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评语

1.对齐宣王的评语
不能肯定是否为明君。且不说历史如何评价,就民间各种传说对齐宣王来讲,都没有褒庇的意思。
首先,对钟无艳这个人物在齐宣王时期,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盈春”的话不是空穴来风,当时齐国确实强盛,可更多的是靠春秋时期的先人打下的基业。到了战国,齐国仍然很富,但是国力衰退,在战场上也不如往日那么所向披靡了。那么齐宣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君王,喜欢舞文弄墨,花前月下,但是对于打仗战事可以说基本是一窍不通。弄得当时齐国人心惶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武力做保障,试问又怎能成为一介强国呢?再有钱不也是给别人准备的么?
只不过齐王身边能臣武将比较多,否则齐国在战国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地位呢。
另外滥竽充数也是变相地对齐宣王加以贬斥。最初的典故其实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2.繁星春水一的鉴赏评价感受和主题
《繁星》之16青年人呵!/为着未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图画. [赏析] 这首诗很通俗,一读就懂.诗人劝诫我们要把握好现在,勤奋努力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将来的事业才辉煌,人生之路才宽广.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才“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你才能够自豪地说:我的这一生是过得丰盈充实的,是有意义的.一个“小心”,用词精妙、无限关爱、叮咛之情力透纸背. 《繁星》之98青年人!/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自己. [赏析] 这首诗重在劝诫青年人要树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怕人生路上的艰难坎坷,不畏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鸣金收兵,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不要经受一点委屈就意志消沉,不要遭到一点打击就萎靡不振.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朋友,“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在世人面前亮出自己亮丽的风采,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繁星》之110青年人啊!/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就知道你的烦闷,/是温柔的. [赏析] 这是劝勉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哲理诗.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确地去对待生活中的“烦闷”.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必定要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就一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就一定会产生“烦闷”.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只有从容豁达地去面对,勇敢乐观地去迎接.古人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只有在困难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长智慧,增长才干.有圣人说:“困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真是精辟精彩.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样饱经沧桑,饱经忧患,有时一回想往事,就难免心有余悸,痛苦不堪.青年人面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青年人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家庭拖累,没有太多的杂事羁绊,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生存危机.因此,即使有一点“烦闷”,比起老年人来,也是“温柔的”.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 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
3.托物言志的范文+评语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但却又如此短暂。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再艳丽再娇贵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昙花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的极致。
那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绝美无比。大千世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美,莫过于昙花一现的瞬间。
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像是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对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次安慰,世俗中的一泪感动,永驻在人心中一般。
不要说昙花的短暂,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最适当的时候,从内心一迸而发,展现给世间一抹惊艳,一点孤傲,一些洒脱。让它们最美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经历千百年,依旧美丽。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做一朵昙花吧,就是昙花,留下永存于心灵的一抹孤傲美丽。那才是极致。
评语: 本文巧妙的利用昙花一现的哲理,从而隐含了人们心中对美的奥妙,引发了人们对世间美的遐思,更是以花的形象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颇有深蕴。
4.观察类作文评语怎么写
我家院子里种了几株月季花,我常常去给它们松土,浇水。月季花长得很可爱,我一有空就去观赏。 月季的茎又细又长,墨绿色的茎上长着许多暗红色的小刺。这些小刺又尖又硬,好像在提醒我:只需观赏不许乱摸!月季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奇怪的是,叶子的四周带着软刺,就像一个小齿轮,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些叶子除了枝端的一片,其余都是对生的,它们就像一对对可爱的双胞胎。
月季花的颜色可真多:有粉红的,有深红的,有玫瑰红的,还有橘黄和银白色的。花儿有的盛开着,张开了一张张笑脸;有的才长出两三片花瓣;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只是个花骨朵儿。 一阵风吹来,月季花散发出阵阵清香。我用鼻子一闻,觉的挺舒服的。
