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写作训练题范文

1.高考作文快速构思:析“题”
一、析“题”“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
如果是“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如“共享生命”,“生命”是写作对象,“共享”是写作重心。
如果是“材料作文”,先要明确本“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的对象。如果是“话题作文”,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
如: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此话题所包含的内涵很丰富,可作如下联想和分析:1.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但不能忘。
2.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但不能忘。3.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但不能忘。
4.别人对你不好,可以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但不能忘。5.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可以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但不能忘。
6.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忘记;生活中的快乐,但不能忘。7.生活中牵挂精力的琐碎小事,可以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但不能忘。
相关阅读: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一、析“题”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二、切“入”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三、用“本”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四、索“源”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五、选“体”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六、谋“篇”。
2.【作文语言指导训练】
谈到作文语言,不少高考考生将其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发“奈何”之叹而生“难为”之感.不少作文指导之类的文章书籍也用“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来吓唬考生.长此以往,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语言水平的“难为”心结,其中不少人进而将心理上的“难为”转变为行动上的“不为”.因此,近几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瘪三、味之如嚼蜡的语言表达. 为了帮助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语言上的突破,笔者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角度分别谈谈在语言表达上为作文加分的策略,供大家平时练习作参考. 一、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 1. 使语言具有画面感. 语言具有画面感,是优秀记叙文的第一特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其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着独特的风采.我们写作记叙文,若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使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可以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请看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答卷《好奇心》中的一段文字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每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这是一段描写爷爷奶奶之间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这段文字表现爷爷奶奶历经人生风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牵挂、温情与爱:人在眼前,也要时刻知晓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这种心灵深处时刻牵挂的爱,通过几分钟便放下活儿“叫”,得不到回应时的“急”,以及紧接碎碎步子的“迈”,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动作,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人世间最美丽的“爱”之风景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这段文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语言质朴,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优势是作者观察并体验到爷爷奶奶生活中天天发生的最能体现深挚情爱的场景,将其典型的语言和形态“再现”出来,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画面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想,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否就难于上青天呢? 2. 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语言的流动感,就是用词要稳,句式要活.就是说,词语使用准确生动,句子形式流畅自由.读了有流动感的句子,常常使人有如咬一口贡梨一样清心爽口而又香甜四溢.请看下面的文段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某考生题为《好奇心》作文中开头部分的文字.它描绘出一派清雅美丽而古韵悠然的城市景致.在这段文句里,考生刻画细节颇见功力.不论是动词“穿梭”“润”“踩”“躲”“穿透”“萌动”,还是修饰语“绸”“轻微”“紫色”“绵软”“轻柔”,等等,都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也就是说用词十分“稳当”,你看,“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声响像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泡桐花“娇羞”地“躲”在里面等,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准确而富有想象地刻画出一幅晨景图;这段文字的句式也丰富多彩.有设问句,有比喻句,有拟人、排比句,有对称句,有陈述句,整饬而又富有变化,似行云,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3. 使语言具有含蓄性.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记叙文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的标志,常常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长的意蕴.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表达广博深长的内涵.请看2007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题为《诗意地生活》作文的一个文段 奶奶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读完这段文字,一种深挚绵长的幸福情味荡漾在我们的心头.作者在这段文字里,表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质朴人情和幸福温情,抒写了作者对诗意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那毕剥作响的柴火,那火光映红的奶奶的笑脸,那爷爷烧火奶奶做菜的温润和谐,还有那“我”和妹妹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的天真可爱的画面,都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农家诗意洋溢的生活图景.而“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的句子则为我们留下了深长的。
3.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整理:周兴尧[编者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做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新颖有现实意义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为此,辑录作文材料若干,供同学们参考。望认真阅读,认真领会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以期举一隅而反三,为高考作文备好料。当然,我们更提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收集更多、更新颖的材料来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库",使之在高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预祝同学们高考成功!
