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1.数学集体备课中的讨论稿怎么写
《“公顷和平方千米”备课稿》摘要:1公顷的大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知识点 梳理分析 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
相 关:◇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试卷(B)◇ 综合能力训练(五)◇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试卷(A)◇ 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教学内容 课 题 认识公顷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课 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1公顷〔要领指导〕形成1公顷的观念,知道它有多大,学生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多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可以让学生经历以下活动: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计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实际感知1公顷,联系实际寻找参照物等.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要领指导〕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可感的事物体会1公顷的大小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课前准备 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知识点梳理分析 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引入公顷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2,欣赏一些图片,读一读文字.问:你有什么发现 你想知道什么3,揭题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1,认识1公顷的含义.(1)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2)找一找:1公顷有多大 (阅读书本)(3)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3,尝试单位换算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开展评价.2006-2007学年固城中心小学五数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讨论稿 主备人:赵幸龙教学内容 课 题 认识平方千米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课 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1平方千米〔要领指导〕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对已学的面积单位的认识,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接着揭示1平方千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算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要领指导〕学生很难借助熟悉的情境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课前准备 图片,知识点梳理分析 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1,告诉学生1平方千米是多大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3,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三,活动总结,明理内化.。
2.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的发言稿怎么写
一. 本章所处的地位: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是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图形与坐标”是“空间与图形”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之一,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章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本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二. 本章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物体位置的确定有多种方式和方法,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内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或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4)能知道一些特殊点坐标的特征,能根据这些特征求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5)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坐标变化后图形的变化.
2.过程、方法目标:
(1)让学生通过感受实例,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通过联想、模仿,初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3) 通过画图,体会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构成更广阔范围内的数形结合,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3)通过探讨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观.
三. 本章的教学思路:
本章按照先一般、后特殊的编排方式,首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然后让学生立足于非常实际的背景材料,比较系统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最后,通过“变化的鱼”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将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本章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由点找坐标、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力图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变化的鱼”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变换,如电视屏幕上的各种画面处理等.对于确定位置的多种方式,本章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如“怪兽吃豆豆”、“电影院找座位”、“地图上确定城市的位置”等)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
这种呈现方式,一是为了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活动中理解坐标思想及其由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在大量实际运用中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3.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集体备课的发言稿
点军一中八年级数学第五章《位置的确定》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及讨论稿 彭克香一. 本章所处的地位:第五章《位置的确定》是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
“图形与坐标”是“空间与图形”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之一,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章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本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
二. 本章的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物体位置的确定有多种方式和方法,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理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内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或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4)能知道一些特殊点坐标的特征,能根据这些特征求一些特殊点的坐标;(5)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坐标变化后图形的变化。2.过程、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感受实例,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2)通过联想、模仿,初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3) 通过画图,体会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构成更广阔范围内的数形结合,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3)通过探讨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观。三. 本章的教学思路:本章按照先一般、后特殊的编排方式,首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然后让学生立足于非常实际的背景材料,比较系统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最后,通过“变化的鱼”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将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本章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由点找坐标、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力图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变化的鱼”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变换,如电视屏幕上的各种画面处理等。对于确定位置的多种方式,本章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如“怪兽吃豆豆”、“电影院找座位”、“地图上确定城市的位置”等)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
