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挂杯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情况
1.葡萄酒挂杯说明了什么
懂葡萄酒的人,一般都会轻轻晃动手中的玻璃杯,让酒顺时针在杯中摇动,去闻那种醉人的香味。
当酒在杯壁走过的时候,一般会留下一种酒痕,习惯上我们称之为“挂杯”。 挂杯到底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有些复杂,各执一词,不好定论。
其实,挂杯痕迹对葡萄酒来说挺重要的。但我要说明的是,葡萄酒的挂杯痕迹同这个葡萄酒好不好喝没有任何关系,但挂杯与否与酒体及年份可能有极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没有挂杯痕迹或者挂杯痕迹不明显的葡萄酒,往往是酒体不厚的酒,说到底就是勾兑成份很高,葡萄原汁含量不高,这一点千真万确,你相信我的判断好了。而有挂杯痕迹,并且这种挂杯痕迹停留时间长的葡萄酒,说明基本上是葡萄原汁生产的,在橡木桶中贮存的时间长,年份久的缘故。
因此,一般有挂杯痕迹的酒往往其质量较好,价格较高,保存时间也较长,喝到嘴里的感觉也很醇厚绵甜。 一句话,有挂杯痕迹的葡萄酒一定比没有挂杯痕迹的葡萄酒要好。
凭我对葡萄酒的观察和实践,这一点应当不会有假。 挂杯与残留物有关系,也同新世界葡萄酒与旧世界葡萄酒有关系。
比如,旧世界葡萄酒可能挂杯痕迹要比新世界葡萄酒明显,这是因为制作工艺与品质有关系。旧世界葡萄酒一般采用传统工艺压榨技术,葡萄的颗粒比较原味比较粗躁,而新世界葡萄酒采用现代工艺制作,葡萄的颗粒比较小,加上比较注重勾兑技术,所以挂杯痕迹与旧世界酒相比,则要淡痕许多。
这里需要介绍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中国人,一般对酒的沉淀物很敏感,有沉淀物害怕是不卫生的东西。
所以这种心理也影响到酒的生产商,所以现在市场流通的酒类,基本上是没有沉淀物的。我要说的是,一瓶真正的葡萄酒,如果是有沉淀物的,也就是说你在喝一瓶进口葡萄酒时,如果嘴里舌面可以感知到那种粘附物,那我要恭喜你,你一定喝上了一瓶真正的有品位的葡萄酒。
这是因为,在外国的葡萄酒中,有粘附物的葡萄酒是佳酿,是一瓶真正的葡萄酒。 但由于人们害怕这种粘附物,所以除了部分旧世界葡萄酒外,其他的葡萄酒都已经过滤得比较充分了,根本没有粘附物的残留。
如果你在品尝一瓶葡萄酒时,如果舌面上有粘附物,请你千万不要害怕,你是真正喝到了一瓶好的葡萄酒。 这些大概算是葡萄酒的隐秘知识了。
我分享给大家,增添大家几份浪漫的感觉。
2.如何解读葡萄酒的挂杯现象
葡萄酒主要由水与酒精组成,而“挂杯”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葡萄酒中存在的大量的酒精,酒精又是易挥发物质,蒸发速度比水更快,所以酒精会聚集到酒液的上方,当酒液开始往下流动时,酒精便会停留在杯壁上,也就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挂杯”。
当葡萄酒的糖分或酒精含量较高的时,其粘性比较重,因而酒痕流的速度相对也会流的比较慢,挂杯就越长,反之越短。
另外,“挂杯”比较明显的葡萄酒,酒精、糖分等含量也相对较高,但它只是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的高低,并非用来判断葡萄酒质量好坏的依据。
3.如何解读葡萄酒的挂杯现象
我可能有要废话连篇了…
首先要明确单从挂杯并不能确定葡萄酒是否够好,也不是挂杯越明显酒就越好,这是一个误区。
最开始酿造技术不足,越到差的年份产出的葡萄质量往往不是很好,致使酿出的葡萄酒酒精、糖分、甘油等物质都不足(这些决定挂杯,后面会细讲)就不会有很好的挂杯,这时候挂杯就可以用来判断酒的好坏。但随着种植工艺的发展,尤其是新世界优质产区的增加,现在的葡萄酒几乎都拥有很好的挂杯,因为葡萄的质量都上去了。但这不能说所有的酒都是好酒,也不能说现在的酒都比以前好。因为虽然好葡萄必不可少,决定了葡萄酒所有的物质,但好酒不仅要有丰富的酒精、糖分、单宁,还要有完美的平衡、多样的层次、丰富的香气以及强大的窖藏能力。而这些从挂杯是看不出来的。
下面贴上点专业的:
为了促进葡萄酒香气的释放,我们在品酒过程中,需要以杯柱为轴心,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旋转酒杯,让酒液在杯中旋转起来,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而加快挥发性的香气释放。当我们停止旋转酒杯的时候,酒杯内壁会留下一道道酒滴,俗称“酒泪”或“酒腿”,这就是所谓挂杯现象。
