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电话采访稿件
1.记者的采访稿
1.对于现行中国教育体系有什么看法? 2.对于“天才教育法”有何看法? 3.对于学校里所谓的差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教育? 4.你认为孩子应该有玩的权利吗? 5.现在的老师待遇的贫富大落差是何看法,对于此项有无解决办法? 6.你认为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或标准? 7.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规范、合理吗? 8.如何减少教师对学生的犯罪行为? 9.怎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10.学生家里条件好坏会影响在老师心里的地位吗 11.是不是感觉教师这个职业是铁饭碗呢 12.对我们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有什么看法 13.老师对怎样的学生最头痛 14.觉的文凭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可否具体分析 15.对自己的职业怎么看?觉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成正比吗 怎么你们评估那么怪卡,不是老师要提问学生有关你们学校的事吗?怎么变成学生采访老师呢?。
2.采访成功人士的采访稿
采访稿要写出采访的具体内容,准确的表达出被采访对象的意思。
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
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
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个性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
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明白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他曾长时光从事多种画报的修改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修改。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
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
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
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p之后,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
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务必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样说也是应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到达的。
3.记者采访稿的格式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 范文: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386664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
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些职业的人员参加? (2)采访记者考试网站长 1、大概有多少人光顾你的记者考试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据记者考试网的统计来看,主要是些什么人参加修改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有在校大学生吗?有其他行业的人吗? 3、他们对这个资格考试了解多少?(引导他举例说明,比如考试资料、考试步骤等等) (3)采访参考人员 A、参加资格考试的应届毕业生(2人新闻专业,2人非新闻专业) 1、为什么会想到参加这个考试? 2、参加这个资格考试有什么作用?考试步骤是怎样样的? 3、你们的资格考试资讯和资料、模拟题题来源是哪儿?有到过记者考试网找这些资料吗? 4、目前的复习状况如何? B、参加资格考试的在职人员(2人广电行业工作,2人非广电行业工作) 1、为什么会参加这个考试? 2、了解这个考试的相关步骤吗? 3、复习状况如何?觉得自我今年能考过吗? 相关背景: 1、全国修改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相关法规。 2、全国修改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开展的次数,参考人数。
3、记者考试网的相关信息。 参考三: 人物采访稿范文 在创作人物采访稿时就应先写时刻地点人物。
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刻: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此刻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钟爱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钟爱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但是他不让看闲书。怎样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就应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以前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钟爱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钟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因此,不管你喜不钟爱,必须要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