【批改评语】这篇观察日记记录了“我”家院里几株月季,不难发现,作者凭借仔细的观察,形象生动的为读者展示了家中迷人的月季,透过文字,也能看到五颜六色的花,也能闻到那阵芳香。
5.水浒传的金圣叹评语 多多益善
小品一: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史文恭披挂上马,那匹马便是照夜玉狮子马。
宋江看见好马,心头火起。金批:。
夫史文恭所坐,则是先前所夺段景住之马;马之所驮,则是先前射死晁盖之史文恭。谚语有之:“好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此言眼之所至,正是心之所至也。宋江而为马来者,则应先见马;宋江而为晁盖来者,则应先见史文恭。
今史文恭出马,而大书那马;宋江心头火起,而大书看见好马,然则宋江此来专为马也。
可记起晁盖哥哥么?为何眼中只见好马,不见史文恭。小品二:金圣叹在《水浒传》第一回里批道:“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乱自下生出;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第一回里面原来还有这样的隐含寓意。
小品三:为什么要读古本?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金批:。读《水浒》俗本至此处,为之索然意尽;及见古本,始渭然而叹:呜呼妙哉!文至此乎!夫晁盖欲打祝家庄,则宋江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
晁盖欲打高唐州,则宋江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晁盖欲打青州,则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欲打华州,则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 何独至于打曾头市,而宋江默未尝发一言?宋江默未尝发一言,而晁盖亦遂死于是役。
今我即不能知其事之如何,然而君子观其书法,推其情状,引许世子不尝药之经以断斯狱,盖宋江弑晁盖之一笔为决不可宥也。此非谓史文恭之箭,乃真出于宋江之手也;亦非谓宋江明知曾头市之五虎能死晁盖,而坐不救援也。
夫今日之晁盖之死,即诚非宋江所料,然而宋江之以晁盖之死为利,则固非一日之心矣。吾于何知之?于晁盖之每欲下山,宋江必劝知之。
夫宋江之必不许晁盖下山者,不欲令晁盖能有山寨也,又不欲令众人尚有晁盖也。夫不欲令晁盖能有山寨,则是山寨诚得一旦而无晁盖,是宋江之所大快也。
又不欲令众人尚有晁盖,则夫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如是而晁盖今日之死于史文恭,是特晁益之余矣。
若夫晁盖之死,固已甚久甚久也。如是而晁盖至而若惊,晁盖死而若惊,其惟史文恭之与曾氏五虎有之;若夫宋江之心,固晁盖去而夷然,晁盖死而夷然也。
故于打祝家则劝,打高唐则劝,打青州则劝,打华州则劝,则可知其打曾头市之必劝也。然而作者于前之劝则如不胜书,于后之劝则直削之者,书之以著其恶,削之以定其罪也。
呜呼!以稗官而几欲上与《阳秋》分席,讵不奇绝?然不得古本,吾亦何由得知作者之笔法如是哉! 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如风吹旗折,吴用独谏,一也;戴宗私探,匿其回报,二也;五将死救,余各自顾,三也;主军星殒,众人不还,四也;守定啼哭,不商疗治,五也;晁盖遗誓,先云“莫怪”,六也;骤摄大位,布令详明,七也;拘牵丧制,不即报仇,八也;大怨未修,逢憎闲话,九也;置死天王,急生麒麟,十也。
。小品四:相信许多人也有这样的疑惑,如金枪将徐宁,双鞭呼延灼都是朝廷名将,即然强骗入山寨,为何又要招安,既要招安,何必强骗了人来?金批:。
乃吾所以断宋江之为强盗,而万万必无忠义之心者,亦正于此。何也?夫招安,则强盗之变计也。
其初父兄失教,喜学拳勇;其既恃其拳勇,不事生产;其既生产乏绝,不免困剧;其既困剧不甘,试为劫夺;其既劫夺既便,遂成啸聚;其既啸聚渐伙,必受讨捕;其既至于必受讨捕。而强盗因而自思:进有自赎之荣,退有免死之乐,则诚莫如招安之策为至便也。
若夫保障方面,为王干城,如秦明、呼延等,世受国恩,宠绥未绝,如花荣、徐宁等,奇材异能,莫不毕效,如凌振、索超、董平、张清等,虽在偏裨,大用有日,如彭玘、韩滔、宣赞、郝思文、龚旺、丁得孙等:是皆食宋之禄,为宋之官,感宋之德,分宋之忧,已无不展之才,已无不吐之气,已无不竭之忠,已无不报之恩者也。乃吾不知宋江何心,必欲悉擒而致之于山泊。
悉擒而致之,而或不可致,则必曲为之说曰:其暂避此,以需招安。嗟乎!强盗则须招安,将军胡为亦须招安?身在水泊则须招安而归顺朝廷,身在朝廷,胡为亦须招安而反入水泊?以此语问宋江,而宋江无以应也。
小品五:人物金批:。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
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小品六:金批中也指出了梁山泊好汉是存在帮派之分的,可惜没有找到原文,只记得在写征方腊损兵折将的时候,大意是某人中箭,得阮氏兄弟等拼死救出 - 他们是一起上梁山的,但是阮氏兄弟都是步将,怎不见同去的几个马上大将拼死相救。
最近有本书叫《“黑”话水浒》,就是写梁山泊的帮派之争,帮派之分的,写的。
6.我喜欢的一首古诗 作文点评语怎么写
我喜欢的一首古诗: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赏析: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
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
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
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
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
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
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
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
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
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
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
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
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
7.窗外人生作文评语一百字
有人说,窗是枷锁。笼中的鸟儿因为窗而无法翱翔天际,窗里的草木因为窗而无法伸展枝条。窗扼杀了自由,窗粉碎了希望。也有人说,窗是隔阂。清新的空气因为窗而混浊不堪,明媚的阳光因为窗而黯然失色。窗禁锢了生机,窗阻遏了发展。而对于成千
上万中国学子,“窗”的保守性,封闭性则体现得犹为明显。 (视角独特 )
中华大地上的莘莘学子,自古以来心底就有一片向往的蓝天。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的仁爱,墨的非攻,道的无为,法的严苛,无不抒发满腔的治国热情。现如今的天子骄子,身处腾飞的二十一世纪,当祖国与世界接轨时,或留学海外,或探索宇宙,或投身科技,组成时代的潮流。只可惜,中国传统观念下的教育体制,还没来得及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的终极目标了。中华儿女们遥望湛蓝的天空,渴望载着自由纷飞的梦想翱翔蓝天。(语言工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