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闻稿件连读

1.分析一篇新闻稿
宋 埠 情•宋 埠 景
——大学生情系农村,关注基层
7月25日下午2:30,温州医学院宋埠“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结束了全部实践任务,在风雨中踏上归程。
据悉,温医宋埠“新农村”实践团一行31人,在3名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服务农村、锻炼自我”的宗旨,以“生产文明、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线,自7月10日起在温州平阳宋埠展开了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数下基层,深入民众,搞社会调研,送文明新风;他们关注民生,办素质支教,创环保先锋,特色迭现,亮点不断;他们齐心协力,共抗台风;他们学以致用,夜校扶农、定点咨询、大型咨询会……时时刻刻活跃在宋埠人民的身边;他们注重自身提高,环境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利用午休,抓紧充电:他们情系发展,走进企业,参观流程、整理规章、操办晚会、组织职工技能大比拼……将安全生产的风尚吹拂进了宋埠的企业之中。
一路走来,实践团硕果累累,承载着宋埠镇人民的友善与关爱,承载着满心的收获与成长,承载着大学生对新农村的关注与热爱,实践团凯旋而归。(胡佳)
分析:
从这篇稿子的结构看,是作为消息写的新闻稿,基本格式还是比较规范的,内容信息量较大,但文字却能高度概括,总体上是一篇合格的消息。但细读还是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的概括,读起来更像一份总结材料,新闻的基本内容不够详细和具体,还有一些句子显得过于“文学语言”,比如“在风雨中踏上归程”等。另外,标题也不符合消息的要求。
2.播音主持新闻稿件播读
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
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
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
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2 “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上周六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几十家媒体记者见面。
对待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他用这句话做了回答。 “我始终认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不能代表对所有领域都了解。”
丁教授回答记者的问题,始终都遵循着他说的这句话,“在我的实验室,我要求跟随我做实验的百余名各国科学家都能做到不随便回答自己不了解的问题”。 当有记者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时,丁肇中教授回答了“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他认为,所谓的考试只是在考别人做过的东西,而科学进展正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东西。丁教授认为,他能回答的只是觉得应该把“考第一名,念好书”这种观念改变。
播读提示 这是一条观点性消息,它会给受众以思想认识的启迪。消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实际上只有两个部分,导语部分及主体部分,应该说没有结尾,第一段就是导语部分,其余两段就。
3.怎么分析新闻稿用事实说话
个人体会:写好新闻,主要是写好消息。
因为,消息,是新闻的主体。那么,消息,按具体行业或具体事件来分,有政治、经济、会、文教、科技、体育、政法、国际等新闻。
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怎么写最好?格式如何?简单地说:一篇消息通常包括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
或者,形象的讲,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1、导语:消息开头的一段话。
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二是它应当像诱饵一样把读者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导语上是要很下功夫的!所谓“凤头”。
2、主体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要足,信息量要大。
所谓“猪肚”。3、结尾部分。
结尾,对消息来说不是很重要。正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的:“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
所谓“豹尾”。但是,对有些消息来说,写一个或者发人深省、或者催人振作、或者给人希望的结尾,也很有意义。
新闻稿,一定不要过多引用晦涩难懂的“专家语言”、“专业语言”或大话空话套话,否则,读者不买帐。
4.怎样给一篇新闻稿件起个合适的标题
取名还是因该有针对性的,一般来说新闻具有时效性,客观存在性,因此新闻题目也要尊重事实,夺目抢眼。从新闻的性质来讲,分为轻松的和政治性较强的时评性新闻,如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政治性较强,所以这些新闻的题目多为动宾形式,给人一种积极响应得热情感。而其他时段的新闻一般采用陈述及主谓形式的短语题目。使人感觉轻松明快。
取好一个新闻题目就是要针对所表达的内容,接收人群等,考虑题目的语气,感觉等。
分析下中央台取的新闻题目会让你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