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必修2生物知识点总结

    1.高一必修二生物重点详解

    想学好生物,要自己根据考试重点自己看书写提纲。

    高中必修二的重点如下: 增殖、分化、凋亡、哀老和癌变2.从染色体的形为(形态、数目、位置)等方面,比较”三中”、”三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试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4.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和交叉互换5.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杂交、自交和测交及其意义6.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7.孟德尔、萨顿和摩尔根的研究方法;及孟德尔成功的原因8.遗传图谱的分析,如何确定常显、常隐、伴X显和伴X隐;伴X显和伴X隐的遗传特点;9.格里菲斯、艾弗里、蔡斯及烟草花叶病实验所用实验材料名称、实验方法、设计思路和结论10.如何获得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分析放射性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11.DNA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特性12.从时间、场所、条件(4点)和特点等方面,比较DNA的复制、转录及翻译的异同13.补充后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1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分析15.DNA结构复制和基因表达相关计算方法(对等关系和倒数关系;复制n次后;631)16.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及其情形17.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实质、范围、结果、意义和应用)18.基因突变的结果、条件和特点19.染色体组的特点及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别20.实验<低温诱导植物保旋保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材料、步骤和现象21.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及其类别22.产前诊断及调查人类遗传病的方法23.试比较诱变、杂交、单倍体、多倍体及基因工程育种 (处理、原理、优缺点及举例)24.基因工程(原理、步骤及举例)25.基因工程的工具、工具酶及其比较2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贡献和局限性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内容(6点)28.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其二者的换算可参考:。

    2.生物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您好!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

    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

    3.人教版必修2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②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4.必修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 ↓ F1: 黄圆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四、基础习题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 / 8 B、1 / 16 C、3 / 16 D、3 / 8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 B、1:1:1:1 C、3:1:3:1 D、3:1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性 B、全部黑色 C、三黑一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1、减数分裂——2、受精作用——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 4个精子(n)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部 位 子细胞的数量 细胞是否均等分裂 是否有变形期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

    5.生物必修2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你根据我的纲去找书补上内容吧:一,基因突变的原理(自己补充)… 二,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化 1,多数基因突变并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自己补充)… 2,少数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自己补充)… 三,染色体结构变异 4种,自己列表总结,原因/遗传效应(即对生物造成的影响)/图解(可以画书本的图) 四,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组(补充) 2,判断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有几种方法,都写上去) 五,比较几种人类遗传病(用表格总结,如伴X隐的遗传病有哪些…) 好了,我终于打完了,剩下的总结你来完成了,你会更深刻。

    6.生物必修二知识归纳.

    生物必修二必背知识归纳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粹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行为是随机的5,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只有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7,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每条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9.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红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11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子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我累了,明天再补充)2008-10-30 01:13 huluyu辛苦了,谢谢,打这么多字,很累吧?顶一下:loveliness: :victory:2008-10-30 17:49 vivianyang1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果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14,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1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16,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17,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翻译.18,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19,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0,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21,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2,,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2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25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是既无害也无益的2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突变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2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8,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29,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30,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i] 本帖最后由 vivianyang 于 2008-11-1 20:19 编辑 [/i]]2008-10-31 22:50 huanyinghjGo on ! :victory:2008-11-1 20:43 vivianyang31,注意三种。

    7.高中生物必修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

    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

    8.求高中必修二生物的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

    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

    必修2生物知识点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