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宣传工作
拓展党风廉政宣传领域阵充发挥舆论宣传思想引领、舆论支持、精神激励约束警示作用努力营造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思想舆论氛围发面强音力宣传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决策部署统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凝聚反腐败力量广泛宣传反腐败工作勤廉典型增强干部群众反腐败斗争必胜信树立纪检监察机关神秘机关放思维展纪检监察机关公共形象宣传通制作宣传片、举办放线访谈等形式提高纪检监察工作透明度二形震慑效应适应加惩治腐败力度新形势加强违纪违典型案件宣传报道及曝光违反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违纪违典型案件健全新闻发布制度集通报查办案件情况发挥警示作用提高震慑力三打造全媒体宣传阵协调整合媒体资源主设置议题展立体式、全位宣传放纪检监察声音发挥主流媒体主阵主渠道作用加新闻投放量频形舆论强势同注重利用主要商业中国站、影响都市类报刊等媒体运用微博、微信等传播手段借助专家者力量扩宣传社影响力 增强党风廉政教育针性实效性适应新形势应进步明确党风廉政教育重点象、核内容优势特点逐步构建领导干部重点、纪律教育核、警示教育特色工作格局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手教育通党委(组)理论组习、廉政培训、讲廉政党课等种形式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态化教育机制充利用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优势强化党纪政纪廉政规教育积极展领导干部任职前廉政规知识测试工作充利用纪检监察机关拥量案件资源优势强化警示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引鉴贴近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接受习惯改进教育式坚持施教、症施教针信访举报、巡视、党风政风监督等工作发现苗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抓住换届选举、节等关键点实施针性教育坚持抓早抓积极展党员干部谈提醒教育工作防止堤坝毁于蚁穴 提升廉政文化建设品质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四风要求反腐败斗争需要引导公众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守等思想观念增强监督意识全社倡导抵制歪风邪气腐败氛围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进步界定廉政文化内涵、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提供理论遵循廉政文化重建设应坚决摒弃形式主义防止廉政文化简单等同于廉政文艺或廉政景观避免娱乐化庸俗化倾向坚持廉洁教育与实践养相统与制度规范相结合融入公民意识、城市精神、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培育程融入市民公约、乡村民约、守则断探索廉政文化进社区、农村、校、企业、家庭新途径新式力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发挥廉政文化艺术精品熏陶作。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援助案件范围扩大后,须援助案件数急剧上升。
以工伤和劳动合同纠纷为例,2010年罗庄区仲裁委办理293件,今年办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凡是农民工的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列入区财政办案补贴经费较少,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无力顾及。 (二)是法律援助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专职律师缺乏。
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的,人员由司法所人员兼任。目前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占编人员仅1个,既要负责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这无疑增加其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
其次,专职律师缺乏,目前罗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岗的只有一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
由于经费的制约,该区诉讼案件办案补贴发放办法是2006年制定的,诉讼案件每件补贴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诉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每件补贴50元,有时连律师支出的交通费都难以冲抵,导致律师办案热情低。
有些承办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过场,准备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有的法律援助承办单位将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办理,缺乏资深律师必要的指导,办案质量不高。 (四)是经济困难证明缺乏完善的制度。
1、虽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公民如何证明自己达到经济困难标准,现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践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乡镇或者街道政府盖章确认的经济困难证明。
申请人到乡镇街道出具证明较为困难,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况,也不愿出具。2、对于申请人提供的经济困难证明是否属实,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财力几乎无法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五)是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不完善。1、在《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八条做出了救助应援助,援助应救助的规定,但相互之间的衔接缺乏具体的制度。
2、刑事法律援助与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做出了规定,但目前与公安、检察尚无明确有效的配合机制。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众宣传,还要向领导干部宣传,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事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真正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办案质量方面。
应建立资深律师优先办案制度,根据律师专业优势,建立资深律师名录,根据案件分类,优先指派相关专业的资深律师承办。因县区律师人数较少,专业面较窄,对有些专业案件指派律师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1、建立最低经费保障标准。
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时,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标准。2、积极开辟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谁接受捐助却没有明确。可参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县(区)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依法募集社会的捐助。
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通过慈善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并明确政法系统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建立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
《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只是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应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让村居、乡镇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参与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并由司法所代为向申请人单位或村居核实。
这样不但了解情况,也方便申请人。 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免审查经济困难制度。
应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群众纳入,凡是困难群众资料库中的,申请法律援助均免审查经济状况。这样方便群众,无需申请人再到村居、乡镇街道开经济困难证明。
(五)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的衔接应由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合出台具体规定,就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转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样式和负责部门作出具体规定。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我们的做法是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直。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援助案件范围扩大后,须援助案件数急剧上升。
以工伤和劳动合同纠纷为例,2010年罗庄区仲裁委办理293件,今年办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凡是农民工的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列入区财政办案补贴经费较少,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无力顾及。 (二)是法律援助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专职律师缺乏。