这种呈现方式,一是为了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活动中理解坐标思想及其由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在大量实际运用中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四. 本章重难点:1. 本章重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本章难点:(1)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2)理解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各点的坐标变化后的图形的变化关系。五. 本章教学建议:1. 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 注重演示实验,如用计算机进行动态演示,来反映位置的确定与坐标变换之间的关系,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间的关系。
六. 本章课时分配:内 容 课时 重 点 难 点1.确定位置 2 平面上物体位置的确定 物体位置确定的几种方式与方法的掌握2.平面直角坐标系 3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确定的方式及表示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3.变化的“鱼” 2 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回顾与思考 1 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各点的坐标变化后的图形的变化关系。七. 本章需要集体讨论的几点问题:1. 每节内容课时的增减;2. 落实重、难点内容的具体操作;3. 其它问题。
4.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怎样写
过程记录: 一、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感情,从中理解和懂得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还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深情,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刺猬、小獾头饰和教学用图 学生准备: 1、制作“温馨卡”; 2、找一找你的小伙伴身上的优点,想一想怎样夸夸他(她)。 四、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课前激情:早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可爱,你们的大眼睛最善于发现问题,机智的“小脑袋”里藏了好多好多神奇的智慧和知识,口才特棒,课堂总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出色表现,是吗?我可真佩服你们啊!瞧,今天老师准备了这么多丰厚的礼物,要送给上课集中听讲的“灵耳朵”,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言的“金嗓子”,对自己有信心吗? 2、激情表扬:瞧!(你坐得真好,像个小战士似的!)(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你们的精神饱满,眼睛一直注视着老师!老师称赞你们!) 3、听到老师的称赞,你现在的心情怎样?(相机板书:称赞。)
“称”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请你读准字音。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称赞就是?(夸奖,表扬。)
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在家里和学校里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谁愿意来说说谁曾经称赞过你?是怎么说的?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看了题目,你的“小脑袋”里迸出哪些问题?答案就在课文的小故事里,赶快去看看吧。
请打开书85页。 二、初读感悟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好每句话。
2、学生自读。 3、出示生字课件,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刺猬和小獾课件。
我们对于小刺猬比较熟悉:浑身长满了小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而小獾呢,我们不太了解它,看,老师也为你们请来了小獾:两只又小又尖的耳朵,强壮的身体,弯弯的尾巴就像一把镰刀。喜欢他俩吗?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俩的欢迎? 5、下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给同伴听,觉得他读得好的,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
生互读称赞。 6、句子读得好,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棒!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小朋友分段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谁喜欢读一读?指名读。 7、老师请其他小朋友当好“小裁判”,边听边想读得好的小朋友,你怎么称赞称赞他。
学生“小裁判”发言,评选出“朗读大明星”,奖励小礼品。 8、谁的“灵耳朵”听得最清楚:课文中谁称赞谁?是怎么称赞的?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贯彻全文的主问题,整节课的教学都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把这个问题理解得透彻了,深刻了,就理解了整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9、教师贴第一句称赞的话:小刺猬称赞了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贴第二句称赞的话:小獾称赞了小刺猬,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谁能再来读读称赞的话?指名两生读。
10、你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谁想再来试试? 11、想不想当面称赞一下小刺猬、小獾呢?请你上台来当面称赞他们俩。
生上台当小刺猬和小獾,分别称赞一下。 设计理念: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学最传统、最基本、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方法。
以读带悟,朗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朗读中体会句子的语气,增强语感,体会真诚的称赞能带给人自信。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加上动作读,对着屏幕读,既避免枯燥,又加深了对句意的理解,还提高了朗读能力。
同时,教师注意处处、时时称赞学生的感悟理解,点滴进步。)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称赞。
1、刚才你们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禁不住想加入到你们当中来了,欢迎我为小朋友读读我喜欢的部分吗?我有个小要求,请你们边看图边听老师读课文,小耳朵听好了:小刺猬为什么称赞小獾?小獾的板凳做得怎样?师朗读课文的1——7段。 2、谁听清楚了:小獾的板凳做得怎样? 3、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粗糙的? 4、看到自己粗糙的板凳,小獾会怎么想呢? 5、你们有过泄气的时候吗? 6、,当自己做一件事遇到困难,做得并不理想时,多希望能得到别人鼓励的称赞啊!想泄气的小獾何尝不需要别人此时的鼓励啊!就在这时,小刺猬来了,及时的称赞了他。
我们看看,小刺猬称赞前做了什么? 7、正是小刺猬的细心,才看出了小獾做板凳时的认真和用心,他做事认真的态度的确值得称赞。如果你是小刺猬,你会怎么称赞小獾呢? 8、除了感动,小獾还会怎么做,怎么说? 师出示句子“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使我有了自信。
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学生齐读。
读了这句,你想说什么? 9、小刺猬的称赞给了小獾鼓励,增强。
5.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集体备课发言稿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
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
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以127÷6为例要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其中重点追问:“这道题中127÷6,商21是平均分的127吗?那么平均分了多少?验算时只用商和除数相乘行吗?应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大家讨论”。
这样就能顺利地掌握新规律和验算方法。 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新知识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是旧知识,并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 为什么?这时又可用旧知识——通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并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此题的计算步骤,抓住规律“化异为同”,沟通新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分层次逐步推进,突破各个难点,学好试商的方法。
