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新闻稿件范例
1.播音主持用的新闻稿件
我这里摘抄了几个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故事。
新学年的钟声刚刚响过,老校长迎着大家尊敬的目光,健步登上讲台。他向着全体同学高声发问:“请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来读书呢?”同学们望着老校长那和蔼的笑脸和期待的目光,纷纷举起手来,要求发言。
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出人头地而读书。”
老校长微笑着,没有说话。 又一位同学踮着脚,尖声地说:“读书就是为了留洋,留洋,就是为了赚钱。
我五舅留学去了东洋,他还娶了个洋老婆呢。”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
老校长渐渐地收敛起笑容,还是没有出言。他环顾四周,看到一位浓眉大眼的少年正在屏心静气,若有所思,就走过去,亲切地问道:“小同学,你来说说,为了什么而读书?” 少年站起身,略加思索后,挺直了身板,庄严而郑重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到这话,老校长为之一振,只觉得一腔热血在周身奔涌,不禁击掌长啸,放声喝彩:“好!好!这话讲得好!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雄心壮志。
我堂堂中华何患后继无人啊!”这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校长问:“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扬起两道剑眉,目光炯炯,朗朗答道:“我叫周恩来。”
这是1910年,少年周恩来刚满十三岁。从这以后的近百年里,周恩来,这个响亮的名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响亮的口号,在神州大地上激起惊天的波澜。
《青衣》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韵的极少。 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
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
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
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可第五场,她来晚了。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了妆。她们对视了一眼,都没有开口。
筱燕秋一把抓住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她没有说,她现在只会抖动嘴唇,不会说话。 上了妆的春来真是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就是嫦娥。
大幕拉开,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在她四十岁的那个雪夜,真的死了。
观众承认了春来,掌声和喝采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筱燕秋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
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她拿起青衣给自己披上,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往手上抹,往脖子上抹,往脸上抹……她请化妆师给她调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镇定自若地,出奇地安静。 筱燕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去。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了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下面,她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
雪花在飞舞,戏场门口,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她要给天唱,给地唱,给她心中的观众唱。筱燕秋的告别演出轰轰烈烈地结束了。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地失去自己挚爱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巨大伤痛,而我们从筱燕秋的微笑中看到了她的释怀,看到了她的执著和期盼。 生活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后,有希望就不是悲!《远行的孩子 》这是黄昏留下的最后一抹晚霞,在山峦叠成背影,河水泛起青光,黑夜即将来临的时候,你从山的背后走来,走进暮色,走向远方,走进一个永久的寓言。
你是一个孩子,你象风一样远行。 寂静,旷野的寂静听不到风的声音。
你置身于旷野中,用散淡的目光铺就你的行程,这个时候,你知道,没有人前来告诉你那即将来临的盛放与凋零,你只有沿着那条千古不变的道路行走,象朝圣的歌声一样悠远着无尽的漫长。月光打湿了你的脸颊泛起青色的光,如湖面散发出的沉寂平和的光芒。
你享受着这份寂静,享受着一种迷茫和沉醉。你发现,内心的风光比旷野更迷人,更能让你沿着树的方向从容不迫地向着远方嘹望。
这个夜晚,你不会寂寞,因为你始终是一个追寻遥远的孩子,遥远的地方定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乐土。 无数个白昼和黑夜,你以行走的姿态书写着你的传奇,从原野到村庄,从山川到河流,从城镇到都市,在行走的过程中你一直找寻着能让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终于,你听到了一种声音,那是盘鼓开天的声音。这声音随着奔涌的人群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时而雄壮如万马奔腾,黄河咆哮,时而轻盈如平湖泛舟,春雨润物。那是一种真正的震撼,可以震天震地,震山震河。
那时而似雁阵飞舞,时而似莲花盛开的阵势,让你热血沸腾,兴奋不已。那击之如雷,动之如涛,鼓中有舞,舞中有鼓的雄浑火爆使你击骨震髓,酣畅淋漓。
此刻,你感到有一种生命中原始的激情与豪放正从。
2.求播音主持自备新闻稿件 300字
比较好的就是 白杨树 我去年就用的 如果觉得太老 就用一些播音主持范本
生命进行曲(节选)
张锲
啊,年轻的朋友!