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的,人员由司法所人员兼任。目前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占编人员仅1个,既要负责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这无疑增加其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
其次,专职律师缺乏,目前罗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岗的只有一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
由于经费的制约,该区诉讼案件办案补贴发放办法是2006年制定的,诉讼案件每件补贴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诉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每件补贴50元,有时连律师支出的交通费都难以冲抵,导致律师办案热情低。
有些承办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过场,准备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有的法律援助承办单位将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办理,缺乏资深律师必要的指导,办案质量不高。 (四)是经济困难证明缺乏完善的制度。
1、虽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公民如何证明自己达到经济困难标准,现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践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乡镇或者街道政府盖章确认的经济困难证明。
申请人到乡镇街道出具证明较为困难,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况,也不愿出具。2、对于申请人提供的经济困难证明是否属实,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财力几乎无法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五)是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不完善。1、在《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八条做出了救助应援助,援助应救助的规定,但相互之间的衔接缺乏具体的制度。
2、刑事法律援助与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做出了规定,但目前与公安、检察尚无明确有效的配合机制。 对策建议(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众宣传,还要向领导干部宣传,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事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真正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办案质量方面。
应建立资深律师优先办案制度,根据律师专业优势,建立资深律师名录,根据案件分类,优先指派相关专业的资深律师承办。因县区律师人数较少,专业面较窄,对有些专业案件指派律师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1、建立最低经费保障标准。
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时,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标准。2、积极开辟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谁接受捐助却没有明确。可参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县(区)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依法募集社会的捐助。
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通过慈善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并明确政法系统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建立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
《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只是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应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让村居、乡镇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参与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并由司法所代为向申请人单位或村居核实。
这样不但了解情况,也方便申请人。 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免审查经济困难制度。
应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群众纳入,凡是困难群众资料库中的,申请法律援助均免审查经济状况。这样方便群众,无需申请人再到村居、乡镇街道开经济困难证明。
(五)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的衔接应由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合出台具体规定,就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转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样式和负责部门作出具体规定。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我们的做法是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
法治政府宣传月总结
乐安镇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总结2009年乐安镇创建法治政府工作紧紧围绕着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努力完成《乐安镇关于在全镇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的任务,面向“五五”普法重点对象,加强法治政府教育的形式多样性,以党委、政府各阶段中心工作为核心,适时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宣传,并注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创建法治政府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落到实处一年来,全镇各党组织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工作的领导。
党委、政府成立了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通过了2009年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工作目标任务,并以乐委发(2009)18号《关于开展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下发全镇各单位、各部门贯彻实施。镇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查职能作用,各村(居)、各部门按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加强领导,把创建法治政府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和绩效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工作在村(居)、各部门真正落到实处。
普法和创建工作经费保障落实到位。二、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推进六进”为载体,全面推进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进程。
(一)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镇围绕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举办“建设平安乐安,构建和谐社会”、“3.15”消费者权益法宣传活动、“6.26”禁毒宣传日、《国土资源法》法律知识咨询等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弘扬法制精神,共建文明乐安”。
每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镇政府、司法所牵头在场镇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以法制图片展、法制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打造“寓法于乐”的宣传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场镇广播、村(居)广播和远程教育站点作为普法宣传阵地,司法所提供法律法规、规章、法律咨询,拓展了法律宣传的社会覆盖面,增强了时效性,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教育学习平台。
(二)党政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我们重点在全镇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将领导干部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用法制度和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不断创新学法形式,增强学法用法的效果。
对全镇2009年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11月上旬,全镇国家公务人员参加《突发事件应对法》网上统一考试。
(三)公务员学法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树立法治政府观念,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抓好公务员学业法用法工作,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共执法能力。