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但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教学时,先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复习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明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同一位数除法相同,进而再研究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归纳出除数是一、二、三位数的除法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一位够除,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把新知归为旧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为学好多位数的试商,达到正确地迅速地求出商,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又一途径。 三、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
6.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的发言稿怎么写
读书的快乐 生活中,有一种收获,让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读书的收获;人生中,有一种经历,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读书的经历.是读书,让我朦胧的世界中,学会生活并调动缤纷绚烂的生活积累去塑造生活,塑造自我、塑造理想、塑造人生……于是,在我的人生之旅中就有着这么的一段让人回味的读书经历.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许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与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e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7.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白沙县第一小学 和毅 把握教学重难点有史以来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推行中,仍是教师落实课程理念,探寻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主线。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把握教学重难点的能力反映了一名教师解读文本、研读教材、调控课堂的水平。因此从教学重难点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教学内容,我的备课思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整体教材观,根据教学内容整体结构找准重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
确定教材重点,需要教师建立整体教材观,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全面研究解读所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把握整个单元、以及某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第一单元圆的教学内容编排结构如下: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第一学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 ▲周长和面积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四年级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认识五年级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五年级下:▲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圆锥的体积2、把握教学重点应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理解的基础,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对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制约着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
因此以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来把握教学重点有助于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明朗,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建构。如备圆的面积一课,考虑圆的面积公式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以往学过面积定义和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方面的知识储备,也理解了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在这一课中需要学生把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的知识系统地结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得对图形面积知识的综合掌握和获得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进一步体会。
因此应该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而不应是直接让学生把公式背熟后高强度地训练圆的面积的各种计算。3、确定核心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所谓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
这些内容,或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而难以接受,或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接受。要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瓶颈,需要确定好教学切入点。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牢把握住学生认知基础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设计好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好的教材也如此。有效的引导常常反映在对核心问题的把握上。
比如备圆的认识(一)这一课,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包括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如何画圆等知识,如果每一知识点都分开来一一教学,既耗时又耗力。通过分析,其实这些知识点都是围绕圆的特征而展开的,如画圆的方法、圆心和半径的特点,但是直接让学生理解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一特征却过于抽象。
因此理解圆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根据教材设计的夺小旗游戏和画圆的体验,牢牢把握住定点和定长(也就是圆心和半径)展开引导,确定核心问题为游戏为什么公平?和在一个圆中什么是不变的?,促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圆的特征,从而突破难点。
再如备圆的周长这课,把握住核心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探究,从而突破难点,这样课堂教学中心明确,过程流畅,课堂有效性就会凸显。
8.如何数学搞好集体备课
时间:2012-12-14 15:02:27 作者:谭立志 来源:恩施市 阅读:次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谭立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这不正是开展集体备课的真实写照吗?我校虽然教学任务紧,活动多,但是集体备课这一教研活动丝毫没有怠慢,在个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的轰轰烈烈,我们二年级组8位数学老师也纷纷感受到了集体备课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享受。 何为“集体备课”呢?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展开讨论,求得共识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集体备课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回想几年来的数学教学工作,让我认识到搞好集体备课的好处: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
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应就所备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的智慧加以取舍、完善,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要集体合作与择优分工负责相结合。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事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教师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搞好集体备课。
坚持集体备课,施教时又不失个人风格。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要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集体备课,同时还要鼓励教师个人保持自己的特点,形成风格,自成一家。
集体备课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学中,学生情况的变化,教学中的新情况,教师都要认真分析原因,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地改换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之,集体备课可以让教师们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教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教案更加规范、科学、完美,实现了教师之间一帮一的帮扶作用,也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更是一次次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