没有任何的推广意义,其他的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口中的“真好,真棒”到底是好在哪里?又是棒在哪里?可以说,这样的讲评,幼儿是一无所获的。我们将当前在区域活动讲评中存在典型性问题归纳如下: 1、由于教师对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导致讲评的目的不明确,评价的导向盲目,如在结构区幼儿的新创意教师没有进一步挖掘,使它成为全体幼儿共同的新经验。

    2、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幼儿活动过程。教师对于评价活动的观念比较传统,从一句:“玩得好不好?”“都完成了任务”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活动的结果而不是探索过程。

    如在益智活动中,只比较两个孩子串珠子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串的少的这个孩子在这一过程是多么的认真,多么努力,忽视了幼儿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整个评价过程教师的作用比较被动,对幼儿的交流未能体现出引领、归纳、和提升的导向作用,从而削弱了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

    4、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更注重技能掌握的好坏,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如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对幼儿作品大多是用“**画得真好”、“**做得很像”、“你们今天都很棒!”好在哪里老师只字不提,评价敷衍而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5、讲评的方式、方法单一局限。评价多集中在最后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和随机评价。

    只有集体讲评,忽视个体和小组评价。 成功的讲评应该是有效的、动态的、互动的、策略的,我们应从功能上、理念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上、讲评的内容和策略等方面重新去认识、研究区域讲评活动,使讲评活动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

    一、加深认识, 理解区域讲评的教育功能 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交流与学习等。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幼儿的活动,而应特别关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个性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所获得的经验等。

    成功的区域活动讲评能使我们更全面了解区域的状况,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随机、灵活地让幼儿与人、事、物(材料、环境)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区域活动各个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与协调,使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 二、转变评价观念,注重讲评活动过程 在新《纲要》指导下,配合课程观的转变,评价观也发生根本的变化,从关注结果转化为关注过程,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教师尽可能做到注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作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应该重点关注幼儿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教师对幼儿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准确定位,发挥教师在区域讲评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应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

    7.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表填写评比赛细则

    幼儿园区角活动个案记录一

    观察对象

    XXX

    年龄

    5

    性别

    所在区角

    手工区

    时间

    2.17下午14点10分

    观察情况记录

    李明泽在选择给妈妈制作礼物时,选择了做一个项链,他把珠子从一头穿上,一拉绳,珠子就从另一头掉下来。反复几次。

    评价与分析

    这个孩子通过数次穿上数次又掉下来,耐性还行,但不会找珠子掉下来的原因。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看到后指导,珠子为什么会一次一次的掉下来,别人的珠子有没有掉下来,你也想个办法,阻止珠子掉下来。

    改进措施及目标

    在布置任务时就提前让幼儿知晓,所要发生的事,让幼儿有准备或提前预知,想要将要发生的后果。XXX

    幼儿园区角活动个案记录二

    观察对象

    XXX

    年龄

    4

    性别

    所在区角

    绘画区

    时间

    2.19 下午14时25分

    观察情况记录

    绘画的内容是我的老师,而丁誉涵画的我的老师也是很特别的,有6个圈和4条线组成的,颜色也很统一,全是红色,画完就拿给我看了。

    评价与分析

    在幼儿的眼里,头脑中,有头有身子有胳膊腿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形体了,孩子涂成红色也是因为我当天穿了一件红衣服。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及时指导幼儿丰富人物肢体,学会给人物添五官,穿衣服。

    改进措施及目标

    幼儿的绘画技巧和经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老师应多让孩子接触一些同样类型的绘画作品。

    幼儿园区角活动个案记录三

    观察对象

    XXX

    年龄

    5

    性别

    所在区角

    手工区

    时间

    2.25 下午14时10分

    观察情况记录

    幼儿制作了一个圆圆的饼干,在饼干上用彩笔帽印上了很多花纹,使得这个橡皮泥的饼干很立体,很形象。

    评价与分析

    这个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制作的饼干也很形象,她还创造性的用彩笔印花,很有创意。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我们吃过的饼干样式如夹心、葡萄干的、动物或数字形状的,指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饼干。

    改进措施及目标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指导的难度稍微大点,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鼓励幼儿学习能力强的幼儿。

    8.如何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评价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因此,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因此,游戏离不开规则。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我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我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你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答:知道。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呢?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我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我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9.小班区域活动观摩的评价与建议怎么写

    一、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 1.观察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

    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间,幼儿在活动区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主题、材料开展各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对幼儿观察,从整体上要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等。

    从局部上要观察个别幼儿玩什么、怎样玩、和谁玩等,同时还能检验教师预先投放的材料和制定的计划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2. 选择适宜的观察方式。

    观察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的方式多样,通过实践我们觉得比较适合教师在活动区中运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分析性观察、扫描式观察和活动区游戏观察。班上教师可以分工负责不同的区域作为观察重点,通过每天“同一区域内多名幼儿活动情况记录表”“幼儿个体情况观察记录表”帮助我们详细了解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具体表现,全面地分析幼儿的行为,也能从记录表中体现幼儿的发展和出现的问题,能更好的进行解读和反思活动,促进各类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观察有了图表记录,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以及区域的设置是否有吸引力等,基本做到了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为下一阶段的调整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尊重幼儿差异、做到科学合理评价 1.个体过程性评价 幼儿由于年龄的制约,多数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应根据每位幼儿的能力水平、个性差异及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决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评价所有幼儿。