酒泪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的含量较高,干浸出物(除残糖以外所有非挥发性精华物质)也可能比较丰富,相对来说这款酒的口感也会比较丰郁。许多刚接触葡萄酒的新手大概都听过这样的说法:酒泪越多,酒质越好。所以,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酒泪去判断酒质,以为酒泪的密度越高、流动速度越慢、持续时间越长,葡萄酒的品质越高。
归根结底,酒质的高低并不是取决于酒精、残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是取决于酒精、残糖、甘油、单宁、酸度和干浸出物的平衡,取决于香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口感的丰郁性和均衡性、色泽的优雅性、余韵的持续性。
4.葡萄酒什么是挂杯,为什么会出现挂杯现象
说起挂杯,人们误以为轻旋酒杯后,从杯壁上留下来的大股酒液都是挂杯,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只有那些较为细密液体顺着杯壁流下,滑落之后形成液滴,之后再滑落,再形成,这样不断移动的液体才能称得上是挂杯。
首先你要理解关于表面张力的一个概念。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总在拉扯附近的液体分子,但这种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自身,有些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大,而另外一些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小。一个简单的实验是将一杯水倒入盘中,然后在这盘水的表面撒些胡椒粉。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只有水,所以表面张力在四处都一样,每一粒胡椒粉都受到表面张力的拉力且所有方向上的拉力都相等,所以胡椒粉不会移动。不过如果用一根木签沾一点洗衣液,而洗衣液比水的张力要小,然后将木签沾一下水面的中心,胡椒粉粒就会四散开来。这正是因为表面张力的差别,处于边缘的水对胡椒粉的拉力要强于处于中间的洗衣液。那这与酒有何关系呢?我们知道酒主要是由水与酒精组成的,与洗衣液类似的是酒精比水的表面张力小,而且酒精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就是很容易挥发。用过清洁酒精的人便知道,酒精在擦拭在物体表面后会立即挥发。若你轻旋酒杯将酒挂到杯壁上,你一开始也许以为这些酒会沿着杯壁流回来,但如果你仔细观察酒精在顶部最薄的地方挥发得最快,这意味着相比其它部位的酒,处于顶部的酒有较低的酒精浓度,所以那里会有更大的表面张力。如前文中胡椒粉的例子一样,这个表面张力的差异会将酒牵引上去。设想一个上方有堵墙的自动扶梯,乘客在顶部因无处可走而聚成一团,最终积累到一定人数后,他们会堆成球,这个球卷着人们一起滚落下去。同样的事情也在酒杯中发生,这个表面张力的差异会将酒牵引上去,但酒被拉上去后无处可走,所以酒会在此聚积,直到重力足以将其拉回下方。由于杯面是二维的,情形自然略为复杂,但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酒被拉上去而形成的薄膜是肉眼难以察觉的,然后因为无处可去,酒液会在杯壁内形成一条线,这条线会出现很多酒滴,而非仅仅一滴,好比那刷在墙上的油漆往下滑落,但不同于只滑落一次的油漆,酒会不断地牵引回顶部,所以酒泪会反复地形成。
5.如何解读葡萄酒的挂杯现象
挂杯现象的形成反应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酒中酒精含量的指标。
当酒液在杯壁上铺满,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蒸发作用加强,而酒精的沸点比水要低,它首先蒸发,于是形成一个向上的牵引力,同时由于酒精蒸发水的浓度增高,表面张力增大,在杯壁上的附着力也增大,所以酒液到处便累积形成一个拱起,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重力最终取胜破坏了水面的张力,酒液下滑释放出“酒的眼泪”。所以说挂杯其实是酒精和水的一个交战,酒精含量高的酒挂杯都漂亮。
