犒军救国故事简短
1.犒师救国这个故事
原文: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及(到了)滑(诸侯国名,国都在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即周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市),遇之(指前来偷袭郑都的秦军)。以乘(shàng, 古时一车四马称乘,此为“四”的代称)韦(熟牛皮)先(古人送礼分两次,先轻后重),牛十二犒(kào,搞劳)师(秦军),日:“寡君闻吾子(尊称“您”)将步师(步兵)出于(路径)敝邑(本地,此为谦称),敢(谦词,类“冒昧地”)犒从者(部下,此为客套话,不直言“您”以示恭敬),不腆(tiǎn,美好,此仍为谦语)敝邑,为从者之淹(淹留,暂停),居(住下)则具(备办)一日之积(粮苹等物资),行(开拔)则备一夕之卫(守卫,守护)。”且使(派人)遽(jù,马上迅速)告于郑。郑穆公使(派人)视(暗访,调查)客馆(秦人留在郑都的下榻处。此前秦穆公听郑臣烛之武的规劝撤兵,派大将杞子等留守郑都。杞子掌握了郑都北门钥匙,暗调秦军袭郑),则束(捆扎)载(装载)、厉(磨砺)兵(兵器)、秣(mò,喂马的饲料,此指喂饱)马矣。
译文
二月里,天气冷得很厉害。郑国商人弦高赶着十二头肥牛到洛阳去卖。图上遇见一个从秦国回来的老乡。那位老乡说:“弦高,不好啦!秦国派大将孟明视率兵来偷袭咱们国家了。”
弦高吃了一惊,他想:“我们郑国没有一点准备呀!不行我得想个办法。”他赶着牛,向前走去。刚到滑国地界,只见前边尘土飞扬,果然是秦军来了。
他不慌不忙赶上前去,给秦兵说:“请通报孟明视将军,说郑国使臣弦高求见。”
孟明视大吃一惊,连忙接见弦高,问道:“贵使臣找我有什么事吗?”弦高镇定地说:“我们国军听说将军要到我们郑国来,叫我带十二头肥牛,犒劳秦军。以谢秦军对郑国的关心。”孟明视原来想偷袭郑国。现在见郑国使臣老远跑来慰劳,说明郑国已有准备。于是他改口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不必来犒劳了。”
“真的?”弦高故意装着吃惊的样子。
“谁哄你呢?”孟明视凑近来,悄悄说:“我们是来征伐滑国的,你回去吧。”弦高交了肥牛,赶快跑回郑国报告消息。
孟明视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位使臣是随机应变冒充的。不久,他果真把滑国灭了。郑国人民避免了一场灾难。他们奔走相告,说:“弦高真是爱国的商人啊!”
2.历史故事稿军救国的摘抄
郑国在外表上加入了中原联盟,可是暗地里又限楚国通同一气。
晋文公打算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先轸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征伐郑国,咱们自己的兵马也够了,何必再去麻烦别人呐?”晋文公说:“也好。
不过上回秦伯跟我约定有事一块儿出兵,这回倒不能不去请他。”他就派使者去请秦穆公发兵。
晋国的军队到了郑国,秦国的兵马也到了。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马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浩大,吓得郑国的国君慌了神。
有人替他出主意,叫他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去劝秦国退兵。秦穆公还真答应郑国单独讲了和,派副将杞子[杞qǐ]和另外两个将军在北门外留下两千人马保护着郑国,自己带着其余的兵马回去了。
晋国人一瞧秦国人不说什么就走了,都很生气。狐偃主张追上去,或者把留在北门的那些人消灭掉。
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伯帮忙,怎么能够回国呐?”他就叫将士们加紧攻打郑国。郑国投降了晋国,依了晋国提出的条件,把一向留在晋国的公子兰立为太子。
秦国的将军杞子他们三个人带着两千人马驻扎在北门。一瞧晋国送了公子兰回到郑国,立他为太子,不由得气得直蹦。
杞子说:“主公为了郑国投降了咱们,才退兵回去。叫咱们保护着北门。
郑伯反倒甩开了[甩shuǎi]咱们,投降了晋国,太不象话了!”他们就派人去向秦穆公报告,请他快来征伐郑国。秦穆公听了杞子的报告,心里很不痛快。
不过他还不好意思跟晋文公抓破脸,只好暂时忍着。后来听说晋国几个重要的人物,象狐偃、狐毛、魏犨都先后死了。
秦穆公一想,晋国的老大臣已经是死的死、亡的亡,秦国年轻的将军就好比雨后春笋地长起来,就打算接着晋国来做霸主。可是中原诸侯还是把秦国看做西方的戎族,正象把楚国看做南蛮子一样。
秦穆公想:要做中原的霸主,就得打到中原去,老蹲在西北角上是不行的。那些个青年将军,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也打算到中原去扩展势力。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磨拳擦掌,要建立霸业了。可巧杞子又来了个报告说:“郑伯死了,公子兰做了国君,他只知道有晋国,不知道有秦国。
