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与改进

    1.企业标准体系中管理标准如何进行考核

    在专业管理考核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强调七个体现,来保证标准符合企业实际。

    一、考核标准要体现公司管理要求 所设定的考核标准,首先要体现公司设置本部门或岗位的目的,目标的达成与否直接关系企业该项专业管理水平。 以某企业安全专项管理为例。

    该企业以“本职安全管理”为内容,在“保持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货运事故为0”目标前提下,提出培训本质安全人,达到:想安全(员工都要有强烈的自主安全意识);会安全(员工具有本专业岗位知识和熟练安全技能);能安全(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制度,能熟练地操作设备和工具)。做到本职安全岗:岗位无隐患(安全要超前预想、预警、预防,及时消灭岗位隐患)、操作无失误(严格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按标准和程序严格操作)、管理无缺陷(全面提高安全执行力,严格管理、精细管理);形成本职安全场:要求各基层单位从自查自评、人机配合、封闭管理、指挥工的培训、员工培训及安全预知、安质员作用的发挥、自主管理及主动管理、站 队安全基础达标八个方面抓好安全工作,形成大安全的工作氛围,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考核标准要成为被考核单位的“作业指导书” 专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项目多且工作缺少定性,为达到管理目标考核项目指标量化、评价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目的,成为指导被考核单位管理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我们可以将专业管理工作按公司职能管理角度分解成专业目标,再将专业目标分解后形成考核项目,然后针对考核项目的要求,结合岗位要求,分解成具体的考核标准,使考核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完全融合,真正成为各单位、部门、岗位管理的“作业指导书”。 例如在“物资管理”这一考核项目上,我们将考核内容细分为“消耗控制管理、物资计划管理、物资使用过程管理、废旧物资管理”等4项内容,对每项内容有具体描述。

    在“消耗控制管理”这一项目中,按照公司年度可变成本指标测算后,分解各基层单位的月度消耗指标,这样各单位在实施这项工作时,对工作内容、标准就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便于按标准开展此项工作。 三、要充分借助规章制度、程序文件细化考核标准 在职能部门制定各项专业管理考核标准前,需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要梳理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程序,指导基层。

    如设备管理,职能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设备管理制度,指导基层单位如何管、用、养、修设备,同时要对基层单位的机械设备建立台帐,实行动态跟踪。基层的单位可以根据专业设备管理的考核内容,建立具备本单位特色的岗位标准。

    如“状态监测、强制保养、视情修理”的模式和设备巡检制度,通过合理规范设备的计划维修,落实设备责任承包制,制定完善的设备维修体系及区域职责划分,明确所属设备的技术责任负责人、责任班组、班组责任人,做到每月有普查、每周有计划、每日有安排。 四、考核标准坚持职责界定清晰,责任到人、到岗 各项工作都按标准进行分解,要明确规定主管人、责任者、配合者、考核者、工作程序、质量记录、工作频次,从而做到的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使考核标准有据可循。

    例如生产组织管理考核。对现场由多个协作站队完成的生产组织,可以采用现场行为记录法的写实考核形式对参与生产的各作业队、设备队影响生产的因素每班次进行现场行为记录,经当班调度审核确认后,交负责生产组织考核管理人员进行汇总。

    生产组织管理标准涉及的考核指标要界定清晰:约束指标、激励指标、否定指标,缺一不可。约束指标主要考核生产准备过程、生产组织管理过程;激励指标主要考核作业效率、主动协调、工作质量方面;否定指标主要考核质量事故、服务态度、执行力方面。

    有针对性地发挥考核具体评价作用。 五、考核标准尽量具体、量化、程序化 有了明确的考核标准,就可以促进工作改善的指导方向;更要保证职能部门专业目标与基层单位目标保持一致性,避免目标重复或断层。

