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评语

1.如何评价电影《绿里奇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监狱的背景下,《绿里奇迹》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势必在岁末的影坛引发一场不小的震动。
影院在放映乔治·克鲁尼主演的《三张王牌》前加放该片的宣传短片时,寥寥几笔的剪接镜头竟令部分观众潸然泪下(新浪新闻评)。电影整体最成功,还是在人情味上的播弄。
而对每一个死囚的性格描划,更有独到之处。狱卒对死囚的感 情,自然而不流于造作,几个死囚行刑前后的心理刻画不同处理,更是心思尽见。
死囚是人,人死将善,身为陪伴每个死囚生命最后一段日子的人,狱卒们的世界,有更多的宽容及体谅,而善恶有报,更加是电影强调的感性观点。生命最终的归宿都是那一方看得见的绿地,看完影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觉得,这是部让人感动的电影,让人愿意去相信,世界上还有奇迹(新浪新闻评)在《绿里奇迹》中,“好”与“坏”,抑或“善良”与“邪恶”,被鲜明地对比出来,这也是影片的特点之一。
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混沌手法极力掩饰世间万物的善恶两面性,极力强调芸芸众生皆为己的时代,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走向,似乎必将影响价值观的发展趋势,然而此片却向观众警告——作为人,不仅要认识到追逐利益是生存的根本,但同时也不能忘记人性深处的另一种可贵品质,那就是怜悯与宽恕。这就是善与恶之间的纽带,这就是为什么麻木的人们还需要在混沌的世界中认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善良。
2.《绿里奇迹》读后感
有没有看过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肯定会回答:看过,但说起他的另一部小说《绿里奇迹》,看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很多。
上了当当网买书,浏览间看到了这本《绿里奇迹》,书评很不错,于是就买下了。书刚送到,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就再也舍不得放下。
花了一天读完这本小说,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对待杀人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笔下,有一些杀人犯却让我动容,原来并不是所有走上绿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们之中还有天使,一些折断了翅膀飞不回上帝身边的天使。
人们没有辨别天使的眼睛却把他们当成魔鬼,送他们走上绿里。那些观看死刑的人们,他们其实更称得上是魔鬼。
世间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报的,不过我一直相信,好人早点离开人世是因为,早日让他解除在人世间的痛苦。书中天使的化身库非,他在走上绿里之前对“我”说过:我是自愿去的,因为我讨厌人世间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进肉里一样,不能致命却让你痛不欲生。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书上写着:相爱的人谁先离开人世谁就是很幸福的。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个会忍受爱人和亲人离开撕心裂肺的痛苦,还要忍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种玻璃刺进肉里的痛苦。
书中的“我”,活到了104岁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他的绿里如此之长,因为所有他所爱所信赖的人都先他一步离开,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这么重要吗?《神话》中地宫下的永生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没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绿里——一条冷山监狱中死囚走向电椅的最后之路。
3.如何评价电影《绿里奇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监狱的背景下,《绿里奇迹》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势必在岁末的影坛引发一场不小的震动。影院在放映乔治·克鲁尼主演的《三张王牌》前加放该片的宣传短片时,寥寥几笔的剪接镜头竟令部分观众潸然泪下(新浪新闻评)。
电影整体最成功,还是在人情味上的播弄。而对每一个死囚的性格描划,更有独到之处。狱卒对死囚的感 情,自然而不流于造作,几个死囚行刑前后的心理刻画不同处理,更是心思尽见。死囚是人,人死将善,身为陪伴每个死囚生命最后一段日子的人,狱卒们的世界,有更多的宽容及体谅,而善恶有报,更加是电影强调的感性观点。生命最终的归宿都是那一方看得见的绿地,看完影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觉得,这是部让人感动的电影,让人愿意去相信,世界上还有奇迹(新浪新闻评)
在《绿里奇迹》中,“好”与“坏”,抑或“善良”与“邪恶”,被鲜明地对比出来,这
也是影片的特点之一。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混沌手法极力掩饰世间万物的善恶两面性,极力强调芸芸众生皆为己的时代,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走向,似乎必将影响价值观的发展趋势,然而此片却向观众警告——作为人,不仅要认识到追逐利益是生存的根本,但同时也不能忘记人性深处的另一种可贵品质,那就是怜悯与宽恕。这就是善与恶之间的纽带,这就是为什么麻木的人们还需要在混沌的世界中认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善良(新浪新闻评)
4.《绿里奇迹》影评
Green Mile真的有一英里的草地,死刑犯都要经过那一英里的草地步向死亡吗?
