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说明
1.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农民增收的原因是什么
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国家政策性调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如近年来国家调高粮油棉收购价.
2,国家对农户给予种植补贴.
3,国家对农户减免税费.
4,科研机构研究培育新品种(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品种更新),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应用.(这需要政府投入,同时给农民宣传)
5,培植农业龙头企业,起带头作用,带动农民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农产品收购有保证.
6,在农村推行股份制,以调动农民积极性.
7,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看不起病.
8,大力投入教育资源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
3.急需一份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
**县种植鹰嘴豆收益好**州特色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报告一为了贯彻十七大报告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为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州经济,寻找适合当地自然环境可广泛推广、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自治州发改委成本队按照委领导的部署,从成本收益调查的角度出发对**县现有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在上山地大面积种植鹰嘴豆(桃豆)经济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现详细报告如下:一、目前鹰嘴豆的生产状况2006年**县计划播种鹰嘴豆6.95万亩,2006年**、***、***、***、****、****等乡镇实际种植4.792万亩,占全县总种植业播种面积的9.56%。
2007年实际种植10.04万亩,较上年增长5.248万亩,增加109.5%,占全县总种植业播种面积的20%。2007年由于气候原因减产,但收购价为每公斤5.10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现就2006年为例进行分析,2006年全县鹰嘴豆的总产量442.06万公斤,每亩平均单产92.25公斤, 2006年加工企业和炒货厂平均收购价格为3.83元,全年实现产值1690.88万元。具体收购价为:白鹰嘴豆最高价5.10元/公斤,最低价3.50元/公斤;黄鹰嘴豆最高价4.20元/公斤,最低价2.50元/公斤。
下面就以2006年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具体说明。(一)、每亩成本及收益情况2006年调查户平均每亩成本155.40元,包括:每亩物质费用67.00元(其中:籽种费用量8-10公斤36.00元、机械作业费28.00元、其他费用3.00元);每亩家庭用工折价50.40元;每亩雇工费用18.00元;每亩土地平均成本20.00元。
每亩净利润197.92元。高于全州小麦每亩净利润57.02元、玉米每亩净利润194.60元,仅次于全州棉花每亩净利润232.67元,投入产出比高于全州种植业水平,成本收益情况详见附表。
每亩产生成本收益表项目名称单位 2006年每亩主产品产量公斤 92.25每亩产值 元 353.32每亩物质费用 元 67.00每亩家庭用工折价元 50.40 每亩雇工费用元 18.00 每亩土地成本 元 20.00每亩总成本 元 155.40每亩净利润 元 197.92 (二)、鹰嘴豆生产的有利因素2000年以来**县党委、政府统一思想把发展种植鹰嘴豆产业做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为发展绿色鹰嘴豆产业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1、通过连续十年的鹰嘴豆大面积种植实践证明,木垒县上山地区的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都适宜鹰嘴豆的种植和生长,这对发展绿色鹰嘴豆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农民在通过鹰嘴豆种植获得了收益,农民适当的加大了生产投入,雇佣大型农机进行深耕和播种,使得鹰嘴豆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导向,“鹰嘴豆是经天山融化的雪水浇灌,是一种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语称其为“诺胡提”,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少数民族传统的饮食药用佳品。
鹰嘴豆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医学记载,长期使用鹰嘴豆,对改善中老年糖尿病、高血糖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鹰嘴豆对润肺、养颜、健骨、解毒,特别是对儿童智力发育,骨骼生长均有益处。因此它又被称为“豆中之王”、“黄金豆”、“珍珠果仁”。
提升了人们对绿色鹰嘴豆的认识程度,在县委、县政府多方努力下引进了鹰嘴豆加工企业---*****有限公司,逐渐形成了鹰嘴豆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3、效益引领农民的种植意向鹰嘴豆的种植条件要求不高,一般是在上山地种植,不必使用农药(使用农药除草会导致大幅度减产)和化肥,基本靠雨水浇灌,个别农户使用农家肥,收获晾晒工艺简单,每亩投入家庭用工3-4个,每亩生产成本155.40元(包括土地成本20.00元),实际种植一亩可直接获益217.92元。
自2003年以后随着鹰嘴豆的知名度的提升,收购价一路走高,从2003年的平均每公斤2.10元飚升到今年的5.10元,价格净增3.00元,市场价格快速上升调动了农民大面积种植鹰嘴豆的积极性。据2007年11月8日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鹰嘴豆粉350克包装每代售价为15.00元,每公斤售价高达42.85元。
而农民的平均出售价格是每公斤3.83元,加工、粉碎、包装环节差价高达39.02元,这个差价应该足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了。如果我们把现有的播种面积扩大到20万亩,在本县加工成成品--鹰嘴豆粉,精化加工工艺,按80%的出粉率计价,售价按低于现行市场每公斤10元的32.85元/公斤计算,仅次一项每年可创产值可达4.848亿元,全县人均GDP5588元。
按此方法计算,如果播种面积扩大到25万亩,每年可创产值可达6.06亿元,全县人均GDP 6985元。二、对目前鹰嘴豆的种植、销售的建议(一)、种植的建议鹰嘴豆虽在木垒县已经零星种植了多年,但因为多年来售价底靡、效益低下,也没有当作一个产业来发展。
2002年木垒县党委、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把鹰嘴豆当做一项农民增收的产业来做, 2007年全县实际种植已经达到10.4万亩,但今年却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气候灾害,造成大幅度减产,一些种植户勉强收回了籽种,对刚刚调动起来的农民对鹰嘴豆种植积极性又是一个严重的挫伤。我们建议:农业科技、种籽部门应该在改良品种和运用科技手段指导农民抵御和减少自然气候和灾害对种植户带来的损失。
4.我国农民的年收入情况
今年我国将迎来本世纪连续第四个粮食增产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1万亿斤。这一年,既是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实现新跨越的一年,也是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再创新高,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收入达到3321元。
事实上,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农民收入已经打破了几年前收入增长缓慢的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统计表明,2004年、2005年、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8%、6.2%和7.4%,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
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背后,是国家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现代农业不断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合力推动作用。
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4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支撑了农民收入增长。2007年种粮农民直接受惠的财政支持将超过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此外,取消农业税、特产税、牧业税和屠宰税,比税改前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0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今年达到了4318亿元,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加强。
现代农业的推进提高了农业效益,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乡镇企业的稳定发展则开拓了农民致富渠道。同时,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对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和生活得到保证。
随着农民增收渠道的不断拓宽,今年我国农民增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态势比较明显,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统计显示,2006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60.2%。今年前三季度,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到1139元,同比增长20.2%。
随着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归,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明显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人均1429元,同比增长19.8%。
此外,由于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人均收入458元,同比增长11.7%。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两成以上,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说明农民从政策扶持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与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相对应,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6年的43.02%,表明农民在购买各类服务及非食品类商品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如今的农村,电话、手机已经较多应用,电脑、大屏幕电视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各类精深加工的安全放心食品也摆上了农家餐桌。
