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马列经典发言稿范文

    1.品读马列经典,共享智慧人生发言稿怎么写

    远远的,一股淡淡的书香弥漫开来。一本本世界经典名著,一篇篇好文,一首首好诗,都是伴我快乐成长的经典。从小时候起,我就独恋经典。

    我不像同龄孩子那样蹦蹦跳跳了,而是安安静静地坐着,手捧一本童话书,望着那精美的插图,嗅着那淡淡的书香,品着那如诗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白雪公主》《圣母玛利亚》《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故事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伴着我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长大些,我识得字也渐渐多了,也不再屑于读童话书了,而是迷上了小说书。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让我深深的爱上了长篇小说。随着雨果,我坐进了《巴黎圣母院》,丑陋却极富爱心的伽莫西多与道貌岸然却具有蛇蝎心肠的神父克洛特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它情节曲折紧张,又不失浪漫,让我爱不释手。

    读着《三国演义》,我仿佛走进了三国时期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成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羽扇轻摇,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什么叫“珍惜”,什么叫“努力”,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把今天看作你生命的最后一天,好好地活着”这句话的真正内涵。随手打开《朝花夕拾》,它竟将我的童年、我的心融在一起,读着它,有一种久违的快意。还有各位伟人的传记,让我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伟人崇高的境界与高尚的情怀……当然,短篇小说也不赖,《匆匆》《白鹭》《我的叔叔于勒》《一生》等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读后回味悠长。

    渐渐地,我上六年级了,也对古诗词文有了浓厚的兴趣。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潇洒;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壮志;李清照这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显示出了她这个弱女子心中的蓬勃英气……还有精辟的《三字经》《老子》《孟子》《庄子》让我从圣贤者的叮咛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经典好书,好文,好诗好词都是优秀的魔法师,从百宝箱中捧出无价之宝知识送给我,伴着我快乐成长!经典就是好朋友,就是我永远的知己!我读经典,快乐成长!

    2.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写心得体会,以论文形式

    我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点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四、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产生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研究它们提供了条件。

    第五、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预见未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3.演讲稿 《经典传承民族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中,国演,讲网#更多素-材,演,讲点考木点西恩;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传统精神文化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中华文明是由五千年的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所组成的。它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弘扬,更需要子孙后代的传承。

    4.马列经典原著的读后感

    看了今天这部<<在太行山上>>的电影,使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让我更加了解了国共合作的历程,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珍惜,对抗日战争的实心实意,对中华民族存亡的担忧及对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热切渴望,也让我知道了国民党的假合作,假抗战的丑恶本质。

    影片开始,山西军阀阎锡山正在用毛笔在纸上写字,内容是“守土抗战”四个大字,看起来给人以鼓舞,似乎使人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但事实上,阎锡山是个假抗日,欺骗共产党,在平型关战役中,朱德与阎锡山制定出作战计划,而阎锡山却在战斗中没有任何动静,违背了国共合作的原则,致使中国工农红军孤军奋战。无论是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红军军战士们没有害怕,没有退缩,而是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生死搏斗,弹药用完了就用刺刀和敌人展开肉搏战,拼死阻击日本侵略军进入平型关.最后,在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下,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公元1937年9月25日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它被载入史册,板垣这个“九一八”罪魁祸首之一的军团被打败了,同时打败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记住,这场战役是红军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钢铁战士,更重要得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而不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更不是国民党军的战果. 阎锡山背信弃义,这不仅代表了他个人,也代表了国民党政府的怯懦,国民党的假合作,假抗战的丑恶本质。 国民党不但不抗日,反而千方百计想剿灭中国共产党,破坏统一战线,于是对中国工农红军发起进攻,但在朱德的正确指挥下,反而包围了国民党将军朱怀冰的指挥部,使其大惊,但共产党宽宏大量,平安地送走了朱怀冰,目的是为了统一战线的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真心抗日的迫切心情。

    不过,国民党中也有好的将领,但我不太记得名字了,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国民党将领拿起机枪冲上前线,带领战士拼杀直到最后牺牲为止。 我想,如果国民党军人都有上面讲到的将领,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战斗精神那麽日本侵略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侵入中国,至少说不会有那麽多地区沦陷, 那麽多人民群众受苦受难。

    在以后的几次战役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导致战役失败,所以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阐述了游击战的重要性,并在红军中开展游击战,日军派来了山地站专家阿部圭秀,但结果无疑是失败的, 中国工农红军让这位名将之花在太行山山凋谢了,各大报纸也刊登消息,真是大快人心,令人振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路线的正确性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的智慧。 就这样,经过2年零8个月,共歼灭日军13万,形成相持局面,这靠得是太行山的人民群众,是他们对共产党的支持,才使的游击战在大范围内开展.这几年总是打内战,现在终于可以把日本侵者作为共同的敌人,形成真正的统一战线,这其中绝大部分的功劳是属于共产党的。