至少我没有看到。只是在paul回忆完那段经历后,我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流下来,弄湿了我的眼镜。。
《绿里奇迹/Green Mile》是Frank这位大导演在《肖申克的救赎》五年之后的作品,据说斯皮尔伯格在看了剧本之后都感动到落泪,向汤姆汉克斯推荐出演这部影片。尽管这部影片中的汉克斯并不出彩,或者说由任何一位好莱坞男影星出演都一样,我还是要说这部影片是一个上帝的礼物,一个献给世人的礼物,让你在人性的背后寻找遗失的美好。
就像上面说的汉克斯这个角色并不出彩一样,这不是一部好的剧情片。
狱监(汉克斯饰)、佩西、约翰、戴尔,四个人组成一个特殊的组合,交叉着愚蠢和善良、悔恨和折磨,同情和无助。狱卒和死刑犯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奇妙的关系,在这种生死之间的灰色地带,我们看到的却是整洁的地板、乡村歌谣,阳光和禁锢却有乐趣的生活。只是这种看起来有些温馨的监狱生活中也一样充斥着暴力和人性中的恶。
佩西,这个后台看起来挺硬的软脚虾,拿着警棍张牙舞爪,对弱者的快乐统统报以敌视,最终仍然要面对自己不想去的结果,不过这个结果比他想的更糟糕而已 ——如果他还能想的话。戴尔,这个可怜的老人,在生命中最后的时间里才又找到生命的快乐,那只叫金格的小老鼠,成为这个死刑囚室里最温暖的造物,当金格先生被佩西一脚踩扁的刹那,所有的人的表情都凝固了,除了佩西着该死的家伙露出满意的表情,“它终于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始终都逃不出”。
戴尔的死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point,那种被死亡折磨的恐怖场景,可能会让所有看过该片的人终生难忘。佩西正是在这里暴露了人类报复的天性和残忍的隐蔽角落。看到这里我似乎也能体会到约翰的痛苦,那种痛苦压抑在身体里不能释放,那种切肤感受却无能为力的痛苦。我相信看影片的人正在体验着和皮特在死亡之前一样的崩溃生命。
也许影片最无声的震撼来自于约翰迈向死亡的片刻。他感受到面前的仇恨,那种无数的仇恨的目光所带来的刺痛。那温柔的瞬间,那为约翰所落下的眼泪中,我听见沾湿海绵的水声,然后约翰说,boss,请不要给我戴头套,我害怕在黑暗里。然后在电流激荡声中,我看见面对着的 paul眼中的悲怆和沉重,天花板上的灯啪啪炸裂,房间里暗了下去。——然后我的眼泪就如泉水一样涌了出来。为什么呢?为那逝去的奇迹,为那无辜的生命?还是为上帝赐予的天使在不堪忍受人性罪恶与痛苦中走向毁灭?
他累了,他要离开这些他无法解救的痛苦。他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快乐和温存,那些有过的美好瞬间都如烟花一样灿烂又凋落,或许,或许死亡并不是更糟糕的道路。。正如pau在他一百多岁后说的,他所期望的只是死亡尽快来临。
我不是格基督徒,我也没有上帝,可是我为一个天使而哭泣,一个不堪忍受痛苦的天使。从来也只有他一个。昆德拉说,只有一次就等于从来也没有。是的,生命中从来都不会会出现一个奇迹,来替世人承担生命中的痛苦和疾病?来救赎世人的罪与恶?
