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民国小学生经典范文

    民国小学生经典范文

    读民国小学生经典范文有感急用

    看过民国小学生的作文《春游》,再与现在小学生作文《春游》一对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民国时期小学生的作文语言精炼,文字优雅精致,修辞运用恰到好处、自然而然,而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大话套话一大片,内容大同小异,无甚差别,偶尔才会有一篇亮眼的作品。“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

    “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红轮欲坠”,试问现在大多数小学生都能作出这样优雅地词句吗?有人说现在与过去是不能相比的,那时的语言文字系统与现在是不同的,不能把两种语言文字系统中的词句拿来比较,如果把现在的小学生也用那时的语言文字系统进行教学,他们也能写出这样美得句子。

    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在民国时期,他们还能看到牧童吹笛,炊烟四起的景象,看到纯粹的大自然的风光,自然而然便会有感而发,那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他们喜欢这些景色,所以就能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如此优美的作文。

    但是,现在由于工业的发展,大自然的破坏,只剩下人工美景,已无处可寻纯粹的自然之美,自然气息了,也无法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和喜爱,孩子们就无法写出像“牧童吹笛、炊烟四起”一样的文章了。如何让现在的孩子们也写出那样优美的文章,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引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

    只有他们喜欢了,乐意写作,有话可说,他们才能写出真情,写出真实,写出美。否则就只能拿套话来应付了事。

    民国小学生作文观后感---陆路

    [民国小学生作文观后感---陆路]“【民国小学生作文】春郊游记……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民国小学生作文观后感---陆路.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近期网上惊现民国小学生的春游作文,受到网友的追捧与大量转载,不少网友拿之与现在小学生作文进行比较,大呼对现代小学生作文的失望.文言文与白话文本就是不同风格与规范的文字系统,在通行白话文的当代,语文课本中其实是一直有古文的学习的,甚至不少学生对之反感,认为学习古文是无用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中,古文一直流传下来,是有它独特的功能与意义的.的确,文言文有它独到的语言美感与意境.但是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所起的积极意义相信也不用多说的,而且白话文推广至今,在我看来还是利大于弊的,观后感《民国小学生作文观后感---陆路》.再说小学生作文,首先,时代不一样了,民国时春游见到的牧童,黄牛,青山,绿水,这个时代的小学生该到哪里见到?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生动有趣的自然景象,又如何要求他们把春游作文写的生动传神?他们自身没有感受过,却要强迫他们拿出作文,那么结果只能是照着范文编,照着模式套,拿出来的东西连他们自己都感染不了,又如何感染别人?其次,现在小学生的思维的确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束缚,他们要学习太多的东西,接受家长太多的期望,他们的童年不再是他们的单纯快乐的童年,而是被社会没收了的童年.我觉得现在的小学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快乐的,比起民国的小学生,他们是忧伤的,那么又怎么写出快乐的春游作文?最后,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习惯了学习模板,这也许是在现在残酷的考试制度之下,必须要学习的东西,他们往往收起了自己的独特的思维,而学习了所谓的万能公式,也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些模板,遇到什么问题,只要生硬的搬上去就好,我不知道这是为了考试,还是老师为了投机取巧,总之,我比较不喜欢这类的东西.但是,说到底,我们一样不知道民国的这篇生动有趣的春游作文是不是也是模板搬套出来的成品,所以也不能就仅仅表面的东西去太过职责现代的小学生作文,凡事皆有因果,我们还是应该理性而全面的看待问题. 〔民国小学生作文观后感---陆路〕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民国小学生作文为什么迷人

    与现在的小学生作文相比,虽然依然单纯,在写作方式上却有不少的差别。

    不仅是作文的长短上,主要是少去了很多填充性的内容,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在用他们自己的眼光真实的记录自己生活周围的事情和人物,有一种真正的属于他们的世界观和情感,有些甚至是现在小学生看了也觉得可笑的,但它们更淳朴,更贴近幼小的心灵,更直抒胸臆,没有制式的影响。 记得小时候,甚至是初中的时候,总是习惯在后面来几句烘托主题的傻话,比如: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天、看着慢慢远去的老人,我和同学们都暗处会心的微笑。

