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新闻稿件报送的时效性

    1.如何体现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性侧重表达传播时间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其中还要考虑传播环境的外在因素。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 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需要与之区分的是时间性(快捷性)。

    1、建立统一有力的指挥系统 新闻报道看似简单,但是其制作过程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是一项需要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前后配合的团体化工作。 而且,“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会按照电视台的工作时间来,而电视台必须具备随时采访、编辑、播报突发新闻的能力与机制”。

    因此,任何一个高效运转的电视新闻中心都需要建立功能强大、协调有力的指挥系统。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就建立了自己的指挥运行系统(DESK),这一系统作为整个新闻工作的中枢, 拥有对所有采编播活动的指挥控制权,它通过科学完善的快速采编机制、24小时发稿制度、终审发稿人制度等, 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线索进行汇总,及时研究分析,对编辑、记者发号施令,对新闻素材等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科学配置, 不仅保证了新闻稿件的政治可靠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建设富有战斗力的采编队伍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要落实在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每一名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效率最终决定了工作的效果和速度。 在当前媒介融合、传播手段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全能型、复合型采编队伍已经成为电视新闻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要有政治可靠、新闻敏感性强、工作效率高、富有战斗力、吃苦耐劳等基本素质, 而且要力争实现采访、编辑、后期制作、播出、统筹等各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技能分割不断淡化,能够相互顶岗,工作内容不断融合。 例如电视新闻前期记者不仅仅是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采访, 还要对摄影、图片处理、文字播报以及最新网络媒体工具运用娴熟,具有多媒体应用能力。

    各岗位人员应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732在指挥系统的调度指挥下,做到前后衔接、密切配合。 例如外采记者在采访途中,就应该及时了解和反馈事态发展等相关信息, 以便于编辑人员尽早开始研究相关政策、征求专家意见、收集市民反响等工作,后期制作人员则可以同步准备动画制作、特效设计等素材, 这样,当前方记者采访结束时,后期的播出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就能有效缩短整体制作流程,以最快的速度播发新闻稿件。

    建立畅通渠道,强化传播手段 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是传播过程的主体部分,也是最能提高传播效率的部分。 1、广泛设置各类新闻采访点 绝大部分新闻事件,其发生的地点会离媒体办公地点有相当远的距离。

    如何缩短事件发生到采访开始之间的时间,是提高新闻报道速度的第一个着力点。 与网络媒体拥有无数的网民大军相比,电视新闻无疑处于竞争下风,因此广泛设置各类新闻采访点就成为一种有效途径。

    遍布各地的新闻采访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新闻事件,开展新闻采访,甚至可以达到“记者未到,稿件已到”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就在全国建立了成百上千个采访报道应急点,加强与各省台、卫视台、市县台之间的通联机制,建立新闻稿件快速长传机制。

    作为地市台,日照广播电视台通过定期到各区县召开议稿会、在每个乡镇建立通讯点、聘请新闻通讯员等方式, 调动全市范围内各种力量为自己的新闻报道提供线索和稿件,收到了良好效果。 OhmyNews作为在韩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之一,提出了“每一个公民都是记者”的口号,广泛吸纳平民记者参与新闻报道。

    这在当前DV机日渐普及、手机录像功能日渐强大的情况下,也为电视新闻收集稿件素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综合采用多样化报道手段 电视新闻从表面上看是通过电视终端播发的新闻,但是其采编播工作过程和工作手段已经不限于电视技术手段, 而是逐渐综合多种媒体报道手段,这也为电视新闻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为提高电视新闻时效性提供了无限空间。

    比如,电视新闻可以借鉴网络媒体的即时播发手段,针对短平快式的新闻,采用屏幕飞字的方式进行24小时滚动播报; 可以借鉴广播媒体的“先发制人”优势,对于后期图像处理尚未完成的稿件,采用口头播报的方式先行播出; 可以借鉴手机媒体灵活快捷的特点,在新闻事件尚未结束、记者尚未返回的情况,采用飞信、微博等方式进行实时的微型化的直播; 可以借鉴报纸的版面设计理念,对电视画面进行重新分配和利用, 例如,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其动态新闻栏目中,将屏幕下方的主字幕分行列出,分别用于标注采访对象、报道记者, 列出新闻标题,显示游走字幕新闻。其中,新闻标题的字号较过去明显加大。