绿里奇迹,永远都是人性面前的遗迹。
5.帮忙找一下《绿色奇迹》的评论
这部片子的主角是向来以挑片著称的汉克斯,不过我没想到的是导演居然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又同样是反应监狱题材的片子。
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片子和 《肖申克的救赎》一样体现了希望无处不在的精神,不过我倒是半点没看出来。克菲最终坐上了电椅,而保罗在悔恨中送走一个又一个亲人,独自见证世界的悲凉。
不死未必就是希望的化身。 片名的绿里指的是冷山监狱里一英里长的绿地,人们叫它绿里,连接着生前的喧嚷和身后的沉寂,绿里的尽头是电椅,生前与身后,就在这一英里之间。
在这一英里间不停徘徊的是狱警们,而暂时寄居的是等待踏上绿里的死刑犯。绿里不可避免地成为不公正世界的一个缩影,执法者中也有靠走后门进来,严重的心理变态,以虐待囚犯为乐。
而上帝的神迹克菲则身披枷锁铁链,身陷囹圄。 演的最好的无疑是汉克斯,保罗的坚毅,果敢,沉默,善良,都在汉克斯的一双眸子中。
克菲最后坐上行刑椅,,受害人家属不知情地怒骂狂吼,年轻的狱警控制不住自己泪流满面,保罗却始终面无表情,只有从他略微颤抖的面部肌肉中看出他内心巨大的情感撞击。通电后火花四溅的壮观中,考菲走到了天堂,保罗也申请调离绿里。
只是他获得了克菲神奇的能量,当亲人一个个离去时,他还健康地活着,忏悔随时间蔓延,难以尽头。 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克菲了,高大的吓人,又是黑人,简直就是一望而知的杀人犯。
可事实上他却平和善良,最神奇的就是他能够起死回生的能力。治好了保罗,美琳达的病,救活了被踩死的小老鼠,让骄横跋扈的佩西发疯,开枪打死连环杀手威廉,而后精神完全失常,住进精神病院。
简直就是耶稣的化身,感同身受世人的痛楚,救治他人的超能量。而上电椅时被无知的人们唾骂,多么象被被士兵嘻戏唾骂,钉在十字架上的耶和华。
只是克菲善良而软弱,怕黑爱哭,无法担荷人类的罪恶,不愿意每天都看到世人的痛苦。先行者的孤单寂寞,世界的痛苦悲凉,让他选择坐上电椅。
6.帮忙找一下《绿色奇迹》的评论
这部片子的主角是向来以挑片著称的汉克斯,不过我没想到的是导演居然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又同样是反应监狱题材的片子。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片子和 《肖申克的救赎》一样体现了希望无处不在的精神,不过我倒是半点没看出来。克菲最终坐上了电椅,而保罗在悔恨中送走一个又一个亲人,独自见证世界的悲凉。 不死未必就是希望的化身。
片名的绿里指的是冷山监狱里一英里长的绿地,人们叫它绿里,连接着生前的喧嚷和身后的沉寂,绿里的尽头是电椅,生前与身后,就在这一英里之间。在这一英里间不停徘徊的是狱警们,而暂时寄居的是等待踏上绿里的死刑犯。绿里不可避免地成为不公正世界的一个缩影,执法者中也有靠走后门进来,严重的心理变态,以虐待囚犯为乐。而上帝的神迹克菲则身披枷锁铁链,身陷囹圄。
演的最好的无疑是汉克斯,保罗的坚毅,果敢,沉默,善良,都在汉克斯的一双眸子中。克菲最后坐上行刑椅,,受害人家属不知情地怒骂狂吼,年轻的狱警控制不住自己泪流满面,保罗却始终面无表情,只有从他略微颤抖的面部肌肉中看出他内心巨大的情感撞击。通电后火花四溅的壮观中,考菲走到了天堂,保罗也申请调离绿里。只是他获得了克菲神奇的能量,当亲人一个个离去时,他还健康地活着,忏悔随时间蔓延,难以尽头。
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克菲了,高大的吓人,又是黑人,简直就是一望而知的杀人犯。可事实上他却平和善良,最神奇的就是他能够起死回生的能力。治好了保罗,美琳达的病,救活了被踩死的小老鼠,让骄横跋扈的佩西发疯,开枪打死连环杀手威廉,而后精神完全失常,住进精神病院。简直就是耶稣的化身,感同身受世人的痛楚,救治他人的超能量。而上电椅时被无知的人们唾骂,多么象被被士兵嘻戏唾骂,钉在十字架上的耶和华。只是克菲善良而软弱,怕黑爱哭,无法担荷人类的罪恶,不愿意每天都看到世人的痛苦。先行者的孤单寂寞,世界的痛苦悲凉,让他选择坐上电椅。
7.绿里奇迹怎么样
“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上帝啊,有时候,这条绿里真的太长了。”
斯蒂芬61金用小说主人公老狱卒保罗61埃奇康比带着些许厌倦的一句话,结束了《绿里奇迹》。几年前,在看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时,曾经被迈克尔61克拉克61邓肯饰演的神奇大个子黑人约翰61柯菲感动了一把。
所以,拿到小说后,就一口气地读了下去。 “绿里”是冷山监狱通向E区的一条走道。
向左走通向院子,囚犯可以在监狱看守的监视下晒晒太阳,或许凑巧还会遇上一个《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61杜弗瑞那样满脸臭屁的家伙。而如果向右走,那这个囚徒就大事不妙了,因为“电伙计”正在那里等着把电流通过沾湿的海绵传到囚犯的脑子里去。
