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扬异域张骞稿件
1.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翻译
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去见一个看相先生,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
这算命的指著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
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2.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我要找一篇稿子,叫《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最好用一个名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文化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民族文化,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职责.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文化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等等.但似乎我们这代人身上的中国味已淡不可闻.我们会唱《东风破》,却背不了几首诗词曲赋.我们学习琴棋书画,是为了考等级,以便高考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的鸡毛掸子和考级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唯美的形状,传统文化的真实感,已荡然无存.所以,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散播文化的种子,并让它开花结果,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弘扬民族文化,从现在做起.既然传统文化已在渐渐消逝,那我们就更应该想尽办法来弥补.我们不需要背《全宋词》,但它其中所含的情韵是值得我们体会的,因为它可以让人的心灵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我们不需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如果你接触了,就不该只是为了考级,而是品味它初始的风雅.你不需要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于心,但你至少要知道它们是什么吧.像这种代表中国古代的支柱思想体系的文化小品,作为中国人,是不得不了解的.况且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需要我们慢慢体会的.所以,弘扬民族文化,从现在开始.弘扬民族文化,从我做起.文化是代代相传的.只要更多人加入到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中,才能使它们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永不枯竭.当然,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注意分清什么是符合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华,什么是不能提倡的甚至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青少年祭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文化道德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请牢记,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刻不容缓.。
4.傅介子和张骞两人事迹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
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傅介子(?一公元前65年),西汉勇士和著名外交家,汉族,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人。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略劫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前77年(元凤四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