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自我评价第四章
1.初一上册地理第四章提纲及练习题
上册所有七年级(上)地理复习纲要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二)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三)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1)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三、气候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2)气温的变化:①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②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
2.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提纲,要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少雨)
极地苔原气候(全年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常年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亚热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区)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区)
热带草原(夏季多雨区)
热带雨林(全年多雨)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shti/cudi/43316.htm
3.急求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详细讲解
热量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度之间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度至回归线之间大陆西岸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度至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30度至大陆内部,西岸 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大陆内部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干旱少雨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终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全年酷寒,降水少
4.7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
5.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自我评价与反思答案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 因此, 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 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 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 有热闹的场景, 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 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 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 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 经验水平; 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 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 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 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 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 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 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6.七年级上册地质版地理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第四章)答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 共18分)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3.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4. 下列地点中, 位于 “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 现象的是( ) A B C D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 A.0°纬线上 B.0°经线上C.北纬80° D.南极点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7.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8.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9、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11、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12、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
甲地在乙地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1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1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16.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17.下列节日中,恩施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元旦18.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二. 综合题( 共32分)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指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位置:A、C、(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
(3) A地位于C地的 方向。(4)从低、中、高纬度看,B 在 纬度;C在 纬度。
(5)从五带看,A 在 ;B在 20.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8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热量带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2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 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 读图填空(8分):(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段时间, 在图中用字母_____表示.(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____________.(填字母)(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2. 写出下面图中各点的方位. (6分)(1)B在D的____________方(2) C在A的___________方 (3)A在B的____________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BCCD 6-10 BBDAD 11-15 ABBCA 16-18 BDD 二.综合题19.(1)A60°N,60°W C 40°S,40°E (2)B C A (3)西北(4)低 中(5)北温带 热带20.(1)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2)北极圈 66.5°N , 北回归线 23.5°N , 南回归线 23.5°S(3)A E,C 21(1)A(2)A、D(3)C、D(4)A(5)B、C22(1)正东(2)正北(3)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