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李芳事迹演讲稿

    1.李芳的个人经历

    1992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区芳华、蒋立平教授。199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乌克兰专家苏霍姆尼诺娃教授班上学习。1996年由武汉音乐学院公派到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Belarus State Academy of Music)深造,师从钢琴家 V.A. Dulov 、前苏联钢琴教育家A.khimtchenko、I.A. Zharova教授们系统学习钢琴演奏以及室内乐演奏。2003年以全优成绩获得钢琴与室内乐专业双硕士学位。 李芳曾经获得比利时列日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法国布列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法国鲁昂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布列斯特国际音乐节最高演奏奖。受到著名前苏联钢琴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终身教授Evgeny Mogilewsky高度评价及指点。 2005年起李芳任教于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积极投入到教学及演奏活动当中。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参加作曲系中韩新作品交流音乐会、作曲系教师新作品音乐会、珠影乐团交响作品音乐会等交流活动。所教授学生们在广东省及香港等地钢琴比赛中多次获奖。被评为星海音乐学院2006-2007年度优秀教师。

    2.李芳也来了这篇文章的提纲怎么写

    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李芳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放学过马路时,一辆大货车向她冲过来,"砰"的一声,李芳从此就要轮椅陪伴她度过这漫长的人生了。

    出院后,李芳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看不到成天挂在她脸上那甜丝丝的笑容了。她整天把自己关在一个黑暗的小房子里,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这件事传到学校里,同学们和老师都纷纷前来探望她。老师地她说:"李芳,我对你的遭遇也深感同情,但是我们总要经历坎坷的人生啊,不能因此而跌倒。

    我们要学会自己爬起来,继续走完以后的路"听了老师的这番话后,李芳恍然大悟,她从此也开朗了许多。以后她每天自学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圈起来,等老师来跟她补习时就问老师。

    不知不觉,转眼间,毕业考试就到了,同学们都在纷纷议论着李芳会不会来考试。有的说:"我猜李芳一定不会来了,她都没上学,怎么可能会来考试呢?"也有的说:"李芳一定会来考试的,她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在同学们喧哗的谈论中,出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她的脸上又再次挂起了那甜丝丝的笑容。她就是李芳。

    同学们见到李芳,都感到非常惊讶,一窝蜂地涌了上去围着她。有的问她的身体情况,有的跟她讲这段时间学校发生的事情……李芳感到无比的宽慰。

    考试开始了,李芳以这个学期自己努力的成果,考出了一个好成绩。

    3.励志故事演讲稿三分钟(一千五百字)

    给点素材你

    廖容典百分比定律

    廖容典是美国一家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他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百分比定律。

    这个定律说:假如你会见了10位顾客,只在最后一位顾客处获得了200元的订单,那么,你应该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败与拒绝呢?

    廖总进一步解释说:“请记住,你之所以赚200元,是因为你会见了10位顾客的缘故,而不是第10位顾客。每位顾客都让你赚了200/10=20元。因此,每次拒绝的收入是20元。所以,当你被拒绝时,你应该面带微笑,给顾客敬礼,因为他让你赚了20元。”

    日本日产汽车推销之王奥城良治也有类似的说法。

    他从一本汽车杂志上看到,据统计,日本汽车推销员拜访顾客的成功率是1/30,换言之,拜访的30名顾客中,就会有一个人买车。此项信息令他兴奋不已。

    他明白,只要锲而不舍地连续拜访29位后,第30位就是买家了。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不但要感谢第30位买主,而且对先前的29位更应该感谢,因为,假如没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么会有第30次的成功呢!

    的确,一块岩石,在铁锤99次猛烈地敲打下,依然纹丝不动,第100次的撞击,终于使它轰然裂开……你会认为仅仅是靠这最后一击吗?当然不是!

    你肚子很饿,买了5块面包,当你吃完第5块的时候,你发觉饱了。你会不会这样想呢:早知如此,前面的4块面包就不用买了。当然也不能!

    面对人生中的所有挫折与拒绝,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并时常加以感谢,只有如此,我们每一步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因为,最后的成功总是由前面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这便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告诉我们的道理。类似的素材,柠檬美文网的励志文章里面还有很多。

    4.名人真情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谢伶雪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一面镜子

    一个年轻人正值人生巅峰时却被查出患了白血病,

    无边无际的绝望一下子笼罩了

    他的心,他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一个深秋的午后,

    他从医院里逃出来,

    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

    忽然,

    一阵略带

    嘶哑又异常豪迈的乐曲吸引了他。

    不远处,

    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把弄着一件磨

    得发亮的乐器,

    向着寥落的人流动情地弹奏着。

    还有一点引人注目的是,

    盲人的

    怀中挂着一面镜子!

    年轻人好奇地上前,

    趁盲人一曲弹奏完毕时问道:

    “对不起,

    打扰了,

    请问这镜

    子是你的吗?”

