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大学语文考试作文范文

    大学语文考试作文范文

    以大学语文为题的议论文600字

    早在,大一上学期开学的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语文课本,一直都很向往,可是,却一直都没有上课.终于,在大一的下学期开始了《大学语文》学习的快乐旅途.时间犹如东流的逝水,匆匆而过,如今,转眼之间,便已经和大学语文亲密接触快一个学期了,仍然清晰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的热情,老师的博闻强记的演说,都已经深深的让我爱上了《大学语文》这堂课.仍然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教给我们历史上最短的诗,是记载在《吴越春秋》中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老师的精妙演说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描述的是一场古代狩猎的情景.这些,都是《大学语文》在第一堂课上,便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许是,第一堂课的缘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对上课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但是,我更认为的是,是《大学语文》这本书和认真负责的老师,让我记得了这一堂课.我记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满的认真上课的同学.小小的教室,弥漫着认真学习的风气.我记得了,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翻看书本,思考问题的情景.从那以后,如果,不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我都一定会按时的来上课.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心酸.《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读书,读书,一个人的读书,也许能够体会很多.但是,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唯有通过课堂上,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再加上书本上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吸收.在我看来,《大学语文》这本教材,设计得非常好,里面的内容,不像是高中的语文教科书,前后两篇文章,完全没有联系.在这本《大学语文》中,前后文章彼此间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编者对诗歌、词、散文、戏剧以及译文进行分文别类,然后再以文章的作者为索引进行导读.这样一来,我们通过前后的几篇文章,能够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当时所处在的年代,并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学语文》中对,李白的解析,选用了《蜀道难》、《将近酒》、《行路难》(其二)、《登金陵凤凰台》、《亿秦娥》,其中前三首诗我在高中便已经学过,当时的我以为已经懂李白了.而在读了《登金陵凤凰台》后,却让我了解了李白,忧国忧民的独特感受,他更是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旨尤为深远.而读了《亿秦娥》后,相对于别的词来说,这首词,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更是让我体会到别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让我了解到了不同时间的李白,不同地点的李白,而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所有的一切,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设计,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能够让每一名读者全面了解一位伟大诗人,了解到诗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风景.在《大学语文》中,除了能培养自己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外,另外,还让我学习到了,论文是如何写作的.写论文,对于我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来说,也许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毕竟早做准备,就多一份就业的资本,这个,我觉得是《大学语文》带给我在别的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论文的写作流程,让我懂得了一篇论文写作的困难程度,时间,精力,资料这些都是严峻的挑战.所以也就不奇怪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论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经接触到了论文的写作,这样一来,也让我心中有了底.这是我上《大学语文》课程以后,同样很重要的心得体会.《大学语文》在这个学期以来,学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学的语文,不同于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于高中的死记硬背.上了大学,上《大学语文》,是要学习如何去欣赏语文,是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来到了大学,学了《大学语文》,让我明白了,原来诗词是可以这样去欣赏的,文言文是这样的去理解的.这些,在我没上《大学语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爱上了平时没事就吟诵诗词,体会抑扬顿挫所带来别有一番的韵味.以上的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学语文》后的心得体会,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体会却是,让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去学习语文的,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正确方式.正是因为如此,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这个学期,我爱上了去图书馆,爱上了去看各种文学类的书籍.《大学语文》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增强了我对语文的热爱.感谢有《大学语文》,让我体会到了书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让我通过书本体会了世界的不一般.不仅如此,我还觉得,因为我是学习市场营销的,将来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么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学语文》的出现,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今的我,比起上个学期,驾驭文字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收获.早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和父母,便已经告诉我,要想学好一门的功课,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习题,而是看他对这门是否有很大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求一篇题为《我与大学语文》的作文,要求800左右,在线等啊,晚上

    这里有几篇,希望你喜欢: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学语文,在生活中,我们也在学语文,接触语文。打小时候起,我就喜欢语文,我喜欢拿着拼音卡片牙牙学语。

    上了小学以后,我认识了很多字,便开始接触各种书籍。我品味着方方正正、匀称娟秀的中文字,忽然邹德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图案。

