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西湖龙井评语

    1.什么是好茶

    有钱难买心头好,喜欢喝的,都是好茶。如果一定要定个级别,就要经过专业评审。根据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因子的评审得分,来分级,是个技术活儿,特别考验感官。

    现在行业内新出了一个绿茶评审标准,简称EFU,综合五大因子评分,特指茶叶的鲜爽因子,是根据GB/T23766-2009中名优绿茶品质因子评价审评得分,综合茶叶理化检测各成分指标含量,对不同等级茶叶标记,由EFU0….20以示茶叶好坏,可以更直观的理解,只需知道数字即可了解茶叶品质。比如最高等级的EFU15-20,对应国标精品级;EFU10-14,对应国标特级;EFU6-9,对应国标一级;EFU5,对应国标二级;EFU3-4,对应国标三级;EFU0-2,对应国标四级。

    2.茶叶香气评语有什么

    茶叶香气评语有:

    嫩香:柔和、新鲜幽雅的毫茶香。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

    清香: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多用于高档绿茶。

    板栗香:又称嫩栗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季节香:在某一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秋茶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西湖龙井茶独有的清香,皆属地域香。

    高锐:香气高锐而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高长:香高持久。多用于高档茶。

    清高:清纯而悦鼻。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高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海藻香(味):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中带有海藻、苔菜类的味道。多见于日本产的上档蒸青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香高:茶香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钝熟:香气、滋味熟闷,缺乏爽口感。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

    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高火香:炒黄豆似的香气。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常具有高火香。

    纯正:香气正常、纯正。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粗青气(味):粗老的青草味(气)。多用于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粗老气(味):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也用于滋味审评。

    烟焦气(味):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也用于滋味审评。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火香:焦糖香。多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烘、炒温度偏高造成。在不同的茶叶销区,“火香”的褒贬含义不同。如山东一带认为稍有火香的绿茶香气好,而江、浙、沪地区则相反。

    酸傻气:香气异味。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制作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水闷气(味):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气(味):茶叶异味。鲜叶在高温下快速失去水分变焦化时产生的异味。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绿茶。审评中也常可见已变硬变黑的叶底。也用于滋味审评。

    生青:如青草的生腥气味。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制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季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

    老火:焦糖香、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也用于滋味审评。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陈闷:香气失鲜,不爽。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的制品。

    陈熟:指香气、滋味不新鲜,叶底失去光泽。多见于制作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或保存方法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霉气:茶叶霉变而产生的气味。多见于含水率>10%、又处在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在绿茶中出现陈霉气味,为次品劣变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滋味审评。

    钝熟:香气、滋味术语。茶叶香、味缺乏鲜爽感。多用于存放时间过长、失风受潮的绿茶。

    3.怎么样评定龙井茶的等级

    龙井茶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是浙江省的主要名茶,年产量14万吨以上,其中西湖龙井茶约900吨(含夏秋龙井),约占龙井茶总产量的65%。

    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茶艺的传播,“龙井”这称谓逐渐转变为一种茶叶的制作方式。而本文所说的龙井仅限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及附近出产的龙井茶,也就是目前消费者普遍认同的“真正龙井茶”——西湖龙井。

    *龙井茶鉴别 判断龙井茶品质的好坏,除其卫生指标需进行理化检验外,其他项目全依赖于感官审评。审评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其中外形审评包括色泽、形态、嫩度(等级)、新鲜度等,是审评的重点。

    一、龙井茶的级别标准 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

    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 二、龙井茶的品质特点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

    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机制龙井茶,现在有全用多功能机炒制的,也有用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机制龙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差。

    此类茶叶本站不推荐。 三、龙井茶的审评内容 龙井茶的审评内容与其他名优绿茶类同,主要是干评外形,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以及龙井茶产地的区分等。

