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土地利用评价预算编制范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的取费依据或经费预算标准

    立项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 [2006]38 号)

    (2)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 (X 府厅字[2007]XX 号)

    (3)文件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费用上给予保证”的要求。

    (4)调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省、市、县(区)财政事权分离 的原则

    (5)以各级政府承担调查的工作量为依据

    (6)中央、省、市、县(区)财政共同分担,经费列入各级财 政预算

    经费预算编制采用的计算依据:

    (1)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编制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预 算及说明》;

    (2)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2007 年编制的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本综合预算标准》;

    (3)财政部和国家测绘局1999 年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 额》;

    (4)部分采用了近年来土地变更调查市场价格,进行测算。

    各项工作经费的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

    1.准备经费。(1)标准化建设费用 (2)技术准备费用 (3)调查资料图件购置费 (4)田埂系数复查费 (5)行政界线、面积复核及控制面积复查费 (6)图幅理论与控制面积结合图表制作复查费

    2.土地调查经费。(1)农村土地调查经费 平均按600~800 元/平方公里计算, (2)城镇土地调查经费 按6~8 万元/平方公里计算。 (3)基本农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经费 基本农田状况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经费,用于调查基本农田的数 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基 本农田数据库。 (4)各类专项用地统计调查经费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县城以下乡镇、村庄 采用1:2000 比例尺地籍调查。到2009 年上半年不能完成城镇和村庄 地籍调查的,通过统计调查,获得各类专项用地面积。 (5)开发园区调查主要是对开发园区的位置、界线、面积、用 途进行调查。查清其内部各类土地的地类、权属、面积、分布等数据, 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 5 务用地、住宅用地等土地利用状况。 开发园区调查经费可参照 1:500 比例尺地籍调查经费 6~8 万元 /km^2计算。

    建议计划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编制?

    建议计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编制: (一) 投资计划总量应当根据学校资金财务能力和建设需要, 综合平衡、统筹安排; (二) 建设资金应当首先保证用于续建项目,并根据项目实际 执行情况,合理安排下一年度投资额度,对于收尾项目,应安排足 额资金,确保项目及时竣工交付使用; (三) 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 应当按计划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四) 新建项目原则上应当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复或已备案, 且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 (五) 建设项目所需建设投资依据项目审批或备案时确定的投 资额度及筹资方案填报。

    直属高校应当依据上一年度确认的建议计划,结 合上一年度投资完成情况及财政部确认的当年预算编制年初计划, 按时报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当依据年初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和教育 部工作要求编制调整计划,按报教育部。

    直属高校应当加强计划管理,严格按计划实施建 设项目。 。

    土地整理涉及到做预算或审计预算有些环节?

    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开展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检查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摸清乡镇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的分布状况和总量规模,通过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的主要支出方向和支出重点来看政府的行政理念、政府职能的转换程度以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的状况,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评估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现状,并对领导干部本人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查。

    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⒈任期内经济发展实绩审计。⑴检查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对照上级政府的考核指标、镇政府(人大)确定的实事工程,有重点地检查完成情况。⑵对乡镇领导干部绩效审计。

    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基础,在对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结构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大额资金的使用、重要项目的实施等进行跟踪问效,重点关注重大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建设中是否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做到财力收支平衡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⒉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审计。

    ⑴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规模的审计。在全面掌握、准确界定全部政府性资金来源和规模基础上,计算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总额。

    重点关注其他政府性资金来源是否真实、合法,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乱收费、乱罚款,加重农民负担问题;应上缴县财政的,是否已及时、足额上交,有无拖欠、隐瞒、坐支、截留收入和收入不入账或转作往来挂账等问题。⑵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突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对专项经费的政策性、项目资金的必要性进行检查等。

    揭露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拨款、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等问题。⑶土地资金审计。

    主要审查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土地补偿款、征地拆迁款、土地整理资金等款项管理的规范性,支出安排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关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使用、投向等情况,有无违反规定,造成补偿安置政策兑现不到位,截留和挪(移)用专项资金等问题。

    ⑷往来款项的收支情况审计。主要审查往来款项的真实性,个人借款有无及时收回,有无长期挂账,有否利用往来款账户隐瞒收入、直接列收列支,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等问题;⒊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审计。

    ⑴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方向和支出结构审计。主要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总量,并按照支出类别分别计算各类支出的比重,分析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整治和经济建设占全部政府性资金比重的变动趋势,确定进行跟踪问效的重点支出并实施审计或审计调查。

    ⑵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分析和评价镇财政预算支出情况,预算外支出的管理控制及经济建设支出的绩效。

    并延伸到村进行核对,重点审计应拨到村的资金是否已及时足额拨付到村、有无回拨政府或报支政府行事经费等问题。⑶重点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审计。

    根据任期内的年度工作报告和当地发展规划进行概要分析,评价建设项目、重大经济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实施效果。重点关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下山移民、康庄工程等在当地有重要影响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检查立项、报批、审批、招投标等各个环节上的决策机制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建立完善科学的决策规则和操作程序。

    ⑷负债审计 。分析政府负债形成的原因,投向和效益,以及对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影响程度。

    有无不顾财力、不惜民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行为;有无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或无效益的情况;了解各项负债的偿债来源,并对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了解政府负债管理现状对负债的规模有无监控措施,有无完整的偿债计划和偿债机制,分析政府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其他费用的取费基数是什么? -

    其它费用的取费基数为工程施工费.