    于是,我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书籍,丛书中,我“幽兰”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体会到了抗日战争的困苦,知道了童第周发奋学习的故事……长大后,我开始赏析鲁迅、冰心、朱自清的作品,它们给我的生活抹上了五颜六色。书的滋润使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用清淡似水的笔划出一道道心灵的轨迹。

    于是,读读写写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爱拿起笔,独自一人在书桌前写我的感受,我的理想……那白色的纸张顿时充满了活力。

    久而久之,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拿到高飞的情景,兴奋、激动、喜悦充满了我的心。 苏步青说过,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如果学不好语文,怎么能理解数学题,解答数学题呢?如果不学好语文以后工作了也会遇到困难。

    我爱语文,因为她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使我懂得更多的道理,掌握更多的指示。语文,我和你像亲密的朋友,不是吗? 在失意的时候,抚慰心灵的伤痛。

    在茫然的时候,指引正确的方向。 语文,如一泓清泉,缓缓而入,呢喃起爱的涟漪,荡漾起诗的韵律,此际,心清如许。

    ——题记 如果语文是一泓清泉,那么我对语文的爱就如皎皎月辉,照亮人生的道路。 语文,是无处不在的。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你听,那可不是语文在把北宋婉约词中的幽幽愁思缓缓吹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看,那可不是语文把盏而吟,倾吐着泛苔的城墙中,华夏五千年文化的超然大气?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共倚斜阳。”桨声船影里,可不是语文皓腕凝霜雪,凝眸对残晖,为江南烟雨平添温柔几许?“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女愁苦的面容中,可不是语文倚天扬帆,冥冥之中带来无穷的魅力? 语文,是动人心魄的。 在流光溢彩的上海滩,语文带你访问一个繁华而空洞的世界,那里有一个贫穷的黄包车夫,在大街小巷中飞快地穿梭;那里有一个寂寞的女子,诉说着那个年代不凡的情愫。

    在柔情万种的江南,语文漫步在烟雨的土地,轻雾弥漫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语文的长度,经典纯美的周庄呼啸着语文的沧桑。 语文,是催人奋进的。

    “而今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爱国的情怀,在语文中得以彰显。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我相信朱自清先生的话语,语文让他的思想凝成闪烁的文字,催人奋进。

    语文是一幅山水画,点提勾勒之间倾现着宁静;语文是一首五言诗,平平仄仄之间吐纳着情怀;语文是一轮明月,笼罩这一泓心灵的清泉。 浮泛在诗与爱的清泉上,我倾听着这语文悦耳的声音,汩汩,汩汩…… 语文,是我最早结识的朋友,它陪伴我走过了10个春秋,和我密不可分。

    听妈妈说幼时的我十个月便开始呀呀学语,十四个月就开始整句整句地说话,两岁时迷上了认字。别的孩子认字用字卡,而我却对大街上的大小招牌着了魔,整天缠着妈妈上街认字,他们就是我的字卡。

    它们领着我踏入语文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了语言的神奇。 大一点后,我知道了“书”是怎么一回事,便天天晚上闹着要妈妈读书讲故事。

    《格林童话》我听了一遍又一遍,觉得百听不厌;《安徒生童话》我也听了好几遍,总觉得那么神奇!六岁的时候,我能独立看书了,当我碰到第一本书,打开第一页,便一头钻进书的海洋,一发不可收拾。看书入了迷,甚至忘了吃饭睡觉……一本本中外名著、科普读物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

    书籍为我的语文路铺下了基础。 上学以后,我终于正式接触语文了。

    因为书看得多,作文总是不怎么发愁,可考试成绩一直让我忧。记得三年级时无论我怎样努力,我的语文成绩始终徘徊在班级第二。

    可是有一次,我竟然很意外地考了97的高分,比第二名多了1分。我那时的心情简直爽极了!可仔细一看,分数合错了,应该是95,又是第二!“是告诉老师呢,还是不告诉?”我沮丧地想着,犹豫不决。