    1、外形审评 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因这两种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区用龙井种鲜叶(如龙井43、龙井长叶)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与西湖龙井也难分伯仲,这就给判别龙井茶的产地带来很大的难度,这也是目前市售龙井茶中标识混乱的原因。 龙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征:扁平,叶包芽不分叉,体表无茸毛,较绿润。

    2、茶汤色泽的审评 高档茶的汤色显嫩绿、嫩黄的占大多数,中低档茶和失风受潮茶汤色偏黄褐。从汤色不易判别龙井茶的产地,也不必硬加区分。

    3、香气和滋味的审评 产于西湖区梅家坞、狮峰一带的早春茶叶,如制茶工艺正常,不带老火和生青气味的特级西湖龙井和产于浙江省的特级浙江龙井在香气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别。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滋味较清鲜柔和;浙江龙井带嫩栗香,滋味较醇厚。

    若使用“多功能机”炒制的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由于改变了传统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两者的香气无明显的区别。其他扁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风味。

    但即使是西湖龙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黄豆香后,则不易从香气上分清其产地。在江南茶区,室温条件下贮存的龙井茶,过梅雨季后,汤色变黄,香气趋钝。

    4、叶底的评定 叶底审评主要是评色泽、嫩度、完整程度。有时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长方形的搪瓷盘中,再加入冷水,看叶底的嫩匀程度,可作为定级的参考。

    5、龙井茶的级别评定 龙井茶的级别应对照标准茶样而定,若外形与标准样有差别的(如有机茶),只能按嫩度与标准样相当的级别确定。目前大部分散装龙井茶制后就上市,部分不标级别,只有价格。

    若是小包装龙井,则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和级别,这些茶应对照标准样评定。 龙井茶的级别与色泽有一定的关系,高档春茶,色泽嫩绿为优,嫩黄色为中,暗褐色为下。

    夏秋季制的龙井茶,色泽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质的特征之一。机制龙井茶的色泽较暗绿。

    6、新茶与陈茶的评定 当年产制的茶叶称为新茶,从第二年起就称为陈茶。新茶中的高档茶,干茶较有光泽,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色泽较灰暗。

    若在新茶中掺入陈茶,则干茶的整体色泽较花杂;但掺入经冷藏的陈茶,常由于色泽较绿,两者有时也分不清,若开汤审评,则有助于辨别。 7、春茶与夏秋茶的评定 若这两种茶都是新茶,可从干茶的色泽上加以区分。

    如这两种茶色泽已“老化”,失去了新茶特色,应开汤后评叶底,可评出不同茶季的产品。春茶的叶底较绵软,夏秋茶叶底较刚硬,两者易分清。

    8、龙井茶糙米色的评定 只有“明前”的部分狮峰特级龙井茶具有天然的糙米色,即淡黄嫩绿色。因狮峰的茶园大多在遮荫度较大、日照强度较小的山间,早春气温又低,开采早的幼嫩鲜叶,叶绿素a含量低,叶黄素含量高,呈嫩黄色,经炒制后成茶具有天然糙米色。

    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也是品质优良的标志,它的卖价是龙井茶中最高的。所以,部分茶农就片面地追求这种色泽,不管是高山茶还是平地茶,不具备天然糙米色的鲜叶,也要硬炒成糙米色,即在炒制的辉锅阶段,最后将电炒锅(炒茶锅)开到高温,进行高温辉锅,并延长辉锅时间,把茶叶。

    4.西湖总评价

    别以片概全。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玉泉寺观前 [明] 王世贞 寺古碑殊不记年,清池媚景且留连。

    金鳞惯爱初斜日,玉乳长涵太古天。投饵聚时霞作片,避人深处月初弦。

    还将吾乐同自乐,三复在生像上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涌金门见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平湖秋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曲院风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双峰插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南屏晚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花港观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苏堤春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寄杭州友人 [明]史鉴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

    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西湖柳枝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湖心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饮龙井 [明] 孙一元 眼底闲云乱不开,偶随糜鹿人云来。

