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提升总结
1.如何改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在各地农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通过改造提升行动让村庄更加干净整洁、宜居靓丽,让百姓幸福指数得到提升,需要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解决好点面结合、自主推进的问题,在抓好重点村的基础上向面上推进,坚持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全面推开。
二是要解决好规划水平不高的问题,围绕15件事做规划,不能贪大求洋,突出每个村的特色,严格执行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是要解决好工作进度不快的问题,发挥统筹作用,加强工作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四是要解决好标准不高的问题,积极对标先进,严格落实规划,坚持表里兼顾,加强项目监管,提高项目质量。
五是要解决好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对接拨付进度,强化县级资金统筹,加强资金监管。
六是要解决好重点项目技术支撑问题,破解厕所改造、垃圾处理、民居改造、农村能源替代、村庄绿化和污水处理等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七是要解决好发动群众的问题,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投工投劳。
八是要解决好工作组作用发挥的问题,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强化考核。
九是要解决好推进方式创新的问题,强化县委书记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尽快成立乡镇规划管理办公室,创新统一招标、实物支持等推进办法。
十是要解决好长效机制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保洁、公共服务设施运转以及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2.求一篇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应发挥如何作用
路好不好走?路灯亮不亮?饮水通不通?脏水往哪排?厕所脏不脏?这些看似的小问题,却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
为此,营子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把“想百姓心中的想的事,挖老百姓心中藏的事,急老百姓心中的急的事,办老百姓心中盼的事。”作为检验教育活动成效的标尺。
把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给村民一个安全、干净、漂亮、舒心的生活环境当做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该镇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顺利开展,深入开展下基层帮扶活动,引领群众共同打造美丽新乡村。
以“规划设计”为抓手,促使环境、产业、收益齐头并进。镇党委牵头联系相关部门聘请规划设计单位,高水平、高标准制定了村庄综合整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镇党委围绕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和村庄规划、新民居建设等内容对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和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切实增强了党员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引导性。在喇嘛沟村,按照规划设计,建成了百亩食用菌基地和雪东精品果园,并以此为依托与北京宣武科技馆签订了喇嘛沟水库开发经营合同,谋划打造集“生态旅游、主题会议、教育体验、品尚休闲”为一体的库区文化休闲旅游和教育体验基地,目前突出“本地特色、民间特色、农家特色”的“集约规模经营、观光采摘体验、餐饮娱乐休闲”的旅游型发展之路已初见成效。
既美化了农村环境,又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村民收入。以推行“制度建设”为抓手,实现村级事务决策科学化、制度化。
通过大力推广,全镇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了以“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和谐促进会”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的村级组织体系。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重点,完善村级议事清单,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重大建设事项纳入民主决策范围;建立自我监督机构,整合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监督职能,建立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规范议事决策机制,健全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记实性档案资料,确保村级权力民主规范运行。
以“典型示范”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党建协调发展。全镇依托土地流转重点打造了喇嘛沟、跳沟两村示范点。
建成了“村庄规划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风尚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党建精品展示平台”,促进全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快速、高质、全面实施。截止目前,全镇清理河道、泄洪沟5000多米,新建花坛2000㎡,栽植树木10000余株,拆除残垣断壁1500㎡、小房5间,整治墙体12000多㎡,粉刷立面32000㎡,绘制文化墙1400余㎡,同时为所有村都聘请了专职保洁员对村庄公共活动场所环境卫生进行管理维护,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营子镇的农村环境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得到市爱卫会高度肯定,授予喇嘛沟和跳沟两个村“承德市卫生村”称号。
3.农村新面貌作文
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高科技时代。
不仅是城市里变了很多,农村里也换上了新装。 在我的记忆中,村里的小路总是坑坑洼洼,雨过之后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房屋都是矮小的平房,下雨时还会漏雨;村里没有几户人家有电子产品,生活用品都是些用板砖和木头做成的,用起来及麻烦又易损坏,很不方便;村旁没有大超市,只有一些小商品店;孩子们上学都没有正规的教室,教学用品,都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听“学校”里唯一一个老师给他们上课…… 今年回乡下再去看看,眼前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吃惊:原来用泥土做成的小路,现在已铺上水泥,走上去不再是坑坑洼洼,而是平平坦坦;村里的平房早已废弃,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洋房,外面白色的瓷砖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家家户户装上了液化气灶、空调、液晶电视机、电脑、手机,所有的电子产品一应俱全;村民们不用再徒步走远路了,他们有的买了电瓶车,有的骑上了摩托车,有的还开上了汽车,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田地里也摆上了播种机、除草器,再也不用村民们辛辛苦苦驾着老牛耕地了;村旁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工厂里大伙儿干的热火朝天,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就业问题了;崭新的教学楼盖起来了,孩子们都有了自己新的教室,教室里有电视机,有黑板,有一排排整齐的课桌,大家都有自己的书包,自己的课本,学校里还铺起了塑胶操场,同学们可以在上面尽情地跳啊,蹦啊,跑啊…… 第二天早晨,东方泛起一片红光,第一缕曙光照进了村里,村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农村新面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4.为什么要改善镇村面貌
改善农村面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可以为转移富余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强支持农村发展的经济实力。协调同步的新农村建设可以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农业基础和较高素质的转移人口,使城乡社会发展更为和谐。因此,我们推进的城镇化,是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2%,即使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时仍将有6亿多农民。我们要牢牢记取正反两方面的国际经验,以农业、农村的长期繁荣和村庄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支持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以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改善农村面貌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要做好村庄整治规划,要统筹城乡规划、协调区域发展,努力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局面,在规划编制时要有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措施。二是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政府既要组织群众,又要在充分尊重群众、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改善农村面貌。三是改变农村环境污染要注重实效性,工作成效检验的惟一标准是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纲要》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改善农村面貌要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重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这4个方面都是农村极其短缺、农民生活中需要政府帮助、广大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急迫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全面统筹协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村外设施和村内设施建设。要优先解决村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农民安全生存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先安排兼顾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是实现“村容整洁”目标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农村污水、垃圾的简易治理对硬件设施要求低,投入不多、见效快,能够迅速让农民享受到村庄整治带来的益处,各地应广泛动员农民自主参与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要依法坚决控制住城镇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品等向农村的转移。要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善。努力发展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
《纲要》明确提出政府要调整投资方向,把重点转向单凭农民和村集体的力量做不成的公益设施,这也包含农村面貌的改善。要加大政府支持和帮扶力度,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公共物品更多地为农村地区提供,基础设施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延伸,公共服务更多地为村庄治理提供支持。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样也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各地在加大帮扶力度的同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要将村庄规划和治理试点纳入各级财政的支持范围,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以实物形式为主向村庄整治提供水泥、钢材、墙体材料及其他新型建材。通过实物帮扶,把握村庄整治的正确方向与重点,从政策上加以指导,从技术上提供服务。
农村面貌的改善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定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根本,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以农民为主改善农村面貌的路子。农村公共品短缺是长期形成的,是农村面貌长期难以改观的体制性因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对比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逐步地加大支持的力度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