请允许一一允许我和你们
一同参加讨论,
跟随你们,
把生命的奥秘探寻。
虽然,岁月的风霜
过早地带走了我的青春,
在我的胸膛里,
却还跳动着一颗炽热的心。
我--新中国的第一代共青团员
请求归队,
向你们敞开自己的胸襟。
在茫茫无垠的草原上,
有日行千里的骏马;
在高不可测的蓝天下,
有凌空展翅的雄鹰;
在雨暴风狂的海面上,
有搏击风雨的海燕啊;
在共青团的英雄行列里,
有许多永放光辉的姓名
他们是:雁阵中
奋勇当先的头雁;
他们是:星空中
亮得最久的星星;
他们是:花丛中
最香最美的花朵;
他们是:人群中
最高尚、最纯粹、
最值得人们赞美的人!
我是如此地景仰他们啊,
从少年时代直到如今。
然而,我要唱的却不是
关于他们的颂歌。
我凝滞的笔管,
流不出那样雄浑高亢的乐章
我嘶哑的喉咙,
唱不出那样优美动听的歌声
我的歌唱给你:
同时代的青年朋友!
唱给你:
我的弟妹,我的亲人!
我要唱的是:
从阳光里走过来
从泥泞里趟过来
从风暴里穿过来
一个普通战士心中的歌
用含着泪水的笑,
夹杂着痛苦的欢乐,
记下激战过后的思考,
冷静下来的沉吟……
3.播音主持:三分钟自备稿件(小故事,新闻)
心中有爱别嫌小 他是一位80后的小伙子,出生于山西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个人操劳。
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亲戚邻居们的周济。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常常对他说:“某某人是好人!”农村人不知道啥叫慈善,只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这些话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根。他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个好人!” 初中毕业后,他便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由于没有技术,他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儿。2008年,经人介绍,他来到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送水。
这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客户固定,收入也固定,他很满足。 一天,他送完水,开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往自己租住的出租屋走。
到了市中心广场,看到广场上围了许多人。他停好车,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临汾市尧都区慈善协会举办的“天天有善念 月月有善举”活动。
于是,幼时的誓言马上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终于明白了,原来,做慈善就是做好人呀!他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做慈善,我要做好人!” 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他在电视上看到过慈善家做慈善。他们一捐款就是几十万、上百万。
他只是一个送水工,租住在每月80元的一间小屋里。他的工资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从牙缝里抠出的那几个钱,还要寄回家,养活一家老小。他没有那么多钱呀。
那一夜,他躺在那张“嘎吱”作响的小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他想起了在广场上看到的那些标语:慈善不分大小,行动就是最好的慈善。
他不再犹豫了。他计划每送一桶水,捐款2毛钱。
他开始做了。他把每天送水的数量记下来。
月底,他领到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床头那个皱皱巴巴的小本子。他算了算,这个月总共送了650桶水,应该捐款130元。
他揣着这些钱来到了临汾市尧都区慈善协会。当他把钱递给工作人员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没有笑话他捐得少,而且对他的善举进行了肯定。
走出慈善协会,他的心就像那春天的阳光一样亮堂。 自此,他坚持每月捐款。
这一坚持就是三年,他不再害羞了。不仅如此,他还与慈善协会的人成了朋友,一见面就老远打招呼。
2012年2月,他累计捐款已经达到了2400元。 他叫茹向辉。
他是一位普通的送水工。虽然每送一桶水只捐2毛钱,但是,茹向辉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亿万网民,被称为是“三晋好人”。
心中有爱不嫌小。2毛钱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慈善是不能用大小来衡量的。
只要心中有爱,2毛钱跟200万一样伟大,一样有意义。
4.播音主持新闻自备稿件
如何准备自备稿件 准备好自备稿件,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达到“较高水准”,而且要多篇准备(2篇上),增加学生对考试的适应性。
一般“自备稿件”的时间限制3分钟以内,大约750字左右的篇幅。考生可以根据这个字数选择一篇完整的作品,也可以在一篇较长的文章中选取其中内容比较完整的一个片段。
第一:本人主要建议学生准备叙事性散文,尽量选择新发表出来的作品,主要是避免同别的考生重复,主考老师也会被新鲜的文章内容吸引。这类文章的来源是一些杂志,如《读者》、《艺林》等。
第二,不要选择十分深奥的文章。比如,寓意深刻、需要很高的思想水平才能够理解的作品就不适合中学生朗读。
写作手法比较独特、线索脉络较为复杂的作品也是中学生难于把握的,会给稿件的驾驭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三,不一定选择名家名篇。
名篇一般是耳熟能详的,主考老师对其比较熟悉,考生的不准确、不到位的处理很容易暴露出来,影响主考老师对你的整体印象。 第四,选择自己喜欢、能够发生共鸣,并能被深深打动的作品。
自己喜欢的作品一般与自身的水平和能力相符,利于充分理解和调动思想感情。 第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内容兼备的作品或者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写作手法的作品可以纳入你的挑选范围。
那些故事性强,有相对集中的一段情节的作品也不失为中学生易于把握的选材。 第六,尽量避免朗读平淡、缺乏高潮的文章, 第七,选取的文章篇章结构、句型运用、音韵组合上最好能体现朗朗上口的特点。
