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民生新闻稿件评论

    1.近期的100字左右的有关社会民生类的新闻和评论文章

    一个新闻:火车上,孕妇强行和小伙子换铺位。

    非常典型的一幕“民与民之间冲突,最后权威出现”的案例。绝对大部分网友站在小伙子一边,指责刁蛮的孕妇,发泄对权威(借花献佛的集权领导?)的不满,发誓要打官司告状捍卫财产权和尊严

    他们的不少观点我也赞同,但非常想说一句:在讨论这些高大上理论之前,能不能先找个下铺,让孕妇姐姐先躺下。

    什么办法不重要,小伙子的铺位、别人自愿让的另一处下铺、轮流给她用的几个下铺、派代表找列车长要求员工的一个下铺、抓阄给她抓个下铺(另一倒霉蛋产生)、劝说孕妇丈夫多给小伙子一点补偿,总之,让一个7月身孕的妈妈和胎儿得到人道主义关注。

    王丽华 于 2015/4/20 凯 迪 猫 眼 看 人

    2.感悟民生、纪录新闻,写一份社会活动新闻稿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中的趋向,但是总体的趋向是向越来越大型的城市进行进化,城市周围的乡镇村的行政体制在日益规模化的城市扩大的进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目的为整体的社区。

    农民和城市人的名词概念在模糊,现在比较科学的名词叫“居民”,所以城市,社区,居民可以给出的关系定义就是城市提供了工作的场所,社区是城市的配套设施提供了可场所,而其中的居民就是城市的劳动力,是社区的主体。 2007年的暑假有机会走进社区街道办公室,亲身体验那些社区管理者是如何管理好一个社区,造福一放居民,维护一地安宁祥和。

    该社区的规模属于中等,有住宅楼80幢,在建的还有6幢小高层和6幢一般住宅楼房,有老年活动中心1个,市民广场2个,中小学各1个,幼儿园1个,农贸市场1个,有居民12000人左右。不过由于新的一代人不太想留在四处工作,开始有一部分人在其他单位工作,所以居民成份开始向多元化转变。

    着也是整个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单位,但是他的居住点则是可以相对稳定的。根据资料显示,该社区有接近50人在离社区接近15公里以外的地点工作,有2000多人每天要乘公交上班。

    2001年前,社区还没有公交线路,居民出行很不方便,可是现在有公交线路直达社区大门,方便了所有的居民。后来听社区的主任说,原来公交公司核算了成本,认为开这条线路的利润很低,后来经过社区工作者的积极工作,说服了公交公司,开设了线路,大大的服务了居民,提供了方便。

    现在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改革的阵痛,其最后的承受者是老百姓,怎么样才能让受到改革带来损失的居民能够平稳的过度,是摆在每一个工作人员面前最艰巨的难题。有位工作人员坦言其间的困难,居民的生活都没有保障,又怎么能够平稳的度过难关呢。

    他们的工作很难做。后来了解到该社区由于集团改制,有很多员工下岗待业,有的贫困户甚至生活都出现了困难,这时社区的工作者及时的进行了工作,对下岗失业的人员进行统计,最大限度的为生活困难者提供帮助,一共为39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为153人实现了下岗再就业,可以说是为居民做了最大的努力。

    而他们却说这是在为社会减轻压力,的确,社会的基础不能被动摇,太多的人失去工作,生活困难必然造成社会的动荡,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生活中的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把小的矛盾都解决,大的矛盾也是由很多的小矛盾堆砌起来的。社区干部现在正在组织社区内所有党员,积极分子学习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在我在社区进行调查实践期间,社区的工作人员除了每天把最新的天气预报和台风动向及时在社区的公告栏上进行公布,还组织积极分子进行巡查,对存在危险的广告牌,放置不稳定的花盆及时的处理,对树木进行加固,由于措施及时得力,在台风过境期间,整个社区没有出现一列损失报告。 社区为了提高居民素质,利用别人吃晚饭的时间上门为居民发放“争做文明市民”的宣传资料,记得在前些年的人口普查中,相当部分的居民不是很配合,可是经过这几年的社区管理者的辛苦工作,这次宣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居民非常配合,充分表明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可。

    后来我在对部分居民进行意见调查的时候,得知社区进行了政务财务公示制度,居民对社区的钱怎么用的一清二楚,社区今年最大的投资是为了新的市民休闲广场投资了50000多元,所有居民都很高兴,盛夏的夜晚有了个休闲纳凉的好去出 结束了两天的调查实践,充分体验到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对他们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想想每个工作者每天辛勤工作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的居委会是伟大的。