    影片结尾,以滔滔黄河奔流不息为背景,他奔腾着,咆哮着,似乎在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及将他们赶出中国的伟大气魄,中华民族必将取得胜利,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一样,取得独立,建立新中国.最后,一轮红日从天边升起,那是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象征。

    5.听马列主义报告的感受

    马列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简称,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马列主义是一个哲学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马列主义主要是指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的总和。

    一般来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构成。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运用辩证法和唯物论来解释世界。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实践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质论等。

    马列主义并不是就是马克思、列宁的思想理论体系。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后期很大部分来自恩格斯,而列宁的思想后期,斯大林也有补充和发展。

    马列主义在当代,为各社会主义国家实践所检验,为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所实践,都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

    二、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三、不参与任何有损祖国尊严和荣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危害社会秩序的活动。

    四、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五、加强道德修养,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勇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六、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八、维护教学秩序。

    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遵守学习纪律,考试不作弊。

    6.《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写作背景,内容简介,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

    在这篇讲话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给予了热情赞扬,对这位伟人毕生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高度概括并做出崇高评价。 一、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4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在伦敦与世长辞,享年65岁。

    马克思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的逝世在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中引起巨大的悲痛。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恩格斯等马克思生前的战友、同志和亲人朋友参加了葬礼并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随后恩格斯发表了这篇不朽的讲话。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地区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

    1842年,24岁的马克思移居科伦,任《莱茵报》主编。他深入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充分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订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伦敦领导创立了第一国际,从而奠定了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组织基础。

    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出《资本论》这部光辉的科学巨著,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长达40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形成了最亲密、最崇高的革命友谊。

    列宁曾经充满激情地盛赞这种友谊,他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正是这种伟大的友谊,决定了只有恩格斯才最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才最有资格、最能科学地评价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实践。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时是用英文发表的,后来以德文刊登在1883年3月22日《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标题是编者加的。

    二、内容介绍 恩格斯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伟大一生。他指出,作为科学家,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中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作为革命家,他毕生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一个社会的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而国家设施、法的观念、艺术和宗教观念等,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来解释,而不是相反。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而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整个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恩格斯把这个历史规律的发现归功于马克思。

    恩格斯写道:“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 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分为购买物质生产资料的部分和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物质生产资料的形态,其本身的价值并不增加。

    而后者即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则可以生产出一个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所以马克思称前者为不变资本,后者为可变资本。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了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马克思称其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恩格斯高度评价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他还指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

    7.急需几篇有关马克思哲学的论文,1500字左右的,谢谢了

    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

    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实践思维既是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思路,那也就是我们理解其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

    有鉴于此,实践思维之要略不可不首加辨识。如果把逻辑思维、解释性的理论思维、幻想性的形象思维与实践思维加以排列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思维内部规律→超越思维引入存在→超越存在引入理想→超越理想引入实现(或实践)”这样一种依次递进的层级性: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只在概念、判断、推理之间运行,即它只解决思维内部的问题,只解决思维内部的正确性问题。

    逻辑思维正确性(亦即真理性)的判断根据,只在思维内部先在与后有的思维结果之间;逻辑思维不关心思维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考虑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解释性的理论思维(理论思维除了解释客观存在之外,还有以建立价值原则为目标的)解释性理论活动中虽然也充斥着逻辑思维,但却引入了逻辑思维所不加考虑的因素——客观存在;而且被引入的“客观存在”还成了思维活动的主导因素——思维结果必须符合客观存在。

    所以理论所追求的真理性与逻辑所追求的真理性并不相同:前者要求用外在于思维的“客观存在”去检验;后者只用思维内部先在或后在的思维结果去检验。由此可见,逻辑思维并不能完成理论思维的任务,理论思维是超越逻辑思维的一种独立思维方式。

    幻想性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也还有非幻想而模拟现实的)幻想性形象思维也与客观存在事物有着直接间接的密切联系;然而这种思维并不遵守客观存在的规定,它超越了规定理论思维的客观存在,而引入了思维主体的情感意愿:思维的走向由思维者自己的情感意愿牵引。这种思维的结果再不表现为普遍原理而表现为具体的意象;其价值也再不在于“真”,而在于“善”,在思维结果的理想性。

    这种形象思维的目标当然也不是理论思维所能完成的,因而它也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实践思维是一种最具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它在运思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或它们的成果。

    但是,实践思维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不在于它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而在于它超越各种思维方式的范围,引入“在现实环境中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的思考内容,即引入“实践”的思考内容。这是前述任何一种思维方式所不能考虑也不必考虑的任务。

