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申论范文
如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申论范文
到20世纪90年代,资源耗竭、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挡在了各国的发展道路上,于是各国便开始寻找一种不损害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此,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就成为中国理论界极其关注的热点,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又强调经济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伦理化.传统的以追求财富总量为目标的发展实践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社会繁荣,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而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社会——自然之间复杂的联系和深邃的关系内涵,它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体现着人类价值观、发展观的反思、变革、重建. 2.可持续发展鼓励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决不意味着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它意味着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善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提高总要素生产率,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道路,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3.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方面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它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益、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公平不仅指本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且指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它要求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的同时,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在自然资源不断消耗的条件下,用其他形式财富代替自然资本,并在时间推移的长河中使我们的后代维持可接受的、至少是不下降的福利水平.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中国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表现为水污染、酸雨、大气污染、沙尘暴等环境问题相当突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学者的估算,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以快速发展的1993年为例,当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为1085亿元. 2.资源短缺和浪费巨大.中国的人均资源极为短缺,但在短缺的同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资源浪费严重,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生产能力过剩. 3.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西部地区经济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倚重,不仅使其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而月.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有: (1)可持续发展理解和认识的偏差.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理论到战略的形成,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从实践效果看,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从政府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虽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但它在发展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不够明确. 在中长期计划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往往被作为与经济发展战略平行的社会发展领域的发展战略来看待,其内容都只是涉及人口控制、社会发展、医疗保健、资源环境等;从公众角度看,虽然近几年环境意识有所觉醒,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全国公众心目中相当淡薄.他们片面强调消费水平中的物质含量,没有积极参与到有关影响他们环境利益的决策过程中.这样必然导致政府片面的追求GDP数量的增加而忽视发展质量的改善,同时无视公众与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企业在利润极大化机制的驱动下,不可能主动将生产所带来的环境代价纳入成本核算中,导致大量无需支付治理成本的废弃物的产生,整个社会的公共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破坏. (2)制度缺陷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 首先,清晰的产权是市场机制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然而,臭氧层、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等环境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其产权难以界定或界定的成本很高,这将会导致所有人都可以在无需付费的情况下自由享用和无节制地争夺稀缺的环境资源,其结果是造成环境资源的过度浪费,甚至枯竭. 其次,相当一部分资源的产权是无归属的,在产权主体缺位的情况下,其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效应几乎是毫无约束地向自然圈扩散,从而形成“公地的悲剧”的演化过程;单个经济主体不考虑资源使用的社会成本,而只是以自身的成本收益去衡量是否继续投资,由于大部分外部效应是由其他个体承担,故其生产成本相对较小.在这种成本收益关系下,该厂商会尽可能加大使用资源的力度,而不去理会整个社会的收益已远远小于成本.这种个体最优决策和社会整体最优决策的矛盾,使这些资源的使用难以保持可持续性. 最后,现行资源价格机制的缺陷,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低效率。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问题型结构怎么解决???
您好,白山华图为您解答,先看下面这道范文题目!~【范文】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近来,东莞出现大量企业迁移倒闭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讨论。
实际上,东莞模式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型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东莞模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市场定价权力、产业附加值低,成为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硬伤的集中表现。
要破解东莞困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就应当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培养创新观念意识。
部分中资企业家对自主创新或敬而远之,或无力为之,自主创新观念意识淡漠。这导致企业不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部分丧失了自主创新的观念意识。