    具体专业考核标准还要明确目标完成期限;目标的可对比性,不但与不同的单位、班组相对比,而且与自己的进步程度相对比,体现公平。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奖励前三名的考核,可以将考核前两名确定为在考核中绝对考核分值前两名者,第三名考核奖设为进步程度最大奖,既坚持考核标准的“标杆”引导的方向性,也根据各基层单位组建时间长短不一,保证各单位的努力程度有相应的认可,并对基层单位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六、考核标准要体现轻重缓急 考核标准可以分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突出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引导基层单位的管理提升。 考核标准一是体现职能管理的要求,引导基层单位按照考核标准逐项落实管理工作,二是通过标准不断提高,引导基层单位工作的自主管理。

    在拟定考核标准时,我们注重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的选定和提炼,使标准在切合当前工作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分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 如在治安管理考核中,设定“安防体系”这一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将“安防措施、设施管理、安防检查、突发事件处理、重点区域防范”等五项内容,作为单位部门的基本要求,但这五项不能充分体现各单位防范。

    2.如何实现质量体系的自我完善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实施有效的质量监视和测量,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质量监视和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对监视或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要查明原因,及时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尽快解决,并对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此外,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进行。

    2

    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建立自我完善机制,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施内部审核,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有效,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则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体系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资源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做出评价。

    3

    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文件持续适宜有效,使其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质量体系文件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法规,应进行不断完善,使该文件在符合ISO9000

    标准的同时,又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随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最终都是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并使这些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的,但是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的修改,都应是严肃的,经过严格审批的。

    4

    继续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做好准备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企业质量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

    3.企业卓越绩效管理自我评价报告

    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都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有效管理。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否则企业将出现“生存危机”。因此,作为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各类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

    如:TQC全面质量控制、TQM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等,目的是为了通过追求企业的卓越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为人类、为社会创造财富。 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结构主要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7大部分。

    核心的内容主要还是从“质量管理”的领域来实现企业经营的卓越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同属于质量领域的管理标准,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或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或组织的竞争能力。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从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着手,旨在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最迫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使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好比一个企业员工的考评成绩,虽然都合格了,但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多少分,与其他员工的差距有多大,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改进方向如何等等,只是仅仅知道自己已经合格了而已。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考虑的范围则更深、更广、更全、更系统,它不仅对员工考评结果进行统计,还对考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差距,寻找改进方法等等。

    它将所关注的质量管理上升为经营管理的大质量管理范畴,强调企业的战略策划与经营结果和社会责任,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自我评价与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运营管理。此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企业的运营管理如果不能体现具有可比性的经营结果或绩效,则根本无法谈论卓越与否,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之分。

    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卓越,必须做好各方面的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为进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自我评价或第二方、第三方评价提供证据。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数据统计不全或数据统计失真的现象,企业在正常的运营管理中对数据的统计工作表现得相对较弱,真正重视的程度不高。

    因此企业的决策更多的是凭经验、凭直觉来完成。而国外的企业则非常重视数据信息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一切以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分析就没有决策权。

    因此,如何改变企业对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是每个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要真正理解所谓的: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没有信息就没有决策,没有差异就没有竞争的含义。 一个企业如果要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那么它首先必须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据与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只有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比较,才能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国家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一个经营模式框架,提供一个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的检查表,为国家质量奖与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提供评价依据。因此,企业要深入理解和利用这一质量管理方法,并通过自我评价来不断提升企业各方面的质量与绩效,真正实现企业或组织的卓越。

    4.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要多少分

    1.1 定义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P2中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给出的定义:

    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上述定义的基本点是:

    a) 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建立了标准体系,

    且正有效运行;

    b) 企业各管理环节均实行了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内容即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使企业各管理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开展创建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

    1.2 确认方法与级别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的获得,最终由企业申请,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地方政府的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审核确认。其方式是以审核得分的多少定级别:规定的基本分为400分,加分项为100分;总分为500分。按得分多少分为四级:

    A级:基本分280分以上;

    AA级:基本分32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00分以上,加分后总分达350分以上;

    AAA级:基本分达37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360分以上,加分后总分达420分;

    AAAA级:基本分达390分以上,同时总分达45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380分以上,同时总分达460分以上。

    1.2 程序和活动内容

    程序策划编写标准试运行评价与改进申请确认活动

    内容·组织培训;

    ·完成对企业标准化要求的基本工作;

    ·完成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组织培训;

    ·编制:制、修订标准计划;

