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三资管理排查情况说明

    1.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违规发包,三资收益管理混乱

    部分村干部目无法纪,在发包村集体土地、设施、滩涂和水面等的过程中违规操作,为自己谋私利。这部分村干部往往会在发包过程中暗箱操作,主要表现在未进行招投标、绕过村两委会或者无视集体决定私下修改等。还有就是在合同处理上不细致,缺少合同要素、程序不合法和条款混乱不清等。在三资收益管理上也存在一定混乱,如收支不过账、挪用而不报账以及对收益处理上缺乏规划。

    2.执行财务制度不利,财务透明度差

    部分村干部无视财务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开支未经过村集体决定,私自大额支出;财务公章管理混乱,导致部分村干部不经集体讨论自批自用;干扰财务管理,使得结账出现异常等。还有部分村镇存在着财务透明度差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和群众对于村务管理淡漠,而村财务公开也是避重就轻。

    3 .三资底数存在误差,台账混乱

    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存在,农村三资存在不同程度的瞒报漏报情况,如私设“小金库”和部分山林等资源权属存疑。同时,农村三资的资产类型纷繁复杂,而在清核登记时股价不合理,导致三资底数存在误差。还有就是不能及时更新三资变动情况,产生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4 .管理队伍弱小,思想认识不够

    在农村三资管理队伍中,普遍缺乏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甚至部分人员属于兼职人员,导致管理队伍混乱。同时,村报账员更是学历偏低,专业水平存在严重问题,且报账员队伍不稳定。部分领导认为农村三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管理起来存在很大难度而产生畏难情绪。还有就是部分干部认为集体收入金额太少,不需要管理。

    5 .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支出票据不规范

    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主要是因为挥霍浪费,如招待费过高;还有就是普遍存在着私费公报和不合理使用日常开销经费如征订过多的报刊等。支出票据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白纸条票据和缺少报销票据要素。部分村干部不重视各类票据的索取和保存,造成保障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白纸条票据;还有就是报销票据上没有证明人与经办人的签字,不能说明开销理由。

    2.三资管理采取哪些措施

    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好、用好、经营好,实现“三资”的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四项措施加强“三资”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三资”管理工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指导督查,定期召开会议,细化监管措施,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健全机制,统一认识。各级政府,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基准时间、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各街道(镇、乡)结合实际,确定此次清产核资工作范围、内容、时间,做到帐实、帐款、帐帐相符。

    三是开展培训,提高能力。将对农经干部、代理会计进行“三资”新网络系统培训,切实提高“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所有街道(镇、乡)以“以会代训”的形式,重点对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清理的范围、程序、步骤、方法及实用案例进行辅导培训,增强具体工作人员实地操作的业务能力。

    四是加强督查,推进落实。各街道(镇、乡)在原有的会计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积极落实“三资”管理人员配备,明确工作职责,结合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协助并指导村的具体工作,定期对“三资”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3.三资清理的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 1、成立组织。

    2、制定方案。

    3、宣百传发动。

    4、业务培训。

    (二)全面清理

    1、按照六个程序全面清理。度

    2、在清理的基础上,核实“三资”所有权,全面建立管理台账,做到家底清楚、台账健全、手续问完备、产权明确。

    3、对自查的问题,进行自我纠正,自我规范。发现重大问题及答时上报。

    4、汇总上报。通过信息化系统上报镇清理回办公室,并写出自查报告。

    (三)检查验收

    自查结束后答,接受镇集体“三资”清理结构组织检查验收。

    4.怎样做好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检查、基层组织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5.如何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1 准确把握“三资”监管的工作定位 。

    我们必须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作为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力促集体经济“增资减债”“增收节支”“增效堵漏”,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

    要牢固树立群众第一的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地措施,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3 具体指导,依法管理 。 各县市、各职能部门要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加以指导,准确把握委托代理权限,正确处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与农民群众民主权益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保障规范运作,有效监督。

    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增强履职能力。 4 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

    首先,要完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和财务公开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其次,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5 切实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 细化集体分配制度。

    一是完善村级预算制度。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预算机制。

    二是完善股东分红制度。建立股东分红增减机制,严控超额分红和变相分红;细化资产交易制度。

    建立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交易行为透明化、集体收益最大化;细化财务监管制度。 6 要强化措施,确保落实 。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经常深入乡村,加强调研指导,开展监督检查。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工作标准,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单项工作有具体目标要求,整体工作有绩效评价标准。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注重调动和发挥村纪检小组的监督作用,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请添加详细解释。

