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1.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x0911Nax0912Mgx0913Alx0914Six0915Px0916Sx0917Clx0918Ar(1)电子排布x09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原子半径x09原子半径依次减小—(3)主要化合价x09+1x09+2x09+3x09+4-4x09+5-3x09+6-2x09+7-1x09—(4)金属性、非金属性x09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x09冷水剧烈x09热水与酸快x09与酸反应慢x09——x09—(6)氢化物的化学式x09——x09SiH4x09PH3x09H2Sx09HClx09—(7)与H2化合的难易x09——x09由难到易—(8)氢化物的稳定性x09——x09稳定性增强—(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x09Na2Ox09MgOx09Al2O3x09SiO2x09P2O5x09SO3x09Cl2O7x0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x09(10)化学式x09NaOHx09Mg(OH)2x09Al(OH)3x09H2SiO3x09H3PO4x09H2SO4x09HClO4x09—(11)酸碱性x09强碱x09中强碱x09两性氢氧化物x09弱酸x09中强酸x09强酸x09很强的酸x09—(12)变化规律x09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Ⅰ)同周期比较:金属性:Na>Mg>Al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NaOH>Mg(OH)2>Al(OH)3非金属性:SiCl>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Ⅲ)金属性:LiNa+>K+>Rb+>Cs+x09非金属性:F>Cl>Br>I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F-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H2CO3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②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酸脱羟基醇脱氢三、基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种类x09元x09代表物x09代表物分子糖类x09单糖x09C H Ox09葡萄糖x09C6H12O6x09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果糖x09x09双糖x09C H Ox09蔗糖x09C12H22O11x09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麦芽糖x09x09多糖x09C H Ox09淀粉x09(C6H10O5)nx09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纤维素x09x09油脂x09油x09C H Ox09植物油x09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脂x09C H Ox09动物脂肪x09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C-C键,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x09C H ON S P等x09酶、肌肉、毛发等x09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x09能发生水解反应主 要 化 学 。
2.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Ca、Mg、Ba、Zn:+2 Cl:—1,+1,+5,+7 Cu:+1,+2 O:—2 Fe:+2,+3 S:—2,+4,+6 Al:+3 P:—3,+3,+5 Mn:+2,+4,+6,+7 N:—3,+2,+4,+5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还原性逐渐减弱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
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V(B) == n(A) / n(B) == N(A) / N(B)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8、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物理性质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单质 点燃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2==2Na2O(灰白色)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2Na+Cl2===2NaCl 与化 合物与水反应,现象:浮,游,声,球,红2Na+2H2O==2NaOH+H2↑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考虑NaOH与溶液中的盐反应。
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生成蓝色沉淀。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存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保存煤油,使之隔绝空气和水用途制备钠的化合物,作强还原剂,作电光源9、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Na2ONa2O2氧元素的化合价—2—1色、态白色,固态淡黄色,固态稳定性不稳定稳定与水反应方程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氧化性、漂白性无有用途制备NaOH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Na2CO3NaHCO3俗名纯碱,苏打,面碱小苏打色、态白色,固态,粉末白色,固态,晶体水溶性>碱性碱性(同浓度时,碳酸钠碱性比碳酸氢钠碱性强,pH值大) △ 碱性热稳定性不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
3.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不要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11 MnO2 C 加热灼烧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23 CuO Fe (磁铁) 吸附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检验类型 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 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推断 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
4.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11 MnO2 C -------- 加热灼烧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23 CuO Fe (磁铁) 吸附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26 I2。
5.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纲以及考点
小风制作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一、硅元素: 二、二氧化硅(SiO2) 天三、硅酸(H2SiO3) 四、硅单质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