    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案:词综“西山”作“西湖”。欧阳修的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 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 水阔风高扬管弦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 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 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 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 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 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 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 谁识当年旧主人。

    5.茶叶香气评语有什么

    茶叶香气评语有: 嫩香:柔和、新鲜幽雅的毫茶香。

    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 清香: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

    多用于高档绿茶。 板栗香:又称嫩栗香。

    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季节香:在某一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秋茶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西湖龙井茶独有的清香,皆属地域香。

    高锐:香气高锐而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高长:香高持久。多用于高档茶。

    清高:清纯而悦鼻。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高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海藻香(味):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中带有海藻、苔菜类的味道。多见于日本产的上档蒸青绿茶。

    也用于滋味审评。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香高:茶香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钝熟:香气、滋味熟闷,缺乏爽口感。

    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 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高火香:炒黄豆似的香气。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常具有高火香。

    纯正:香气正常、纯正。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

    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粗青气(味):粗老的青草味(气)。

    多用于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粗老气(味):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

    也用于滋味审评。 烟焦气(味):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

    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也用于滋味审评。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火香:焦糖香。

    多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烘、炒温度偏高造成。在不同的茶叶销区,“火香”的褒贬含义不同。

    如山东一带认为稍有火香的绿茶香气好,而江、浙、沪地区则相反。 酸傻气:香气异味。

    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制作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水闷气(味):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

    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气(味):茶叶异味。

    鲜叶在高温下快速失去水分变焦化时产生的异味。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绿茶。

    审评中也常可见已变硬变黑的叶底。也用于滋味审评。

    生青:如青草的生腥气味。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

    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制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也用于滋味审评。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

    多见于夏、秋季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 老火:焦糖香、味。

    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也用于滋味审评。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陈闷:香气失鲜,不爽。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

    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的制品。 陈熟:指香气、滋味不新鲜,叶底失去光泽。

    多见于制作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或保存方法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霉气:茶叶霉变而产生的气味。多见于含水率>10%、又处在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在绿茶中出现陈霉气味,为次品劣变茶。

    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

    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滋味审评。

    钝熟:香气、滋味术语。茶叶香、味缺乏鲜爽感。

    多用于存放时间过长、失风受潮的绿茶。

    6.求大家对西湖的详细评价,有诗词最好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常去西湖边上走,所以最喜欢的形容西湖的句子是欧阳修的“天容水色”跟我看的西湖极相似。

    湖面渺渺的,看的久了才觉得媚。 西湖夏天也去过,很好,但没有冬天的安静。

    象水墨山水,极淡雅却没有一点萧瑟的气息,只能说安然恬淡,这实在是很难得。 晚上隔着西湖看万家灯火,有了距离,有了西湖漫漫的水气,就不觉得浮华了。

    可惜我自己太浮躁,坐不住。 西湖真是个有味道的地方,久了才知道,古人诚不我欺。

    期待今年春天的西湖,但愿有时间。 收集一些关于西湖的诗词,春天踏青用。

    ^-^ 游西湖要是只看景不看诗词有点浪费了。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玉泉寺观前 [明] 王世贞 寺古碑殊不记年,清池媚景且留连。 金鳞惯爱初斜日,玉乳长涵太古天。

    投饵聚时霞作片,避人深处月初弦。 还将吾乐同自乐,三复在生像上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涌金门见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平湖秋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曲院风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峰插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南屏晚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花港观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堤春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寄杭州友人 [明]史鉴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 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西湖柳枝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湖心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饮龙井 [明] 孙一元 眼底闲云乱不开,偶随糜鹿人云来。 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长忆孤山, 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开, 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 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 空役梦魂飞。

    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 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 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 终是欠峰峦! 案:词综“西山”作“西湖”。

    欧阳修的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 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 水阔风高扬管弦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 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 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 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 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 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 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 谁识当年旧主人。

    西湖龙井评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