    实践思维直接是在幻想性形象思维基础上的超越,因为实践思维是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但实践思维不是象幻想性形象思维那样满足于获得理想的意象,而是要获得理想的现实,因而引入了把理想意象变为现实的“实践”。实践不仅是实践思维一项新添加的内容,而且是规定思维导向的因素。

    正如符合存在是解释性理论思维的导向、符合理想是幻想性形象思维的导向一样,符合实践要求是实践思维的导向。正由于“实践”在思维中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实践思维在应用其它思维方式时附加上了特别的要求:——实践思维在认识实践环境和材料对象时,要用客观存在去校正思维成果,这很象解释性理论思维;但实践思维所认识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物中可被实践操控的实体因素,而不是客体被人感受、识别、理解的意象、意念或它们的文字记录,所以实践思维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是象理论思维那样仅凭语言引述事实的现象特征,而是必须通过实践动作操控事物实体。

    这不同于理论思维所要求的认识。——实践思维在设定实践目标时,尽量满足人的利益、理想要求,这很像幻想性形象思维;但实践思维想象的目标,却必须是可经实践造作而化为现实存在的意象,而不是仅供观照以求心神娱乐、无法实现也不打算实现的意象。

    这又不同于形象思维。由此可见,实践思维既具有综合性,更具有独立性。

    我们不能因为实践思维中包含其他思维方式而取消它。将这样一种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与人类实践同样普遍、人类养育自我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类独立的研究对象列入思维科学,正无可非议。

    说明实践思维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立性,还不是本文此节的目标,它不过是进而探讨这种思维方式系统规律的立足点;我们需要实践思维的系统规律去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结构,去据以审订他的思考结论。即使马克思的研究过程不是采用实践思维,或者偏离了实践思维,我们也必须用实践思维去读解和批判他的著述,因为这是解决他的“改变世界”这一思想课题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

    如果马克思偏离了实践思维,那就说明他的思路出了问题,错的是他,而不是我们。正如面对一份数学答卷,人们只能以正确的解题思路去审阅它一样。

    面对马克思的思想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实践思维的系统规律问题无可徊避;人类也实在早就应该有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奇怪的是,人类建立了逻辑学去研究逻辑思维规律;人类也有许多关于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专著;可是,我们这里提出实践思维,却不知去哪里引录经典定义;我们需要实践思维系统规律,却不知去哪里参阅专门资料。

    好在实践思维是凡人皆有的切身经验。因为人类实践是个体赖以生存的根本手段,。

    8.谁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读书报告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高等院校恢复了正规化的马列主义理 论教育。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马列主义课教师,在解放思想,拨乱 反正,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的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高等 院校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贯彻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领导体制、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师资 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有些地区或学校的领导,还 没有把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把它看作是 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核心。

    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有关思想理 论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新时期必须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行动指南,是培养学生无产阶级世界观 和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论基础。

    把马列主义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社会主义 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重要标志。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认真学好这门 课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是将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骨干力量,是党和国家干部的重要来源。

    他们的世界观、理论水平、道德修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能否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能否正确地 认识和处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党 和国家的盛衰。 我国的大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这是他们的优点。

    但也应看到,十年内乱在社会上造成 的思想上的消极后果,还远没有消除干净;对外开放的历史环境固然有利 于学生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 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进来。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马列主 义理论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辩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形形 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贡献力量, 并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各级党委宣传部(或科教部)和教育部门必须充分认识马列主义理论 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坚决纠正一切轻视马 列主义理论课的错误倾向。任何把马列主义理论课看成是“可有可无”, 把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同学习专业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马列主义理论课和学校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有机整体。马列主义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

    马列 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马列 主义为指导,两者应密切结合,但不能互相代替。从红专两个方面全面培 养学生,是学校各门课程和各项工作的共同任务,学校党委和校长要统一 领导,全面安排,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专门人才。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 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充 分体现这一基本特点。

    它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学生中普通存 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讲授,才能启迪人,教育人。为了适应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必须进行改 革。

    改革的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增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 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思想武器,帮助他们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为了增强马列主义理论教 育的现实性,现在着手准备在全国高等院校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 问题》课程。

    在新的课程设置未确定和新教材未编出之前,现行课程不变 。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课程 ,仍按中宣部和教育部1982年的规定执行。

    马列主义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文科四年制本科(含艺术院校的理 论、创作、编导专业)一般占总学时的20%左右,每门课最低不少于1 05学时;四年制外语专业按文科开设马列主义的各门课程,每门课最低 不少于80学时;理工农医等四年制本科和艺术院校的技巧、表演专业占 总学时的10%左右,每门课最低不少于70学时;五年制和六年制本科 ,要相应地增加学时。自习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为一比一,要列入课程 表,由任课教师掌握。

    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能任意减少和侵占马列主义理 论课的时间。研究生和大学专科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另定。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鉴别能力,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西方 现代哲学思潮、经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