    想象那时写作文多傻啊,明显比民国时候的学生逊色很多。

    民国小学生作文为什么迷人

    与现在的小学生作文相比,虽然依然单纯,在写作方式上却有不少的差别。

    不仅是作文的长短上,主要是少去了很多填充性的内容,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在用他们自己的眼光真实的记录自己生活周围的事情和人物,有一种真正的属于他们的世界观和情感,有些甚至是现在小学生看了也觉得可笑的,但它们更淳朴,更贴近幼小的心灵,更直抒胸臆,没有制式的影响。 记得小时候,甚至是初中的时候,总是习惯在后面来几句烘托主题的傻话,比如: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天、看着慢慢远去的老人,我和同学们都暗处会心的微笑。

    想象那时写作文多傻啊,明显比民国时候的学生逊色很多。

    求10篇小学生读书笔记的范文,字数在50-70字

    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三篇「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六篇「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七篇「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国学征文是什么?(小学生写的)给我一个范例

    国学经典征文一:漫步国学乐园,撷取心灵的那份静谧

    时至大学,空闲时间骤多,也终于有时间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年轻人,或许开始爱看网络小说,但渐渐的我发现与那些"垃圾食品"相比,国学经典才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灵魂,当然我们也将不再拥有凝聚力、生命力。细细品读国学经典,就会品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品悟国学经典 ,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价值。国学经典引导着我们追求真善美,适应大自然的生活环境,顺乎天时,合乎人情,与时俱进,保持一颗永久年轻快乐的心。国学经典,其中多有思想义理,人生真谛。不仅古已有之,至今犹有价值,而且永远对人有用。如今在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及海外华人文化圈里,都越来越重视国学经典的训练与学习许多著名的高校也兴办起国学院,孔子学院更是遍布全球各地,"国学热"悄然兴起。国学经典给我的给我的初印象就是经典的份量,让我从心底产生一种敬畏。我怕以我浅薄的学识难以领悟其中的奥妙。但当我手捧经典,细细品读,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似乎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浅读国学,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正直、谦逊、智慧与乐观。《论语》:"言忠信,行笃敬。",教导我们做人说话应当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这就是先人的高尚品德,我们中华儿女有何理由不去继承?!但反观如今社会,似乎并非如此!如果大家都听从经典里的这句名言,并且真正去履行,那么哪会有三聚氰胺,哪会有瘦肉精,哪会有染色馒头……《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早就告知我们,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不遇到疑难问题呢?既然我们都有不懂的问题,那就说明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品质不能缺少,眼下这个浮夸成风、利益至上、充满享乐主义的社会是不是该经历一下国学经典的洗礼呢?!追名逐利互相攀比成风,这是很成问题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他人堕落的同时,我们应秉承自己的原则。学好像登山一样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学好看似挺难,但不能因为这而去学坏吧!再难的事,只要坚持有何不成?再简单的事不去做,何时能成?!事在人为!《晏子春秋》有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国学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选自《礼记》),努力工作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事的办法,我们应从中学到的是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民国语文”为什么这么热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五六年前曾影印推出过民国时的一套国语课本,丛书包括1917年张元济校订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1932年叶圣陶和丰子恺编绘的《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册)与魏冰心等编写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上下册),一共6本。

    这些已经“发黄”的书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却突然在这一两年间火起来。断货,重印,其他出版社跟进……民国语文课本一本接一本地面世,成了书界一大热点与风景。

    而这股民国语文热,似乎又多多少少带着一种现实的指向,一种对现行教材与教育模式无言的对比。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教育,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2009年,上海作家叶开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去年,浙江语文老师蔡朝阳与郭初阳、吕栋等20余位中小学语文老师成立“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目多方质疑,并推出了《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

