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亚太传媒写稿件

    1.劝说稿的开头怎么写

    要了解广播稿,我们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广播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

    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

    世界上第一座领有执照的电台,是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正式开播。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建于1923年,是外国人办的。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于1940年12月,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短处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以上关于广播的内容摘自/view/35385.htm) 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需要而准备的草稿写作广播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广播稿的写作要求: 一是通俗口语化。 广播稿是用耳朵听,要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62353336求语言明白易懂口语化,口语化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

    ①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 ②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③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④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改用“所谓的”。 广播是让人听的。

    文学大师老舍说过:“书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说说,切莫冗长’!大概不如说:‘老李,说说简单点’!后者现成,容易说,容易懂。”

    广播稿的语言要口语化。口语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

    这个“话”不等于日常生活中说的话,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是以达意为主,仅有层次而不讲究结构、语法;口语化要求的“话”,既要达意,又要有层次,更需要严密的结构,语法上要更加完整。但这个“话”又不同于书面文章的语言。

    它要求句子短,语法结构较简单,文字更精炼。它是介于日常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话”。

    教育家叶圣陶读到广播稿的语言时说:“上口顺耳的稿子就是意思明白通畅的稿子,人家不必花费无谓的力气就可以了解,而且决不至于发生误会。”他要求写完稿子“自己好好儿念一遍,就是自己来检验一下,写下来的那些语言上不上口,顺不顺耳。

    ……要是不怎么上口,不怎么顺耳,必然是语言有毛病,就得修改。……修改成什么样儿才了事呢?到自己满意,认为上口顺耳为止。”

    因此,好的广播稿主要是靠嘴念和耳听来判断。广播稿还要做到顺心,以前写广播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把听众看成学生,容易出现教训人的口气。

    江苏曾有个农民买了收音机听了一段时间后,气愤地说:“我花钱买了‘爹’回来了!”意思是,收音机就象‘爹’一样,以教训儿子的口气对待听众。由此可见广播稿要做到顺心,就要尊重听众,平等待人,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事实的报道中。

    广播语言要亲切、中听,多用谈心的口气,商量的口气,少用“必须”、“应该”等命令式口气。(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5年第7期《广播稿语言五要》)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 ①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

    ②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 ③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

    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三是生动活泼。

    ①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 ②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③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

    开头要吸引观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五是音调和谐。

    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文体知识: 广播新闻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

    电台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30万公里,迅速无比。 (2)传播范围广。

    广播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所能披盖无所不及。 (3)听觉优先。

    广播关键的能量通道是作用于人类的听觉。 (4)简短性。

    很多新闻报道在广播中仅占30到45秒,3分钟的单条新闻广播已经是长报道了。 广播新闻的种类 广播和报纸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报刊上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也大量地运用于广播。

    一般说来,广播新闻的种类有:录音讲话(包括录音座谈会)、录音报道(包括文字解说、音响和配乐、人物谈话)、录音新闻、口头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广播大会、重大集会的实况广播、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 实例: 〈实例〉一 联合国官员和专家对新都 中学人口教育工作十分赞赏 邱晋南 陈四益 陈至崇 本站消息:新都中学人口教育教师吴天海今天在他的办公室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告诉本站记者:联合国官员和专家对新都中学五年多来的人口教育工作十分赞赏。

    人口教育是贯彻“计划生产”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早在七十年代初,周总理就。

    2.哪个外国网站可以发新闻稿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是中国最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中心。

    现任社长田聪明,总编辑南振中,副社长徐锡安、马胜荣(兼任常务副总编辑)、何平(兼任常务副总编辑)、鲁炜(兼任秘书长),中纪委驻社纪检组长李洪峰,党组成员崔济哲(兼任副秘书长)。 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创建于1931年11月,1937年改现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新华社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目前正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而奋斗。全社从事新闻报道、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职工逾万人。

    新华社总社设在中国首都北京。全社的新闻采集和处理系统由总社、国内分社、国外分社三部分组成。

    总社除总编辑室外,还设有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音像新闻编辑部、参考新闻编辑部、新闻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 在国内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5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海外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

    同时,分别在香港、墨西哥城、内罗毕、开罗、巴黎设有亚太、拉美、非洲、中东及法语地区等五个可以直接向国外发稿的总分社。 新华社拥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手段的新闻报道和发布体系。

    在国内,每天通过专线分别向中央、省市、地县、晚报、专业报和电台、电视台播发各类新闻信息稿件,用中、英、法、西、俄、阿、葡7种文字24小时不间断的向世界各地提供各类新闻信息,总字数为400多万字。 目前,新华社已在海内外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新闻信息用户网络,并与近百个国家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订了新闻交换合作协议。

    成立于1993年的新华社音像中心,为各级电视台和广大音像制品订户提供多品种的新闻、专题类节目。 新华社编辑出版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新华社外文电讯稿》(英、法、西、阿、俄)、《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中国证券报》 (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了望》(周刊)、《半月谈》 (半月刊)、《环球》(半月刊)、《中国记者》(月刊)、《 摄影世界》(月刊)、《证券投资》(周二刊)、《农村大世界》(月刊)、《中国图片》(季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

