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编辑怎么判定稿件是否抄袭

    1.编辑说文章涉嫌抄袭了,怎么办

    抄袭指控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个挺尴尬的事情,谁也不希望自己辛苦码出来的文章就给说成是抄袭别人的。但是话说具体到每个小方向,用到的原理也就那么几个,写的挺好的句子也就那么点,有时候“借用”一下也是可能的。但是现在期刊的查重都比较严格,查重软件又越来越强大,给找出来的概率也是不小的。总的来说,抄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有处理经验的人也不多。

    俺今年就遇到这个尴尬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还不错,年初就写了一篇文章投到方向上的一个比较好的期刊,但是这个期刊的审稿周期比较慢,按以前的经验,差不多要半年的样子。文章投出后一个月,刚好有个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3034workshop,导师就让去参加并且做个报告,因为这个workshop要交一份的长摘要,当时也没多想,就图省事,就把那篇文章中间抽取了一些句子,中间加上点连词,就交上去了。

    后来呢,文章审稿意见回来了,4个审稿人都觉得文章挺不错的,只是有个审稿人觉得这么不错的结果中间应该多点detail,所以好几个comment都是要加一些细节的,所以就minor revision了。按理说这个事情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可是修改稿交上去后,编辑在例行公事plagiarism check的时候发现了有150字overlay content了,原来是那篇会议文章给放到了网上,被检索到了,

    主编就要求澄清一下,文章还是要求minor revision,俺当时没有把事情想的多严重,刚好读到的该期刊的一篇文章脚注里面有这么一句:This paper is an expanded version from the XXX workshop in XXX。俺也就照着搬上去了,然后在cover letter里面跟主编解释了一下说其实是这篇文章写得更早。导师还说呢,是不是还是把类似的内容重写一下呢。俺还引经据典地搬出来那篇文章,说服导师人家也是这么搞的。其实心里是觉得反正文章十有八九给接受了,还花时间重写多麻烦。

    然后呢,主编大人就生气了,写了一篇长长的邮件跟俺说了要怎么做,简单翻译成中文就是:

    不要在脚注里面那么说,而是要引用那篇会议文章。脚注的做法只适合于与该会议相关的special issue。但是现在这篇文章是regular paper,脚注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在introduction里面加上一些描述,要说清楚这篇文章是怎么拓展原来的会议文章的,而且这些描述要有具体的技术细节,而不能泛泛地说'more in depth than preliminary results in [x]'.

    即使已经做了这些事情,还要重写相关的部分。修改稿还要经过抄袭检查。目前重合的部分有150个单词,要控制在50个单词一下。

    我想,主编肯定是好意帮忙的,要不是看在其他审稿人都觉得文章不错的份上,估计就给拒了。但是要求也不好弄啊,毕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的啊。而且要重写那些以前觉得不错的句子也不容易啊,琢磨了好几遍的句子还要改的面目全非。但是也只能照着主编的意思去改了。文章不管怎么说,费了这么番周折,还是给接受了。但是中间学了点教训:不要图省事,写文章,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2.法律上怎么判定抄袭和雷同

    判定抄袭有两个标准: 第一,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

    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界限,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63533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 1、“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 2、“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雷同指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

    拓展资料: 1、目前没有法律对“抄袭”作出明确的定义,在实务中会引用国家版权局的“权司[1999]第6号”对抄袭行为的答复中的相关内容。 2、该答复中对“抄袭”的解释:一、著作权法所称抄袭、剽窃,是同一概念(为简略起见,以下统称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

    抄袭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一样,需具备四个要件: 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 第二、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 第三、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第四、行为人有过错。由于抄袭物需发表才产生侵权后果,即有损害的客观事实,所以通常在认定抄袭时都指经发表的抄袭物。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是,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发表。 参考资料: 抄袭(名词)_百度百科 雷同_百度百科。

    3.如何来判断是否构成抄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抄袭和剽窃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一样,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1、行为具有违法性;

    2、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

    3、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

    由于抄袭物在发表后才产生侵权后果,即有损害的客观事实,所以通常认为抄袭时都指已经发表的抄袭物。

    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抄袭和剽窃一般来说遵循三个标准:

    1、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2、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过了“适当引用”的范围(适当引用范围有“量”和“质”两个方面);

    3、引用是否标明了出处。

    4.稿件初审通过,终审好过吗

    初审过了,终审一般就很快了。

    但是由于初审时期,杂志社可能还会收到少部分稿子。有些写手是砸着截稿日期投的。

    所以会放几天。等一等,过稿了自然会通知你的。

    千万不要去催编辑,不然他没耐心随便看下就还给你了。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顺其自然,好稿子自然是会被支持的。编辑们的工作是多的,终审也是更要斟酌和仔细的。