“绿里”是一个舞台,在这里来来往往的,有正直的狱警头头保罗、深爱着妻子的监狱长哈尔、蒙冤被判死刑的黑人囚犯柯菲、内心单纯的死囚德拉克罗瓦等人。他们虽然或被动、或主动地以监狱为家,却都有着一颗让人感动的心。
斯蒂芬61金给他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角色—老鼠“叮当先生”,它是一面小小的镜子,在叮当先生身上,能很轻易地看到他们心底里对生命的尊重,对温暖人性的渴望,和一种孩童般的纯真。 镜子是公正的,在表现阳光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它也能映射出人心的阴暗。
卑鄙阴险的小人珀西想方设法要致它于死地,结果一手造成了德拉克罗瓦在电椅上的惨死。小老鼠从来对野小子沃顿的牢房敬而远之,随着情节的展开,当杀人案的谜底揭开,原来沃顿正是杀死那一对双胞胎的罪魁祸首。
斯蒂芬61金借保罗之口,把柯菲称为上帝带来的礼物,可是,这份礼物却没有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那样,在看不到边的太平洋边上安享余生。《肖》里“只要还有希望就永远不应该放弃”的向上基调,似乎也随着柯菲的死,被金亲手撕了个粉碎。
但是,当小说最后,104岁的老保罗带着养老院的挚友伊莱恩去看已经60多岁的叮当先生表演的推线轴游戏时,我们发现,斯蒂芬61金并没有把那种“积极”硬生生地抹去。他通过柯菲神奇的手,把希望传承到了保罗和叮当先生的身上。
在斯蒂芬61金的笔下,柯菲取走了保罗和监狱长哈尔妻子身体里的病毒,把生命的奇迹带给了保罗,带给了叮当先生,带给了所有阅读这个故事的人们。 柯菲走向绿里时是厌倦的,因为人的阴暗让“上帝的礼物”也觉得累了。
年老的保罗在养老院怀念那些人和事。 他的身边有另一个珀西—欺软怕硬的管理员多兰。
人类就是这样,恶永远如幽灵一般挥之不去。 但也有另一个柯菲—可爱的老太太伊莱恩。
人类也是这样,善将被永远地传递下去。或许会比恶藏得更深一些,却更加灿烂,更加美丽。
8.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总爱胡思乱想,想拥有看透人心的能力,想拥有永恒的生命,但看了这个故事,才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事,绿里奇迹观后感。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能力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理解这句。
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伤心,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间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所以他累。因为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
"好累啊,老板,累死了。"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所以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应该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观后感《绿里奇迹观后感》。
我知道你很伤心,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可以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希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能力,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约翰将自己的能力分给了保罗,希望他能够理解并分担自己的痛苦,保罗因此得到了比其他人长寿的生命,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故事没有交待约翰的来历,但对西方文化来说,能治愈伤病、痛恨罪恶、感受全世界的痛苦的只有一个--耶稣。所以直到保罗坚信约翰的能力来自上帝,而自己扼杀了上帝的奇迹,所以才会承受失去亲朋的痛苦。
亲眼看着自己的太太、儿子、朋友相继辞世,拥有永恒的生命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真的拥有了之后又怎样呢?看着自己的挚爱、亲人、朋友一个个的离你而去,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思呢?() 〔绿里奇迹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