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总结

1.标点符号省略号来源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来历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2.文章《标点符号的启示》
标点符号的启示
社会和自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醒目的冒号(:),示意生活在前进。
在前进的道路上是没有句号(。)的,有的只是标志着一步一个脚印的顿号(、),记载着一个个小阶段的逗号(,),象征着一个个较大阶段的分号(;),感情色彩浓厚的感叹号(!),他们或者是胜利的微笑,或者是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一连串的问号(?),那是一连串的课题,那是无穷无尽的秘密,它要我们勇敢地去探索,去寻找。
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多的是省略号(……),它向我们说,前进的道路永无止境。
勇敢地前进吧!千万不要在应该划其他符号的地方轻率地划上句号(。),不要在省略号(……)的长河岸边气馁,不要在问号(?)的迷宫中灰心,不要在顿号(、)的小客栈里沾沾自喜,不要在分号(;)的途中躺下来休息,也不要在感叹号(!)的喜报面前一味地陶醉,更不要被感叹号(!)的警钟吓昏了。
前进的道路上有斗争,有创造,有歌声,……但要记住,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句号。
3.标点符号大全的使用
基本规则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16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 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 9 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用法说明 1.1 句号 1.1.1 句号的形式为 “ 。 ”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1.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 a)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1.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1.2 问号 1.2.1 问号的形式为 “ ? ” 。
1.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 你见过金丝猴吗? b) 他叫什么名字? c) 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1.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 a)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1.3 叹号 1.3.1 叹号的形式为 “ ! ” 。 1.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例如: a)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 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1.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 你给我出去! b) 停止射击! 1.3.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1.4 逗号 1.4.1 逗号的形式为 “ , ” 。 1.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1.4.3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1.4.4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1.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1.5 顿号 1.5.1 顿号的形式为 “ 、” 。
1.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1.6 分号 1.6.1 分号的形式为 “ ; ” 。
1.6.2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1.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 我国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1.7 冒号 1.7.1 冒号的形式为 “ : ” 。 1.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 1.7.3 用 在 “ 说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 ” 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 “ 啊,原来是你! ” 1.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1.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 月 20 日 至 11 月 10 日 时间:上午 8 时至下午 4 时 地点:北京展览馆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1.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8 引号 1.8.1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 ““”” 和单引号 “‘'” 。
1.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 爱因斯坦说: “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b) “ 满招损,谦受益 ” 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 “ 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 。
1.8.3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 “ 有物有序 ” 。
“ 有物 ” 就是要有内容, “ 有序 ” 就是要有条理。 1.8.4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如: a)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 之 ”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 这样的 “ 聪明人 ” 还是少一点好。
1.8.5 引号里面。
4.关于标点符号的相关知识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见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顿号、逗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见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专名号。
顿号的核心在于停顿短,并列数过去。概数之间不用顿号,是因为它们合起来说的是一个意思。比顿号更上一级的停顿,就要用上逗号,以使结构清晰。带了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作谓语、补语的并列成分,由于停顿长,应该用逗号。
冒号的核心在于提示后边或者总结前边,冒号停顿较长。注意冒号要把后边或者前边“管”完,比如“某某说”插在说的内容中间,“说”字后只能用逗号。考生需要注意冒号不能连用。
问号的核心在于“全句”在“问”。选择问句和倒装的问句,问号都放在句末,因为“全句”才是一个有问的句子。当句中有疑问词,但问的成分只是陈述句的一部分,全句不是问句时,不用问号。
括号的核心在于解释说明谁“靠”谁,句中括号“靠”解释说明的词语之后,句末括号“靠”解释说明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之后。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以用问号和感叹号;句外括号内的文字末尾可用句末点号。
书名号的核心在于标示的内容是书或者其他“作品”性质的“名称”,因此会议名称、栏目、车船号、课程、话题、主题、题字等用引号。有没有“作品”性质是书名号和引号的根本区别,因为“书名”是“书”之“名”,由此可知法律名称是用书名号。
引号的考查,常考查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考查反引号是在标点内还是在标点外。
省略号常考查其前后的点号,省略号的前边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句末点号要保留,这说明前边的句子已经表达完整,省略的是其他句子。若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句末点号不保留。省略号后边一般不用点号。
另外,顿号、冒号、省略号容易和与这些符号有相同含义的词语重复,考生要注意辨析。
5.所有标点符号的作用大全
常用的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2.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3.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4.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5.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6.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7.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8.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9.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
10.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1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12.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好了,小学、初中常用的标点也就这么些了,楼主自己挑着写吧,呵呵!
6.标点符号的定义
标点符号(punctuation marks) : biāo diǎn fú hào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
、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____)等。 句读 中国的古籍,没有类似今天使用的标点。
古代有些文字(例如甲骨卜辞)有时用分行或隔离来表示停顿,这种情况也并不普遍。所以历来认为学会断句是读书的基本要求。
汉代表示断句的符号是“、”和“?”。“、”用来表示较小的停顿,“?”表示较大的停顿。
20世纪初发现的汉简《流沙坠简》中有使用了这种符号的简片。“?”和“、”汉朝人称之为句读 。
这两种符号到了宋代才逐渐推广使用,但形态有些改变。一种是句号用“。”
读号用“、”;另一种是句号读号都用同样的点,句号的点用在字旁,读号的点用在两字之间。宋元时代出版的书籍,特别是经书,一般不加句读。
句读符号多用于教学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书式印上圈点的,但不多见。
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
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名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
标点这两个字,始见于宋代。《宋史·何基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这里的标点指的是阅读古书时添加的句读符号,即所谓旧式标点。 新式标点 新式标点是模仿西方的书写习惯而借用的 ,在清代末年才开始使用。
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
《新青年》杂志第4卷(1918)也开始部分地使用。由于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于是使用者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这样就出现标准不一的现象。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并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议决,1920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正式颁行。
这个议案先说明了使用标点符号的必要性,再列出各种符号,包括句号、点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书名号共12种。 五四运动以后,公布的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应用。
比较西方使用的标点,有几处明显的不同:①句号用“。”,不用“·”。
②引号用『』和「」,不用“”和‘’。是为了适应直排文字的特点。
③西方文字的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汉字没有这种标记,所以要有私名号和书名号。 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原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
四十年来,文字书写和书刊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了某些发展变化,因此,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本标准就是在新颁《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参考了国内标点符号用法的文献,广泛听取了语文学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的意见。 本标准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以准确表达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本标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标点符号用法》课题组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龚千炎、刘一玲。
本标准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原《标点符号用法》即行废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
本标准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汉语书面语。
外语界和科技界也参考使用。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句子 sentence 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陈述句 declarative sentence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 imperative sentence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 interrogative sentence 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 exclamotory sentence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 complex sentence ,clause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词语 expression 词和短语(词组)。 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3、基本规则 3.1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3.2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
7.标点符号
古代文字不用标点符号,那么标点符号是怎么来得
标点符号
16世纪时,小马努蒂乌斯提出了一套正规的标点符号系统。主要符号源于希腊语法家们所用的小点,但常常改变其含义。希腊文中的问号(;)变成了英语中的分号。
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8.8年级下册语文书标点符号的用法的概括,简单点
句号① 。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问号 ? 1.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用于疑问句的末尾。叹号 !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逗号 ,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分号② ;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冒号 :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引号③ “”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括号④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破折号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省略号⑤ …… 1.用于引文的省略。
2.用于列举的省略。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连接号⑥ —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间隔号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书名号 《》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专名号⑦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
附注:①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④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⑤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⑥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⑦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