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宽容大度反面事例简短

    1.谁有关于宽容反面的例子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啊~~

    故事出自十三世纪中国明代马中锡的《东田传》一书。故事说,有一位书生东郭先生,读死书、死读书,十分迂腐。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毛驴,背着一口袋书,到到一个叫“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 突然,一只带伤的狼窜到他的面前,哀求说:“先生,我现在正被一位猎人追赶,猎人用箭射中了我,差点要了我的命。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将来我会好好报答您的。” 东郭先生当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他看到这只受伤的狼很可怜,考虑了一下说:“我这样做会得罪猎人的。不过,既然你求我,我就一定想办法救你。”说着,东郭先生让狼蜷曲了四肢,然后用绳子把狼捆住,尽可能让它的身体变得小些,以便装进放书的口袋中去。

    不一会儿,猎人追了上来,发现狼不见了,就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只狼没有?它往哪里跑了?” 东郭先生说:“我没有看见狼,这里岔路多,狼也许从别的路上逃走了。” 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朝别的方向追去了。 狼在书袋里听得猎人的骑马声远去之后,就央求东郭先生说:“求求先生,把我放出去,让我逃生吧。” 仁慈的东郭先生,经不起狼的花言巧语,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却嗥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现在我饿极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吧。”说着,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徒手同狼博斗,嘴里不断对狼喊着“忘恩负义”。 正在这时,有一位农民扛着锄头路过,东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向他讲述自己如何救了狼,狼忘恩负义要伤害自己的事,请农民评理。可是狼却一口否定东郭先生救过它的命。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这只口袋这么小,怎么可能装下一只大狼呢。请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重新用绳子捆起来,装进了口袋里。老农立即把口袋扎紧,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罢,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东郭先生恍然大悟,非常感谢农民及时救了他的命。 现在,“东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经成为汉语中固定词语,“东郭先生” 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则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2.宽容的反面事例

    (1)论宽容 有句话说:“谨慎使你免于灾害,宽容使你免于纠纷。”

    我们待人理应如此,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伸出援手,那你的生活将毫无意义! 就像郭老师说的:“你方便了别人,别人才会方便你。”

    现在,有的人都在无偿献血,拯救生命危在旦夕的人。如果有一天,你也需要血,那医院就会从互联网上查询你,如果你有献过血,那即使再困难,医院也会尽心竭力地去拯救你。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这句话也告诉你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个道理。

    反之,如果世上的每个人都不会宽容,只会斤斤计较,那整个世界可能终日血雨腥风,暗无天日。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我们应该用礼貌去待人。

    若无宽恕,生命将永远被永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控制。我们只有善于团结,才会得到友善的回报! 一个班级体,理应是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可是,却恰恰相反,不但不能团结一致,还分门别类,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只因为他某件事情的过失,就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善恶,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应该怀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去原谅朋友,原谅生活中的人! 朋友们,让我们也学会宽容,学会宽容这世上的每一个事物。

    宽容就像一股清泉,浇灭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仇恨。 (2)论宽容 一个善于拆字的朋友从“宽容”的字型中探出了新的内涵,他认为这两个字都是宝盖头,可见宽容是人世间的宝贝。

    “宽”下面,是“二十”(或“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至少可以包容二十种象杂草一样的看法。可是我们往往连一种异见都无法包容,何况更多呢?“容”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妨求同存异,但我不会剥夺你说话的权利。

    我非常赞赏他这种高论,“宽容”这两个中国汉字中确实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宽容”英译为tolerate(allow the existence or occurrence of without authorive interference)。

    孔子主张“仁”,从修养而言,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他在《论语•阳货》中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提倡以温厚的君子人格来规范主体的修养,进而调节人际关系,实现个人理想。从人我关系来说,“忠恕”是为仁之道,是实现“仁”的重要方法。

    他在《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推想他人先给予他满足,这就是“忠”。孔子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即我不想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也不这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所谓“恕”。“忠”和“恕”的本质其实就是宽容和忍让。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孟子•离娄上》)意思即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孟子认为一切社会弊端都是由人们的“求利”和“多欲”而造成的。

    因此,必须“反求诸己”,只有“反身而诚”才会“乐莫大焉”。“反身而诚”是一种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与孔子“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是一致的,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提高在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强调严于律己而宽容待人。

    道家认为修行首先要修德,修行者如不讲德,即便是在其它方面修的再好,也不能得道。而知足、寡欲、清静、宽容则是修行者修德的主要内容。

    《道德经》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是唯道是从的,德与不德,唯一的标准在于是否合道。

    老子又说:“上德若谷。”就是指有道德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心量就如同空谷一般可以涵爱、包容一切。

    接着又进一步指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而我们做人也是这样,你只有谦虚、容忍、仁爱、不争方可显“德”,而唯有“德”方可取胜,这正如老子所说:“圣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的卷帙浩繁的道藏中,有关“宽容”内容的论述可以说不胜枚举。如庄子曰:“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

