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质量差
1.稿件初审通过,终审好过吗
初审过了,终审一般就很快了。
但是由于初审时期,杂志社可能还会收到少部分稿子。有些写手是砸着截稿日期投的。
所以会放几天。等一等,过稿了自然会通知你的。
千万不要去催编辑,不然他没耐心随便看下就还给你了。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顺其自然,好稿子自然是会被支持的。编辑们的工作是多的,终审也是更要斟酌和仔细的。
严格意义上讲,期刊的选稿应该是“不让一篇优秀的稿件漏选,不让一篇拙劣的稿件入选”,同时应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但是在编辑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员相对较少,一般期刊的主编均为兼职,没有大量时间用于稿件终审,编辑部也不可能将全部稿件的取舍工作交给主编定夺。
通常,主编会委托下放一部分权利,让编辑部在初审和复审中对稿件进行严格把关,留给主编终审的稿件只能是稿件中相对较为优秀的稿件。作为学术期刊,受知识面限制,编辑不可能对所有学科的稿件进行完全准确的评价,只能参照专家意见以及稿件本身的写作等进行评判。
稿件学术水平主要依靠外审专家评判,而稿件的写作水平、规范程度、写作态度等成为编辑部取舍稿件的重要因素。比如,《水科学进展》每年收到作者投稿1300余篇,而最后能够被录用稿件仅130篇左右。
编辑部5位编辑,每天要处理包括稿件的初审、送审、复审、大量校对工作以及各种编务工作,不可能对每一篇稿件都严格意义上的审读。其中,很多平常写作中不太注意的地方可能成为稿件被“毙”的原因。
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工作总结如下,供投稿者参考。一、态度决定一切 有些作者投稿,仅编辑部初评后认为质量尚可,但需作者做一些修改后可以送审,编辑部提供模板请作者参照修改。
有的作者非常认真,严格按照模板进行编辑、整理,而有的作者态度非常不认真,简单回复“稿件已按照格式修改”。事实上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7376263,根本就没有进行修改,这样的作者会给编辑部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就是做事不严谨,连简单的照模板修改工作都做不好,如果该稿件日后录用后让作者修改,困难会更大,态度可能会更加“傲慢”。
对待这类作者的稿件,编辑部一般会从严处理,而最终成功接受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因为连简单的格式问题都不能解决好的作者,稿件中其他问题不可能少的。所以,好的态度是你成功的一半。
二、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培养好习惯就是在追求优秀。
追求优秀是一种积极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使一个人脱胎换骨,成就一个全新的你。作为一名投稿者,态度认真使你成功一半,而优秀的习惯也使你的成功之路更加平坦。
其中包括稿件文字的通顺、语言连贯、不写错别字等。如果一篇稿件文字不通顺、语言不连贯,读起来相当拗口,意思表达不清的话,一般来说这样的稿件很难通过审查。
一篇稿件写作完成后,作者本人似乎已经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好的办法是找一个不太懂你专业的帮你读两遍,或许从外行中能发现你自己一直都不能发现的问题。三、注意稿件的头尾 从事编辑工作以来,笔者形成一个习惯,一篇稿件拿来,首先看题目有没有新意;其次,简单阅读摘要,看看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意义;再次,看看作者的结论是什么,是重复摘要内容,还是提炼出了什么科学结论;然后,翻阅作者的参考文献部分,看看作者阅读文献的范围;最后才会阅读稿件的正文,看看图表是否清晰,写作态度是否端正,内容是否有创新,等等。
首先,稿件题目的拟写要下功夫,从题目中也大概的可以判断稿件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稿件有没有新意的,这是对稿件的第一印象,一定要下功夫。做到既要概括文章主题,又要符合标题规范。
其次,摘要、结论的写法很重要,一般都有其写作特点,包括正文的撰写等内容以后专题论述,在此略过。最后,讲一点比较重要但作者一般不太重视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
其实,参考文献在文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稿件质量的高低,与你参阅的文献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一些特别的牛人的独创性的文章除外。文献阅读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影响你写作的思路、稿件的水平,一般建议作者尽可能引用近5年内(尽量近2年)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注意的是要引用学科内优秀的期刊,尽可能少引低质量学术文献,避免以讹传讹。
文献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千万不要把文献中著名专家的名字写错。名字写错的两个坏处:其一,万一稿件送到该专家的手中,他看到了会很不高兴,后果可能坏很严重;其二,说明你对同行专家很不熟悉,引申下去就是你对他们研究的内容可能也不熟悉。
絮絮叨叨这么多,希望对投稿者有一点作用,也希望投稿者发往编辑部的稿件是高质量的、规范的、令编辑爱不释手的稿件。简言之,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态度决定一切。
好了,祝你过稿。
2.关于产品质量的稿件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爱静1218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长远的根本,如何把好质量关,如何崩紧质量这根弦呢?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员工必须引起深思的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三大元素里,“人、机、料。人一直是排在一大因素的最前面,因为人在这里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人的自身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5因素很重要,如果人的自身因素能确立的话,那么,质量问题就会少出现或杜绝在萌芽状态。质量是我们全体员工的工作理念!质量意识在我门的心中,更在我们全体人员的心中,所以我门要100%按着标准操作程序完成岗位操作安全高效生产出合理数量高品质产品并且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应该去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控制,从那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问题进行改进,降低所有能够降低的生产成本。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企业是因为有着重厚的质量基础作保证的一个企业的质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质量是生产过程的积累,只有生产过程中做到层层把关,点点控制,所生产的产品才有可能保证质量,成为人们心目中信的过的产品。质量是一个准则,质量是一个忠诚,质量是一个责任,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的质量,没有了诚信,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那么将近上千名员工将何去何从,将近千百个家庭的生活将如何维持。为了宏源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安定,让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质量托起宏源的明天!质量是一个准则,质量是一个忠诚,质量是一
3.稿件审稿结果是什么意思