    6.如何规范"三资"管理

    创新公开机制,严把“清理登记关” 实行“三个确定”。

    一是确定各村党支部及村委会为农村“三资”清理的主体。二是确定清查的原则。

    注意把握好两点:第一点是尊重历史,比如土地面积要尊重过去的习惯亩,不能死搬硬套标准亩重新丈量;第二点是维护稳定,不能因此次清查登记工作引发新的矛盾,导致群众上访。三是确定摸底方法。

    实行统、分结合的方法进行清查登记,全县统一制作清查摸底登记表格,统一统计口径,统一工作进度,统一公示,统一检查评比;分村分类摸底登记,资金、资产、资源分阶段分类摸底登记,建立台帐。 采用“三种公开方式”。

    一是采用公开栏进行公开。将清查结果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村务公开“看不清、弄不明”的问题,积极推行“语音公开”、“点题公开”、“村务质询”等做法,用通山方言播报村务公开内容,用普通话表述村务公开台账,开设“点题公开”栏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面对面地接受群众的质疑。二是采取图表文字进行公开。

    针对集体资产较多的村(社区),积极推行“图文并茂”的做法,把村级集体资产拍成照片,汇制成一览图表和以不同颜色标识的资产分布示意图,张贴在村委会办公场所最醒目的位置;经营性资产还注明承租人、租期、月租金等相关信息。三是实行网上公开。

    凡是能上因特网的地方,都可以查询“三资”管理信息,极大地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从而把资产、资源公开办成村委会与群众双向互动的平台,使广大群众从原来的“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的抵触情绪,转变为“公道不公道,一看便知道”的认同感。 建立“三套台帐”。

    清理结束后,各村采取多种形式将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充分公开,资产、资源变动情况到边到角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如群众无异议,按照资金、资产、资源三种类别,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形成“三资”管理三套台账,每套(册)台帐一式三份,一份由村本级保管,另两份台账,一份交由村纪检小组存档备查,另一份交由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保管,并输入微机,采用电子网络化技术,在“三资”运行中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账数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账证、证证“五相符”。

    创新管理机制,严把“经营处置关” 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出租和发包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出租、发包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过程中,如发现出让价格、出租和发包标的有失公允和合同存在违规的行为,一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定,村与承租(包)方重新修订合同;二是对标的金额较大,群众和承租方对标的金额意见分歧较大的,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在双方无异议后重新订立合同;三是对存在违规的合同立即叫停,依法注销合同。

    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如土地、矿山、林地、水面和房屋等资产资源使和权进行出让、出租和发包时,实行“阳光操作”,向社会公开招标、拍租最大程度地推向市场。 集体资产资源经营逐步推行商业化管理。

    在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既要守住自己的财富,又要想法子如何使财富增值。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和处置,先由村“两委”会、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讨论提出意见,按“四议两公开”程序民主决策后实施。

    全县186个村、17个社区的集体资产资源经营都在逐步探索商业化管理模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 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实行规范化操作。

    《通山县林地二次发包暂行办法》、《通山县30万元—100万元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工程采用简易招标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行为的若干意见(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和处置规定了操作流程。农村基本建设和资产资源的经营和处置,严格按程运作,公开、公平、公正,实行规范操作。

    对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标的较小的先由村民代表大会商定提出方案,报乡镇纪委和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批准后,乡镇纪委和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派人参与,由村“两委”会自行组织竞标,成交后,签订规范合同。 创新监督机制,严把“责任追究关” 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按照通山县“三资”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组建了由县纪委常委带队,相关部门、乡镇纪委书记组成的巡视检查组,对全县各乡镇(村)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巡视组通过查看资料、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三资”运行管理的有关情况。

    在“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结束前,巡视检查组还将通过个别谈话、进行村民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考核,并将日常巡查掌握的情况、村民满意度测评情况等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形成检查考核情况综合汇报材料。 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

    巡查组开展“明查”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群众,开展“暗访”。一方面充分发挥村纪检小组的作用。

    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由村党员大会选举政治素质高、有工作热情、敢于得罪人的无职党员参与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充。

    7.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乱象表现在哪些地方

    创新公开机制,严把“清理登记关” 实行“三个确定”。

    一是确定各村党支部及村委会为农村“三资”清理的主体。二是确定清查的原则。

    注意把握好两点:第一点是尊重历史,比如土地面积要尊重过去的习惯亩,不能死搬硬套标准亩重新丈量;第二点是维护稳定,不能因此次清查登记工作引发新的矛盾,导致群众上访。三是确定摸底方法。

    实行统、分结合的方法进行清查登记,全县统一制作清查摸底登记表格,统一统计口径,统一工作进度,统一公示,统一检查评比;分村分类摸底登记,资金、资产、资源分阶段分类摸底登记,建立台帐。 采用“三种公开方式”。

