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节日的稿件
1.关于三月节日的广播稿
三月份校园广播稿 主持稿: 甲:三月,阳光明媚. 乙:三月,万物复苏. 甲:三月,春风送暖. 乙:三月,大地换新颜. 甲:各位老师,同学,早上好!在这个明媚的春日里,由我们五(1)中队来主持的红领巾广播又开始啦!愿我们能在这短短的二十分钟里,给大家带来快乐和轻松. 乙:同学们,三月,有许多重大的节日—— 甲: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学雷锋日 乙:3月8日国际妇女节,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甲: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乙: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甲: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2日世界水日 乙: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甲: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小学生最为关注的三个节日——3月5日学雷锋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和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甲: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个节日——3月5日学雷锋日. 甲:雷锋精神犹如滚滚的长江洪流,浩荡向前,激励着每个有志少年耕耘末来,建设事业,奉献硕果! 乙:雷锋活在我们心中,雷锋精神代代相传,雷锋精神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甲:是朝气和希望. 乙:是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甲: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境界. 乙:是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甲:是对国家,对集体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甲:下面请听《雷锋的生平》 乙: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请听 故事:人民的勤务员 甲:再请听故事:助人为乐 甲: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听《格言朗诵》 乙:这就是雷锋叔叔,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闪耀在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心中. 甲:因此,1963年3月2日 《中国青年》杂志第5,6期合刊(学习雷锋专辑)出版,首先发表了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和各地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手迹.以后就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日. 乙:走雷锋的路,发扬雷锋精神,这是时代对我们的希冀`.我们新时代的少年要以雷锋为榜样,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甲:接着,我们来介绍第二个节日——3月8日妇女节 乙: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同学们纷纷向自己喜爱的老师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给亲爱的妈妈献上了最深情的亲吻.今天,让我们重温三八妇女节的历程.(介绍三八妇女节来历) 甲:在三八妇女节那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亲爱的妈妈.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母爱是一种付出,不求回报.母爱有时像平地惊雷,震撼人心;更多的像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乙:请听故事《》 甲:春天像是一支五彩的画笔,它把小草画成了绿色,脱去了它的黄色外衣. 乙:春天像是一位优秀的通讯员,它把春天的到来告诉给了农民,农民又忙了起来. 甲:春天像是一只领头燕,它把在南方的燕子带回了北方,使燕子又回到了故居. 乙: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第28个植树节,让我们也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春天里,栽种树苗,让小树和我们一起茁壮成长. 甲:请听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乙:邓小平爷爷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1981年,我国一些地方遭受特大洪灾,邓小平同志专门对林业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最近的洪灾涉及到林业,涉及到森林的过量采伐;看来宁可进口一点,也要少砍一点.小平同志还说,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他提议,是否可以规定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比如三棵或五棵树,要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在实施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的头一年,小平同志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要包栽包活." 甲:植树节那天,邓小平爷爷带领全家人到京西玉泉山种下一株株松柏.之后,不仅在北京,全国各地都先后留下邓小平同志植树的身影.每年植树节,他身体力行,坚持了11个春秋,一直到他85岁高龄,古今中外很少有这样的人.1992年邓小平同志来深圳视察时,曾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植下一棵榕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后附具体材料) 《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雪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 《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助人为乐》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
2.二月有什么节日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
2月10日:国际气象节(1991)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2月15日:中国12亿人口日(1995)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
2月21日: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
2月21日:国际母语日(2000)
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003)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春龙节 (龙抬头) -- The dragon saves spring (the dragon raises head) ----二月初二
满族 二月二,锁龙的节日
瑶族 二月初一,赶鸟节
每年二月初一,湖南江华山区瑶族要过赶鸟节。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瑶族人民,用歌声吸引鸟雀,保住刚播下的包谷种子免遭鸟雀啄食,取得丰收的历史。
★世界各国的国庆与独立日
2 月
4日 斯里兰卡国庆日-----National Day (SRILANKA)
5日 墨西哥宪法日-----Constitution Day (MEXICO)
6日 新西兰国庆日-----Waitangi Day (NEW ZEALAND)
7日 格林纳达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GRENADA)
11日 日本建国日-----National Founding Day (JAPAN)
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Anniversay of the Victory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IRAN)
16日 美国华盛顿诞辰-----Washington's Birthday (USA)
18日 冈比亚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GAMBIA)
23日 文莱国庆日-----National Day (BRUNEI DARUSSALAM)
圭亚那共和国日-----Republic Day (GUIYANA)
25日 科威特国庆日-----National Day (KUWAIT)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2日是圣烛节。
★在日本,2月11日是建国日。
★在台湾,2月28日是和平纪念日(纪念1947年二二八事件)。
呵呵,我也知道的不多,网上找的。
3.2017年2月份适合演讲什么样的演讲稿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或:开场白)、主体(或:正文)、结尾三个部分,是演讲稿很重要的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
? ? ? ? ?演讲稿结构——开头(开场白) ? 演讲的开头,也叫开场白。 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
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演讲稿的开头,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一般政治性的或者学术性的演讲稿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演讲的中心。