第八,不妨朗读自己创作的作品。如今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创作力旺盛,好的作品不妨纳入你的选择范畴,中学生创作的文章可能更适合中学生自己表达。
第九,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音去表现的作品。以上是从文学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衡量它是否可以被确定为考试的稿件,另外考生还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声音条件的作品。
5.播音主持新闻稿件播读
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
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
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
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2 “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上周六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几十家媒体记者见面。
对待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他用这句话做了回答。 “我始终认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不能代表对所有领域都了解。”
丁教授回答记者的问题,始终都遵循着他说的这句话,“在我的实验室,我要求跟随我做实验的百余名各国科学家都能做到不随便回答自己不了解的问题”。 当有记者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时,丁肇中教授回答了“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他认为,所谓的考试只是在考别人做过的东西,而科学进展正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东西。丁教授认为,他能回答的只是觉得应该把“考第一名,念好书”这种观念改变。
播读提示 这是一条观点性消息,它会给受众以思想认识的启迪。消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实际上只有两个部分,导语部分及主体部分,应该说没有结尾,第一段就是导语部分,其余两段就是消息的主体。
6.播音主持:三分钟自备稿件(小故事,新闻)
心中有爱别嫌小
他是一位80后的小伙子,出生于山西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个人操劳。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亲戚邻居们的周济。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常常对他说:“某某人是好人!”农村人不知道啥叫慈善,只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这些话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根。他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个好人!”
初中毕业后,他便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由于没有技术,他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儿。2008年,经人介绍,他来到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送水。这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客户固定,收入也固定,他很满足。
一天,他送完水,开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往自己租住的出租屋走。到了市中心广场,看到广场上围了许多人。他停好车,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临汾市尧都区慈善协会举办的“天天有善念 月月有善举”活动。于是,幼时的誓言马上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终于明白了,原来,做慈善就是做好人呀!他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做慈善,我要做好人!”
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在电视上看到过慈善家做慈善。他们一捐款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他只是一个送水工,租住在每月80元的一间小屋里。他的工资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从牙缝里抠出的那几个钱,还要寄回家,养活一家老小。他没有那么多钱呀。
那一夜,他躺在那张“嘎吱”作响的小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他想起了在广场上看到的那些标语:慈善不分大小,行动就是最好的慈善。他不再犹豫了。他计划每送一桶水,捐款2毛钱。
他开始做了。他把每天送水的数量记下来。月底,他领到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床头那个皱皱巴巴的小本子。他算了算,这个月总共送了650桶水,应该捐款130元。他揣着这些钱来到了临汾市尧都区慈善协会。当他把钱递给工作人员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没有笑话他捐得少,而且对他的善举进行了肯定。走出慈善协会,他的心就像那春天的阳光一样亮堂。
自此,他坚持每月捐款。这一坚持就是三年,他不再害羞了。不仅如此,他还与慈善协会的人成了朋友,一见面就老远打招呼。2012年2月,他累计捐款已经达到了2400元。
他叫茹向辉。他是一位普通的送水工。虽然每送一桶水只捐2毛钱,但是,茹向辉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亿万网民,被称为是“三晋好人”。
心中有爱不嫌小。2毛钱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慈善是不能用大小来衡量的。只要心中有爱,2毛钱跟200万一样伟大,一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