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他叫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文章稿件

    1.作文《闲话陆游》300字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这样可以么?

    2.古代诗人词人的字号,帮忙归纳

    自己在百度上查

    李煜,初 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 真子”。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于谦,号节庵,今浙江杭州人。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今江西婺源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抚州人。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他主张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有感而发。他的诗写景抒情,清新生动,七绝尤其出色。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号昌黎

    宋濂 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

    陶渊明(五柳先生)

    苏轼号东坡居士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杜甫号少陵野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李商隐号玉溪生,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晚年号半山,

    苏轼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放翁,

    文天祥号文山,

    辛弃疾号稼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杨万里号诚斋,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关汉卿号已斋叟,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文天祥号浮休道人,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韩元吉①觥船②相对

    对比(1分),诗人将自己与陆游对比。前句称誉陆游,挥毫染翰,满纸云烟,和往日一样。

    后句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未能多为国家效劳(2分)。突出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叹(1分)。

    2。表达诗人百事成空、年华老去的无奈(1分),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1分)。

    前两联“空”“梦”、“翁”中有诗人百事成空的感叹,壮志未酬但年华老去的无奈(1分)。第三联借景抒情,春茶的白与腊梅的红交映,深见作者不只为别情牵挂的旷达胸怀。

    最后一联诗人希望友人能在美景中旅程愉悦(1分)。【解析】1。

    试题分析:先指出手法,再分析具体运用,最后概括该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要结合全诗,概括要准确。题目要求要作简要分析,可对各联内容作适当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附诗歌鉴赏】首句写觥船送别。觥船是一种载酒的船,在船上依依话别,回首当年,真有百事成空之感。

    次句追忆京口旧游,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陆游任镇江通判,恰好作者来镇江省亲,两人同游金山,互相酬唱。一年后,作者改任京官,又来镇江同游,与陆游有京口唱和一集,而作者现在回想起来,往事竟像在梦中一样。

    这两句寄慨深沉,为全诗定了基调。第三四两句:“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前句称誉陆游,说他虽然入蜀多年,而诗风慷慨,挥毫染翰,满纸云烟,气魄雄劲,不殊昔日。后句则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在国事艰虞之秋,未能多为国家效劳,匡扶时局,现在已经成为老翁了。

    接着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借景抒情:“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作者设想陆游到福建的时候,已是下一年的春天,那里的名茶——白叶茶,该争先吐出白色的芽叶了。

    而在此刻分手之际,已经腊尽春回,红梅都已迎年开放一片嫣红了。这两句笔姿潇洒,深见作者旷达的胸怀,不专为别情所牵恋;而情景交融,不落凡响。

    结尾两句,再振一笔,以慰行人。 作者和陆游壮年时,都曾任官闽中,陆游开始做官的时候,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作者也曾任过建安守。

    彼此对闽中溪山之胜,是非常熟悉的。现在陆游再度任官福建,旧地重来,已经相隔二十年了。

    所以结笔前一句是希望友人用妙笔重新点染那里的溪山。作者守建安的时候,曾登过那里的凌风亭,建安地近福州,所以在结句说:“小迂旌节上凌风”,希望陆游此去福州,不妨稍为迂回一下道路,登上凌风亭,一访那里的胜景,那么作者虽然未能同行,也可以因友人访问而一慰平生了。

    4.陆游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容

    《冬夜读书示子聿》 第3首,共七首。

    朝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绝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教导、告诫;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极,最。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诗意】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 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不够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 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解说】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 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 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 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

    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 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 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作家背景】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

    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 ,余味无穷。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 ,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 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

    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 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

    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 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 夫”的重要性。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 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从书本知识和 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 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 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 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 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绝句:《示儿》。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竭尽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古人做学问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陆游介绍: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父亲陆。

    5.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尚书右丞复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制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知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道八十五岁。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