听说晋侯重耳刚死去,还没入殓[liàn]呐,现在赶快发兵来打郑国,晋国决不会搁着国君的尸体来帮助郑国打仗的。请主公发兵来,我们在这儿做内应,里外一夹攻,一定能把郑国灭了。”
秦穆公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发兵去打郑国。蹇叔和百里奚尽力反对。
他们说:“郑国和晋国都刚死了国君,我们不去吊祭,反倒趁火打劫去侵犯人家,这是不合理的。再说郑国离咱们这儿有一千多里地,尽管偷偷地行军,路远日子久长,能不让人家知道吗?就说打个胜仗,我们又不能路远迢迢[tiáo]地去占领郑国的土地,要是打个败仗,损失可不小。
好处小损失大的事,还是不干为妙。” 秦穆公说:“咱们一向替晋国摇旗呐喊,做好了饭叫别人吃,人家可把咱们当做瘸腿驴[瘸qué]跟马跑,一辈子赶不上人家。
你们想想可气不可气。现在重耳死了,难道咱们就这么没声没响地老躲在西边吗?”他就拜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去攻打郑国。
大军出发那一天,蹇叔和百里奚送到东门外,对着秦国的军队哭着说:“真叫我心疼呵!我瞧见你们出去,可瞧不见你们回来了!”西乞木和白乙丙哥儿俩是蹇叔的儿子,他们瞧着父亲哭得那么难受,就说:“我们不去了。”蹇叔说:“那可不行!咱们一向受着国君的重视,你们就是给人打死,也得尽你们的本分。”
西乞术说:“是!父亲还有什么吩咐,请直说吧。”蹇叔说:“你们这回出去,郑国倒无所谓,千万得留神晋国。
崤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边,函谷关东边;崤xiáo]一带地形险恶,你们得多加小心。要不然,我就得到那边收拾你们的尸骨了。”
孟明视只觉得他父亲和蹇伯父怕得太过分了,哪儿真会有这样的事呐!秦国的军队在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动身,路过晋国的崤山和周天王都城的北门。到了第二年二月里才到了滑国[在河南省偃师县南)地界。
前边有人拦住去路说:“郑国的使臣求见!”前哨的士兵赶快通报了孟明视。孟明视大吃一惊,叫人去接见郑国的使臣,还亲自问他:“您贵姓,到这儿来干什么?”那个使臣说:“我叫弦高。
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敝国来,赶快派我带上十二头肥牛,送给将军。这一点小意思可不能算是犒劳[犒kào],不过给将士们吃一顿罢了。
我们的国君说,敝国蒙贵国派人保护着北门,我们不但非常感激,而且我们自个儿也格外小心道慎,不敢懈怠[懈xiè]。将军您只管放心!”孟明视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
弦高似乎有点不信。孟明视就偷偷地对他说:“我们……我们是来征伐滑国的,你回去吧!”弦高交上肥牛,谢过孟明视,回去了。
盂明视下令攻打滑国,弄得西乞术和白乙丙莫名其妙,问他:“将军,您这是什么意思?”孟明视对他们说:“咱们偷着过了晋国的地界,离开本国差不多有一千里地了。原来打算郑国没作准备,突然打进去,叫他们来不及抵抗。
现在郑国派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军,这明明是告诉咱们,他们早已准备好了。他们有了准备,情况可就两样了。
咱们是远道而来的,顶好快打。他们有了准备,用心把守,给咱们。
3.犒师救国这个故事
原文: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及(到了)滑(诸侯国名,国都在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即周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市),遇之(指前来偷袭郑都的秦军)。
以乘(shàng, 古时一车四马称乘,此为“四”的代称)韦(熟牛皮)先(古人送礼分两次,先轻后重),牛十二犒(kào,搞劳)师(秦军),日:“寡君闻吾子(尊称“您”)将步师(步兵)出于(路径)敝邑(本地,此为谦称),敢(谦词,类“冒昧地”)犒从者(部下,此为客套话,不直言“您”以示恭敬),不腆(tiǎn,美好,此仍为谦语)敝邑,为从者之淹(淹留,暂停),居(住下)则具(备办)一日之积(粮苹等物资),行(开拔)则备一夕之卫(守卫,守护)。”且使(派人)遽(jù,马上迅速)告于郑。
郑穆公使(派人)视(暗访,调查)客馆(秦人留在郑都的下榻处。此前秦穆公听郑臣烛之武的规劝撤兵,派大将杞子等留守郑都。
杞子掌握了郑都北门钥匙,暗调秦军袭郑),则束(捆扎)载(装载)、厉(磨砺)兵(兵器)、秣(mò,喂马的饲料,此指喂饱)马矣。 译文 二月里,天气冷得很厉害。
郑国商人弦高赶着十二头肥牛到洛阳去卖。图上遇见一个从秦国回来的老乡。
那位老乡说:“弦高,不好啦!秦国派大将孟明视率兵来偷袭咱们国家了。” 弦高吃了一惊,他想:“我们郑国没有一点准备呀!不行我得想个办法。”
他赶着牛,向前走去。刚到滑国地界,只见前边尘土飞扬,果然是秦军来了。
