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几个主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设计要点
1、结构、材料、设备的应用设计
2、经济生活应对建筑空间与体型的设计组合
设计要点:满足功能与审美的要求,其次要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因为经济与否往往成为选择建筑技术形式的重要因素
建筑设计主要是从事的是建筑物的外部造型设计,美观要求不同于室内(虽然美学原理是向通的),更倾向于体量之间的组合,而且建筑设计要求有更多的工程技术和建造知识,如还会涉及到许多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许多方面,这些都是建筑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般公共建筑分类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都属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合称建筑。
现仍未明确定义商住楼归属公共建筑还是居住建筑。
商住楼有公共建筑的特性,又有居住建筑的功能,可理解为介于两者之间,可定义为“间居”建筑。“间”可表明时间上、空间上商业与居住功能不停的转换,“居”无论商业、还是住宅,居为最基本的特性,也是建筑最原始的功能!
公共建筑的功能编辑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
单一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温度、湿度等条件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
建筑之间的布局要点
①主要使用空间——教室 实验室 办公室等②辅助空间——卫生间 休息室 贮藏室等 ③ 交通联系空间——走廊 门厅 过厅 电梯 等4、交通联系空间的分类: ①水平交通联系空间——过道 过厅 通廊 ②垂直交通空间——楼梯 电梯 扶梯 ③ 交通枢纽——门厅 过厅 出入口 中庭 5、水平交通联系空间的布局要求:①与整体联系密切 ②布局直截了当。
缺点是上下不方便,若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中间层环境的安静和正常的活动:在展览建筑的布局中。③布置在底层,其部位可以在建筑的门厅后部或底层尽端,一般具有结构灵活、 疏散方便及对办公部分干扰较少等优点。
②为了使墙体传力合理,在有楼层的建筑中、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韵律与节奏 23、 室外环境设计要点:①主体建筑通常是室外空间构图的中心,常位于明显和主要的位置②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③室外环境空间氛围要满足人们心里上的需求24、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①开敞场地 ②活动场地 ③停车场地 ④其他场地25:①体现功能 形象一致性 ②可续性 ③环境关系21、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一 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关系:⑴空间形状 ①规则的几何形——严肃 庄重 ② 不规则的自由形——活泼 开敞 轻松⑵空间比例①符合功能使用要求 ② 人的精神感受方面的要求22、 大空间布置位置:①考虑疏散的安全和环境的安静等问题。②考虑布置在楼房的顶层。
其优点是节约用地 、空间灵活及结构合理等、 方向的转换、 空间的过度以及通道 、楼梯等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计门厅 、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建筑进深过小。●解决方法:内外廊结合 借以取得功能分区明确 、使用关系紧凑 、通风采光良好的效果。
151、公共建筑的特点:①使用上的公共性 开放性 ②功能上的多样性 ③人流交通的大量性④建筑结构复杂性⑤建筑风格的时代性2、公共建筑设计涉及到的因素:通过一定的空间和体形 比例 尺度 色彩 质感 等方面构成的艺术形象。17、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特征:①交通组织——以垂直交通系统为主 ② 结构体系——受力体系 (垂直受力 水平风力 地震力)18、 公共建筑造型概念:广义建筑造型,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等措施进行间接采光。
7、 如何减少过道面积和长度 ①缩小使用开间 加大进深 ②充分利用走道尽端作为较大的房间 ③在走道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8、双跑楼梯 ⑴特点:占地面积为普通楼梯的四倍10、 电梯设置条件: ①7层以上住宅②高层建筑③特殊功能的要求:医院 商场等(电梯 扶梯不能作为安全疏散用)11,但都需要与交通枢纽空间密切配合,要求独立设置。 ⑵适用类型、 美学等 狭义建筑造型: 构成建筑形象的美学形式19、 建筑艺术特点及形式美内涵:一空间性:用途广泛 均匀对称 典雅庄重 ⑵布置位置:布置在门厅一角或横向处理(超过十八节设休息平台 旋转楼梯不能做安全疏散楼梯)9、坡道 ⑴设计要求:一般是依靠走道尽端开天窗,或借助于门厅 、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有时也可以利用走道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 室外环境的设计方法:①利用环境 ②改造环境 ③创造环境26、 群体空间组合的类型和特点 ①分散式布局 特点:②中心式布局 特点:27。
特点:将陈列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交通枢纽进行组合,即观众在参观完了一个陈列厅之后,需返回中心枢纽空间,再进入另一个陈列厅。三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特点。特点:把展览陈列空间和人流活动皆组合在综合性的大型空间之中:各个陈列空间既可直接贯穿连通,又可以经过通道联系各个陈列空间。
四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特点、 交通枢纽 ⑴组成,又可沿着走道或过厅直接穿行至各个陈列厅:①为了保证墙体有足够的刚度、 群体组合的统一问题 ①通过对称达到统一 ②通过轴线达到转折统一 ③通过向心达到统一 ④从地形的结合中达到统一 ⑤以共同的体型达到统一 ⑥建筑形式与风格的统一28:出入口 门厅 过厅 中庭 ⑵作用:考虑到人流的集散:①坡度一般在8%~15%,人流集中处常为6%~12% ②设置防滑设施 ⑵缺点,常表现出首尾衔接,相互套穿的特点,观众可以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通过各个展厅。
二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这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组合形式、 建筑造型的“度”,在平面布置上,常形成矩形网格承重墙的特点。b、布局要求,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16:交通走道过长,辅助面积偏大,表达某些抽象的思想内容:⑴混合结构(多以砖或石墙承重及钢混梁板系统最为普遍) a、特点:因受梁板经济跨度的制约。⑶门厅的设计要求:a有足够的面积容纳分散人流 b除考虑空间尺度外,还需考虑空间导向性 c体现一定的空间构思意境和一定的空间形状:a平面的组织方式——中小型 人流简单 避免不必要的上下活动 已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 b 立体的组织方式——大中型 功能复杂 仅靠平面无法解决交通流线问题 c 综合的组织方式——酒店 剧场14、分隔性空间组合 ⑴特点:是以交通空间为联系手段,组织各类房间、公共建筑 ⑴人流特点:①连续性: 建筑创作整个过程 ,包括功能 、经济 、技术。
12、公共建筑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防火的要点
在礼堂、影剧院、俱乐部、文化宫、游乐场、体育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场所往往是人多、噪杂,一旦发生火灾伤亡惨重。
公共场所必须遵守如下防火要求:1不准超过额定的人数;2安全出口处要设明显的标志,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严禁堆放任何物品或者增加座位;3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规定,临时增加电气设备必须采取相应措施;4严格控制明火、火焰、鞭炮的使用与燃放;5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6制定应急疏散方案;7管理人员应当坚守岗位,加强值班和检查;8影剧院等公共场所每个太平门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4米;9任何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必须大于1.1米;10街道、场馆、集贸市场、公园、游乐场在建筑消防设备、器材、设施、装置要齐备;必要的地方使用防火材料;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治安管理条例》等消防法规执行。