    屏幕左下角也分为三行字幕,分别为新闻发生地或板块名、日期与星期或栏目名、即时时间。” 3、努力增加现场直播数量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最强大的优势,即便在网络直播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也依然是吸引观众的有力武器。

    但是现场直播也存在不足,对技术、资源、人员等要素的要求较高,具有复杂。

    2.如何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效传播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核心因素。

    新闻媒体自身建设水平是决定新闻报道的速度和效果的内因。电视新闻加强自身建设,可以从加强上层建筑与提升基础力量两个方面来努力。

    1.建立统一有力的指挥系统 新闻报道看似简单,但是其制作过程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是一项需要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前后配合的团体化工作。而且,“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会按照电视台的工作时间来,而电视台必须具备随时采访、编辑、播报突发新闻的能力与机制”。

    ①因此,任何一个高效运转的电视新闻中心都需要建立功能强大、协调有力的指挥系统。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就建立了自己的指挥运行系统(DESK),这一系统作为整个新闻工作的中枢,拥有对所有采编播活动的指挥控制权,它通过科学完善的快速采编机制、24小时发稿制度、终审发稿人制度等,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线索进行汇总,及时研究分析,对编辑、记者发号施令,对新闻素材等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科学配置,不仅保证了新闻稿件的政治可靠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建设富有战斗力的采编队伍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要落实在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每一名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效率最终。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效传播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核心因素。

    新闻媒体自身建设水平是决定新闻报道的速度和效果的内因。电视新闻加强自身建设,可以从加强上层建筑与提升基础力量两个方面来努力。

    1.建立统一有力的指挥系统 新闻报道看似简单,但是其制作过程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是一项需要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前后配合的团体化工作。而且,“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会按照电视台的工作时间来,而电视台必须具备随时采访、编辑、播报突发新闻的能力与机制”。

    ①因此,任何一个高效运转的电视新闻中心都需要建立功能强大、协调有力的指挥系统。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就建立了自己的指挥运行系统(DESK),这一系统作为整个新闻工作的中枢,拥有对所有采编播活动的指挥控制权,它通过科学完善的快速采编机制、24小时发稿制度、终审发稿人制度等,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线索进行汇总,及时研究分析,对编辑、记者发号施令,对新闻素材等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科学配置,不仅保证了新闻稿件的政治可靠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建设富有战斗力的采编队伍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要落实在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每一名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效率最终决定了工作的效果和速度。在当前媒介融合、传播手段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全能型、复合型采编队伍已经成为电视新闻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要有政治可靠、新闻敏感性强、工作效率高、富有战斗力、吃苦耐劳等基本素质,而且要力争实现采访、编辑、后期制作、播出、统筹等各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技能分割不断淡化,能够相互顶岗,工作内容不断融合。例如电视新闻前期记者不仅仅是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采访,还要对摄影、图片处理、文字播报以及最新网络媒体工具运用娴熟,具有多媒体应用能力。

    各岗位人员应在指挥系统的调度指挥下,做到前后衔接、密切配合。例如外采记者在采访途中,就应该及时了解和反馈事态发展等相关信息,以便于编辑人员尽早开始研究相关政策、征求专家意见、收集市民反响等工作,后期制作人员则可以同步准备动画制作、特效设计等素材,这样,当前方记者采访结束时,后期的播出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就能有效缩短整体制作流程,以最快的速度播发新闻稿件。

    建立畅通渠道,强化传播手段 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是传播过程的主体部分,也是最能提高传播效率的部分。 1.广泛设置各类新闻采访点 绝大部分新闻事件,其发生的地点会离媒体办公地点有相当远的距离。

    如何缩短事件发生到采访开始之间的时间,是提高新闻报道速度的第一个着力点。与网络媒体拥有无数的网民大军相比,电视新闻无疑处于竞争下风,因此广泛设置各类新闻采访点就成为一种有效途径。

