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对巴金的评语

    1.对巴金的评价

    社会评价如下:

    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

    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

    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金庸:“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

    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

    贾平凹:“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毕淑敏:“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

    草婴:“巴老最热烈的感情,就是对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特别是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

    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来我国访问,又亲自在上海展览馆宴会厅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认为他“是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他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

    人物影响:

    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2.对巴金的评价

    ■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

    如他自述所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巴金的文学选择一开始就是西式的,率性的,涌荡着二十世纪科学与人道主义思想的风范,半个多世纪以来,像觉新、觉慧、鸣凤、梅表姐、汪文宣这样的艺术形象已扎根在中国人心中,多少青年读者正是从这些艺术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与镜鉴,从而勇敢地跨出那叛逆、反抗与自身价值追求乃至投身革命的步伐。

    ■巴金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随想录》,是一部五卷本的忏悔录,是对自身以及周遭问题的深刻剖析与大胆揭示。尽管与年轻时代的信仰已有所不同,但激情、坦率、真诚、善良、自律、真理的寻觅与维扬,仍然是巴金先生写作的宗旨。

    《随想录》的发表在八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率行与唤吁的人格品质。??套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的话“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那是一点没错的。

    生涯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巴金,他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

    《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这永远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之作,势必如行星常运,放射出他永不熄灭的光芒!??巴金这个笔名得来,据专家研究,是因为先生青年时代酷爱俄国革命作家、思想家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的著作,有心追随之,故出此寓意。这个研究大致不错,但据巴金自己的诠释,意义稍有出入,他之所以取巴姓,则在纪念一位留学法国姓巴的北方同学。

    这位曾与巴金朝夕相处的同学因人生的苦闷在法国项城投水自杀了。这个消息曾使巴金非常痛苦,由此赋予永怀。

    不管笔名如何得来,全世界的巴金读者都知道,巴金重要的创作生命中所信奉的是人道主义与安那其主义。人道主义如今已没有多大分歧,然而安那其主义一直争议较大,也是巴金生命中一段时期遭遇麻烦或非议较多的辞源。

    “安那其主义”源出十八、十九世纪的民本主义与空想主义哲学思潮,常译无政府主义。实际上巴金所信奉的无政府主义与当今人们常用的这个带有贬义的名词意义相差甚远,安那其主义的本义是反对封建的强权与专制的禁锢,倡导一种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唯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

    巴金为什么步入文学道路就找到了安那其主义的门径呢,那正是由于他生长于封建的专制社会与旧家庭,在沉闷黑暗甚至充斥血腥味的精神压迫中渴求身心的解放与健全,故而带领他步入文学圣殿的首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富有理想与激情以及俄国革命时期富有检讨与献身精神的思想家、文学家。像罗曼·罗兰、卢梭、福楼拜、赫尔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托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巴金崇敬的大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对他“人类至上”的观点有深刻的影响。

    而古典的唯美的传统流派不为巴金所好,甚至被他扬弃。原因都在于他创作时代内心涌荡着反抗的激流,如他自述:“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海行杂记》)??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

    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是为他胞兄写的,那时他大哥深陷封建家族不能自拔,拿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做着无谓的牺牲,巴金希望大哥也勇敢地走出“家”来,做封建家族的叛逆,这些话他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以情动人,打动胞兄的心。结果是小说无意间被朋友带回国内发表了,虽然打动了不少读者,大哥却沉陷难返,不久终于自杀于家中。

    这给巴金创作的不朽名著《家》带来了直接的动因。??巴金的创作心境一直是较为苦闷甚至是郁悒的,虽然他努力战胜自己,排除脆弱,甚至内心时时呼叫着法国悲剧革命家丹东的名句“大胆,大胆,永远大胆”来激励自己,但是他不能摆脱封建社会与家庭自来投给他心灵的沉重阴影,他无法廉价的乐观与浪漫,所以他的作品差不多都是悲剧的调子,如他自述:“一个黑影来掩盖了我们的灵魂。

