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兰迪最后一课演讲稿

    1.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的演讲

    多年来,卡内基·梅隆大学也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当该校的计算机系教授兰迪·波许收到这样的邀请时,他已经被诊断患有胰腺癌,正在接受治疗。但波许依然保持一贯的乐观,相信自己最终能够康复。

    治疗期间,波许和演讲的组织者保持联系,2007年8月,组织者请波许给演讲定个主题。同样在这个星期,医生告诉波许他只剩6个月的生命。面对残酷的现实,波许不得不在事业巅峰期告别讲坛,离开自己的家人。生命的最后6个月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波许去解决。波许明白,但他没有放弃这个机会,“我希望做一场真正的告别演讲。”波许答复演讲组织者说。

    2.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的梦想

    2007年9月18日,波许走上卡内基·梅隆大学熟悉的讲台,给500多学生和同事做了最后一次演讲。现场没有痛苦和悲伤,波许带着孩子般的微笑,讲述自己童年梦想成真的故事时,听众看到的不是一个事业有成的教授在炫耀成就,而是和波许一同分享追求梦想的快乐。

    演讲开始时,波许展示了“屋子里的大象”———自己的癌症CT扫描图像。这不是为了讨论死亡话题,而是告诉所有人,这是他接受的现实:“医生说我只有6个月的时光了。但是现在我身体很好,还比你们大多数人都健康。”说着,波许伏下身在讲台上做起了俯卧撑,有的还是单手完成。接下来,波许用简单有趣的图片展示了自己童年的一个个梦想:体验太空的无重力环境,在游乐场赢取大个的毛绒玩具,参加美国棒球职业联赛,为大英百科全书写词条……

    波许在演讲中说:“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可以决定如何出牌。”实现梦想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在波许的幻灯展示中,多次出现了厚实的砖墙画面。但他说,墙壁之所以会出现,并不是为了阻拦我们,而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说明,自己多么想实现梦想。只有愿望不够强的人才会被砖墙阻挡在外。

    1960年10月,波许出生于巴尔的摩。回忆起童年的成长经历,他把今天的成就归功于父母的教育。儿时父母就允许他在卧室的墙上随意涂画,这激发了他的创造力。照片上,小波许的卧室墙上画着蓝色潜水艇、火箭、还有数学方程式,这些幼稚的涂鸦承载着孩子的梦想,并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因此波许建议家长们也这样做,“不要担心把房子转手时会贬值。”

    绝不要低估寻找快乐的意义,我将不久于人世,但我同样追寻快乐。活得更长久不会让我们打败死神,我们只有生活得幸福和充实才能打败死神。如果我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沮丧,抱歉让你失望了。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来出牌。

    你必须决定是愿意做跳跳虎还是驴子伊唷(韦尼熊中的两个角色,前者天性乐观,后者整日愁眉苦脸)。绝不要抛弃童真好奇,它太重要了,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3.《兰迪.波许最后一课》观后感中文

    看完了兰迪·波许(Randy Pausch)的最后一课,终于忍不住想要写点什么。

    兰迪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教授,在去年9月被确诊为胰腺癌后在卡耐基·梅隆向做了最后一次讲演,分享他人生的快乐、经验和体悟。“最后一课”在网上被下载超过1000万次,译成7种语言,流传极广。

    因为这次演讲,他被ABC评为年度人物,被《时代》周刊列入影响世界的100人,卡耐基·梅隆所在的匹兹堡将11月9日定为“兰迪·波许”日,布什来信称赞他的努力“反映了美国人灵魂中最好的一面”。看兰迪的“最后一课”,首先是被他的乐观和幽默所打动。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却有着和平时一样饱满的热情。谈起儿时的梦想,谈起成长的经历,谈起父母、同事、学生,谈起他的妻子,我能听到的只有真诚和爱。

    把兰迪的“最后一课”放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背景下来考量其实并不一定恰当。这次演讲哪怕还能有第二次、第三次,也丝毫不能减弱它的光芒和力度。

    这是一次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人生的一次回顾。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少数,善于讲演的人也是少数,兰迪正是这两者的合二为一。

    更何况他所讲的又是人生这一个重要的话题!看兰迪的演讲,我不禁想到了那本《别闹了,费曼先生》。费曼是加州理工的物理系教授,得过诺贝尔奖,是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但他同时又是以爱闹、爱玩、特立独行著称。也许他们两个人并不能完全相提并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