    遍布各地的新闻采访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新闻事件,开展新闻采访,甚至可以达到“记者未到,稿件已到”的效果。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就在全国建立了成百上千个采访报道应急点,加强与各省台、卫视台、市县台之间的通联机制,建立新闻稿件快速长传机制。

    作为地市台,日照广播电视台通过定期到各区县召开议稿会、在每个乡镇建立通讯点、聘请新闻通讯员等方式,调动全市范围内各种力量为自己的新闻报道提供线索和稿件,收到了良好效果。OhmyNews作为在韩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之一,提出了“每一个公民都是记者”的口号,广泛吸纳平民记者参与新闻报道。

    这在当前DV机日渐普及、手机录像功能日渐强大的情况下,也为电视新闻收集稿件素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综合采用多样化报道手段 电视新闻从表面上看是通过电视终端播发的新闻,但是其采编播工作过程和工作手段已经不限于电视技术手段,而是逐渐综合多种媒体报道手段,这也为电视新闻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为提高电视新闻时效。

    3.什么是新闻的时效性

    是指新闻事实的发生和作为新闻予以报道的时间,与新闻在传播后引起受众接触和产生社会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新闻引起的受众接触和产生社会效果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度.

    一般来说,事件性新闻较短时间内可能失去时效,非事件性新闻可能在较长时段才失去时效,时效性受到社会生活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制约。时新性是时效性的基础,时新性差的新闻不可能有理想的时效性。

    扩展资料:

    报道形式

    1、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2、正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3、折衷式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这种写作方式将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两者进行了折衷,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下来则依照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效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闻

    4.写作的新闻讲究时效性吗

    三、新闻要素全,作文可含糊

    新闻的基本要素齐全,而作文的各个要素经常含糊。

    所谓要素,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五个W和一个H。在一条完整的新闻里,要求这六个要素都要齐全。只有六要素齐全,才能完整、真实地表现一个新闻事件。

    而作文呢?尽管课堂上老师讲授过写记叙文的方法,也要求大家讲清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但是这里的要求却并不十分严格。比如有这样一篇作文,题目叫《难忘的那次过年》。我们可以给大家引述一下:

    那年我才7岁,随妈妈去远在苏南的外婆家。当时正赶上要过年了,只见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节日的喜庆气氛很是浓厚。表哥虽然只比我年长一岁半,却处处像个小大人一样,带我去这儿去那儿。

    年三十那天夜里,令我永生难忘。表哥带我去小镇中心看焰火。和北京不一样,北京过节不让燃放鞭炮,而这里我用毫不夸张的语言讲,真是火的世界、灯的海洋,耳旁不断响着鞭炮声,从身边走过的大人和孩子每个人都有说有笑,喜气洋洋……

    这是一篇描写很精彩的作文,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尽管有时间、地点、人物,也有是什么,怎么样,但都非常“模糊不清”。谁能说“那年我7岁”是哪一年?谁能说出“表哥”到底叫什么名字?“苏南”又是指在江苏南部具体的哪里?写作文,这样是允许的,但如果写新闻,这样写就不行了。写新闻,首先要写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其次必须清楚地交代出时间,不仅要说年月日,而且有时是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都要说明白,至于人物就更要说得明明白白了。

    四、新闻讲时效,作文时效无

    新闻非常讲究时效,而作文对时效没有特定的要求。

    我们知道,新闻是“易碎品”,有时候相差一小时,甚至相差几分钟就有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使新闻成为旧闻。许多小记者缺少时效意识,比如参加一次采访活动,回家以后就把采访本丢到一旁,不再理会,等想起来再写,早就晚了。新闻特别注重讲究时效性,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采访完后,写作越快越好。千万不要因为手懒,耽误了时间。

    作文呢?老师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要交代写作的时间,如课堂作文,课后练习作文,或利用周末写一篇作文,但这个时间和新闻的时效性不是一个概念。因此,作文不是“易碎品”,不像新闻稿件那样,需要急着面对大众,因此,没有时效性的要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