    一是采用公开栏进行公开。将清查结果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村务公开“看不清、弄不明”的问题,积极推行“语音公开”、“点题公开”、“村务质询”等做法,用通山方言播报村务公开内容,用普通话表述村务公开台账,开设“点题公开”栏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面对面地接受群众的质疑。二是采取图表文字进行公开。

    针对集体资产较多的村(社区),积极推行“图文并茂”的做法,把村级集体资产拍成照片,汇制成一览图表和以不同颜色标识的资产分布示意图,张贴在村委会办公场所最醒目的位置;经营性资产还注明承租人、租期、月租金等相关信息。三是实行网上公开。

    凡是能上因特网的地方,都可以查询“三资”管理信息,极大地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从而把资产、资源公开办成村委会与群众双向互动的平台,使广大群众从原来的“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的抵触情绪,转变为“公道不公道,一看便知道”的认同感。 建立“三套台帐”。

    清理结束后,各村采取多种形式将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充分公开,资产、资源变动情况到边到角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如群众无异议,按照资金、资产、资源三种类别,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形成“三资”管理三套台账,每套(册)台帐一式三份,一份由村本级保管,另两份台账,一份交由村纪检小组存档备查,另一份交由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保管,并输入微机,采用电子网络化技术,在“三资”运行中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账数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账证、证证“五相符”。

    创新管理机制,严把“经营处置关” 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出租和发包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出租、发包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过程中,如发现出让价格、出租和发包标的有失公允和合同存在违规的行为,一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定,村与承租(包)方重新修订合同;二是对标的金额较大,群众和承租方对标的金额意见分歧较大的,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在双方无异议后重新订立合同;三是对存在违规的合同立即叫停,依法注销合同。

    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如土地、矿山、林地、水面和房屋等资产资源使和权进行出让、出租和发包时,实行“阳光操作”,向社会公开招标、拍租最大程度地推向市场。 集体资产资源经营逐步推行商业化管理。

    在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既要守住自己的财富,又要想法子如何使财富增值。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和处置,先由村“两委”会、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讨论提出意见,按“四议两公开”程序民主决策后实施。

    全县186个村、17个社区的集体资产资源经营都在逐步探索商业化管理模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 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实行规范化操作。

    《通山县林地二次发包暂行办法》、《通山县30万元—100万元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工程采用简易招标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行为的若干意见(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和处置规定了操作流程。农村基本建设和资产资源的经营和处置,严格按程运作,公开、公平、公正,实行规范操作。

    对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标的较小的先由村民代表大会商定提出方案,报乡镇纪委和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批准后,乡镇纪委和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派人参与,由村“两委”会自行组织竞标,成交后,签订规范合同。创新监督机制,严把“责任追究关” 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按照通山县“三资”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组建了由县纪委常委带队,相关部门、乡镇纪委书记组成的巡视检查组,对全县各乡镇(村)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巡视组通过查看资料、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三资”运行管理的有关情况。

    在“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结束前,巡视检查组还将通过个别谈话、进行村民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考核,并将日常巡查掌握的情况、村民满意度测评情况等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形成检查考核情况综合汇报材料。 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

    巡查组开展“明查”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群众,开展“暗访”。一方面充分发挥村纪检小组的作用。

    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由村党员大会选举政治素质高、有工作热情、敢于得罪人的无职党员参与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另一方面。

    8.农村三资管理财务处理状况

    农村财务管理是促进集体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基础,历来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因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农村财务问题成了广大农民关心的热点,农村工作的焦点,基层工作的难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源;农村财务问题已成为引发村干部犯罪,激化干群矛盾,导致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农村财务管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

    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团结,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与农村工作的顺利进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法规及制度等,各级农村干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但是,由于农村财务管理面大,情况复杂,也有一些现实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 总体来看,我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维护了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督促检查力度不够、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不高以及财务公开避实就虚图形式等问题和困难,比较突出的是: 1、民主理财制度落实不到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是决定集体经济组织重大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的最高权力机构。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在实际工作中,就拿财务预决算来说,真正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的村很少,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就更少了。各村虽建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但真正能够行使民主理财职权、发挥有效作用的比较少。

    2、代理会计更换频繁、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农村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和完善,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保持会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有助于提高农村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但从我们抽查的情况看,超过五分之一的乡镇的代理会计发生了变动。这种状况不仅给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而且使在岗的代理会计无心进一步钻研业务,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进展。

    3、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农经部门承担着“三大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监督是其中之一,而我市及各县区经管站普遍人手不足,有的区经管站仅有2-3名人员,对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检查及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更难谈得上经常化。多数乡镇没有农经人员编制,设有农经员岗位的,多数也很少从事农经工作,致使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在乡镇一级出现断层现象,对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与财务的管理监督难以落实。

    目前,只有榆中县及城关区开展了对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其他各县区基本未开展此项工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