(一)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平凡与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成功之道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那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四)和为贵思想协调人类发展
在20世纪,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要性。一些学者更发现已有基本理论观念存在问题,导致人类社会提系列危机的存在民族冲突、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甚至有人放言,文明冲突将代替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成为世界的主题。针对这种现象,专家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生的话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一些学者认为,在道德伦理层面,孔子智慧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已为大家公认。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要指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是"和"的先决条件,同时亦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事物仅停留在多样性是不够的,还要多种事物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少数几个大国瓜分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长久的。
4.高考满分作文 给材料 议论文
2011高考全国2卷作文
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cai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
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清泉,能说清你节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浑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点垢点。"也有人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芳香的花。"
是啊!诚信是清泉。
我们生活的世界太需要这样的清泉,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欺骗和谎言,我们多么想拥有一片承诺于人,守信于人的蓝天,有人因为欺骗而失去了最珍贵的友谊,有人因为谎言而众叛亲离,也有人因为欺骗而走上了生与死的边缘,试问,我们身边没有欺骗,那该有多好啊!有人为了信守承诺而至死不渝,那桃园里的三拜首,岂能忘记?关老爷的诚信又怎样?面对高官厚禄,面对加官进爵,他毅然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只为一个"信"字。
诚信是玉,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它有着玉的清洁,它有着玉的高贵,它更有玉的坚贞,历来文人学士以玉为友,以玉为伴,这就是玉与信的融合吧!他们在玉的身上学到了信,一个传唱千古的立身准则。"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无信的代表,一代豪杰吕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骑赤兔烈马,那是何等威风,何等的英雄,可到头来,却为一个"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诺别人的话当作儿戏,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艺,那是他愚啊!那是他无信啊!假若给他一个机会,一个从信开始的机会,历史或许真的要重写。
诚信是花,是一花一世界的豪语。是的,我们的生活更需要鲜花来装点,我们的人生更需要鲜花来陪伴,陶渊明先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诺言,与菊花结缘,他守望着那一棵棵诚实的菊花,活的多么自在,又怎愿与那充满欺骗,黑暗的统治势力同流合污?他做不到,他也不想做到,因为有那诚信的山菊为他作伴,他生活得很充实,很自然。
在这片诚信的蓝天,不需要欺骗,不需要谎言,要的只是那清澈的泉,坚贞的玉,芬芳的花,因为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字--"信"。
看!诚信的蓝天下站着三个人,你、我、他。
5.高三作文训练题
话题作文的拟题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也是高三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 它是学生写作话题作文时,经过审题、确定立意、选定文体等环节后必须面对的另一个环节。
就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看,没有拟写文章标题扣2分,好象分数值并不高,但从作文阅卷实际情况看,如果自拟了一个标题,它的好坏,其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2分。 我们通常说,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一窥人的精神面貌,那么,文章的标题同样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
在高考作文阅卷有时间、任务限制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作文有一个精彩的标题,无疑会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你作文的整体评价,甚至无形之中可能就提高了你的作文的等级,而一个不好的标题起的作用则刚好相反。 下面我们看一下2004年高考中河南考生一本试卷的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30个):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走自己的路 3、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4、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5、让聆听服务于自信 6、坚持与放弃 7、兼听则明 8、兼听者得天下 9、听在思想中 10、成长的风铃——你要听听 11、相信自己 12、听不听由你 13、相信自己?听从别人? 14、并驾自信与听从 15、小毛求学记 16、相信自己并耐心听取 17、听是一种智慧 18、选择正确 19、称称意见有多重 20、学会倾听 21、因为自信才美丽 22、假如吕布有头脑 23、追求真理 24、坚持下的听取 25、不为虚荣所累 26、别忘了别人的意见 27、善于做听众 28、理想与现实 29、我需要一根拐杖 30、自信,哪个傻瓜不爱你 分析以上标题,我们会发现,不好的标题一般有以下特征: 一、题目偏离了话题或与话题限定的立意无关。 二、题目不新颖,落入俗套。