    回家后,我对妈妈说了这事,妈妈只说了一句话:“这成绩不是你的。”于是,第二天上学后我报告了老师。

    没想到老师竟然笑着说:“这分数是我送给你的。”我听后疑惑不已:分数也能当礼物送吗?可说来也怪,从那次以后,我几乎每次都拿第一。

    我这才明白老师是用这种方法来激励我奋发向上。因为我的老师,我更加热爱语文。

    如今,不管我的成绩是好还是坏,语文都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它从幼年陪我到现在,让我学会了阅读,明白了做人之道,给我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它永远是我的好伙伴!。

    大学语文作文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坚持,成就梦想有人曾说过人生的悲哀是: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

    回头想想,的确是,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是不容易的。有些人就是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足够的毅力,没有持之以恒,从而轻易地放弃了本可以成功的机会。

    我总是感概人生是那么的短暂,想好好地抓住机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我都不曾去努力,光说不做永远都不成功。来到了大学就想着好好的学习,因为我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小学教师,将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心里是这样想着,可都不曾付诸行动,就算去做了,也是坚持了几天,做事也只是三分钟热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点成效也没有。

    遇到困难时放弃,想坚持可就是没有毅力,刚说完要好好学习,坚持做好每件事,可是不到三天,又放弃了,忘记了当初自己的承诺,又开始上网,看小说等等,现在临近毕业了,回想当初的不努力,自己有点后悔,父母辛辛苦苦地赚钱供我读书不容易,我对得起父母吗?读了十几年书了,就差最后一步了,就要接近成功了,为什么还要放弃呢,何不坚持下去呢?没有坚持的梦想,永远也只是个“梦”。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毫不吝啬的照向你,有了坚持,才能劈荆斩棘,才能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为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积累积到足以成功的高度。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勇往直前。

    就比如像乔布斯从辍学到创业到再创业到与病痛的战斗,他始终用勇士的姿态直面困境,坚韧执着地追求着梦想,终于成就人生的辉煌成为生活的强者。其实不是煎熬,不是损耗自我,而是认定了目标就不再犹豫。

    乔布斯一生命途多桀,却因为对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他勇担大任,再创辉煌。在困境面前,还有更多的伟人在坚持。

    孔子的马车在阡陌小路上颠簸了一生,却怎么也扣不响亮宫廷的大门。刘伟用坚忍和乐观演奏生命壮丽的战歌。

    一个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家,似乎生命总与苦难相连,他们遭遇了生活的不幸,却在其中磨砺出不朽的精神财富。因为他们的坚持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我应该明白困难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它会让我反思,让我更加坚定信念。直面困难,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一种责任,真正的成功不只是个结果更是你如何走向成功。

    执着坚守,向自己的梦想出发,向成功迈进,相信我会成功,坚持,成就梦想。只有坚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

    求一篇大学语文感受的作文,600字左右,要自己写的

    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桂子山,欣喜的看到我们的大学还有语文课。这对我们理科生很有意义,语文课让我们在困顿的推理计算中解放出来,在一遍一遍的化学实验中解放出来。感受语言魅力,拥抱文字温暖。语文书是我从书架上取下来最多的一本书,特别是其中的小说,每一篇我都从头到尾看了不下五遍.还有诗词曲赋,他们融绘画美、音乐美于一身。清晨踏着第一抹阳光,到电影场朗读诗词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享受。