“哀莫大于心死”,丧失了创新意识的企业,必将是即将垂死的企业,丧失了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是行将没落的民族,这必将使我国沦为碌碌无为的车间和发达国家的打工仔。难道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吗?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所要到达的彼岸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培养本土企业的全球战略眼光,树立想做、敢做、能做全球产业领袖的战略心态,牢固树立甘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观念意识。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锻造创新人才队伍。在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成功地引进了大量外资,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但目前,我们也面临高级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使我国自主创新陷入“有思路、无人才;有想法、无落实”的纸上谈兵陷阱。故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锻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手抓教育体制改革,把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培养本土创新人才;一手抓国际人才资源,既要鼓励本土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科技,也要实施引进来的战略,大批量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人才。逐步形成“以自我培养为主、以国际交流为辅”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结构。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开始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中资企业仍普遍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能力,仍试图采用低价竞争和代工贸易的旧思路来实现持续发展。
党中央多次指出,“我国企业不仅要发展国内市场,也要利用国际市场,坚持国内国际市场统筹兼顾。”我国粮油加工业的教训也说明:如不直面跨国企业的挑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甚至会丧失本土市场。
因而,我们要引导和鼓励中资企业在练好内功,充分发掘利用国内市场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球战略眼光,勇于直面国际企业巨头挑战,在竞争中学习对手、模仿对手、超越对手、战胜对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曾高屋建瓴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扎扎实实培养创新观念,锻造创新人才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登上国际产业链的最高峰,创造出高品质的中国品牌形象!【简评】这篇范文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清晰。
首段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尾段总结分论点,再次点题。
文章各部分之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二是分析深刻。
只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来谈产业结构升级,而不谈其他方面。专攻一点,保证了文章观点的深刻。
这么一说,本文的整个思路就很容易看出来了。这篇的开头很是巧妙,单从东莞模式这个事例切入,通过转折递进的方式先肯定了成绩,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主要论点。
比起泛泛而谈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显得更加具体深刻,一针见血。同时,也是语言精炼、层次丰富且信息量大的一段典范。
考生可以仔细认真地揣摩这段的写法,练习加工提炼语句的能力。大部分篇幅都是提对策,有人可能会尽可能多地堆砌词藻,这样的对策看似丰富且政府惯用语众多,但很难做到“论证充分”、“见解深刻”。
本文先是精心加工了三个句式工整有力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包含了对问题的勾勒,分析原因和后果,以及有针对性的对策,使得整个逻辑严密而层次分明。并且,文中综合引用名言警句,运用对偶、设问等方式加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模仿并加入自己的写作中的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解决问题型结构
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近来,东莞出现大量企业迁移倒闭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讨论。实际上,东莞模式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型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东莞模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市场定价权力、产业附加值低,成为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硬伤的集中表现。要破解东莞困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就应当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培养创新观念意识。部分中资企业家对自主创新或敬而远之,或无力为之,自主创新观念意识淡漠。这导致企业不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部分丧失了自主创新的观念意识。“哀莫大于心死”,丧失了创新意识的企业,必将是即将垂死的企业,丧失了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是行将没落的民族,这必将使我国沦为碌碌无为的车间和发达国家的打工仔。难道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吗?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所要到达的彼岸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培养本土企业的全球战略眼光,树立想做、敢做、能做全球产业领袖的战略心态,牢固树立甘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观念意识。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锻造创新人才队伍。在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成功地引进了大量外资,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目前,我们也面临高级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使我国自主创新陷入“有思路、无人才;有想法、无落实”的纸上谈兵陷阱。故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锻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手抓教育体制改革,把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培养本土创新人才;一手抓国际人才资源,既要鼓励本土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科技,也要实施引进来的战略,大批量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人才。逐步形成“以自我培养为主、以国际交流为辅”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结构。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开始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中资企业仍普遍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能力,仍试图采用低价竞争和代工贸易的旧思路来实现持续发展。党中央多次指出,“我国企业不仅要发展国内市场,也要利用国际市场,坚持国内国际市场统筹兼顾。”我国粮油加工业的教训也说明:如不直面跨国企业的挑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甚至会丧失本土市场。因而,我们要引导和鼓励中资企业在练好内功,充分发掘利用国内市场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球战略眼光,勇于直面国际企业巨头挑战,在竞争中学习对手、模仿对手、超越对手、战胜对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江泽民同志曾高屋建瓴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扎扎实实培养创新观念,锻造创新人才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登上国际产业链的最高峰,创造出高品质的中国品牌形象!