三、题目过大,很宽泛,没有针对性。 四、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符,文不对题。
而好的标题则具备以下特征: 一、贴切鲜明,新颖生动。 二、语言简洁凝练,不拖沓冗长。
三、题目能揭示文章内容或显示文章主旨。 四、耐人寻味,能激起阅读者的阅读欲望。
那么我们怎样拟一个好的标题呢? 话题作文的拟题 常用的技法有: 一、前后附加法 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成为标题。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前后添加就可以拟出以下题目: 1、《追求幸福》(前面附加) 2、《追求幸福没有错》(前后附加) 3、《体味幸福》(前面附加) 4、《幸福是一种心情》(后面附加) 5、《幸福在哪里》 (后面附加) 6、《为了幸福而努力》 (前后附加) 二、修辞法 就是利用常见的修辞手段去拟制标题。 这种方法拟出的标题或形象生动,或含蓄有趣,或别致新颖,显得富有文采,能勾起人的阅读兴趣。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法 例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考生拟的标题为《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 2、比拟法 例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
《寻找幸福》把诚信当人来写,开篇就说:我叫诚信,有六个兄弟,他们叫……。 又如《“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要贴切鲜明,新颖生动,尽量避免平淡无奇,陈词滥调。
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写什么,但又不能落于俗套,应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如《我的家》、《难忘的家》等标题就显得平淡,缺少新意,而用《家是一种岁月》、《家是我永远温馨的风景线》等就显得别致生动而有文学味。
二是要简洁凝炼,避免拖沓冗长。 恩格斯曾说:“题目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
这主要是因为短小的标题,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如《应当辩证地看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就不如《文凭与水平》简洁凝炼,具有吸引力。
还如莫泊桑的《项链》、鲁迅的《药》等如换成其他标题,都不及原题简明、想象空间大。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
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题目含义丰富,富有启发性,能够引起读者共鸣,遐思迩想。如鲁迅的《祝福》,祝福是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的祈求,那么,这是谁在祝福呢?再如《阳光下的罪恶》、《菩萨指引的血腥路》,一看题目自然引起读者的思考,韵味无限。
四、移用点染,妙趋横生。 运用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
如《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苏东坡的选择》(历史名人)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五、妙用修辞,隐理生趣。 如以比喻入题的,《送老人一轮暖阳》(话题:孝);以夸张入。
6.求高考满分作文,附原题
勒着青藤成长 【文题展示】 前不久,武汉市一名初中学生上书市长,坦言自己对当前学习、生活现状感到的困惑,并请市长关心中学生的成长。
市长被这封朴实的来信深深感动,当即作出批示:这是中学生心声的真实表露,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中学生上书市长表露心声并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
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它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题 解】这是一道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心理健康的话题作文题。
题目从一则新闻引发话题,既自然也巧妙。提示语共两段,第一段概述新闻,第二段紧承上文,阐释、评论、引申,用来引出话题。
在对那位中学生的上书行为进行褒奖、赞扬的同时,指出其作法的实质,是“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进而引出作文的话题“善待自己”。
这一段是文题的重点。它不但向我们提示了选材立意的指向、重点、人称、范围,而且还用一“……”有意省略,给我们选材立意以极大的自由和纵横驰骋的空间。
如果你在“善待自己”的经历和思索中还一时找不到有个性,有见地,感人至深的素材,那么,你完全可以在“……”的那座宝山中去选矿淘金,那里蕴藏着选材立意的无尽宝藏。你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反省、哲思、观赏、完善、论辩,甚至竞争等方面,做一番认真地审视与淘洗,找出那最具个性、最富灵性、最显机智,最能打动读者的人或事,情或景,感或悟,理或趣,把它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真情感人。
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其重点在宾语上。写作时,你一定要认真把握好。
一定要写自己,不要让自己游离于文章之外,而去重点写他人。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你一定要注意化大为小,抓住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一颦一笑,一花一草,一事一景,深入挖掘,尺水兴波。
同时,努力调动一切语言因素,努力打造自己的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 文题的第三段公布话题,提出拟题、定旨、文体、字数及隐秘等方面的要求,热情地启迪考生的思维,并用着重号警示考生作文的重点。
这些,都表现了命题老师对考生的热情关怀和悉心呵护,作文时,千万别忽视。 考场佳作展示及评析 勒着青藤成长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
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过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在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 ;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
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徘徊于人生岔路口时,我们仍然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