    而近年来,中国文化界、出版界和学术界出现的“民国热”,从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知识分子、作家、报人的事迹,开始向小学语文课本、小学生作文和小学生读物领域蔓延。今年,民国小学生语文课本和读物的出版,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

    三类民国语文读物带热市场 今年1月,邓康延主编的《老课本,新阅读》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此,民国语文的出版序幕被拉开。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小学生民国语文类出版物,基本可分三种:民国小学生语文课本、民国小学生作文和民国儿童读物。 语文课本方面,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开明书店民国时期出版的系列语文课本,共计三套,每套四册,分别是《开明幼童国语读本》《开明儿童国语读本》以及《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这三套书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图,共440篇课文。还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民国语文》,分为“初小选粹卷”和“高小选粹卷”两本。

    中华书局则出版了闫苹主编的《民国经典国语课》。 民国小学生作文方面,新星出版社有《民国模范作文》;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民国小学生作文》,荟萃了民国时期出版的大量优秀小学生作文。

    此外,董志渊、潘筱兰还主编了《老作文·新阅读:民国小学生作文》,吴继铨、瞿世镇也主编了《民国小学生作文》。 民国小学生读物方面,海豚出版社推出的“幼童文库”将于近日上市。

    该社社长俞晓群称,该书是以民国时期上海商务版的“幼童文库”为蓝本重新进行修订和设计的,首批10本。下一步,该社还将操作“小学生文库”等。

    对于中国文化现实的反思 诗人西渡说,民国的教材在语言上更考究,从文章上看,更儒雅,更从容。现在回头去看民国语文,还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资源。

    好像我们自己渐行渐远,忘了我们的出发点,民国语文当中的很多优点,我们自己丢掉了,需要重新去发现它,重新去认识它。但也不是说,我们完全要走回头路,这也是走不通的,我们本身的语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语文研究专家王林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最重要的特质是它的儿童性非常充沛,也非常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其次,它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抱有扬弃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它里面有一种非常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我感觉那个时候的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很有政治理想……但是它和儿童性不是背道而驰的,而是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讲述的爱国主义。

    从民国语文中学儒雅、真诚 俞晓群觉得,重温民国,首先是为了弥合一段历史的文化断层,它的大背景是在大历史视角中,“我们仍然处在五四时代”。民国时期许多人物的创作,实际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文化水准,比如图画书。

    俞晓群说,从浩如烟海的民国典籍中选书,也要多一点研究,多一点经典意识。“幼童文库”就找到了三点依据,一是名社,商务印书馆;二是名编,王云五先生;三是名著,“万有文库”、“幼童文库”和“小学生文库”等。

    西渡认为,从语言上说,我们从小要学习民国语文的儒雅,以及节奏上的从容。“其实语言教育的是人,我们实际是语言所熏陶出来的。

    我们的语言急促,我们的语言浅白,其实会影响到我们为人处世上,我们行为方式都受语言的影响。” 用《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的话说:许多孩子已被“调教”得甚好,他们很懂得迎合老师,就像大人会奉承领导一样。

    好作文的标准究竟如何?是合理想象、感动老师为大,还是质朴纯真、真情实感最妙? 赵长天认为,作家创作也会虚构,虚构和真实并不矛盾。“真”源于情感的真实,而多数孩子的虚构只是为迎合老师,文章写出来自然就难看。

    “小学生作文的最高标准是童心童趣,因为孩子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但现在孩子却只写老师要求的话,最后来一句:这个说明了……”赵长天看到的大量作文都如此。

    让孩子从“假大空”回归“真善美”,一本作文书的推动力远远不够。语文教育方式应该有所改变,现在的作文往往要求突出某一主题,其实没必要。

    好的作品是多意的。赵长天指出:“文字是一种工具,掌握它有一定规律和标准,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不能因此就把教学工作变得教条、死。