他不慌不忙赶上前去,给秦兵说:“请通报孟明视将军,说郑国使臣弦高求见。” 孟明视大吃一惊,连忙接见弦高,问道:“贵使臣找我有什么事吗?”弦高镇定地说:“我们国军听说将军要到我们郑国来,叫我带十二头肥牛,犒劳秦军。
以谢秦军对郑国的关心。”孟明视原来想偷袭郑国。
现在见郑国使臣老远跑来慰劳,说明郑国已有准备。于是他改口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不必来犒劳了。”
“真的?”弦高故意装着吃惊的样子。 “谁哄你呢?”孟明视凑近来,悄悄说:“我们是来征伐滑国的,你回去吧。”
弦高交了肥牛,赶快跑回郑国报告消息。 孟明视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位使臣是随机应变冒充的。
不久,他果真把滑国灭了。郑国人民避免了一场灾难。
他们奔走相告,说:“弦高真是爱国的商人啊!”。
4.历史故事稿军救国的摘抄
郑国在外表上加入了中原联盟,可是暗地里又限楚国通同一气。
晋文公打算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先轸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征伐郑国,咱们自己的兵马也够了,何必再去麻烦别人呐?”晋文公说:“也好。
不过上回秦伯跟我约定有事一块儿出兵,这回倒不能不去请他。”他就派使者去请秦穆公发兵。
晋国的军队到了郑国,秦国的兵马也到了。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马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浩大,吓得郑国的国君慌了神。
有人替他出主意,叫他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去劝秦国退兵。秦穆公还真答应郑国单独讲了和,派副将杞子[杞qǐ]和另外两个将军在北门外留下两千人马保护着郑国,自己带着其余的兵马回去了。
晋国人一瞧秦国人不说什么就走了,都很生气。狐偃主张追上去,或者把留在北门的那些人消灭掉。
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伯帮忙,怎么能够回国呐?”他就叫将士们加紧攻打郑国。郑国投降了晋国,依了晋国提出的条件,把一向留在晋国的公子兰立为太子。
秦国的将军杞子他们三个人带着两千人马驻扎在北门。一瞧晋国送了公子兰回到郑国,立他为太子,不由得气得直蹦。
杞子说:“主公为了郑国投降了咱们,才退兵回去。叫咱们保护着北门。
郑伯反倒甩开了[甩shuǎi]咱们,投降了晋国,太不象话了!”他们就派人去向秦穆公报告,请他快来征伐郑国。秦穆公听了杞子的报告,心里很不痛快。
不过他还不好意思跟晋文公抓破脸,只好暂时忍着。后来听说晋国几个重要的人物,象狐偃、狐毛、魏犨都先后死了。
秦穆公一想,晋国的老大臣已经是死的死、亡的亡,秦国年轻的将军就好比雨后春笋地长起来,就打算接着晋国来做霸主。可是中原诸侯还是把秦国看做西方的戎族,正象把楚国看做南蛮子一样。
秦穆公想:要做中原的霸主,就得打到中原去,老蹲在西北角上是不行的。那些个青年将军,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也打算到中原去扩展势力。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磨拳擦掌,要建立霸业了。可巧杞子又来了个报告说:“郑伯死了,公子兰做了国君,他只知道有晋国,不知道有秦国。
听说晋侯重耳刚死去,还没入殓[liàn]呐,现在赶快发兵来打郑国,晋国决不会搁着国君的尸体来帮助郑国打仗的。请主公发兵来,我们在这儿做内应,里外一夹攻,一定能把郑国灭了。”
秦穆公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发兵去打郑国。蹇叔和百里奚尽力反对。
他们说:“郑国和晋国都刚死了国君,我们不去吊祭,反倒趁火打劫去侵犯人家,这是不合理的。再说郑国离咱们这儿有一千多里地,尽管偷偷地行军,路远日子久长,能不让人家知道吗?就说打个胜仗,我们又不能路远迢迢[tiáo]地去占领郑国的土地,要是打个败仗,损失可不小。
好处小损失大的事,还是不干为妙。”秦穆公说:“咱们一向替晋国摇旗呐喊,做好了饭叫别人吃,人家可把咱们当做瘸腿驴[瘸qué]跟马跑,一辈子赶不上人家。
你们想想可气不可气。现在重耳死了,难道咱们就这么没声没响地老躲在西边吗?”他就拜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去攻打郑国。
大军出发那一天,蹇叔和百里奚送到东门外,对着秦国的军队哭着说:“真叫我心疼呵!我瞧见你们出去,可瞧不见你们回来了!”西乞木和白乙丙哥儿俩是蹇叔的儿子,他们瞧着父亲哭得那么难受,就说:“我们不去了。”蹇叔说:“那可不行!咱们一向受着国君的重视,你们就是给人打死,也得尽你们的本分。”
西乞术说:“是!父亲还有什么吩咐,请直说吧。”蹇叔说:“你们这回出去,郑国倒无所谓,千万得留神晋国。
崤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边,函谷关东边;崤xiáo]一带地形险恶,你们得多加小心。要不然,我就得到那边收拾你们的尸骨了。”