如果不顾那些规矩和原则,扭曲自己的人生,就不是对自己的善待。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
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诱惑时,及时地悬岸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不舒服,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感到伤痛,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中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评析】谁说小事无哲思,谁说小事不能文?作者抓住夏天黄瓜勒着青藤成长这一常人不经意的自然现象,慧眼识珠,哲理思考,以小见大,写出了一篇漂亮的满分作文。 作者没有囿于叙事,而是将叙事作为引子,然而直奔主题。
律人律己,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黄瓜勒着青藤才能茁壮成长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如青藤一样的规矩、原则。这些规矩、原则是不能任性地违背和舍弃的,否则,你的成长就会出现麻烦。
善待自己,就要。
7.高考材料作文题目及范文,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写
新材料作文:考后的一个新提法,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2006年高考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提出来的.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06年出了材料作文.而2006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6年的作文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式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式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8.如何训练高考材料作文
1.材料作文的材料分为平行角度与最佳角度。
面对一个材料,如果可以从两个角度写出来,并且从两个角度写都会很出彩,那么这个材料就是平行角度的。而有的材料却不一样,只能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角度,这就要求学生拥有提炼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则需要学生们平时多注意练习,经常找一些材料来提炼中心,最后对照老师意见来进行修改,锻炼多了,提炼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2.普通材料作文的写法和热点文的写法也很不一样,普通材料作文,学生们可以提炼出中心,再根据中心来写作,只要不脱离中心,有理有据,那么也就行了。
而热点文指的是材料中涉及到了热点事件,并且这些热点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有的也许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那么考生就应该时刻围绕着材料来写作文,不能脱离热点事件。另外,考生要在平时多注意练习材料作文,掌握其中的规律。
9.作文:什么的启示
写字启示
“钢笔,赶紧换钢笔!要想写好字,必须用钢笔!”“我告诉你,那破中性笔写不好字……”
唉,人生如梦,一会儿阴,一会儿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三年级开始了,在老师们的“威逼”下,家长们的“利诱”下,我们不得不被钢笔踩在脚下,可是钢笔写字太难了!
我们又怎肯善罢甘休呢?在老师眼里是手握镰刀的死神,在我们眼里是戴着光圈的天使——中性笔跳出来了。你看,它拔刀相助,打抱不平,助在钢笔折磨之下的我们一臂之力。中性笔多好啊,不仅外形漂亮,而且写字时不必受方向控制,可以无拘无束地写。什么破钢笔呀,还得调整姿势写,写不好还会把笔尖弄劈了,太难驾驭了!可是即使再美的珠宝也会有瑕疵。中性笔虽然用法无拘无束,但写出来的字却远不如钢笔好,正因为钢笔的约束,才能使我们将自己写字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如我们的生活,必须有人或大道至理来约束,不让自己深陷泥潭误入歧途。如果像中性笔一样随心所欲,那么我们就会走向自取灭亡的道路。好似那齐天大圣,如没有紧箍咒来克制他,哪能让他心明眼亮,气平如水呢?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都是由经验总结出来的,让我们不再犹豫,拿起“钢笔”,坚定地对“中性笔”说“不”。
10.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作文训练
高中作文如何训练实践证明,在高考作文辅导过程中进行系列化作文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改革的科学高效的教学原则,而且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健全思维素质、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系列作文训练而言,它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大量积累、深入研究、精心准备。
具体做法是针对特定的题目、材料、写作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表达方式出发作具体、深入地引导,让学生积极大胆思维,多向发展、多向表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条分缕析,让大家分门别类地投入写作,逐渐达到由径入谷、出谷登山的境界。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们在引导、讨论、分析中得以开阔思路,在灵感迸发之时或做口头作文或做片段设计或做大作文。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每学期设计几次系列作文训练,让学生就一个内容、一个主题或一个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角度,逐层登高,写通写透。系列作文在设计中力求全方位开拓学生潜能,使学生在完成作文训练之后人人有收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审题的角度、立意的方向、材料的使用、结构的优化等方面为学生铺路搭桥,创造写作契机,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样可学,有主题可表达,有素材可用。这样,几乎所有的学生因自信有所创造而愿意写作文,因常常体会到成功感而爱写作文,因爱写而写得好。
此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随时把写作空间转移向阅读和生活,及时引入社会时事、新闻热点、校园新人新事新思想作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关心社会,把握时代脉搏,激发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