通过法制讲座、集中培训、年度普法考试、年终考核等加强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养公务员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法纪观念。今年举办一期的“五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印发资料150本,分发镇直机关干部学习,并组织全镇公务员参加全市普及法律知识《突发事件应对法》网上统一考试,进一步提高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确保执法公正、公平,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强化辖区学校法制教育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抓好在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法律基本知识列入政治课、思想品种课考试内容。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继续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青少年社会事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工作格局。暑假,由团委及我镇普法办、司法所举办了形式多校的暑假法制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法治实践中提高学法兴趣,增长法律知识。
我镇发起的“法律服务进校园”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乐安法律服务所、司法所主动定期上门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同时由法律工作者为在校中小学生上法律课,使广大青少年受到生动法制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从而逐步建立健全“校园、家庭、社会、政法”四位一体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五)社区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充分借助各社区中的可利用资源,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在社区中开展法制宣传栏,开设“为您服务”、“法律快讯”、“以案释法”等各种。
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宣传力度不够。
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程度还不是很高,还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因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没有从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受司法工作人员少,业务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不足。
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不足。几点建议: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
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贫弱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法律援助实效。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
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镇乡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关设备,方便困难群众就地申请法律援助。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点。
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基层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根据特定困难群体的特定需求,组织开展对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专项服务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效果。
强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保证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论述: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建立已经十年多了,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迈入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
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施中出现了在宣传、经费、援助案件结构、配合协调机制、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概述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在过去的十几年发挥了良好的社会作用,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迈入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相关因素的制约,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法律援助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援助“刑重民轻”现象严重,影响着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刑事援助制度法律规定明确,指定辩护制度渠道通畅。
而且是人民法院以审判机关的地位去要求配合工作,所以刑事援助一有法院要求,一般都会有法律援助机构的响应。而民事援助往往是受害人以个人的名义申请,且刑事被告有国家司法制度作保障,有公、检、法三机关的执法程序和纪律要求为保证。
而民事权益被侵害的弱势群体,侵害往往使其生存都困难,如果没有法律援助就难以有有效途径主动向其提供保护,因此,他们的受援迫切性更大。而法律援助工作这种严重的“刑重民轻”现象,使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作用大打折扣。
(二)基层法律援助机构设置简单,人才缺乏。因为经费和重视程度等种种原因,县市基层法律援助机构很多没有形成日常的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采用司法行政机关内调的形式配备,这些人员很多不具备系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素养,不能满足法律援助机构大量而且类型多样的法律咨询和诉讼服务。而且,我国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弱势群体集中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分布很少。
这些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十分困难。(三)经费紧张而且没有保障机制。
当前的法律援助经费十分紧张,尤其是西部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法律援助经费短缺更为严重。个别县市甚至将法律援助机构设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完全背离了法律援助的宗旨。
《法律援助条例》虽然规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的为数不多,更不用说按实际需求拨付和随经济发展递增了。
法律援助机构很多都是年年申请打报告,然后是结果未知的等待。实际工作中要么拖欠法律援助办案补贴,要么少批或不批援助案件。
(四)司法机关和劳动、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缺乏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配合机制。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司法机关采取第一次强制措施之日起就可以获得法律帮助,但是刑事法律援助在实际中仅限于出庭辩护。
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这一重要的阶段被人为省略了。侦察机关、检查机关没有与法律援助机构联系的意识和机制,法律也无具体规定。
很多关键证据的取得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医疗卫生、鉴定等部门的支持,这些部门要么不作为,要么相关费用高昂,同样缺乏与法律援助相对应的制度。(五)宣传工作不到位。
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因为对法律援助工作缺乏深入了解而不能积极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另一方面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宣传工作和受众脱节,致使真正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往往没有机会和途径知晓法律援助制度,从而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维护。
政府以及财政等相关部门对法律援助制度也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对于其社会作用、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和条件、社会需求规模、经费开支和人员配置以及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基本不知情。也就谈不上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导致法律援助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机关一家支撑。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明确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增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批准数量,缓解刑事援助案件严重挤占民事援助经费的现象。
各地应尽快明确《法律援助条例》中的“法律援助范围”、“经济困难的标准”等授权规定事项,明示并公告民事法律援助的申请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逐步建立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法律援助机构的联系制度,改善法律援助人员的执业环境,帮助和支持他们完成援助任务。
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援助机构应会同人民法院、鉴定机构、仲裁机构等部门,制定出全部认可和统一的法律援助审批文书。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也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给予法。
法律援助工作总结如何发文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甚至可以通过服务对象的问题总结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