    严格意义上讲,期刊的选稿应该是“不让一篇优秀的稿件漏选,不让一篇拙劣的稿件入选”,同时应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但是在编辑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员相对较少,一般期刊的主编均为兼职,没有大量时间用于稿件终审,编辑部也不可能将全部稿件的取舍工作交给主编定夺。

    通常,主编会委托下放一部分权利,让编辑部在初审和复审中对稿件进行严格把关,留给主编终审的稿件只能是稿件中相对较为优秀的稿件。作为学术期刊,受知识面限制,编辑不可能对所有学科的稿件进行完全准确的评价,只能参照专家意见以及稿件本身的写作等进行评判。

    稿件学术水平主要依靠外审专家评判,而稿件的写作水平、规范程度、写作态度等成为编辑部取舍稿件的重要因素。比如,《水科学进展》每年收到作者投稿1300余篇,而最后能够被录用稿件仅130篇左右。

    编辑部5位编辑,每天要处理包括稿件的初审、送审、复审、大量校对工作以及各种编务工作,不可能对每一篇稿件都严格意义上的审读。其中,很多平常写作中不太注意的地方可能成为稿件被“毙”的原因。

    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工作总结如下,供投稿者参考。一、态度决定一切 有些作者投稿,仅编辑部初评后认为质量尚可,但需作者做一些修改后可以送审,编辑部提供模板请作者参照修改。

    有的作者非常认真,严格按照模板进行编辑、整理,而有的作者态度非常不认真,简单回复“稿件已按照格式修改”。事实上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7376263,根本就没有进行修改,这样的作者会给编辑部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就是做事不严谨,连简单的照模板修改工作都做不好,如果该稿件日后录用后让作者修改,困难会更大,态度可能会更加“傲慢”。

    对待这类作者的稿件,编辑部一般会从严处理,而最终成功接受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因为连简单的格式问题都不能解决好的作者,稿件中其他问题不可能少的。所以,好的态度是你成功的一半。

    二、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培养好习惯就是在追求优秀。

    追求优秀是一种积极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使一个人脱胎换骨,成就一个全新的你。作为一名投稿者,态度认真使你成功一半,而优秀的习惯也使你的成功之路更加平坦。

    其中包括稿件文字的通顺、语言连贯、不写错别字等。如果一篇稿件文字不通顺、语言不连贯,读起来相当拗口,意思表达不清的话,一般来说这样的稿件很难通过审查。

    一篇稿件写作完成后,作者本人似乎已经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好的办法是找一个不太懂你专业的帮你读两遍,或许从外行中能发现你自己一直都不能发现的问题。三、注意稿件的头尾 从事编辑工作以来,笔者形成一个习惯,一篇稿件拿来,首先看题目有没有新意;其次,简单阅读摘要,看看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意义;再次,看看作者的结论是什么,是重复摘要内容,还是提炼出了什么科学结论;然后,翻阅作者的参考文献部分,看看作者阅读文献的范围;最后才会阅读稿件的正文,看看图表是否清晰,写作态度是否端正,内容是否有创新,等等。

    首先,稿件题目的拟写要下功夫,从题目中也大概的可以判断稿件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稿件有没有新意的,这是对稿件的第一印象,一定要下功夫。做到既要概括文章主题,又要符合标题规范。

    其次,摘要、结论的写法很重要,一般都有其写作特点,包括正文的撰写等内容以后专题论述,在此略过。最后,讲一点比较重要但作者一般不太重视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

    其实,参考文献在文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稿件质量的高低,与你参阅的文献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一些特别的牛人的独创性的文章除外。文献阅读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影响你写作的思路、稿件的水平,一般建议作者尽可能引用近5年内(尽量近2年)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注意的是要引用学科内优秀的期刊,尽可能少引低质量学术文献,避免以讹传讹。

    文献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千万不要把文献中著名专家的名字写错。名字写错的两个坏处:其一,万一稿件送到该专家的手中,他看到了会很不高兴,后果可能坏很严重;其二,说明你对同行专家很不熟悉,引申下去就是你对他们研究的内容可能也不熟悉。

    絮絮叨叨这么多,希望对投稿者有一点作用,也希望投稿者发往编辑部的稿件是高质量的、规范的、令编辑爱不释手的稿件。简言之,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态度决定一切。

    好了,祝你过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