    又说:“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庄子•人世间》)《云笈七签》说:“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

    《文昌帝君阴骘文》言:“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众所周知,道家以崇“阴”著称,而“阴”不但代表清静、柔弱、不争,同时也象征母性的慈善和关爱,而更象征着大地的负载与包容,引申于人的思想修养则是慈爱、宽容。

    佛家道德观的基础是利他,从利他主义出发,主张怨亲平等,无分亲疏,利乐一切众生,救济一切众生。《观无量寿经》上说:“佛心者,大慈悲是。”

    佛教以慈悲为本,所谓慈悲,即怜爱、怜悯、同情等意思。《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

    慈心是希望帮助他人获得快乐,。

    3.宽容 反面事例

    宽容

    在世界中,每个人都得生活、工作,都得接触社会与家庭。在居家过

    日子及烦锁的工作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差错。

    在这时,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同事的争斗。

    不能原谅自己或他人所出现的失误与差错,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

    的压力和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

    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

    智慧艺术告诉我们,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

    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

    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

    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

    显得和谐。

    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标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

    济”、“治国之道,在于猛宽得中”,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表明宽

    容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

    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你不

    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

    地把退让、迁就也当作是一种宽容,当作是与人相处的最好方法。于是,

    我们就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退让、迁就,把自己的地位与做人标准都放弃

    了,那样,我们就对别人的错误一味地迁就,导致更大的错误发生,同

    时,我们也就失去了主宰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宽容是对别人和自己最不

    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犯罪。

    宽容,生活中的一门技巧,宽容一点,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美好

    4.关于宽容的反面事例有哪些,请举例.

    宽容的反面应该是愤恨 计较 惩罚 惩罚——不需要语言 案例:陶行copy知先生在教学中就巧妙地处理过这样一件事。

    考完试之后,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试卷要求陶先生将“99”改成“100”。陶先生仔细看了一遍试卷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将“99”改成“100”,只不过随手在一个字上点了一个小红点。

    许多年过去了,那个孩子还时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总爱说一句话,那个小红点点到了我的心里去,它教会我怎样诚实做人。原来陶先生点点的那个字是被zhidao那个孩子改过的。

    解析: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个眼神、这个动作既包含着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责备、制止,更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

    5.宽容的2个名人例子和一个不宽容的反面例子有什么

    宽容的2个名人例子

    1、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2、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不宽容的名人例子

    春秋时郑国公子宋食指跳动,他像公子归生说将吃好东西,果然郑灵公烹一大鼋宴请众臣,归生将此事告知郑灵公,郑灵公说应验不应验还不是我说了算,结果故意没给公子宋吃,公子宋恼羞成怒夹了郑灵公面前的肉,戏言道:岂不是还是应验了。本来就是郑灵公做得不对,如果他此时宽容一些就不会有事了,结果他大怒扬言要杀公子宋,结果公子宋被逼先杀了郑灵公。

    与宽容有关的名句

    1、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张爱玲

    2、终究要失去的东西,不如主动失去。能够主动地丢失便是施者。怎么办呢?不这样施舍,弱者怎样表达对于压迫他们的强者的宽容大度呢? ——《陆犯焉识》

    3、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屠格涅夫

    4、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 ——泰戈尔

    5、读书可以广智,宽恕可以交友。当你有机会读书的时候,请不要放弃读书的机会。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罗兰

    6、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

    8、母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9、什么是爱?爱就是无限的宽容,些许之事也能带来的喜悦。爱就是无意识的善意,自我的彻底忘却。 ——萨尔丹

    10、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梁文道

    6.关于宽容的事例,越简短越好,要多几个事例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唐代娄师德教育他弟弟为官待人要宽容。他弟弟说:“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把它擦去。”娄师德说:“这还不行。你把它擦去,还是违背发火人要侮辱你的意愿。我看还不如让唾沫自然干掉为好。” 名人宽容事例 春秋时期,“问鼎”的楚庄王。 一天晚上,携爱妃举办烛光晚会,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阵大风把蜡烛吹灭。一名武将欲乘黑调戏爱妃,被爱妃一把扯下盔上红缨,爱妃建议楚王即刻点灯,看看哪个家伙盔上红缨已失,严加惩办。朋友妻不可欺呀,何况是领导之妻呢?岂料庄王大度能容,下令众将全都摘去盔上红缨,然后方可点灯。不久,楚王御驾亲征与敌国开战,被困重围,手下兵将四散奔逃,楚王命悬一发,忽然窜出一将拼死力战,保楚王杀出重围,捡回一条性命。楚王激动地说:“别人都自逃性命,唯有爱卿肯舍命救驾,你叫什么?是哪个单位的?”该将答曰:“我就是那日烛光晚会上调戏您媳妇的人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