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的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审稿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有益于读者、有益于社会的图书顺利面世,防止有害或低劣的作品出版,以对社会文化负责,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这是实施选题的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所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
审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图书主旨是否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图书内容是否有学术或艺术价值,图书表现形式是否符合读者的口味、适合市场的要求,是决定该种图书是否得以生存以及生存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因此,审稿过程中的判断就显得特别重要。
就组织的稿件而言,策划选题、选择作者、拟订提纲、讨论样稿等,还只属于编辑出版全过程的“前阶段”。在这个“前阶段”,或是因为选题偏离方向、脱离市场,或是因为选择作者不当,有可能出现偏差乃至错误。
如果这些问题未能通过编著双方的互通信息及时地弥补或修正,审稿时仍然可以最终加以解决。从决定稿件取舍这一点来看,审稿工作为文化传播把关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为发现好作品并保护它“出关”,一为鉴别坏作品并阻止它“过关”。
对于那些好作品或是基本方向正确却存在某些不足的作品,审稿者应该大力扶持,热情帮助,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作者予以补正;而对于那些坏作品,审稿者应该坚决摒弃,决不能被其所标榜的“新”、“异”或者“卖点”、“畅销”之类的“特点”所迷惑而网开一面。未能慧眼识真金,使本可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产生正面效应的好作品被埋没(同时也就可能埋没或暂时埋没了人才),与心窍自迷,良莠不分,让不应该出版的坏作品顺利“过关”,都是审稿工作的重大失误。
而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后一种失误的后果更加严重。因为好作品终究是好作品,在此处被埋没并不一定在彼处也被埋没,一时被埋没并不一定永远被埋没;而坏作品一旦过关出笼,其产生的恶劣影响,小则宣扬落后意识,败坏人心,大则影响安定,危及社会与国家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决定稿件“生杀予夺”的审稿者,一定要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直须斩万竿”的鲜明态度,坚决按照“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和读者的根本利益为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对稿件的评价与选择工作。二、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不论作者在完成他的作品时是“一气呵成”还是“十年磨一剑”,在稿件完成以后,都必然面临一个再审视、再修改、再提高的问题。
这种审视、修改、提高,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审稿者协助作者进行的。熟悉稿件所涉专业的审稿者,通常会怀着一种既欣赏又“挑剔”的心理去审稿。
这种心理源于以下两方面:作为专业工作者对于专业新成果的期盼;作为编辑工作者对于稿件完美质量的希冀。也正是这种心理,可以促使审稿者在持欢迎态度的基础上,对稿件的观点、理论、结构、体例、材料、形式以及文字表达等进行“挑剔”。
从这个角度来说,审稿不仅仅要对稿件进行评价与挑选,也要对那些有一定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的稿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案,以帮助提高稿件质量。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任何稿件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名家的稿件,也并不一定能保证符合出版要求。
只有通过审稿者的“挑剔”以及与作者的沟通,并经过作者的修改,原稿中的疏漏、偏差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在加工整理之前得到改正,原稿的质量水平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4.急 求关于质量的演讲稿 题目要新颖
我今天来演讲的话题是:质量与管理。
我们在进行产品质量培训的时候经常提到“人、机、料、法“。这里人是排在各因素的最前面。因为人在这里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人的自身因素很重要,如果人的自身因素能确立的话,那么,质量问题就会少出现或杜绝在萌芽状态,但是提高质量背后是什么?我认为质量意识就是一个员工的使命感。在车间,每个员工都不一样,都有不同的质量意识,都有不同的习惯,对质量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员工很注重质量,而有的员工却比较马虎,我们可以制定很多的条规去约束那些表现不怎么好的员工,但是效果却不明显。所以我认为,培养一个员工的使命感不应该从哪些表现略差的员工身上入手,因为我们没办法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也就没办法让一个员工一下子就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反而我们在管理这些质量意识薄弱的员工的时候或许还会影响到那些表现好的员工的情绪,员工也不能建立起对于质量的使命感。所以我认为与其去批评哪些表现差的员工还不如去表扬好的员工,只有充分的肯定哪些好员工,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的质量意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哪些不注重质量的员工,让大家看到好员工的质量意识,给大家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引导大家培养好的习惯、建立起质量意识,让大家明白质量把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也让好员工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信念,这样通过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去带动更多的人,带动一个班甚至一条线生产线的质量水平。
除了人之外,另外一个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就是技能。 学习改善一个人的知识 训练改善一个人的能力。先进的设备固然能提高产品质量,但更需员工有先进,精湛的技术水平。我们公司有着一流的数控设备,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允当一个操作工,只会操作一个筒单的循环按扭。我觉得我们应该开展一些实际的技能上的培训,员工只有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应该去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控制,从那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问题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生产出来的是放心的产品。
只要大家通力合作,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相信在管理或者生产质量上我们能够取得双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