正因为从挂杯现象中可以看出很多红酒组成成分上的东西,所以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酒泪”去判断红酒的品质,以为挂杯的密度越高,流动速度越慢,持续时间越长,葡萄酒的品质越高。那么这个观点到底正不正确呢?首先要说,这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从本质上看,挂杯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是100%葡萄汁酿造的红酒才有可能产生,那些勾兑明显的、掺水太多的假冒伪劣商品,痕迹愰两下就没了,几乎不可能挂杯,因此从这一环节起码能看出酒的真假。
其次挂杯现象明显的红酒,必然是酒精、糖分和甘油等成分的含量较高的,合起来酒体醇厚、口感丰腴。但是挂杯却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成为评判红酒质量高低的得分标准。
因为挂杯与红酒的酒体关系,而不同种类,不同庄园出产的红酒,酒体是各有标准的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73732,互相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根据“马兰哥尼效应”的物理学解释,酒泪的密度、流动速度和持续时间,也许只能去判断酒精、残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不能去判断酒质的高低。
比如一杯酒精含量达14%的加州增芳德,酒泪密度肯定超过酒精含量只有12.5%的勃艮第黑比诺,但你能认为那杯加州增芳德的品质高于勃艮第黑比诺吗?归根结底,酒质的高低并不是取决于酒精、残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是取决于酒精、残糖、甘油、单宁、酸度和干浸出物的平衡,取决于香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口感的丰郁性和均衡性、色泽的优雅性、余韵的持续性。正因为如此,酒泪的多少从来就不在酒评家的评分范围。
其实,我们旋转酒杯的原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观察酒泪,而是为了让酒液旋转起来,加快香气的释放。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过多地把时间浪费在观察酒泪上,而应该迅速把鼻子深入杯口去捕捉香气,更不要因为酒泪而对这杯葡萄酒产生误导。
6.葡萄酒有挂杯现象就是好的葡萄酒吗
挂杯的成因:最早关注挂杯现象的学者,是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汤姆森,初步认为挂杯是一种由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引起的“热毛细对流”。具体到葡萄酒,由于酒精的挥发速度高于水分,当酒精挥发后,酒杯内壁酒液的水分表面张力就会越来越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酒液就被拉扯成一道道酒泪,并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徐徐下滑。
另外,由于葡萄酒还含有残糖和甘油,这些黏性物质也会影响到酒泪的密度及下滑速度。残糖和甘油的含量越高,酒泪的分布越密集,下滑的速度越缓慢。酒质的高低并不是取决于酒精、残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是取决于酒精、残糖、甘油、单宁、酸度和干浸出物的平衡,取决于香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口感的丰郁性和均衡性、色泽的优雅性、余韵的持续性。正因为如此,酒泪的多少从来就不在酒评家的评分范围。
根据“马兰哥尼效应”的物理学解释,酒泪的密度、流动速度和持续时间,也许只能去判断酒精、残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不能去判断酒质的高低。比如一杯酒精含量达14%的加州增芳德,酒泪密度肯定 不要被酒泪误导,酒泪可以作为一种线索,去帮助我们判断产地、年份和发酵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