    ·完成各项标准文本的编、审、批;

    ·发布标准。·下达标准体系实施令;

    · 编制:标准实施计划;

    ·组织标准宣贯;

    · 各部门实施标准,形成记录。·组织培训;

    ·成立自我评价小组;

    ·编制:自我评价计划;

    ·实施评价;

    ·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改进。·报送申请文件;

    ·迎接现场审核;

    ·按审核意见持续改进。标准规定试运行必须有三个月。试运行三个月后方可以组织自我评价。企业自我评价与改进,继续运行三个月后方可以申请社会确认。

    5.企业标准化体系怎样建立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主要有以下步骤: 一、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机构设置以及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首要考虑的应能满足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需要。

    企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各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基础工作。企业设置什么样的标准化管理机构,配备多少标准化工作人员,应根据其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规模、复杂程度、标准化工作量而定。

    1.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企业设专兼职机构(如标准化科、处、室),在企业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各职能部门和车间设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

    第二种形式:设立以企业最高管理者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具体标准化办事机构设置与第一种形式相同。

    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企业标准化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所决策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准化规划、计划和重要标准审批等。 第三种形式:企业不设专职标准化机构,而是指定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协调。

    2.标准制定和发布的分工 (1)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第一管理者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总经办、厂长办或企管办),各管理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技术主管或总工程师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技术处、设备处),各技术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工作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其他各处室和各基层单位各对本部门的工作标准负责。 (2)一般情况下,全部标准均应由标准化管理机构报标准化委员会讨论、协商、修订、通过、批准;其中技术标准应由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批准。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发布令,由企业第一管理者签发。 3、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 (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证; (2)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3)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4)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企业标准化培训 企业标准化培训有企业外部组织的培训和企业自己组织培训两种。外部培训企业可派代表参加;企业自己的培训,企业有关人员都应参加。

    标准化培训的对象和要求: 1.各级领导干部:要求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管辖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能贯彻和运用。 2.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对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应经过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培训资格的标准化部门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

    3.一般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三、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企业依据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规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 2. 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 3. 规定实施标准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 4. 规定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5. 规定贯彻各级有关标准的程序和方法; 6. 制定标准化规划、计划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 7. 规定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 8. 规定标准化成果奖励工作程序和要求等。

    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的内容一般是: 1. 制定、修订企业标准项目的规划、计划; 2.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计划; 3. 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 4. 实施标准的项目计划; 5. 标准化培训计划。 五、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如下: 1.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信息 (1)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有关最新科技成果; (3)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4)生产(服务)过程及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技术数据; (5)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及国内相关标准。

    2.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一般在起草标准草案之前要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参加起草小组的人员和人数,应根据所起草标准对象而定,一般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岗位的骨干组织。 起草小组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优选,必要时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

    3.编写标准送审稿 将标准草案连同标。

    6.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要多少分

    1.1 定义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P2中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给出的定义: 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上述定义的基本点是: a) 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建立了标准体系, 且正有效运行; b) 企业各管理环节均实行了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内容即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使企业各管理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开展创建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

    1.2 确认方法与级别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的获得,最终由企业申请,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地方政府的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审核确认。其方式是以审核得分的多少定级别:规定的基本分为400分,加分项为100分;总分为500分。

    按得分多少分为四级: A级:基本分280分以上; AA级:基本分32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00分以上,加分后总分达350分以上; AAA级:基本分达37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360分以上,加分后总分达420分; AAAA级:基本分达390分以上,同时总分达45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380分以上,同时总分达460分以上。 1.2 程序和活动内容 程序策划编写标准试运行评价与改进申请确认活动 内容·组织培训; ·完成对企业标准化要求的基本工作; ·完成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组织培训; ·编制:制、修订标准计划; ·完成各项标准文本的编、审、批; ·发布标准。·下达标准体系实施令; · 编制:标准实施计划; ·组织标准宣贯; · 各部门实施标准,形成记录。

    ·组织培训; ·成立自我评价小组; ·编制:自我评价计划; ·实施评价; ·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改进。·报送申请文件; ·迎接现场审核; ·按审核意见持续改进。