    于是忧郁在我们心上产生了。这个黑影渐渐地扩大起来,跟着他就来了种种的事情。

    一个打击上又加第二个。眼泪,呻吟,叫号,挣扎,最后是悲剧的结局。

    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横遭摧残。有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一些悲痛的回忆给别的人,有的就被打落在泥坑里面不能自拔……”(《忆》),这既是巴金心历的苦难史,又是巴金作品的主要基调。

    事实上巴金离开他的家乡四川成都很早,十九岁那年抛家出走,东进上海求学,继而负笈法国,以后除了有数的几次返乡探亲,巴金差不多长居东方之都上海,从事他贯穿一生的文学著述、编辑工作。但短短的十多年家乡生活亲历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

    3.对巴金的评价

    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

    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金庸:“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

    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贾平凹:“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毕淑敏:“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

    草婴:“巴老最热烈的感情,就是对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特别是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来我国访问,又亲自在上海展览馆宴会厅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认为他“是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他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

    4.名人对巴金的评价(字多点)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

    柯灵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 真 字 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 笃实坦荡表里如一 一个是 爱 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

    巴金只有在他痛苦的时候才是快乐的——冰心

    他的平和谦虚和对后人的呵护是给后人留下的另一笔财富。 ——王蒙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曹禺

    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文学成就的作家,巴金不能创作是痛苦的,他现在走了,我感觉很平静——新生代作家邱华栋

    巴金对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那一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是有崇高的信念的。当时当代文人就不是那么纯粹,很多人急功近利,很多人浮躁不安,缺乏巴金这代作家的风骨——石钟山

    5.【评价一下巴金针对巴金写一段话,可以从其他地方摘录最好有自己

    巴金,这么样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为是伟大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 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活;就是回国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开明书店作过极不相干的外国文底校对职务.在这种境地里的巴金,当然为一般大人物们所不屑道及的.但,这样看来在物质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实际上他最苦痛的还是精神上,譬如在《复仇》底序里面他说: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 “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 又说: “……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 这就是他灵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而且由这些看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样的苦痛. 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金 只因是硕果仅存? 他曾说:“有你在,灯亮着”,这是巴金对冰心的赠言,现在被用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巴金之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激励.。

    6.巴金是怎么评论鲁迅的

    巴金:悼鲁迅先生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做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十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中国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1936年10月在上海。

    7.名人对巴金的评价(字多点)

    冰心:“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为什么我把可爱放在可佩的前头?因为我爱他就像爱我自己的亲弟弟们一样……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文藻和我又都认为他最可佩之处。

    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总之,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 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 扩展资料: “生前,你爱海、爱梦。

    在你一百零二岁生日之际,你坦然地、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海。在海的梦乡,你会安然吗?”跟踪采访巴金26年的老记者赵兰英写道。

    每年的11月25日,20世纪80年代采访巴金先生的老记者们都会不约而同来到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今天,这些老记者们又一次来到巴老的家。

    “他在我眼中,是位平常的老人,善解人意,淡泊名利还有点儿小自恋。”赵兰英说。

    这一天,细雨冲洗后的武康路,一地落叶。金黄、明黄、暗黄,点缀着黑色的柏油路面,煞是好看。

    巴金故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在巴老永恒的微笑注视中,人们送上鲜花和思念。 门前小院里的猫,蜷在地上,温顺地和来客嬉戏。

    人们在院里、屋后的花园里慢慢地走,就像园子的主人从未离开一样。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

    1955年5月,巴金和家人搬入武康路的这幢小楼,在这里居住了近50年。2011年年末,巴老去世后安静了6年的武康路113号重新热闹起来。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向公众开放两年多的巴金故居创下单日参观人次新高——2180人次。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两年多来,巴金故居对参观者做了详细统计,每年末发放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加以改善。

    让周立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本以为中老年市民会是参观主力人群。而实际上,各年龄阶层分布均匀,年轻人占比不低。

