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朗读稿件分析
1.求:想请有专门从事朗诵的老师将舒婷的<致橡树>的稿件帮我分析一
首先希望你能够认真体会这首诗,多查资料,做案头工作,真正地融入进去。体会到了感情,效果自然就有了。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重音和节奏的掌握也就不同,我仅从的个人出发谈一下。
我们从朗诵的角度把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依次来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自己不愿意要的各种爱情。那么,能够突出这几种爱情特点的词句就是重点。
这几种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需要重读,但是次重读,最需要重读的是炫耀、单调、常年、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这些词汇最容易表达感情。
在这一个大层次里,还有小层次。当说凌霄花和鸟儿的时候,多少带有点鄙视;泉源和险峰则完全是一种奉献的爱情,所以要读出那种“虽然可圈可点,但我并不期待”的感觉。
最后,“甚至日光,甚至春雨”,音调要扬上去。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诉说了一种执着与默契。当诗人表明态度的时候,木棉、树、站,要重读, 不够、近旁要次重读。“不够”一词要读得坚定有力,这个“站”字,不但要重读,还要读出深情。
当诗人诉说执着与默契的时候,“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应的感觉一定要读出来,句子本身在呼应,所说的感情也在呼应。这一句话中,“紧握”“相触”二词要强调,但不是以重音的方式强调,而是以坚定且满怀深情的方式强调。最后,“没有人”可以重读。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的意象,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象及形容词本身给我们的感觉去读。这一部分的节奏感一定要把握好,其语速变化这里没法细说,希望你自己好好体会一下。最后“终身相依”一定要语速放慢且深情,“终身”二字要加强。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最后一部分,我们要把感情升华。这一部分很多字词读起来都有难度,因为一个字所包含的可能就是很有分量的感情。第一个字“这”,其中既有感情,又有思考,指代了作者想要的爱情,分量何其重也,所以,“这”字读完了要有挺顿,但是由于要切合整体节奏,停顿不宜太长。同样,“伟大”、“坚贞”,也不可小视,至少要用重音将其突出一下。
最后一句话,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没有理解,所以我诵读的时候只是采取一般处理方法,也不知对不对。“爱”字舒缓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这两句稍快一点,最后“足下的土地”读得坚毅且有回味感一些。
以上全部为个人体会,仅供参考。对本诗如果还想进一步探讨,或者喜欢朗诵,欢迎多交流,QQ 1098827912
推荐丁建华老师朗诵的《致橡树》,在百度MP3搜索“致橡树,丁建华”即可。
最后,还是要嘱咐一下,朗诵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需要耗费精力去深入理解作品,情感是朗诵的灵魂,千万不要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2.读《致橡树》,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诗人(舒婷)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3.舒婷的《致橡树》该怎么划分朗读节奏
节奏划分如下: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扩展资料: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况军。
舒婷的散文叙述轻灵而富有诗意,语言风格机敏、俏皮。——蔡强,张盛爱 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时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
如《洁白的祝福》、《梦入何乡》、《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等。不同的是,写那些诗时,舒婷面对紧迫、焦灼的现实压力,而经过时间沉淀,能够比较从容地从往事追怀中提摄更超越具体人事的情思和哲蕴。
——蔡强,张盛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舒婷。
4.适合女生诗歌朗诵稿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5.舒婷,致橡树,阅读理解 ,
1: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攀援的凌霄花。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荫,都是依附性的。它们离了高枝和绿荫则无处安身。更不能“炫耀”和“高歌”。其次,诗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泉源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险峰则为了“衬托你的威仪”,还有日光,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只是滋润了对方的心田,……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这两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
2:
1、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根,紧握在地下,”指生活中相濡以沫,彼此支撑。
“叶,相触在云里。”指思想上相互交流,互为知音。
“根”是肉,“叶”是灵。如果这样看,“紧握”和“相触”是不能互换的。
2、诗人以寒潮、风雪、霹雳比作生活中的苦难,用雾霭、云霞、虹霓比作生活中的欢乐,双方分担苦恼,共享幸福
6.求一个有味道的诗歌朗诵稿 感人的 ,先谢了 急用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