涉及建筑专业的常识
第一章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考试大纲总体要求为:应试者应具有建筑学领域有关学课理论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具有中小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
熟悉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掌握低、多层住宅、宿舍及一般中小型公共建筑的环境关系、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空间组合、内外交通、朝向、采光、日照、通风、热工、防火、节能、抗震、结构选型及其他设计要点,以及建筑指标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并具有设计构思和实践能力。能对试题作出符合要求及有关法律、规范规定的解答。
本章内容是按照考试大纲“建筑设计(知识)”的第一、第四两部分的要求编写的。第一部分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构图原理,住宅设计原理、规范及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等级划分及各阶段设计深度要求以及建筑设计新概念等小节。
第二部分包括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各类型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小节。本章涉及的教科书均采用最新版本,规范、标准均按照现行的版本。
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建筑功能涉及到建筑的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等问题。其中空间组织是问题的关键,空间组织是靠合理的动线(人流、物流、货流、设备流)来保证的。
一、公共建筑的单一空间设计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所以功能对于单一空间的量、形、质就有相关的规定性:量——合适的大小(面积)、容量(体积);形——合理的形状质——反映空间品质的采光、通风、日照等条件。一个空间要有合适的量、形,在此基础上要有合理的门窗设计,包括位置、数量、形状、开启方式、高度等,门窗设计是决定空间品质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统筹解决。
二、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1.主要空间(主要使用部分)所占的面积比较大者;面宽较长;高度较高;体量较大;造型特异。
2.次要空间(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相对于主空间,在面积大小、高度、面宽、长短、体量及造型方面逊于主空间。3.交通联系空间在空间特质上属于联系、协调、服务等地位的空间。
设计中应首先进行逻辑分析,把所有的构成空间进行概括总结,确定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根据活动行为的展开抓住交通联系空间这一根本,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就成了随后的一系列排列和组合,在进行组合过程中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正是由于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灵活多变,才出现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反映了建筑师的设计个性和思想,交通联系空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未来使用的高效和管理的灵活,也就成了建筑方案的关键。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1.水平交通空间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例如走道。注意当走道兼其他功能时,应注意功能的叠加,如医院门诊部的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
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观众可边看边走。走道的宽度是由基本使用功能和防火疏散决定的。
2,垂直交通空间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主要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四种主要方式。
(1)楼梯楼梯是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
楼梯可分为如下几种:1) 直炮楼梯;双跑楼梯;2) 三跑楼梯;旋转楼梯。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出规范有特殊要求)。
旋转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2)电梯当公共建筑层数较多或某些建筑虽然层数不多但因有特殊需要(如医院),除布置一般楼梯外,还应布置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问题。
(3)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因具备连续不断地乘载大量人流性能,因而适用于具有这种人流特点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等。自动扶梯在建筑中可以单独布置成为上行或下行的,也可布置成为上下行并列的。
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300左右。(4)坡道有的公共建筑常用坡道解决垂直交通问题,常应用在交通类建筑和医疗类建筑中。
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人流比较集中的需要平缓一些,常为10%~12%。此外,坡道设计还要考虑防滑设计,因为坡道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4倍,一般室内较少采用。
3.交通枢纽空间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
室内设计的重点中的重点
室内设计原理 2006年02月24日 室内设计原理 第一章 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
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由于人们长时间半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说来,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
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
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
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要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S226;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
住宅区规划设计要点主要有哪些
1.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户室比:应满足不同人口结构的家庭对住宅的需要.户室比的确定,在新建地区主要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在改建区,要考虑改建地区拆迁户人口的结构来确定适当的户室比.住宅建筑层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建筑造价,建筑材料的供应,市政工程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
2.公共建筑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商业和服务系统,文娱体育系统,金融邮电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市政公用系统。公共建筑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根据不同建筑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定额单位来计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民用建筑综合指标(包括家属宿舍,单身宿舍,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