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口语评语
1.如何评价学生的口语能力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一、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 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
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
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
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
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 二、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
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
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
三、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 1、教给说的方法 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
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给倾听的方法。
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
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3、教给评价的方法 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
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
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2.如何对学生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一、鼓励性评价原则。
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的语言要谨慎,多鼓励,少批评,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审美性评价原则。
我们知道,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感应、碰撞的过程,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自觉地追求高雅的谈吐修养;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既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创新理论,使学生敢说、爱说,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做出必要的调整,避免他们远离了训练的轨道。当学生训练一结束,教师此时要运用美好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还要运用周围的美好事物来评价学生。
这样坚持训练,不但促进了口语交际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及时性评价原则。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除了鼓励和肯定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纠错意识”,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同时结合口语交际的现场性特点,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及时性评价原则。 口语交际多为面对面的交流,交际双方处于同一交际环境中,现说现听,直接交流,反馈迅速。
所以在每次口语交际活动后都要针对学生的现场表现,结合口语交际开展前的实施要求进行评分,指出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挥特长和优点,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有意识地改正和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四、自主性评价原则。
《语文课堂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运用自主性评价原则,这对提高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也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自信。
3.如何对学生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一、鼓励性评价原则。
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的语言要谨慎,多鼓励,少批评,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审美性评价原则。
我们知道,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感应、碰撞的过程,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自觉地追求高雅的谈吐修养;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既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创新理论,使学生敢说、爱说,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做出必要的调整,避免他们远离了训练的轨道。当学生训练一结束,教师此时要运用美好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还要运用周围的美好事物来评价学生。这样坚持训练,不但促进了口语交际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及时性评价原则。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除了鼓励和肯定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纠错意识”,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同时结合口语交际的现场性特点,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及时性评价原则。
口语交际多为面对面的交流,交际双方处于同一交际环境中,现说现听,直接交流,反馈迅速。所以在每次口语交际活动后都要针对学生的现场表现,结合口语交际开展前的实施要求进行评分,指出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挥特长和优点,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有意识地改正和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四、自主性评价原则。
《语文课堂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运用自主性评价原则,这对提高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也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自信。
4.如何评价口语交际课
一、确定口语交际课评价意向为了让评价促进口语交际课的发展,评价口语交际课首先要确定好口语交际课评价意向:即向提高课的质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评。
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就是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确定了这个意向,就增加了评价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防止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确立贴近课堂实际的三级标准贴近口语交际课课堂实际的评价需要一定的标准,它不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的分数,而是引领教学发展的三个点:(1)以课的目标性作为评价的基本点;(2)以课的有效性作为评价的关键点;(3)以课的内容、程序、技巧等作为评价的着重点。
具体的评价指标如下表(48页)所示。三、坚持以评促课的原则坚持以评促课的原则可以落实到三个方面:一是自评为先导。
先让执教者对自己的课反思自评,变被动为主动,保证其主体意识处于领先而不失落的境地。
5.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评价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一、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学校教育没有将其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
能“经常说话”者,如班干部、课堂发言积极的,口语能力得到发展;一般学生锻炼机会少,又缺乏系统指导,只能自生自长。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后,木讷者、交际胆怯者、词不达意者、语言粗俗者、说不好普通话者常见。
此方面的缺失,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那么,如何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呢? 首先,要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第一学段,要能让学生大胆说话,认真听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等,都是最基本的习惯,也是有益一生的基本素养。在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逐步提高。
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在第三学段,口语适当开展诸如演讲、辩论等活动。
演讲和即席发言都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口头表达机会?首先是教师要有平等对话的态度,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表达。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与回答,或者学生间的争论,都可以看做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教师的对话既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也影响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其次,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开发言的机会,对口头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作点铺垫,使其有所准备,争取公开表达获得成功,增强自信。
再次,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注意倾听、轻言细语、民主协商,全班交流要简要明确、声音响亮、避免重复、文明礼貌。 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当前,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大体上有三个。
一个是口语交际教学的话题设置不当,没有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没有很好地体现儿童认知的特点,由此产生交际的情境设置也不十分恰当。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没有能根据阶段目标定位课时或活动的目标,有时让低年级学生说高年级学生说的话,有时让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喜欢做的事,导致对话内容空乏,比较简单。
第三个问题就是缺少互动,听是单方面的听,说是自言自语地说,没有真正变成口语交际。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第一个问题,即话题不当,情境虚假,交际失真。
这是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位老师设计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谈理想”。
学生说自己想当解放军、科学家、医生,等等,还说了一些崇高伟大的理由。但有一个学生说自己想当一个清洁工,原因是清洁工是城市的美容师,虽然这项工作挣钱不多,很脏很累,但它同样是我们社会不可缺少的。
听了这些,老师带头鼓起掌来。然而在课下交流的时候,这个学生的答案却不是清洁工了,他在课堂上说的是假话。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编瞎话、说假话的现象比较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恐怕老师设置的话题过于宏大是重要原因。话题过于宏大,脱离了学生思想水平,学生就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就有点像演戏。
课程标准规定的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初步学会应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为所写所说负责是新课程特意增加的内容,这不仅是口语交际的能力,还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话题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真诚地说。有些教科书中给出的“了解小伙伴”、“我会了”、“我喜欢的电视节目”、“书中人物大家谈”、“好看的书”等话题就比较容易贴近学生的兴奋点。
第二,话题的难度要适当,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完成。第三,要体现语文学习的特色,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服务,而不是着眼于虚浮的思想教育,如果有了真实的交际情境,真正的交际需要,真诚的交际过程,那么学生讲的话自然就真诚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目标定位不准,无效对话。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也有一个坡度的问题。
如果各个年级教学目标都一个样,目标发生了错位、越位,或者不到位,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教学无效。一位四年级的老师教学“学会待客”的话题。
教师设计做客和接待客人的情境。教师扮演客人,学生扮演主人。
老师就做了一个开门的动作,问“某某在家吗”,学生说“孙老师,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快请进”。老师说“我想来看看你平时在家做些什么”。
学生说“孙老师请坐”。老师说“这孩子真有礼貌,谢谢,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该走了”。
学生说“再见”。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所说的话,快请进、请坐、再见等,都是四年级学生已经会说的一些话,看不到学生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发展,有什么进步,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