    土地整治术语,土地开发指对为利用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措施,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包括开发为农用地和开发为建设用地。

    土地开发是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

    扩展资料:

    土地开发成本构成:

    1.征地拆迁补偿费及有关税费

    2.收购、收回和置换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补偿费用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关费用

    4.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中发生的费用

    5.贷款利息

    6.土地储备开发供应过程中发生的审计、律师、工程监理等费用;不可预见费以及经同级财政和土地主管部门核准的其他支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资料如何编制

    文本 编制有一定的结构与大纲要求这是一个文本的目录 其实最好是找一个文本学习一下 这样说起来复杂 听起来空洞目 录项目特性表 11 项目基本情况 21.1 项目建设背景 21.2 项目实施规模 31.3 项目申报类型 31.4 项目建设期限 32 项目区概况 32.1 黔江区简况 32.2 位置与范围 52.3 自然条件 52.3.1 地质、地貌 52.3.2 气象 62.3.3 水文 62.3.4土壤 62.3.5 植被 72.3.6 天然建筑材料 72.3.7 自然灾害 72.4 社会经济条件 72.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82.5.1 交通设施 82.5.2 农田水利设施 112.5.3 电力设施 152.5.4 林网建设状况 152.6土地利用现状 152.6.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152.6.2项目区不同坡度地类状况 172.6.3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 183 项目分析 183.1 项目合法性分析 183.1.1法律法规 183.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3.1.3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193.2 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 193.3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析 213.3.1适宜性分析对象的选择 213.3.2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 213.4 开发整理后土地利用方向分析 253.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63.4.1供水量分析 263.4.2灌溉标准 263.4.3需水量分析 263.4.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83.5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83.5.1 整理新增耕地测算 283.5.2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323.6 环境影响分析 333.7 公众参与分析 343.7.1公众参与情况 343.7.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 353.7.3项目实施及验收后公众参与方案 354 规划布局 374.1 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374.2 规划依据 374.2工程规划标准 384.2.1规划标准 384.2.2技术文件及资料 384.2.3规划和计划依据 384.3 工程布局 394.3.1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394.3.2 土地平整工程布局 404.3.3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 424.3.4 田间道路工程布局 454.3.5其他工程布局 484.4 规划方案比选 354.4.1 土地平整方案的选择 354.4.2 排灌方式的选择 364.4.3 田坎用材的选择 364.4.4 道路材质的选择 365 工程设计 485.1 工程设计标准 485.2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485.2.1降坡设计 485.2.2田坎设计 525.2.3爆破改土工程设计 545.3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545.3.1 灌溉工程设计 545.3.2 排水工程设计 555.3.3渠系建筑物工程设计 595.4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605.4.1田间道设计 605.4.2生产路设计 615.5其他工程 635.5.1新建沉沙凼 635.6工程量汇总 636 投资预算 646.1 预算编制依据 646.2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说明 646.2.1工程施工费 646.2.2设备购置费 676.2.3其他费用 676.2.4不可预见费 686.3 预算投资规模 686.4 关于预算造价的特别说明 686.4.1 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的说明 686.4.2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697 效益分析 707.1社会效益分析 707.2生态效益分析 707.3 经济效益分析 728 施工组织设计 738.1施工条件 738.2施工布置和方法 738.3施工计划与程序 758.4施工方法 758.5施工进度 759 组织实施方案 819.1实施机构 819.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829.3 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839.3.1 管理制度 839.3.2 资金管理 849.3.3 竣工验收制 859.3.4 工程后期维护管理 85附图一:项目区地表高程TIN模型分析图 86附图二:项目区地表坡度TIN模型分析图 87附图三:项目区旱地坡度分布TIN模型分析图 88附图四:项目区踏勘图片资料 89附件:镇政府、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同意规划布局协议书附件:项目预算书附件:重庆市工程造价信息2008年第10期。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一是补充评价法。例如,某地已全面开展了土壤等级的评价,如果要进行宜耕、宜林地的评价,只需在土壤等级的基础上,增加对地形坡度、水源条件、交通条件等限制因子的评定,就可以综合确定宜耕、宜林的适宜等级。

    二是调查汇总法。就是规划人员深入到基层。通过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土地适宜性,然后逐级汇总。以宜耕荒地评价为例,调查人员深入到乡或村里,请当地有经验的农民和熟悉情况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土肥站的业务人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指明哪些荒地宜农,哪些是一等宜农荒地,哪些是二等宜农荒地,然后将宜农荒地的数量、质量及图件汇总。

    在有些地区,还可以采用更简便的方法,即统一规定评价的重要技术指标,例如规定地形坡度、土层厚度、水源条件等主要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等级,统一印制表格,由各乡各村组织填写,进行汇总即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