    标准规定试运行必须有三个月。试运行三个月后方可以组织自我评价。

    企业自我评价与改进,继续运行三个月后方可以申请社会确认。

    7.如何建立完善的企业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合理,部分考核指标无法有效体现对核心工作职责的考核,管理者也存在着无法界定具体考核指标的考核结果应用是属于岗位管理还是绩效管理的范畴、如何科学界定岗位考核周期等困惑。

    其次,机关处室和管理岗位人员可量化指标少,非量化指标不好评价,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大锅饭”的思想。 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虽尝试采取“强制分级”等措施,但由于可量化指标少、操作难度大等原因,效果不理想。

    最后,H公司现有的两级考核体系应进一步提高,从系统性、可操作性和理论水平上同时有所提升,使考核应用更加合理、全面,绩效管理体系更加系统,既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又兼具较高的理论水平。 根据公司的现状及发展需要,有以下的解决方案: (1)构建分层分类的考核模式 针对职能部门的不同工作特征,分为服务、管控两大类,分别进行考核,构建分层分类的考核模式。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情况,区分不同岗位特征、职位类别的特点,建立起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避免绩效考核一刀切或是权责不清,无法量化评估的问题。 (2)量化职能部门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而目标又是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而职能部门的目标量化又是目标管理中的难点。

    许多企业的职能部门考核陷入停滞、卡壳,甚至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设计合理的职能部门目标。如何设计可以量化、可以衡量的职能部门目标,一直是长期困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难题。

    通过量化和方法的有效运用,使职能部门的目标量化变得相对容易、有效,对职能部门进行量化考核也可以成为现实。其中,华恒智信顾问专家团队指出,对服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核:效率(时间、节点、管理工作数据采集)、履职情况(多维度、单维度、目标完成情况)、临时性任务的完成情况。

    管控部门则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核:被管理部门完成情况、职责情况、硬性指标等等。 (3)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 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绩效考核后增加反馈环节,采用绩效面谈和关键骨干绩效座谈的方式,与员工交流工作改进思路,可有效促进组织工作绩效的提升。 绩效考核不仅是绩效评价,也是员工改进工作的指导方向,完善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可以使得被考核者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提供明确的改进方向,从而促使员工不断提升员工个人整体素质,提升个人工作绩效,进而促进组织工作绩效的提升。

    (4)科学应用绩效考核成果 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员工一年的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更在于如何应用绩效考核的成果,使之为提升员工个人整体素质服务。 要实现绩效考核的这一目标,应将业绩导向的绩效考核结果用于绩效薪酬的评定,将任职和能力导向的绩效考核结果用于评先树优、职位晋升,从而真正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8.个人的优点与缺点自我评价

    (1)优势分析

    个人优势是求职就业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形成鲜明的自我定位,在招聘者面前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认识。

    专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起多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职业方向,因而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要善于从中总结,真正化为自己的智慧;而知识面的合理构成则会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劣势分析

    很多人都不喜欢直面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讳疾忌医,是许多人的通玻其实,劣势并不总是一无是处。知道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盲目自信,趾高气扬;分析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因为劣势而无端自卑,垂头丧气。与优势分析相似,劣势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不足。无法想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专业学得并不好?那么请你尽量弥补。知识面狭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广泛涉猎。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你尚且年轻,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性格弱点。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难担当企业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办法,使自我趋于完善。

    经验缺乏。也许曾多次失败,就是找不到成功的捷径;需要你做某项工作,而之前从未接触过,这都说明经历的欠缺。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

    扩展资料

    第一,不太善于过多的交际,尤其是和陌生人交往有一定的难度7a64e78988e69d8331333433616162,但是交友慎重;

    第二,办事比较死板,有时容易和人较真,但是比较遵守单位既定的工作规范,有一定的原则性;

    第三,什么知识或专业都想学,什么也没学精,但比较爱学习,知识面比较广;

    第四,对社会上新兴的生活方式或流行的东西接受比较慢,但是比较传统,不盲目跟随潮流;

    第五,对我认为不对的人或事,容易提出不同意见,导致经常得罪人,但是比较有主见,有一定的原则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