    从第一节课,吴老师您就要求我们认真做笔记,我认真的做了笔记,虽然一开始是为了你说期末要收笔记才写的。记着记着我慢慢发现我是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请允许我在这温习从笔记中想起的你讲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您的一次知识汇报!第一课您给我们讲了大学的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内还要在课外。对一个民族而言,要提高整体素质,提高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就要学习好我们的共同语言。您还给我们讲了两则广告引起我们的讨论。第一个广告:笨母鸡郑重承诺,产蛋保证无棱无角有蛋黄蛋清。虽然当时我有感想但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个人感想:讽刺社会不良风气,将本分之事拿出来炫耀,社会风气之败坏可见一斑!那一节课你也给我们布置了语文课整个学期的作业:考试在平时,课上要积极发言,要做一个课件。第二课你为我们讲解了《陈奂生上城》,讨论了陈奂生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淳朴、善良、老师、同时愚昧、落后的形象。作者的意图是强调在改善农民物质条件的同时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性。我们感悟到:体会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意图的重要性,读者应该学会做作者的“知音”。这一课我们还学了怎样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由内容和形式两个元素构成。我们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后来我们又学习了怎样评论文学作品:1、理解作品的主题要把握主题的含义、掌握分析主题的途径。2、要注意对艺术形象分析:艺术形象的描写分为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有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间接描写有:环境烘托和人物烘托。3、注意对情节和结构的分析:情节是表现在作品中的由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组成的一组生活事件的演变过程。情节的分析方法: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让我们明确了结构的内涵:它是作家根据创作意图的需要构建的。结构要做到形式严谨完整和谐统一,结构要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的欣赏习惯。4、文学语言的欣赏:语言要求a、形象性b、个性化c、感染力d、韵律美。您还介绍几本书:《毁灭》、《第四十一》、《钱,疯狂的困兽》。掌握了您教给我们的系统的欣赏、评论、分析的方法。我们真正的“会”看文学作品了。不再是感觉一篇文章就觉得他好,具体好在哪说不出来。就会说就是好。不再是听高中老师讲解分析将老师的话语复制到考卷上了!曾经记得考语文,他问的问题我很有那种感觉,知道自己已经理解并且也是有答案但就是不能欣赏的文字写出来。真是欲哭无泪啊!

    后来您又为我们讲解了一种优美的文体:诗歌。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具有反映生活高度集中、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等特点。经常采用比兴夸张的手法。中国诗歌发展概况:1原始歌谣(如《弹歌》、《易经》)2、先秦诗歌(如《诗经》、《楚辞》)3、两汉魏晋南北朝,期中包括汉乐府诗歌、南北朝民歌、封建士大夫之作。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民歌等。诗歌的分类:1、从内容:叙事、抒情。2、从形式:格律、自由。白居易有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后来您为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诗歌:结合《长恨歌》、《采薇》、《春江花月夜》、《定风波》、《短歌行》的实例从实际角度让我们感受各时代的代表作。由于我对《长恨歌》非常感兴趣,同时在课外刚好读到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对他对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看法深有共鸣。于是更深入的学习《长恨歌》,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文章。我尝试着做成了平生第一个完整的课件。同时非常感谢吴老师能给我机会让我演示课件,让我将自己提炼得到的思想与同学们共享,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当然在其他同学的课件展示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包括文学知识、风土人情等等。

    一学期的时间过的太快了,刚开始的语文课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吴老师生动的课堂将成为我们以后回忆中最有魅力的片段。虽然在您眼中,我不一定是好学生,但在我眼中您是一位和蔼、知识渊博的老师。虽然你不一定认识我,但我会铭记您一辈子!离开课堂但我们并没有离开语文,我以后会偶尔溜到您的课堂偷听几节课,希望老师不要反对哦

    2015大学语文作文复习范文

    木雕流金,岁月如梭。夕阳余晖如你羞怯似醉,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往日如烟,柔情似水。孰不知那朝霞下的潺潺溪水还是那夜色下的小桥屋檐,都因为梦的存在渲染上了金色,叹岁月如刀悲白发留不住风华。纵有雄才大略,热血满腔,指点江山;却难免力不从心,荡气回肠。

    折柳相送,东瓶西镜,恨不相忘。衣带渐宽,徒徒憔悴。情字何解,怎么落笔都不对,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还记得当年的豪言壮语,气壮山河。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一直以来希望洒脱一点,随遇而安一些就可以了,没有理由去忏悔什么,却不解贯看了秋叶春风之后,仍旧心有余悸,难以释怀。

    美好的东西终究有始有终,我们没有办法阻挡光阴的足迹。多想再去看断桥残雪,多想再去听天籁之音,多想再去叹水调歌头。然而曲终人散,终究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大浪淘沙,生死轮回。英雄豪杰,天之骄子,终究是一过客,纷纷扰扰,一晃而过。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似乎越来越可以理解那卧薪尝胆的越王,那不为三斗米折腰的陶潜,那不肯过江东的项羽,那战死五丈原的孔明。或是忍辱负重,或是带着遗憾离开了我们。终究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即使无力回天,却仍旧可歌可泣,那种坚定如一的毅力,那种从不屈服的气节,始终唤醒着我们的灵魂,叫我们学会永不言弃。