    对于他们留下的演讲和书籍,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恩。他们的存在,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两个head fake,在兰迪没有说出来之前,我都想到了。这不是一次关于如何实现梦想的讲演,而是一次关于如何去过人生的讲演。

    生活在这个时代,会突然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找到各式各样的技巧、教程、howto、guide。

    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调节心情。

    有时候不由生出些许反感,仿佛没了这些书人们就不会工作学习与人相处了一样。但不得不说,这些书自有它们存在的理由。

    纷繁复杂、信息爆炸的现代化社会(当然,我的经验仅局限于中国),人们一方面需要面对传统社会架构的瓦解,另一方面又得应付过去所没有的新环境、新问题。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也许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忘记了,或者根本还顾不上人生的重要问题——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在今天的中国谈论终极关怀也许还太奢侈,但相对于它的重要性而言,这个问题绝对是谈的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在纯粹的宗教和世俗之间,我们需要更多坦诚的、积极的、热情的关于人生的思考和箴言。毫无疑问,兰迪的最后一课正是这样的内容。

    整个演讲过程中,他的坦诚和爱心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地留下“最后一课”的印象,这份遗留下的珍贵礼物,毫无疑问,只能属于他的孩子。然而我们又何其幸运,能亲耳听到、亲眼见到这最后一课!关于死亡,我们经历的太多,“最后一课”也绝非先例。

    之前也曾读过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还有黎家明《最后的宣战》。身份不同、背景不同,然而面对死亡这一共同的事实,他们又是何其相似!死亡是人生最后的神秘,然而又是为绝大多数人所忽略的神秘。

    当这一天或快或慢来到每一个人的面前,我们真的都准备好了么?“未知生,焉知死?”孔夫子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生死无非是人生一体之两面,没有透彻的人生,又何来坦荡的死亡。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这一种人生境界,兰迪无疑是做到了。兰迪的家人和朋友注定要承受更多的伤痛。

    然而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更多突如其来或是渺小的死亡面前,不得不说,对于兰迪,除了惋惜,也还有些许羡慕。人生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姿态,是曾经困惑我很久的问题。

    从最初的浑浑噩噩到后来的立志发奋,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阶段。那个时候的我,爱读刘墉的励志书籍,爱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爱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喜欢尼采的“宁可去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然而很快我就面临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做不到出类拔萃怎么办?或者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去面对“平凡”这一件事?全世界有几个梦想体验零重力的孩子可以真正实现梦想呢?全世界又有几个人可以进入CMU学习甚至成为终身教授呢?如果不能——怎么办?直到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通往其自身的解放之路,是一条自我完成的道路。这一条道路自内而外,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没有尽头。

    唯一重要的是:“If you lead your life the right way, the karma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The dreams will come to you”。

    4.兰迪·波许的最后的演讲

    2006年9月,兰迪·波许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尽管进行了手术和化疗,他还是在2007年8月被告知癌细胞已经转移至肝脏及脾脏,只能再活3至6个月。

    时隔一个多月,他作出了一个影响全世界读者的决定:在自己的母校,他生前所供职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上演自己“最后的演讲”。美国很多高校在资深教授退休前都会为他们安排讲授一堂面向全校学生的“最后一课”,表达学校师生对其的崇敬和感激,让教授为自己的教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卡内基梅隆大学将其命名为“旅程(Journey)”,希望演讲者能和听众一起分享自己的个人或学术旅程。波许虽然还没有准备退休,但是鉴于他的病情,他在2007年9月18日做了题为:“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的最后一课演讲。

    这也是“旅程”系列的第一课。 2007年9月18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演讲厅里人潮涌动,400多位师生等着聆听兰迪·波许“最后的演讲”。

    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记者杰夫·萨斯洛也在人群中。在演讲开始之前,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务长英迪拉·内尔向与会师生引荐了当天的嘉宾:电子艺界负责Sims品牌的副总裁史帝夫·西柏特,西柏特是波许的好友兼同事,他介绍了波许的学术和工作简历。

    伴随着全场长时间的起立鼓掌,兰迪·波许登台,开始了他的“最后一课”。他9月20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受人爱戴的教授上演最后的演讲》,让兰迪·波许鼓舞人心的故事被全球的读者所熟知。