【简评】
这篇范文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清晰。首段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尾段总结分论点,再次点题。文章各部分之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二是分析深刻。只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来谈产业结构升级,而不谈其他方面。专攻一点,保证了文章观点的深刻。这么一说,本文的整个思路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这篇的开头很是巧妙,单从东莞模式这个事例切入,通过转折递进的方式先肯定了成绩,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主要论点。比起泛泛而谈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显得更加具体深刻,一针见血。同时,也是语言精炼、层次丰富且信息量大的一段典范。考生可以仔细认真地揣摩这段的写法,练习加工提炼语句的能力。
大部分篇幅都是提对策,有人可能会尽可能多地堆砌词藻,这样的对策看似丰富且政府惯用语众多,但很难做到“论证充分”、“见解深刻”。本文先是精心加工了三个句式工整有力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包含了对问题的勾勒,分析原因和后果,以及有针对性的对策,使得整个逻辑严密而层次分明。并且,文中综合引用名言警句,运用对偶、设问等方式加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模仿并加入自己的写作中的技巧。
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点评—解决问题型结构
净月华图: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文章论述题占到了40%的分数,考生不能不对其予以相当的重视。
要写好申论文章,首先必须把握好文章论证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只有结构恰当、思路出彩,文章才能有序、完整,论证才能丰满、言之有物。
许多考生因为论证的经验不足,对于怎样开头,展开论述,怎样过渡与收尾,心里没谱。不清晰合理的结构安排往往给阅卷老师一种“不着边际,找不到重点”的感觉。
本文为考生讲述解决问题型结构思路作文。解决问题型结构,即将“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作为文章重点论述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策论文”。
具体来讲,“解决问题型结构”首先要针对问题提出总体对策,然后根据总体对策提出具体对策。值得注意的是,阅卷老师改卷的速度较快,考生一定要将总对策写在比较显眼的位置。
可在段首提出,亦可在第二段提出,但是一定要让阅卷人在读完前两段内容后,迅即找到总论点。有的考生喜欢从远说起,“随着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这样的开头不是不行,但是不小心一叙述就到了七八行,重点还没说到,这样很容易失分。
对问题的影响、原因或必要性的分析,可以在提出分论点前集中论述,也可在提出分论点时分别论述每条分论点的影响、原因或必要性。最后,文章结尾处要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升,解决问题型结构与分析问题型结构不同,其总结提升部分必须另起一段单独提出。
【范文】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近来,东莞出现大量企业迁移倒闭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讨论。实际上,东莞模式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型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东莞模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市场定价权力、产业附加值低,成为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硬伤的集中表现。要破解东莞困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就应当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培养创新观念意识。部分中资企业家对自主创新或敬而远之,或无力为之,自主创新观念意识淡漠。
这导致企业不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部分丧失了自主创新的观念意识。“哀莫大于心死”,丧失了创新意识的企业,必将是即将垂死的企业,丧失了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是行将没落的民族,这必将使我国沦为碌碌无为的车间和发达国家的打工仔。
难道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吗?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所要到达的彼岸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培养本土企业的全球战略眼光,树立想做、敢做、能做全球产业领袖的战略心态,牢固树立甘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观念意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锻造创新人才队伍。
在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成功地引进了大量外资,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目前,我们也面临高级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使我国自主创新陷入“有思路、无人才;有想法、无落实”的纸上谈兵陷阱。
故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锻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手抓教育体制改革,把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培养本土创新人才;一手抓国际人才资源,既要鼓励本土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科技,也要实施引进来的战略,大批量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人才。
逐步形成“以自我培养为主、以国际交流为辅”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结构。
有没有当下最火的申论范文
统筹海洋保护开发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更是发展的支撑。
海洋拥有巨大的渔业、矿产、海砂等资源,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渐紧缺的能源供给,能否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目前海洋污染、无序开发、诸侯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对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筹海洋开发保护,科学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海洋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海洋保护与开发的不协调,重经济利益轻生态保护,以生态环境的损害为代价换取短期内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措施不到位,环境破坏成本低;二是开发利用方式落后,粗放开采,环境污染重、利用效率低;三是各地各区域分散开发,力量分散、秩序混乱。只有不断提高海洋开发保护的统筹力度,才能够真正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永久利用。
对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统筹海洋保护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日本濑户内海的水污染不仅让鱼虾绝迹,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吴病,严重危害了居民健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失去保护的开发对人类就是一场灾难。
为此,我们切实树立起保护先行的观念,不断完善海洋保护法制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管,真正提高环境污染成本,形成多层次的海洋保护安全网。二、统筹海洋保护开发要以转变海洋开发方式为重点。
长期以来,“三高一低”的海洋开发方式在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留下了环境隐患,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要加快推进海洋开发方式的转变,从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为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良好环境,加快落后产能,实现零排放的循环利用方式。三、统筹海洋保护开发要以打造综合产业集群为关键。
各地局限于本地经济社会需求而造成的“诸侯经济”,致使重复建设及海岸线资源严重浪费。对此,要大力推行集中集约用海,把原来分散发展的海洋区域整合,最大程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海洋整体有序开发。