    不远处的淮海路,上海图书馆里,《巴金的世界——巴金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展》自11月22日开展以来,同样引来观者无数。 “巴金的笑”——祁鸣镜头中的巴金摄影展、“巴金的世界”——巴金诞辰纪念展、“乐读巴金”——宋思衡多媒体音乐会……“我每见巴金,必有所得。”

    曹禺曾在日记里写道。今天,人们仍在用各种方式纪念巴金,从巴老的精神遗产中寻找力量。

    “又到了纪念巴金先生的日子,巴金先生离我们又远了一年。这一年里我们做了些什么,是离巴金先生的期望接近了还是落后了,我们应当将这日子作为一个检讨的机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记者眼中的巴金:淡泊名利还有点儿小自恋。

    8.人们对巴金有什么评价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走过了101个春秋,参与、见证、记录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但他又始终有着青春般的激情和赤子之心。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荣誉无数;但他却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在浩瀚的文字中让人感悟生命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心灵;但他直到晚年,仍在无情地解剖、拷问、审视自我……

    沧桑与青春,伟大与谦逊,厚重与清澈,宽容与严苛,诸种因素和谐地统一于巴金身上,为文学、为生命、为灵魂,作出丰富的注解。

    而今天,世纪老人巴金,永远地睡着了。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巴金的心愿,也是他的自信,这就是巴金.

    9.怎样评价巴金

    “巴金是把‘五四’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贯穿在创作始终的,他坚持得最久,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蓝棣之教授说。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曾经做过统计,巴金的《家》是出借率最高的书,可见其受青年读者喜爱的程度。在评价巴金的文学成就时,蓝棣之认为,巴金是典型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思维”是在创作中用人物和情节来思维的,而不是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情节和提纲来写,“他不是把理论上想好的东西化成故事和人物,而是一边挖掘生活一边写作。”

    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和认为,巴金的早期文字营造了一个“青春的世界”,单纯、朴素、流畅,充满了激情,他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和动势强烈的句式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极易抓住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而一旦剥离巴金小说里所谓“反封建”的装饰性外表,我们不难发现,巴金早期著作里隐含着反对一切形式的强权压迫,维护个性的绝对自由的内涵,而这些即使在今天也没有真正过时,仍然能感动今天和未来的人们。

    曾经因主持评选“20世纪中国小说大师”而名噪一时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一川说,巴金走了,但这位小说大师给我们留下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不朽的精神路标。他解释说,这个路标上清晰地铭刻着文学现代性依次呈现的三种精神状态:首先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所标明的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知识界的充溢的激情及其盛衰轨迹,那是一个激情的年代;其次是《寒夜》、《憩园》等标志的曾在40年代闪现而后来又一再复现的现实的沉郁心态,那是激情喷射殆尽后的理智的年代,是知识分子人到中年更富于理性地面对现实的时代;最后是《随想录》等所凸现的80年代以来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心境,那是继激情年代和理智年代之后的更加深沉的反思的年代,是激情在兴衰中升华、理智在沉淀中成熟的通达睿智的时节。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说,在我心目中一直有两个巴金的形象:一个是《雾》《雨》《电》《家》《春》《秋》《寒夜》的作者——小说家形象的巴金,他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对中国文坛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另一个是作为觉醒者、忏悔者形象的巴金,其代表作是晚年“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巴金是文革后最早站出来讲真话,反省自己的知识分子。正是有了这部《随想录》,普通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巴金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位敢于直面真相的勇士。”

    作为“时代的书写者”、“执着的思想者”,巴金是一代知识分子的象征。陈思和认为,巴金的作品凸显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精神作用。“他不是人云亦云,屈服在时代话语之下作鹦鹉学舌,而是真正地感受着这个活生生的世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这一层面说,巴金作品显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思想与精神的力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撰文认为,“巴金精神”对于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他的追求和探索为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巴金的努力可能正是今天我们拥有的多元生活的开端”;二是巴金的理想精神也是对消费文化的平面化和简单化的参照和反思,他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精神生活的某些片面的因素,他对于“庸俗”的批判,追求一种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的努力仍然是我们所需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光炜说,“巴金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实际上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文坛而言,他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