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评语

1.如何评价李斯的小篆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揖·说分第六)曰:“秦分即小篆。
以李斯为宗,今琅哪、泰山、会稽、芝果诸山刻石是也。相斯之笔画如铁石,体若飞动,为书家宗法。
若(石鼓文》则金锢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
体稍方扁,统观虫摘,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按语:李斯不愧为小篆鼻祖,为中国书法做出了突出贡献。 小篆那些事儿: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现代的康熙字典上大部份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小篆的制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
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另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
2.小篆有些什么特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
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李斯于是推行小篆作为统一标准字体,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秦代小篆风貌,可由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铭文等遗物中得见之。
小篆的笔画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汉代小篆化长为方,改变了秦篆修长圆挺的字形与风格。
三国至隋,小篆字体变化又有异于汉,以《天发神谶碑》为代表。唐代李阳冰创“铁线篆”。
清代邓石如则将秦汉两代篆书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风格,成为继李斯、李阳冰之后第三个篆体书法的杰出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