    仔细想想,成功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彩虹架起的那一瞬间,流行划过的那一秒,因为人们的珍惜奠定了永恒。

    今生挥毫,无关风月。一直以来都以为生命之中存在唯美。再过西厢,朱门半掩,只闻见琵琶点破艳阳天。邂逅小姐,待字闺中,窗台赏花。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迭,弹指岁月倾城倾刻间烟灭。多盼望十二年后再与之相见,多想在青石街再看到你一笑婉约。却殊不知百花还在,人去楼空。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胜利在这里暗淡了光芒,桀骜不羁的眼神,会心肆意的笑容如同晴空万里耀眼夺目的太阳。繁琐的俗世,人总是难以舒展最初的念事,纷扰的世事,迷乱的红尘。反反复复的人生犹如沧海桑田。无论是古时的惆怅还是今时的愁思,都在人生的河流里沉浮;无论是欢笑还是眼泪,都要面对;无论是生命之河的逆流还是顺流,我们都应该去感受、去懂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开始羡慕别人那种早熟淡然的表情,那流长飞短的非议,一直带来的误解,都像一缕缕青烟洗礼着我。现实与梦想,咫尺天涯,困难与否必须像小马过河一样试过才知道。

    仿佛刚刚擦了下边就又要分道扬镳、渐行渐远了。七年封笔,试图改变那些中规中矩的地方。记得蒲松龄告诉我们苦心人,天不负;刘禹锡告诉我们吹金黄沙始到金。还是说不在乎孤陋寡闻,也不在乎形单影只。只是在生命的长河中留下一个足迹,再流星花划过的一瞬间埋葬一份光明,仅此而已。

    大学语文题目~等人回答!

    一: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

    (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二: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即借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

    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

    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

    王维诗云: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

    (按: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三: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如: 览古 李商隐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

    【汉书】平帝纪:“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南史】:“齐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

    “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由也,【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又啮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曰:‘将逃尧’。

    又史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四: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如: 潭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

    “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

    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最早将西方史诗介绍到中国的是外国传教士。

    19 世纪后期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略权益的扩大, 外国传教士取得了在内地自由传教的特权。他们在自己所创办的报刊如《六合丛谈》 、 《万国公报》和《中西闻见录》上, 陆续介绍了古希腊史诗。

    在这一时期的汉文译述里,人们多用“诗史”一词指称古希腊荷马的两部英雄诗歌。应该说, 传教士们对于荷马史诗的产生时代、作者、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主要方面, 都做了比较准确的介绍。

    在中国, “epic”一词的汉文对应词分别有“叙史事诗”、“诗史”、“史诗”、“故事诗”等。早期的中国现代启蒙主义者, 在接受西方的史诗观念时, 主要还是取例西方, 同时又赋予了很强的历史观念和意识形态色彩。

    清末民初以来, 在与东西方列强的对抗过程中, 中华民族作为“国族” (nation state) 的观念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中开始蔓延, 浪漫主义式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作家希望通过神话来重建民族的历史, 对照域外史诗传统, 试图重新唤起中国古代的“诗史”精神, 寻求一种能够提升和强化民族精神和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宏大叙事”。

    当然, 单从学术角度来看, 这些20 世纪之初的中国知识人对于史诗的认识不免还有许多历史局限。他们对外来史诗传统中的宗教神圣性和口头叙事特点缺少深刻的理解, 他们主要是基于中国的传统国学的话语来理解史诗这一文类,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

    早期的知识分子谈到史诗, 往往“取例”西方, 与中国古代经典相比附, 没有摆脱文人文学的窠臼。早在1903 年梁启超就发现“泰西诗家之诗, 一诗动辄数万言”, 而“中国之诗, 最长者如《孔雀东南飞》 、《北征》、《南山》之类, 罕过二三千言外者”。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 盛赞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具有西方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