    3.民生新闻的起源

    民生新闻的起源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对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2.民生新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3.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

    4.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 5.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但对于我来说,不管是那一种观点,只要能为咱们老百姓踏踏实实的办事、办好事;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俗话说:“一切以民为本”,只要是关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我们都可理解为民生问题。

    不知道各位好友们你们怎么理解“民生新闻”的呢?可以发表你们的看法哦!期待····。

    4.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民生新闻记者

    当今社会,民生新闻这种新闻形式受到了受众的欢迎与关注。

    民生新闻所反映的是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冷暖痛痒,这种新闻让人倍感亲切,拉近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记者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记者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的质量。

    那么,民生新闻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中国论文网 /7/view-5334291.htm 深入群众,贴近民生 民生新闻取材于民众,又反馈给民众,这就说明民生记者如果不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就难以接触到第一手的新鲜新闻材料,也难以确保其所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所以民生新闻记者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有的记者以为自己经常在百姓中穿梭,从中寻求新闻线索,就算是到群众中去了。

    其实,记者不仅要深入群众,还要贴近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才是一个成功民生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走进群众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有的民生新闻记者经常从百姓生活中获取新闻线索,但是在进行实际采访的过程中,却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让被采访对象感觉很不舒服,更难以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从而难以确保其所获取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所以,记者在做到深入群众这第一步之后,还应该做到平等对待群众这第二步。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涵养,至少要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群众中的一员,记者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记者有权进行采访,群众也有权拒绝采访,所以记者在采访时要平等待人,讲文明懂礼貌,这才能够给采访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

    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的民生记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市民定位,将自己当做市民中的一员,关注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信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市民,而且这个栏目的记者在制作新闻时,采用的也是一种平民的视角,给人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这不能不说是其取得成功的一个因素。 具有较强的沟通力与亲和力 民生记者与其他记者的不同就在于民生记者是与一般百姓打交道的,这就说明一名记者能够做出优秀的民生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普通民众打交道时所具备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如何。

    民生记者所接触的对象形色各异,如果遇到比较容易沟通或者乐于配合工作的采访对象,其采访任务就很容易完成;但是如果所遇到的采访对象正是那种蛮横不讲理甚至比较粗暴的采访对象,采访任务的完成就具备一定的难度。这种时候,记者的沟通力和亲和力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记者平时在沟通能力方面进行过刻意的训练,而且头脑灵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那么就很容易说服采访对象,反之就比较困难。

    所以,作为一个民生新闻记者,平时要采取一些措施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也要通过进行简单朴素的衣着打扮等方式,增强自己在群众之中的亲和力。

    现在兴起的一些方言民生新闻节目就极具亲和力和沟通力,例如:齐鲁电视台《小么哥》等,这些新闻节目不仅其所播出的内容与民众息息相关,而且其语言也让民众倍感亲切。民生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使用本地区的方言与市民进行交流,市民立时就会减少隔阂,提升信任。

    具备民生化的表达方式 民生新闻记者不仅要从民众中采访新闻获取信息,还要将所采访的信息以文字或者画面、声音等形式报道出来,展现在民众面前,这就说明,没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民生新闻记者也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样一则民生新闻报道,如果其内容活泼生动,充满趣味性,那么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其阅读量或者观看率就会提升;但是如果其内容枯燥无味,类似于八股文,那么人们只会将其丢弃或者立刻更换频道。

    要把新闻写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而在电视上,民生新闻的写作可能不需要像在报纸上那样强调书面化,电视民生新闻的口语化色彩要浓一些,但是也需要对其语言进行加工,使其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能赢得受众,这就决定了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了,写新闻不是进行文学创作,不需要使用太多的修辞手法,记者不论怎样对所采访的内容进行加工和修饰,都必须要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否则所写的将不是新闻。

    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民生新闻记者要从人民大众中获取新闻素材,但是人民群众中素材比较多,哪些值得报道?哪些不值得报道呢?这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甄别新闻的能力,也就是所说的新闻敏感。这不仅是民生记者,也是所有记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经常行走于民众之中的民生记者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就必须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只有深入观察才能从民众中获取有影响力的新闻,只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写出给予受众启发的报道。

    所以,民生新闻记者在平时要加强修炼,学会观察生活,同时在碰到社会热点问题时,还要善于思考,增强自己对热点事件的解读能力。 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记者以及主持人都具有很锐利的观察力和很强的思考能力,能够以较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