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德评语

1.医学道德修养和评价是怎样的
含义:医务人员在医学道德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医学道德境界。
意义: 医学道德教育的深化 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行的养成 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 医疗人际关系的和谐 医学道德修养的内容 1。 医学道德修养的内容 医德原则的要求 医学道德规范的要求 2。
医学道德修养的目的 提高分析和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医学道德境界 医学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根本途径和方法是坚持医疗卫生保健实践 2。
坚持自觉、不断地学习医德理论知识和榜样人物 3。 有的放矢、持之以恒、追求慎独 医学道德评价 1。
医学道德评价的含义 2。医学道德评价的意义 3。
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4。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 5。
医学道德评价的方法 医学道德评价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 患者、社会其他成员以及医务人员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原则、规范和准则,对医务人员、医疗卫生保健单位的行为和活动的道德价值作出的评判。
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 2。
意义: 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手段 改善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的有利武器 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1。是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和康复 2。
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是否有利于优生和人群的健康、长寿 4。
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 1。行为的构成: 动机、目的、手段、效果 2。
评价的依据: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反对片面的动机论或效果论,目的论或手段决定论 医学道德评价的方法 1。 传统习俗:社会评价方式 特点:历史的力量,具有持久性 2。
社会舆论:社会评价方式 特点:现实的力量,具有广泛性 正式舆论 非正式舆论 3。内心信念:自我评价方式 特点:自我的力量,具有深刻性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2.医学道德评价是:
D 实际上B D 有所取舍copy,B 缺少根据 D缺少评价的对象 但是个人倾向于D 你自己也可以做出取舍
相关概念:
医德评价是指病人、社会其他成员以及医务人员依据一定的医德理论、规范,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和医疗卫生保健单位的活动之道德价值所做出的善恶评判。
依据评价zd主体的不同,医德评价可分为两种: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是指病人和社会其他成员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医疗卫生保健单位的活动的道德评价。自我评价是医务人员自身对其医疗卫生保健行为的道德评价。
3.医德评价自我鉴定怎么写
主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医德考评纪实情况。
纪实内容为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和医学伦理知识培训情况;开展文明规范服务、改善服务态度、使用文明用语、尊重病人权益等情况;各级奖励、荣誉、先进事迹和患者表扬信函等情况;患者投诉及核查情况;违反职业道德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情况;收受或拒收“红包"和商业贿赂情况;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活动情况以及其它能够反映本人医德状况的材料。 另外要填写医务人员医德考评计分表,对自己全年的医德医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量化考核。
考评内容及考评方法如下: 考评内容 考评方法 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0分) 加强政冶理论学习和职业遭德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4分)。 无故不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各项活动,每次扣2分。
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有责任心,坚守岗位,尽职尽责(6分)。 无故迟到或早退每次扣2分,离岗、串岗和其他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每次扣2分,扣完为止。
尊重患者,保守医疗秘密(10分) 对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贫富,平等对待,不得歧视(3分)。 被投诉或被发现有歧视患者的行为、语言的,该顼不得分。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守患者医疗秘密(3分)。 工作中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泄露病人隐私或秘密的,该项不得分。
在开展临床药物或医疗器械试验、应用新技术和有创诊疗活动中,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4分)。 违反医学伦理道德,未经患者同意开展临床药物或医疗器械试验、应用新技术和有创诊疗活动的,该项不得分。
文明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分) 着装整齐,举止端庄,关心患者,服务用语文明规范(6分)。 上班期间不佩戴胸卡的,一次扣2分,仪表不规范扣2分,不使用文明用语扣2分。
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落实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8分)。 未实行首问负责制扣2分,未履行个人服务承诺扣4分;有生冷硬顶推现象,发现一次扣2分,被投诉服务态度差,与服务对象发生吵架,经查属实的,造成不良影响的,该项不得分。
正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耐心做好解释说明,主动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谅解和配合,不激化产生矛盾纠纷(6分)。 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和投诉,不能耐心做好解释说明,激化矛盾,导致患者及其家属越级投诉的,一次扣5分,造成恶劣影响的,该项不得分。
遵纪守法,廉洁行医(25分) 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制度和医学伦理道德,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制度,依法执业,廉洁行医,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5分) 违反诊疗、护理常规扣2分,后果严重的,该项不得分。
★违反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制度超范围执业的该项不得分。 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收受、不索要患者及其亲友的财物(5分)。
★以工作之便收受“红包”、回扣的该项不得分。 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给予的财物、回扣以及其他不正当利益,不以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和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为由,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5分)。
★以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为药品生产、经销单位登记、统计医生处方,通过用药、检查等形式收取提成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该项不得分。 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5分)。
★为病人开假证明或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者该项不得分。 不违反规定外出行医,不违反规定鉴定胎儿性别(3分)。
★违反有关规定外出行医或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及非医学需要终止妊娠的,该项不得分。 医疗卫生人员要廉洁行医,实行医患协议书双签字(2分)。
未按要求签订医患协议书的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15分) 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和措施,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8分)。
不执行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滥开大处方、贵重药,乱检查经查属实的,该项不得分。 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7分)。
违反物价规定,擅自多收、乱收费,加重群众及单位不合理负担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该项不得分。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10分) 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医疗活动(5分)。