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1834元增长到2006年的2829元,年均增加249元。其中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在不断上升。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在农村得到大力推行,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成本进一步降低,农村消费市场逐步活跃,农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尽管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受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尚有待开拓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还在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面对挑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强调通过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民转移就业等措施,保障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本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促进农民增收出台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出台的政策措施是(1) 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 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3)良种补贴政策。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 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 补贴标准。(5)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11) 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 (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 (16) 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
(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
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21) 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7) 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28)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29) 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33) 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34) 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38) 阳光工程政策。
(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44) 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4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6.如何做到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乎农民生活 改善,而且关乎释放内需潜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要在稳定农 产品市场价格、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 动农村“双创”,在农业结构性改革中开辟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降低成本增收,调整结构增收, 开拓新领域增收,提升质量、品牌、提尚附加值增收。
要充分挖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收潜力,大力发肆 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 分享比例,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要充分挖掘辣 态的增收潜力,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 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并从中受益。
要充分挖掘农村资源 增收潜力,通过扩权、赋能、搞活,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 资金有效利用起来,为农民创造财富增收。
7.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要找准着力点 我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庞大的农民群体居住在农村。
农村的发展牵动着全市的发展,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我们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结合全市农村的实际,找准农民增收的着力点,侧重针对性,讲求实际性、提倡可操作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一, 利用区域特色,发挥当地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乡镇党委、政府处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任务繁重。
只有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只有把握区域特色,谋划当地发展方向。
还要充分考虑当地条件,确定发展思路。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
多作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多听取广大农民的建议,找准当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收。 第二, 注重经济发展,找准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
由于农村地域各异,条件不同,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更是各有千秋。各乡镇应找准符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符合农民意愿发展的产业,不可“学样板、套模式”,更不能“麻雀跟雁飞”。
只有找准自己的产业,下大力气为这些产业做好扶持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过程管理、市场营销几个重点方面做起,让农民创业有方向,增收有路子,致富有奔头。第三, 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力,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各个乡镇各有优势,各不相同。但共同的都需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
无论是工业型的乡镇,或者是农业种植型的乡镇、水产养殖型的乡镇,还是蔬菜栽培型的乡镇,都离不开企业的带动。因而,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农村企业的加快发展,拉动了农业产业化,推进了农村工业化,使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问题,而且使他们有了可观的工资收入,关键是促进了农民收入来源的多途径增长和快速增长。
促进农民增收要落实措施注重实效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连续几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今年又对新农村建设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这些好的政策需要落到实处。
我们要把认真落实这些政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市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贯彻到平常工作之中。 一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必须加大投入。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和农村二、三产业。
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市、县要支持,重点在乡镇”。市、县支持,主要从放宽准入、融通资金方面。
重点在乡镇,就要依靠乡镇党委、政府引导和激励农民创业,为农民构筑创业载体。有工业优势的,可整合资源,建设工业集中区,形成企业集聚效应。
有种植业优势的,可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形成发展种植业的规模效应。有水产养殖优势的,可引导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扭转过去“光有组织,没有合作”的现象,形成规模化、合作化的市场效应。
二是注重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农民增收,已经从前几年的减免增收转到现在的收益增收,“多予、少取、放活”,现在的重点应该是“放活”了。
结合全市农村发展的情况,为了加快农民增收,应该怎样放活呢?首先,应该从土地经营方式上放活。农村的现行状况是“家家有田”,但是我们要打破“家家种田”的局面,大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签订合同,让种田能手“租赁承包”大面积土地,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让更多的劳力从事二、三产业,也就是常说的“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其次,应从金融环境上放活。
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没有资本是不行的,而靠农民原来种田的收益是无法办到的。城市有许多方式的抵押贷款,农村也应创新金融扶持方式,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缓解资金困难,相信农民也是讲信用的,他们会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更大的事业。
三是创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也要创新增收途径。
在挖掘当地资源潜力上多下功夫,当涂县园艺村今年创办的几十户“农家乐”,在当地“桃花节”、鲜桃“采摘节”期间,农民就增加了几十万元的收入。佳山乡、霍里镇的花卉苗圃业,发展相当迅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
大公圩的螃蟹从去年开始打入了香港市场,价格得到了成倍增长,养螃蟹的农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博望镇的机床这几年来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不仅销量上升,而且附加值大大增加,企业利润高了,在厂就业的农民职工收入也随之增加了。
还有许多农民增收的新方法、新途径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开拓。只有农民增收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