    在发表“最后的演讲”时,兰迪·波许用了8分钟来介绍自己,期间与读者互动,笑声、掌声一浪盖过一浪。而正当进入主题演讲时,他所谈到的绝不仅仅是如何面对死亡,而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些东西,比如诚实、正直、感恩、克服困难、追求社会平等、实现儿时梦想……那次演讲结束后,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安静地同妻子和3个年幼的孩子度过他的余生。

    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那次演讲会引发一阵旋风。演讲的视频片断在网上播出后,数以千计的人同他联系,表示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许多人被他的演讲感动得热泪盈眶,并表示要立刻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1303032采取行动。在生命的尽头,兰迪·波许最后一次接受了《华尔街日报》记者杰夫·萨斯洛的采访。

    这一次采访,兰迪·波许把所有的焦点都锁定在了关爱上。对于兰迪·波许这个知道自己仅剩不多时日的人来说,有太多太多想要挽留、想要与家人朋友分享的东西。

    最后,他选择了以视频资料的方式把一个爸爸的背影留给3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7岁的3个孩子。“孩子,比谁都需要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如果他们的父母不能再活下去的时候。”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半年的概念也许就是学生的一个学期,或者从春天到夏天的季节变化。但对于兰迪·波许来说,这比什么都珍贵。

    或许是因为医学的奇迹,或许是因为兰迪·波许开阔的心态,兰迪·波许不仅活过了院方通知的6个月,还活到了2008年7月25日,即自那次“最后的演讲”起的第11个月,比预期整整多活了半年。尽管兰迪·波许最终还是离开我们了,但那场演讲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留在了我们的视线之内。

    《华尔街日报》记者杰夫·萨斯洛后来在一篇报道中谈起第一次采访兰迪·波许的情况。“我第一次和他在电话上聊上是在他发表演讲的前一天。

    他的话语非常地振奋人心,以至于我非常想要看到他在台上到底是什么样子。后来的谈话我觉得有点白痴,我不知道怎么去跟一个即将辞世的人说话,但是兰迪却能找到让话题兴奋起来的闪光点。

    那时候他正开着他的车,用手机跟我聊,我怕他出交通事故,所以建议他把车靠边,我们再聊。但他却笑了:‘嘿,如果我死于车祸,那会有什么不同?’”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网站上,兰迪·波许开有自己的个人主页。

    自从2006年9月兰迪·波许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之后,他就会定期在主页上更新他最近的状况。从这些更新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位开朗的教授如何以开朗的心态看待自己,比如2007年4月2日标题为《回来继续战斗》的更新。

    全世界有很多人被感动,并不仅仅是因为兰迪·波许所做出的成就而感动,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最后的演讲,更重要的是他顽强的意志力,他与癌症抗争的信念和他对生活“心存感激,心存包容”的乐观态度。 【视频】最后一课Randy Pausch's Last Lecture【文件】最后一课的PowerPoint幻灯片、演讲稿以及录像的字幕演讲分为三个部分:1.波许自己的童年梦想及他是如何逐一实现的;体验零重力参加NFL比赛编写大百科全书条目(其中特别提到了维基百科全书)成为Star Trek中的柯克船长赢取游乐场的毛绒玩具成为迪士尼幻想工程的工程师2.波许如何通过开设“构建虚拟世界”课程、创建娱乐技术中心和开发Alice软件帮助别人实现梦想,并感受其中的快乐;3.关于生活态度、学习、团队合作等的人生经验。

    演讲过程中,波许风趣幽默,将人生哲理寓于浅显事例,甚至还在台上为观众表演了俯卧撑。波许讲完后,西柏特宣布电子艺界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将创立波许纪念奖学金,奖给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女性,纪念波许对女性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习的支持。

    卡内基梅隆大。

    5.兰迪最后一课如何写电影影评

    找到一些别人的影评,希望能帮到你 “一个让我油生敬佩的人” 刚看完了这个演讲,我只能有的是敬佩,我觉得他的人生态度是他的全部核心价值,一个面对死亡仍能如此看待生活的人,对于他的成就我就一点也不惊讶了,怎么形容他的宽阔的胸襟呢,只有一个词,在大家看来也许这个词有点大,但是我觉得很适合他,人文关怀 。