不按照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医疗活动的该项不得分。 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虚心听取上级及同事、同行的意见建议,互相学习,持续改进,真诚协作,共同进步(5分)。
因个人原因造成同志间不团结,不能虚心接受上级及周围同事的批评意见,不服从分配,影响工作扣5分。 严谨求实,努力。
4.医务人员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方式
医德评价主要有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评价方式。
1.信念的自我评价 指人们依照某种观念、原则和理想等形成的信念,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作出医德上的自我肯定或否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德选择的内在动机和医德品质构成的基本要素。它是医德评价的一种重要的内在方式。当医务人员真诚履行自己职责,竭尽全力医治好病人的疾病,就会对自己合乎医德要求的行为过程及结果感到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形成一种信心和力量并将在今后继续坚持这种行为。当自己在医疗实践中出现了某些差错,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或损失时,即使别人未察觉也会受到良心的责备,由此而感到内疚和羞愧,促使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检讨,并在今后避免再发生类似不良行为。可见,作为一种道德的精神支柱——内心信念不轻易形成的,它是通过良心来发挥作用的,是以良心的自我谴责和良心的自我满足、自我安慰的形式进行医德评价活动的。信念在道德评价中起着自我完善的重要作用,是医务人员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约束的精神动力。
2 .社会舆论评价 舆论是指医德是非判断的多数人意见和态度,包括全社会和医学领域自身对医疗行为而作的善恶评价。社会舆论评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强制力的特点,而且是应用最普遍的医德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只是医务人员内心的一种自觉激发和制约,而社会舆论评价则可以在行为者不论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的情况下,迫使其改变自己的行为,抑恶从善。
健康的社会舆论和它所造成的道德气氛,使医德原则得以执行和巩固,激励和鼓舞医务人员在道德和事业上的进取心,同时也为每个充分履行道德责任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社会舆论赞赏什么,鄙弃什么,往往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趋向,促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
社会舆论评价的途径很多,如对出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聘请院外监督员等,以便使医务人员根据社会舆论和具体措施所表述的意见和态度,了解医疗行为应选择的标准,提高择善拒恶的能力,并且在社会舆论的赞扬、规劝或谴责下,坚持或改变自己的医疗行为方向。
3.传统习俗评价 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历史形成的一种稳定、惯常的行为趋向。传统习俗不仅是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具有评价道德好坏、善恶的作用,而且实际上成为不同领域道德规范的补充,是社会纪律的一种形式。但是,由于其形成是以一定的历史条件为背景,故评价其作用时应该注意到积极和消极的重要性。在种种传统习俗中,只有那些涉及患者健康利益、体现医务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的习俗,才是评价医德时应该考虑的。在实施中,对传统习俗应作具体分析,继承和发扬医德传统中的精华,舍弃糟粕,积极树立新的道德风尚,促进医德建设。
5.医德的评价方式依据
1.三种评价方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
2.三种方式的关系
(1)相互区别: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社会评价方式,是一种客观评价力量;内心信念是一种自我评价方式,是一种主观评价力量。
(2)相互联系:三种评价方式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起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判、裁决作用;同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医务人员内心信念的评价离不开医学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对个体而言,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评价作用的发挥也必须通过医务人员的内心信念来实现。 (一)医德评价的标准
1.医德评价标准的概念
医德评价标准是衡量医德行为善恶的尺度。它是道德的善恶评价标准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化。
2.医德评价的主要标准
(1)有利:具体看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治愈和病人康复,是否有利于社会人群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有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2)自主: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体现了自主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3)公正: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是否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等。体现了公正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4)互助:具体看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和宏章科研活动中是否做到了互相支持、协作和帮助,以保证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促进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互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二)医德评价的依据
1.医德评价依据的概念
在评价医德行为和活动时,用客观标准衡量什么以定善恶,即究竟是看主观动机或是看客观效果,是看主观目的或是看客观手段,还是综合起来辩证地衡量它们,这里的“什么”就是医德评价的依据。
2.医德行为和活动中两对主要矛盾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
3.科学的医德评价依据观
医德评价应坚持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论,防止片面的动机论或效果论、目的论或手段论。
6.医德的评价方式依据
1.三种评价方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
2.三种方式的关系(1)相互区别: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社会评价方式,是一种客观评价力量;内心信念是一种自我评价方式,是一种主观评价力量。(2)相互联系:三种评价方式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起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判、裁决作用;同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医务人员内心信念的评价离不开医学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对个体而言,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评价作用的发挥也必须通过医务人员的内心信念来实现。
(一)医德评价的标准1.医德评价标准的概念医德评价标准是衡量医德行为善恶的尺度。它是道德的善恶评价标准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化。
2.医德评价的主要标准(1)有利:具体看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治愈和病人康复,是否有利于社会人群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有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2)自主: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体现了自主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3)公正: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是否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等。体现了公正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4)互助:具体看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和宏章科研活动中是否做到了互相支持、协作和帮助,以保证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促进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互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二)医德评价的依据1.医德评价依据的概念在评价医德行为和活动时,用客观标准衡量什么以定善恶,即究竟是看主观动机或是看客观效果,是看主观目的或是看客观手段,还是综合起来辩证地衡量它们,这里的“什么”就是医德评价的依据。2.医德行为和活动中两对主要矛盾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
3.科学的医德评价依据观医德评价应坚持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论,防止片面的动机论或效果论、目的论或手段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