    其中《参考消息》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半月谈》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华社所属的新华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闻和时事政治为主的各类图书400余种。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新华社的通讯技术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包括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新闻通讯、经济信息、资料检索等10多个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拥有包括卫星通讯和互联网在内的传输网络,卫星通讯传输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香港、纽约、巴黎、伦敦为转发中心,覆盖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通信体系。 近几年来,新华社的经营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新华社所属的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新闻发展公司、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中国图片社、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杭州国际公共关系公司等,在国内同行业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华社还设有新闻研究所、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学院等部门,致力于新闻业务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中国政府的授权,从1996年开始,新华社又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进行归口管理。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由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发起成立的,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内外媒体提供供稿服务。

    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新社已具可观的规模。其总社设在北京,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分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法国、英国等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作为综合性的国家通讯社,中新社有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每天向海外播发大量新闻、专稿和图片,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生活、港澳台新闻,稿件轻盈活泼,特色鲜明,广受欢迎。 目前,海内外数百家新闻传媒采用中新社稿件。

    新闻通稿:平均每天播发中文新闻电讯稿100余条,向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播发新闻稿。同时每日在北京和香港出版《中国新闻》中文稿刊,提供给国内外新闻机构和读者。

    专电特稿:根据港澳台和海外华文传播机构的要求,每月提供专电、专稿和专栏、专刊稿300篇左右,其体裁包括评论、通讯、专访、特写、杂文、游记等,题材广泛。 新闻图片:每月播发约1000多幅重大新闻和专题新闻图片,并根据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的要求,提供图文并茂的彩色图片专稿;定期向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和中国驻外机构提供展览图片。

    3.论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兴媒体的融合与发展,论文答辩会问什么问题

    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相互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当新世纪的曙光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同时,新兴的第四媒体——Internet也正在异军崛起,这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在“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网络与媒体革命’)”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由于因特网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面临一场革命。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一登上舞台,就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信息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它自身的激烈竞争性。

    因特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

    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

    现在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台、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音视频业务之后,许多省、市级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一批批广播电视网站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这么多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如何面对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才能使自己在新世纪媒体革命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这是非常值得广播电视部门领导和广电网站从业者们认真深思的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的各自特性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探寻它们实现相互融合的发展前景及其方式、方法。 1 从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的特性及发展态势看融合的必要 报纸、刊物具有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几乎不受场所、环境等条件限制,即使在将来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人们还需要报纸杂志,所以它仍有其生存的空间。

    广播的特点是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声情并茂,而且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条件的制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边干活边听广播。广播的不足之处是:稍纵即逝,这耳进、那耳出,不便于保存和仔细琢磨或深入研究。

    网络媒体和广播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恰恰相反的倒是广播可以在网上播出。 上网后的音频广播,不但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听众,而且还弥补了广播致命的弱点——看不到文字、不便于保存的严重缺陷。

    电视是20世纪的一大发明,是当今社会拥有受众最多、最现代化的新闻宣传、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工具,它除了具有与广播相同的优缺点之外,形象直观、老少皆宜是它的最显著的特点。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大容量和易检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特征,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

    电视媒体受网络媒体的冲击最强烈,因为,任何一个新兴媒体的横空出世,受到冲击最大的应当是与它传播方式最接近的媒体——如同当年受电视冲击最大的广播一样,今天受网络媒体冲击最大的当是年轻的电视媒体。 据上海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上网,上海青年对传统媒体的消费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35%的青年表示他们在听广播上的消费减少了, 42。

    4%的青年看电视的消费减少了。而且,这些年轻人大多为35岁以下、高中以上的“知识青年”。

    电视观众每天关注新闻信息的时间大多又集中在晚上的黄金时段,所以,先天注定了电视和网络媒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性矛盾。 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已逐渐习惯适时从网上获取最新新闻信息。

    电视作为首选新闻宣传工具的地位将日益受到影响。但是,目前网络媒体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电视作为文化娱乐工具的魅力犹存。

    在各种媒体网站中,广播电视网站有其特殊性。 因为,网络的特性可以弥补广播电视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等劣势,使之易保存、可点播。

    这相对于报刊、通讯社建立的网站,更有其拓展的空间,也能发挥其特长。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需要经过一个“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它虽然兼备报刊、广播电视的诸多特长,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

    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媒体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互为补充。笔者认为,尤其是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更应该抓住机遇迅速地联起手来,加快媒体之间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奋力开创网上音视频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2 加速融合、努力将“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办成前景广阔的新型传播媒体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加快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末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特网音视频广播(以下简称网上广播)作为网络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正受到国内外广播电视机构的普遍关注。

    资料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上已有94个国家的3000余家电台、电视台开展了网上广播业务。国内网上广播业务也有了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