比如宋庆龄《在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讲话》的开头:我为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感到荣幸。 运用这种方法,必须先明确把握演讲的中心,把要向听众揭示的论点摆出来,使听众一听就知道讲的中心是什么,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但这种方法容易显得过于平淡、冷静,很难吸引人。 (2)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比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三月十四日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
--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这个开头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作出了必要的说明,为进一步向听众揭示论题做准备。
运用这种方法开头,一定要从演讲的的中心论点出发,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更要防止套话、空话,败坏听者的胃口。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
写演讲稿的开头,可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问题应该新颖、独特,确实能促使听众去思考。
? 演讲稿结构——主体(正文) ? 演讲稿在开头后要迅速转入主体,这是演讲的正文和核心部分,也是演讲稿的高潮所在,能否写好,直接关系到演讲的质量和效果,内容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结构形式。
演讲稿的形式比较活泼,或旁征博引、剖析事理,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或层层深入、或就事论事。结构形式不管怎么样变化,都要求内容突出、问题说透、推理严密、层次清晰、情理交融。
(2)认真组织好材料。 演讲稿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论据的组织安排要适当。
首先必须保证例证的真实性、典型性。演讲稿不能太长,一般30分钟左右最好。
内容要求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构筑演讲高潮 一个成功的演讲,不可能没有高潮。
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思想深刻、态度明确,最集中体现演讲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感情强烈,演讲者的爱恶、喜怒在这里得到尽情宣泄。
三是语句精炼。 如何构筑演讲高潮呢? 首先要注重思想感情的升华。
必须在对某个问题有较为深刻全面的分析、论证,演讲者的思想倾向要逐渐明朗,听众也能逐渐领会演讲者的思想观点,并有可能在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构筑高潮。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锤炼,使用排比反问等句式增加气势、也可借助名言警句把思想揭示得更深刻。
? 演讲稿结构——结尾 ? 结尾时演讲内容的自然结尾,是演讲稿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尾给听众的印象,往往将代表整个演讲给听众的印象。
言简意赅、余音绕梁、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思考和回味。 写结尾时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就是套用陈词滥调,更有些人在本来已经讲完后,又唠叨几句“我讲的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之类的话,势必让人反感。
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对整个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单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尾,或者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的结构:引导式,希望式,感慨式和抒情式。 ? 演讲稿的特点: ? 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 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 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 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 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 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 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 一篇好的演讲 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
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 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要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 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 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 。
4.二月二是什么节日 是传统节日吗
二月二是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处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
扩展资料:
二月二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生机盎然,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
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龙不头时节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龙头节有“起龙船”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抬头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月二习俗
5.二月份有什么节日
2月份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
2月10日:国际气象节(1991)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2月15日:中国12亿人口日(1995)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
2月21日: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
2月21日:国际母语日(2000)
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003)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春龙节 (龙抬头) -- The dragon saves spring (the dragon raises head) ----二月初二
满族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234316139 二月二,锁龙的节日
瑶族 二月初一,赶鸟节
每年二月初一,湖南江华山区瑶族要过赶鸟节。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瑶族人民,用歌声吸引鸟雀,保住刚播下的包谷种子免遭鸟雀啄食,取得丰收的历史。
★世界各国的国庆与独立日
2 月
4日 斯里兰卡国庆日-----National Day (SRILANKA)
5日 墨西哥宪法日-----Constitution Day (MEXICO)
6日 新西兰国庆日-----Waitangi Day (NEW ZEALAND)
7日 格林纳达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GRENADA)
11日 日本建国日-----National Founding Day (JAPAN)
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Anniversay of the Victory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IRAN)
16日 美国华盛顿诞辰-----Washington's Birthday (USA)
18日 冈比亚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GAMBIA)
23日 文莱国庆日-----National Day (BRUNEI DARUSSALAM)
圭亚那共和国日-----Republic Day (GUIYANA)
25日 科威特国庆日-----National Day (KUWAIT)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2日是圣烛节。
★在日本,2月11日是建国日。
★在台湾,2月28日是和平纪念日(纪念1947年二二八事件)。
6.求关于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演讲稿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
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
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
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
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