孟明视只觉得他父亲和蹇伯父怕得太过分了,哪儿真会有这样的事呐!秦国的军队在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动身,路过晋国的崤山和周天王都城的北门。到了第二年二月里才到了滑国[在河南省偃师县南)地界。
前边有人拦住去路说:“郑国的使臣求见!”前哨的士兵赶快通报了孟明视。孟明视大吃一惊,叫人去接见郑国的使臣,还亲自问他:“您贵姓,到这儿来干什么?”那个使臣说:“我叫弦高。
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敝国来,赶快派我带上十二头肥牛,送给将军。这一点小意思可不能算是犒劳[犒kào],不过给将士们吃一顿罢了。
我们的国君说,敝国蒙贵国派人保护着北门,我们不但非常感激,而且我们自个儿也格外小心道慎,不敢懈怠[懈xiè]。将军您只管放心!”孟明视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
弦高似乎有点不信。孟明视就偷偷地对他说:“我们……我们是来征伐滑国的,你回去吧!”弦高交上肥牛,谢过孟明视,回去了。
盂明视下令攻打滑国,弄得西乞术和白乙丙莫名其妙,问他:“将军,您这是什么意思?”孟明视对他们说:“咱们偷着过了晋国的地界,离开本国差不多有一千里地了。原来打算郑国没作准备,突然打进去,叫他们来不及抵抗。
现在郑国派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军,这明明是告诉咱们,他们早已准备好了。他们有了准备,情况可就两样了。
咱们是远道而来的,顶好快打。他们有了准备,用心把守,给咱们一。
5.抗战救国的历史故事一小段
1 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
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
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6.犒师救国的课文
弦高,为春秋时郑国商人。公元前627年,弦高去成周经商,经过滑国,半路遇到袭击郑国的秦军。于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者,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同时,他又急忙派人回郑国禀告。秦帅孟明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于是领兵顺手灭掉滑国后返回,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亡国。郑穆公想要奖赏弦高救国的行为,弦高辞而不受。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1]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
秦国军队经过成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除御者以外,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对周襄王说:“秦国军队不庄重又没有礼貌,一定失败。不庄重就缺少计谋,无礼貌就不严肃。进入险地而满不在乎,又不能出主意,能够不打败仗吗?”
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碰到秦军,先送秦军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说:“寡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敝邑,谨来犒赏您的随从。敝邑贫乏,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弦高同时又派传车紧急地向郑国报告。郑穆公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人的馆舍,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利武器、喂饱马匹了。派皇武子辞谢他们,说:“大夫们久住在这里,敝邑的干肉、粮食、牲口都竭尽了。为了大夫们将要离开,郑国的有原圃,就如同秦国的有具圃,大夫们自己猎取麋鹿,使敝邑得有闲空,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存有希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还是回去吧。”于是秦军灭了滑国就回去了。
7.爱国故事 简短 急需
文天祥救国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拼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