    每一个人都会被他所感染,他的乐观,他的执着,跟他在一起我觉得一定会充满激情,在演讲中有许多建议同意容易,做到难,这也许就是一般人与不一般人的差别,他说过他有许多老板,没有坏老板的经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看不尽然,也许再不好的老板,在他眼里都是好的,再坏的老板碰到他都会变得很好,正如那句话所说,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令你惊艳的一面,只要你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坚持他做的一切,永不放弃,阻碍只是让你看看你有多想要,如果你的很badly,那么这堵墙只会让你更加坚定,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精神,不论生活怎样。

    乐观看待,尽力而为,你不能发牌,但是你可以选择打好你手中的牌,向他致敬!!! “教导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以为在学另外一件事:笑。 ” 1:13:39。

    Randy感谢Sharon Burks: 如果你要退休,我也活不下去了。 我笑惨了,但是眼泪也差点流下来。

    不过看着兰迪笑着拿快死的自己开涮时,它就怎么也不好意思掉下来。 教导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以为自己在学另外一件事: 最后一课只是兰迪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没有灌输思想,没有意识形态。

    没有冗长的理论阐述如何活着,如何面对死亡。 一切体现在言谈举止间,举手投足便是无声的教育。

    做俯卧撑; 展示平生收藏的狗熊; 给妻子庆祝生日; 当死亡也无法左右自己,其他琐事还有什么关系。 不需要功名利禄大纪念堂,只是留下一座架在艺术和计算机之间的桥梁,一份鼓励后人的奖学金。

    然后亲吻妻子,笑对人生每个日子。 “致敬RANDY 实现梦想!” 看了以后想说很多,却欲言又止。

    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淡然,在讲座中一次次的拿自己死亡开玩笑, 还能笑的那么坦然~~~ 只有在卡内基那座桥时,他才掉下那一滴的英雄泪水, 我一次次的感叹为什么天妒英才,he is a such amazing guy ! 还有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每一天都是快乐的!那么乐观积极地态度。 真的很感谢他能留下这么棒的影音资料。

    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因为所谓的阻碍而退后, 也许,你会获得比原有的梦想更缤纷的经验! GMAT !杀掉你,我已近迫不及待,去开启大洋彼岸的新世界! SIMLE~~~~~~~~~~~ 一切都是捕风~~一切都虚空~~~~ 享受生活,尽志无悔!!! 每一次都在想,要是自己处于他的位置~~是否会如此坦然~~ 为了自己仅一次的生命,多奋斗少做梦! 之前每天去图书馆的路上,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无忧无虑的好可爱啊! 在想自己要是永远长不大该多好啊! 之后,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现。 长大真好,可以实现梦想。

    6.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的历程

    2007年8月,他被确诊患有胰腺癌;面对绝症,他没有退缩。

    2007年9月18日,他走上讲台,做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在演讲中,他激励学生们珍惜时光、追逐梦想。这次演讲获得巨大成功,媒体纷纷将其曝光,《最后一课》也被整理成书并迅速登上畅销书榜,演讲视频在网络的下载次数也突破千万。

    美国很多大学都有传统,让即将退休的教授假设自己时日无多,借此举行一次名为“最后一课”的演讲。每每这样的时刻,演讲者和听众都会思索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有这最后一次机会,我们将把怎样的智慧传给后人,我们将给世界留下什么印记?

    2008年7月25日,兰迪教授离开了我们,年仅47岁。

    7.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的主题

    起初,波许回校演讲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妻子的支持,她希望丈夫生命最后的时光能和家人一起度过。波许告诉妻子,希望把“最后一课”作为留给孩子的礼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波许说,他希望借“最后一课”将自己装在一个漂流瓶里,如果未来有一天它被冲到海岸,被长大的孩子们捡到,那时他们会明白一个父亲的心意。

    得到妻子的同意后,波许开始考虑该讲什么,听众是否会接受,自己能否能完成这场演讲?波许不想谈自己的病情。“我所经历的病痛是现实,人们可能认为‘最后一课’会谈死亡的内容,但我认为应当讲述生命。”

    那么,即将离世的自己能给生者留下些什么?波许问自己:“有哪些独特之处?我将给后人留下什么?”一天,在医院候诊时,波许回忆自己的人生,并闪过一个念头:不管自己取得了哪些成就,所有这些都源自儿时的梦想,以及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波许认识到,尽管自己身患绝症,但却无比幸运,因为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儿时的大多数梦想都已成真。

    “如果我能把自己的故事带着感情留给后人,也许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想到这里,波许拿出笔记本电脑,给讲座的组织者写了一封信:“很抱歉现在才定下主题,讲座的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儿时梦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