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知识点总结
1.高中生物遗传知识汇总
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减Ⅰ分裂(初级精(卵)母细胞) 减Ⅱ分裂(次级精(卵)母细胞) 染色体 间 前 中 后 前 中 后 末 2n 2n 2n 2n n 2n n n 考点2 配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 联会期:同源染色质两两配对 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上下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 前期: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整齐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形成4个精子细胞或者 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2、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注:判断细胞图的三看原则: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是否有行为(配对、分离或上下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受精过程1、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意义:有性生殖过程可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双螺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基本骨架: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碱基按照A—T、C-G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1、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 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2、DNA、基因和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过程:①解旋 ②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③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边 特点:半保留复制、解旋边复制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有时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解旋的两条单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聚合酶)和能量(ATP)2、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及意义 实质:以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遗传信息的的转录和翻译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条件:模板(解旋的1条单链)、原料(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 酶)和能量(ATP) 碱基配对原则:A-U、C-G 产物:mRNA 、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② 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所引起的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呈线型排列,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考点4 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高二生物遗传与变异总结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 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3、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4、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5、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 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③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8、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自我复制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9、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10、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二、DNA的结构和复制名词: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语句: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3、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3.高中生物遗传总结及经典例题(详细)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0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0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0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0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0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0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0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0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伴性遗传分为XY型和ZW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和病父子病。
扩展资料
伴性遗传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伴性遗传
5.谁能帮我总结一下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1. 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3.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 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6.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7.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8.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9.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10.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1.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 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12. 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13.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14.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5.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16. 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17. 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8. 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9. 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20. 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21.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
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22. 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
49%。 23.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24.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5.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26. 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27.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28.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29. 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6.求高中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知识点知识总结和专项习题,快高考了,谢谢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一、遗传信息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实验表明: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菌转化为S菌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病毒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 细菌 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蛋白质 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DNA 。
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 细菌 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蛋白质 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 DNA 却进入细菌的体内。
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噬菌体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
如果结合上述两实验过程,可以说明DNA是 遗传物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如烟草花叶病毒。
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所以说DNA是 主要 的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1、DNA分子的结构1953年,美国科学家 沃森和英国科学家 克里克 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 双螺旋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
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 磷酸 、一分子 脱氧核糖和一分子 碱基 。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鸟嘌呤 (G)和 胞嘧啶 (C),因此,脱氧核苷酸有4种: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 胞嘧啶 脱氧核苷酸。
很多个脱氧核苷酸 聚合 成为 多核苷酸链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双螺旋 。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T,C-G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 遗传信息 。
若含有碱基2000个,则排列方式有 41000 种。例. 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C )A B C D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一、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时间: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特点:边 解旋 边 复制 , 半保留 复制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 、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酶、能量意义: 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 脱氧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 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 多核苷酸链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 氢键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 核糖 、一分子 磷酸 和一分子 碱基 。
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尿嘧啶 (U)、鸟嘌呤(G)和 胞嘧啶 (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 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 ),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通常是 单 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tRNA 、rRNA 等类型。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 遗传信息,并具有 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 性状 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1)转录 场所: 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 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2)翻译 场所: 核糖体 模板: mRNA 工具: tRNA 原料: 氨基酸 产物: 多肽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mRNA 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 氨基酸 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 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简介一、基因操作的工具(1)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 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一— 质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1) 获取目的基因 (2)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3)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 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7.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一、相关概念
1、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家族系谱图: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深色表示患者,以罗马数字(如I、Ⅱ等)代表世代,以阿拉伯数字(如1、2等)表示个体。
二、X染色体隐性遗传
1、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三、X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高二生物的遗传模块,经常会出现考查遗传病鉴别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XaXa
2、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三、Y染色体遗传
1、人类毛耳现象
2、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四、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1、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隐性遗传
父正女病——常、隐性遗传 母病儿正——常、隐性遗传
②、已知显性遗传
父病女正——常、显性遗传 母正儿病——常、显性遗传
3、不能确定的判断:
①、代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可能为显性遗传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1/2——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
i、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ii、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为伴Y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