    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

    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今天你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你的想法真不错,待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 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进行个体评价的首要前提。

    要及时抓住闪光点,有目的地进行评价。评价并不一定要通过语言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温馨的表情,一个鼓励的眼神来传递,其中包含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包括承认、赞赏、理解和支持。

    评价的时间可以灵活机动,可以在活动结束时进行,也可以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之中。 2. 集体的交流评价 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言的能力差,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平等语气,引导幼儿自发进行交流,共同分享活动成功的体验和快乐。

    例如:“把你在游戏中最快乐、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游戏中有什么困难需要讨论吗?”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引进新材料和推广某些值得强化的操作方法等等,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通过在区域中生成自己的游戏或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教师们所不能预想的。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用幼儿的心去创设区域,不断的努力使自己具备敏锐及客观的观察力,科学合理的评价幼儿的活动,用幼儿的情去参与活动,让每个平凡的角落萌发不平凡的创造力。

    10.如何科学地评价区域活动中的幼儿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区域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区域环境是否适宜,区域活动是否有效都是透过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于区域中幼儿的观察和评价至关重要。

    如何评价区域中的幼儿?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活动兴趣高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发展的前提。一般来讲,幼儿都比较喜欢区域活动,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兴奋地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活动。

    外向的幼儿情绪上会有明显的表现,内向的幼儿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但仍然可以看到其愉悦的表情。 1.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兴致勃勃地摆弄玩具、操作材料;喜欢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往。 2.对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无所事事;只观望、不参与;胡乱摆弄材料;打打闹闹。 (二)活动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度 如果环境适宜,材料丰富,好奇心和对于游戏的渴望会促使幼儿投入到区域活动之中。

    但是因为个性不同、兴趣不同、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幼儿的习惯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就有很大差异。有的幼儿高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对游戏内容和玩具、材料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有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停地观望别人,或追寻教师,而不是关注活动本身;也有些幼儿会表现出缺乏积极的情绪,只是重复单一的动作。

    (三)持续时间长短 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总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操作材料,会有很多游戏的花样,每一种活动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会不满足于教师限定的区域活动时间,每次结束时总是意犹未尽;对于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则表现相反,每一种活动都是浅尝辄止,简单地摆弄一下就算好了,或者手里拿着玩具材料,眼睛却盯着旁边的幼儿。 (四)对活动结果的关注 不同的区域活动会有不同的结果,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等都会有幼儿的作品,而其他区域则会有相互间的合作或角色表演。

    对于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也会极为关注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结果,一方面努力争取有好的作品或结果,另一方面不容许别的幼儿破坏、轻视自己的结果,渴望教师的关注和肯定。 二、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一)自主性 区域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所以,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极为重要。

    一般来讲,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动选择喜欢的区域;主动选择游戏玩伴;主动选择游戏材料;主动进行同伴交流和交往;主动寻求合作;活动有争执时不轻易放弃。 (二)目的性 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一般都比较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目的性随年龄不断提高。

    一般来讲,目的性较强的幼儿每次区域活动时都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知道自己想怎么玩;而目的性不强的幼儿则可能看见材料才会开始想怎么玩,或者边玩边想,或者盲从别人的意见。 (三)计划性 计划性和目的性有一致的地方,一般来讲,目的性强的幼儿计划性就强。

    有些教师会关注幼儿区域活动前的讨论,通过“你今天想去哪个区域玩?玩什么?怎么玩?……”等问题帮助幼儿提高活动的计划性,消减其盲目性。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一定和之前说的一样,而是他能明确知道自己每一步该怎么做。

    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或者与幼儿交谈,都能了解到幼儿活动的计划性。 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一)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 幼儿是否喜欢参与群体活动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一点。

    一般来讲,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除非是益智区某些需要独自进行操作的活动。如果一个幼儿始终选择一个人操作材料,可能是材料对他吸引力太大,也可能是因为他不愿意与别人一起活动,教师需要细致观察了解再做评判。

    (二)在群体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大家都在一起玩,有些人表现得比较突出,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总是愿意出主意想办法,也有的愿意指挥别人,也有的仅仅是跟从别人,当然也有一些幼儿不断地与别人发生纠纷。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善于表现自己,也经常处于主动地位,不会轻易与别人发生纠纷。

    (三)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活动时间相对自由,所以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自由交往,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总是能很快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交流游戏的玩法,也会有分工与协作。当然,随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经历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发展阶段。

    不过,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也会有差异。 (四)对玩具材料的分配和使用 一个区域中的幼儿需要共同分享区域中的材料,如果幼儿经常因为玩具材料与别人发生纠纷,可能因为玩具材料太少导致,也可能与幼儿个体对材料的独占有关。

    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会遵守规则,每次活动只拿一个或一盒材料,玩完之后再放回原处,先来的或先拿的先玩,不与别人争抢。 (五)发生同伴纠纷的频率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很正常,这与幼儿交往技能缺乏、语言表达水平有限有关,但如果某个幼儿无论在哪个区域,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很容易发生纠纷,而且发生频率较高,这就说明他的社会交往技能欠缺,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六)解决同伴纠纷。

    幼儿在区域评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