总之,要真正实现海洋的科学开发利用,就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来推动保护,协调好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利用同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的双赢,让海洋造福人类。中政申论总评:从整体的角度来讲,考生基本上把握了申论应有的结构,整个行文涵盖了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层次。
且较为准确的把握了行文的重点,在提出措施时,能够加以必要的论证,并有意识的与相关的案例有机结合,符合申论写作的一般性要求。同时,整个行文能够有意识的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仅契合申论模拟行政的特点,且展现了不错的综合运用国家行政能力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整个行文的层次划分、内容承接、重点展示等都值得借鉴。当然,为达到精益求精,本文也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分析问题时,不仅应概述导致海洋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应注意阐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体现辩证思维,增强对主题的论证。
且可紧扣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来论述统筹海洋保护开发的社会价值,从而增强行文的理论支撑。2、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来总结相关的措施,并结合材料中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体现了一定的行政思维能力,符合副省级及以上职位的基本要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策论就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策论角度的全面性,二是策论的论证性。在提出措施时,应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职能来处理问题,在提出措施时,应注重所提措施本身的完整性、主体的明确性及层次的合理性。
结合考生行文的内容来讲,在阐述法制、监管等层次的措施时,应明确完善什么法律、谁来监管、怎么监管。此外,应强化对科学发展观等行政理念的学习,避免阐述时只是简单的涉及而内容空洞。
总体来讲,本题属于较为优秀的作答。
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点评有哪些解决问题型结构?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文章论述题占到了40%的分数,考生不能不对其予以相当的重视。
要写好申论文章,首先必须把握好文章论证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只有结构恰当、思路出彩,文章才能有序、完整,论证才能丰满、言之有物。
许多考生因为论证的经验不足,对于怎样开头,展开论述,怎样过渡与收尾,心里没谱。不清晰合理的结构安排往往给阅卷老师一种“不着边际,找不到重点”的感觉。
本文为考生讲述解决问题型结构思路作文。解决问题型结构,即将“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作为文章重点论述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策论文”。
具体来讲,“解决问题型结构”首先要针对问题提出总体对策,然后根据总体对策提出具体对策。值得注意的是,阅卷老师改卷的速度较快,考生一定要将总对策写在比较显眼的位置。
可在段首提出,亦可在第二段提出,但是一定要让阅卷人在读完前两段内容后,迅即找到总论点。有的考生喜欢从远说起,“随着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这样的开头不是不行,但是不小心一叙述就到了七八行,重点还没说到,这样很容易失分。
对问题的影响、原因或必要性的分析,可以在提出分论点前集中论述,也可在提出分论点时分别论述每条分论点的影响、原因或必要性。最后,文章结尾处要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升,解决问题型结构与分析问题型结构不同,其总结提升部分必须另起一段单独提出。
【范文】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近来,东莞出现大量企业迁移倒闭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讨论。实际上,东莞模式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型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东莞模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市场定价权力、产业附加值低,成为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硬伤的集中表现。要破解东莞困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就应当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培养创新观念意识。部分中资企业家对自主创新或敬而远之,或无力为之,自主创新观念意识淡漠。
这导致企业不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部分丧失了自主创新的观念意识。“哀莫大于心死”,丧失了创新意识的企业,必将是即将垂死的企业,丧失了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是行将没落的民族,这必将使我国沦为碌碌无为的车间和发达国家的打工仔。
难道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吗?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所要到达的彼岸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培养本土企业的全球战略眼光,树立想做、敢做、能做全球产业领袖的战略心态,牢固树立甘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观念意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锻造创新人才队伍。
在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成功地引进了大量外资,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目前,我们也面临高级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使我国自主创新陷入“有思路、无人才;有想法、无落实”的纸上谈兵陷阱。
故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锻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手抓教育体制改革,把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培养本土创新人才;一手抓国际人才资源,既要鼓励本土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科技,也要实施引进来的战略,大批量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人才。
逐步形成“以自我培养为主、以国际交流为辅”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开始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中资企业仍普遍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能力,仍试图采用低价竞争和代工贸易的旧思路来实现持续发展。党中央多次指出,“我国企业不仅要发展国内市场,也要利用国际市场,坚持国内国际市场统筹兼顾。”
我国粮油加工业的教训也说明:如不直面跨国企业的挑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甚至会丧失本土市场。因而,我们要引导和鼓励中资企业在练好内功,充分发掘利用国内市场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球战略眼光,勇于直面国际企业巨头挑战,在竞争中学习对手、模仿对手、超越对手、战胜对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江泽民同志曾高屋建瓴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扎扎实实培养创新观念,锻造创新人才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登上国际产业链的最高峰,创造出高品质的中国品牌形象!【简评】这篇范文有两个特点。
一是结构清晰。首段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尾段总结分论点,再次点题。文章各部分之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二是分析深刻。只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来谈产业结构升级,而不谈其他方面。
专攻一点,保证了文章观点的深刻。这么一说,本文的整个思路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这篇的开头很是巧妙,单从东莞模式这个事例切入,通过转折递进的方式先肯定了成绩,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主要论点。比起泛泛而谈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显得更加具体深刻,一针见血。
同时,也是语言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