    “是的,

    我的乐器和镜子是我的两件宝贝!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我常常

    靠这个自娱自乐,可以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可这面镜子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盲人微微一笑,

    说:

    “我希望有一天出现奇迹,

    并且也相信有朝一日我能用这面

    镜子看见自己的脸,因此不管到哪儿,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带着它。”

    白血病患者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

    一个盲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

    而我„„他突然

    彻悟了,

    又坦然地回到医院接受治疗,

    尽管每次化疗他都会感受到死去活来的痛

    楚,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跑过。

    他坚强地忍受痛苦的治疗,

    终于出现了奇迹,

    他恢复了健康。

    从此,

    他也拥有了

    人生弥足珍贵的两件宝贝: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屹立不倒的信念。

    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的人,

    一定要有乐观和坚强的品质,

    因为乐观和坚强

    是掌管人生航向的舵手,是把握命运之船的动力桨。

    5.李芳的个人简介

    北京中加科洋整形机构院长,首席整形美容专家,中国科学美容理事会常务理事,亚洲眼整形修复学术委员会委员。

    90年代初从事整形美容行业,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开创缓退点滴注射专利技术,在从事医学整形美容工作20余年中,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考察。在20余年的实践中,李芳主任以国际顶尖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都市人群对美的各种理解和需求独创五大权威整形项目:眼部美学造型术、网状手工雕脂术、自体活脂肪丰胸、立体无痕祛眼袋、眼部美学造型术等专有术式,被多家媒体进行了详实而深刻的报道。

    6.学习王争艳先进事迹的演讲稿

    王争艳,23岁考上大学,途中因严重的肺结核休学。这段病人生涯,为王争艳的人生规划完成最后一笔:不为良相,即为良医。1984年,30岁的王争艳从同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王争艳一直记得一代名医裘法祖老师在大课上说的一段话:“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王争艳自认是个合格的学生。她对每个病人都严格的执行教科书所教“视、触、叩、听”原则。因此,她自信的说,病人走进诊室10分钟,她心里就有谱了。

    一家三口18年来住的房子不足50平方米,儿子上大学了还睡在阁楼上。王争艳不觉得苦。她先后呆过4个门诊站点,每到一处,既有老病人辗转追随,又有新病人聚少成多。她说,医生怎么样,其实同行和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只看人家说不说,怎么说。

    王争艳能够25年如一日地当好医生,力量来自三个方面:她那O型血的护士母亲,常在手术室边工作边挽起袖子为病人献血,她是王争艳的前传和同道。一代名医裘法祖,并不认识自己的学生王争艳,但阶梯教室里一段关于医者仁心的论述,完成了师生的师道传承、医者的精神呼应。数量庞大的病人们,是王争艳的第三种养分,这些人以信任和良善反哺了王争艳,他们是这剂药的受益者,也为其注入驱动力和幸福感。

    我们当教师的,跟当医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啊,跟王争艳相比,我的境界还差的远啦,思想境界,专业境界,都要好好学习。

    7.英雄事迹演讲稿

    您好

    正文:

    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 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雷锋可以这样,作为新世纪得接班人,不正要发扬这种精神么?雷锋说过: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确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雷锋,一个不朽的名字,你将永远是一盏不灭的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要向你学习,要您来做我们的榜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此致 敬礼!

    我只知道这些了~

    8.名人故事演讲稿张海迪三分钟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

    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

    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

    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

    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间。一道算术题,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个答案!她本来就不喜欢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可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

    第13次终于算对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

    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张坦夫、母亲毕江娇,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

    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书上写着怎么样进针,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

    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进针),我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有人问我说,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我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曾有医生嘱咐过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疮,我会因为感染而死去。

    我给别人当医生,我也给自己当医生。15岁在农村的时候,我生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1303638了褥疮,晚上点着小油灯,对着镜子,我把自己身上溃烂的肉剪掉——所以,现在最怕听的就是剪刀的声音。”

    当年,张海迪作为一名待业青年,也曾有过自卑感。“1年多的时间里,我四处报名,八方写信,常常在招工单位的门口一待就是半天。

    我真想能为社会做点事,可就是没有一个单位要我。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废人。”

    于是,当年,张海迪想到过自杀。 1974年7月14日,张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东西,写好遗书,说自己不愿做沸腾生活的旁观者,然后一次性吃了30片冬眠灵,又给自己打了6支冬眠灵。

    在静静地躺在那儿等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张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楼村的乡亲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又想到了保尔在海淀公园自杀的情景,他也绝望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懦弱和病残,成了生活的强者。想到这些,张海迪挣扎着爬起来。

    可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来了。于是,她拼命地喊:“快来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经过五六天的抢救,张海迪终于苏醒过来。

    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她惭愧极了,对大家说:“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后,曾有记者问张海迪:如果你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张海迪说:“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会实现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当一个医生,这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15岁时就自学医术给乡亲们治病,但没有机会真正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 后来,她随。

    李芳事迹演讲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