    民国时期的《共和国教科书》的优缺点有哪些

    方钧 (作者), 范源廉 (注释 解说词), 刘宝慈 (注释 解说词), 沈颐 (注释 解说词), 李步青 (注释 解说词)

    在内容的选取上,涵盖道德、自然、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涉及书信、日记、收条、请假条、票据、账簿、演讲稿等实用文体。不骛远,注重趣味和常识,着眼于立身、处世及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课文中的生字多少、字句长短、笔画繁简、意义深浅,均依照学年制循序渐进;甚至所述花草景物,也根据就读学期的时间顺序排列,便于让学生随时观察学习。

    本套《国文老课本》经过重新整理编辑,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原书手写体、一课一图的风貌和全部内容,还附有生字词的注音释义、简体对照和现代汉语译文,力求让学生领略汉字和国学的传统底蕴,感受百年传承的务实教育,学习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知识和胸怀,堪称一部佳美的课外读本。修身老课本 书名:修身老课本 系列名: 民国老课本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市场价:32元/套(两本)

    平装: 28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8292336

    条形码: 9787538292336

    品牌: 朗读者图书

    ASIN: B0054NTA22

    编著:方钧 (作者), 范源廉 (注释 解说词), 刘宝慈 (注释 解说词), 沈颐 (注释 解说词), 李步青 (注释 解说词)

    修身教育始于清末,兴盛于民国初期。当时的编写都只有一个目的,即培育儿童的品性,使他们懂得自爱、自立、自助、自治的道理,了解自身所处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鼓励进取的志气,并指导实践生活。

    在选材上,本套修身课本博采众长,以“诚”为宗旨,从学校、家庭、自身、社会以及国家五个方面,采用德目主义和人物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编写。所谓德目主义,是把人类道德经验概括为德育内容,罗列成各种“德目”。人物主义,则是将中外著名的道德典范人物的故事,选编成具有德育价值的课文。本套修身课本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现代公德意识的培育,采用温故而知新的圆周法编写,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课文内容紧贴近代国民道德要点,从儿童生活环境出发,不好高骛远,非朴实可贵。

    本套《修身老课本》系列,是经过重新整理编辑的,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新式修身教科书》原书手写书法、一课一图的风格和全部内容,还附有简体对照版和现代白话文翻译,力求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道德的浸润,树立修身的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 《民国老课文》是从开明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众多经典版本的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以及修身教科书中,选取经典课文荟萃而成。精选的课文篇目以国文(文言文)和修身课文为主,兼有一部分国语(白话文)课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理进行编排,以切合儿童认知心理。其内容涵盖了修身、游戏、历史、地理、政治、自然、实业、人事、国民知识、世界知识以及日常应用之事,力求做到丰富开阔,为儿童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套重新整理编辑的《民国老课文》,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书手写书法、精美木刻版画插图的风格,还附有简体对照版和现代白话文翻译,对生字生词,以今天的习惯进行了注音和释义,力求让学生从中领略汉字和国学的传统底蕴,感受百年传承的务实教育,学习根植在民族血脉中的知识和胸怀,堪称目前最佳的课外读物。 民国时期,小学生的教材和课外阅读书籍,都是当时最好的编辑和学者编纂。这套国语老读本,是从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知名出版机构为小学生编写的经典国语读本中精选出来,精心编成。课文内容包罗万象,视野广阔,充满了启蒙时代的质朴气息。

    以《开明国语课本》《世界第一种国语读本》为代表,民国时期各个知名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的国语读本,相当于今天的课外阅读。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成为时尚,白话文教科书畅销一时,地位迅速得到确立,成为国民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

    当时的国语读本作为国文课的辅助读物,在编排上力求突出自己的主张和宗旨,以切合儿童心理、丰富儿童生活为先,充满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其内容涵盖了爱国教育、修身、文艺、历史、地理、自然、卫生、新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非常全面地为儿童提供启蒙教育的养料。这些丰富的内容,在今天看来,不仅没有随着历史变迁而落伍,反而更加突出了人本主义的立场,显得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